科学巨擘---牛顿
伊撒克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一个普通农民家
庭.1727年3月20日,卒于英国伦敦,死后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与英国的英雄们
安息在一起.墓志铭的最后一句是:“他是人类的真正骄傲”.当时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正在英
国访问,他不胜感慨的评论说,英国纪念一位科学家就像其它国家纪念国王一样隆重.
牛顿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是自然科学界崇拜的偶像.但就数学
方面的成就,就使他与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
数学家.
牛顿将毕生的精力献身于数学和科学事业,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崇高的地位
和荣誉.1669年,即27岁时,由于写出了第一部重要著作——《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
学》,首次披露了流数术和反流数术(即后来所称的微分和积分).虽二年后才公开出版,但
他的导师巴罗(BARROW,英,1630—1677)已从牛顿的手稿中窥视到数学的新纪元,毅然举
荐牛顿接替了由他担任的“路卡斯教授”职位.1672年,由于设计、制造了反射望远镜,被
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688年,被推选为国会议员.1697年,发表了不朽之作《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1699年任英国造币厂厂长.17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以后连选连任,直
至逝世为止.1705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莱布尼茨说:“再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年代的
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
牛顿登上了科学的巅峰,并开辟了以后科学发展的道路.它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
主要因素有三条.
首先,时代的呼唤是牛顿成功的第一个因素.牛顿降生的那一年,正是伽利略被宗教迫
害致死的那一年.他的青少年时期仍是新兴的资本主义与衰落的封建主义殊死搏斗的时期.
当时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到了由积累到综合的关键时刻.伽利
略发现了落体运动,开普勒研究了行星运动,费马的极大及小值(1637),笛卡儿的坐标几
何(1637)等大量成果,都是牛顿培育科学的沃土良壤.牛顿是集群英之大成的能手.他曾写
道:“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等人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其次,牛顿惊人的毅力,超凡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殚精竭虑的缜密思考,
以及谦虚的美德等优秀品质,是它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牛顿是一个不足月的遗腹子,三岁时母亲改嫁,她寄养在贫穷的外婆家.自小未曾线路
出神童般的才华和超常的禀赋,上小学时对学习不感兴趣,爱制作小玩具,学业平庸,时常
受到老师的批评、学生的欺负.但上中学后,随着年岁渐长,不甘遭受学生白眼,加之由制
作小玩具发展到制作水车、风车、水肿、日晷等实用器物,受到师生的好评.他对自然科学
发生了浓厚兴趣,并立志要报考名牌大学,从而发奋读书,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小牛顿曾与
一位青梅竹马的漂亮女孩卿卿我我,但权衡爱情与事业,还是下决心选择了充满荆棘的科学
险途。为此,他写了题为“三顶桂冕”的自勉诗:
世俗的冠冕啊,
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
他是沉重的,
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一场空;
而现在我愉快地迎接,
一顶荆棘的冠冕,
尽管刺得人疼痛,
内心却觉得甜美;
我更看见那光荣的桂冠,
在我面前呈现,
它充满幸福,
永恒无边.
从此牛顿抛弃了“世俗的冠冕”,去摘取“光荣的桂冠”,以至于终生未娶.
1661年,牛顿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久负盛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开始了苦
读生涯.临近毕业时,不幸鼠疫蔓延,大学关门,牛顿负笈反里,一住两年.这两年是牛顿呕
心沥血的两年,也是他辉煌一生踌躇峥嵘的两年.他研究了流数法和反流数法,用三棱镜分
解出七色彩虹,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到了如痴如狂的地
步,废寝忘餐,夜以继日,有人说:“科学史上没有别的成功的例子可以和牛顿这两年黄金
岁月相比”.
1667年他返回剑桥大学,相继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艰苦奋争,
三十多岁就白发满头.牛顿矢志科学的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比如有一次煮鸡蛋,捞出的
却是怀表.1685年写传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那些日子里,他很少在深夜两三点
钟以前睡觉,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有时梦醒后,披上衣服就伏案疾书.有一次朋友来访,摆
好饭菜,等不到牛顿就餐,客人只好独酌独饮,待牛顿饥饿去用餐时,发现饭菜已经用完,
才顿时“醒悟”过来,自言自语道:“我还以为我没有吃饭,原来是我搞错了”.说完又转身
回到实验室.
牛顿并不只是苦行僧式的刻苦,更重要的是具有敏锐的悟性,深遼的思考,创造性的才
能以及“一切不凭臆造”、反复进行实验的务实精神.他曾说:“我的成功当归于精心的思考”,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一生功绩卓著,成绩斐然,但他自己却很谦虚,临终时留下了这样一段遗言:“我
不知道,世上人会怎样看我;不过,我自己觉得,我只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一会儿捡
起块比较光滑的卵石,一会儿找到个美丽些的贝壳;而在我面前,真理的大海还完全没有发
现”.
牛顿有名师指引和提携,这是他成功的第三个因素.在大学期间,由于学业出类拔萃,
博得导师巴罗的厚爱.1664年,经过考试,被选拔为巴罗的助手.1667年3月从乡下被巴罗
召回剑桥,翌年留校任教.由于成就突出,39岁的巴罗欣然把数学讲座的职位让给年仅27
岁的牛顿.巴罗识才育人的高尚品质在科学界传为佳话.
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但他信奉上帝,受亚
里士多德的影响,认为一切行星的运动产生于神灵的“第一推动力”,晚年陷入唯心主义.
牛顿是对人类作出卓绝贡献的科学巨擘,得到世人的尊敬和仰慕.英国诗人蒲柏
(,1668—1744)曾这样赋诗赞誉(杨振宁译):
自然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藏,
上帝说,让牛顿来!
一切遂臻光明.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00:3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500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