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
2011
第4期
12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Vo1.2l No.4
Dec.20ll
文学・语言
“礼即制度”——孔子之礼内涵探析
王光辉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234)
摘 要:历代学者都曾对孔子之礼作过探讨,但是在当代学者的的论述中,却显得凌乱与语焉不详。本文从礼
产生的本源人手,认为礼除了原义之外,还应注意其引申义即圣人制作。孔子之礼正是通过“圣人作则”,来表达
其政治理想,本意在于通过制度来限制在位者的权利,与专制无关。
关键词:礼;制度;孔子;专制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16(2011)04-0078-03
RiteS are insfitutiOns——The connotation of Confucius’S L
WANG Guang—hui
(Philosophy Colleg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The ancient scholars had made many explorations of Confucius’S L/,but in the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scholars,it seems to be messy and not elaborate.From the origin of Li,this paper thinks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rites,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its extended meaning of saint productions.Through L/,Confucius ex-
pressed his political ideals of restricting the rights of the incumbents with institutions.So Li had nothing with despotism in
nature.
Key words:Li;institutions;Confucius;despotism
从常识性的角度讲,作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
概念之一的“礼”,从来没有消失在各代儒者的论述
之中,而由此产生的儒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还在
继续被探讨着。遗憾的是,孔子之礼在当代学者的注
释与解读中却显得语焉不详,往往只在仪节、规范意
义上被理解界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礼”
本身的多义性及孔子在阐述“礼”这一概念时的凌乱
性、模糊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伴随
着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思想界也拉开了批孔的序幕。
有“思想界的陈涉”之称的梁启超曾直言“孔学是封
建专制的工具”,从此,孔学与封建专制联系在一起,
成为众人批判的对象。孔子之礼被认定为是“严其
等级,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的“吃人”
工具,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持此观点。鉴于此,笔者
认为,有必要从礼产生的根源上,从孔子对礼的论述、
改造中,历史地把握其内涵,否则难以对孔子之礼作
出有建设性的评价。
收稿日期:2011-09-01
作者简介:王光辉(1984.),男,河南叶县人,硕士研究生
・78・
1礼的起源与内涵
从“礼”的训诂来看,王国维先生《释礼》篇云:
《说文》示部云:“檀,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从示从莹,莹亦肇。”又萱部:“萱,行Sb-e..器也。从
豆,象形。”案,殷墟卜辞有絮字,其文日:・ 癸未卜贞
醣絮0,,(《殷墟书契后编》卷下第八-t)古尊珏同
字,卜辞珏字作丰半徉三体,则絮即萱矣。……从
豆乃会意字而非象形字也。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
圈若蛊,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谓之醴,又推之而奉
神人之事通谓之礼。其初当皆用 若萱二字;(卜辞
之“瞬莹”,瞬字从酒,则莹当假为酒醴字)其分化为
醴、礼二字,盖稍后矣。(《观堂集林》卷六)
王国维先生认为:“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目若
王光辉:“礼即制度”——孔子之礼内涵探析
璺,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谓之醴,又推之而奉神人
之事通谓之礼。”礼最初是用来“奉神人之事”的,即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祭神的仪式。但仅从古文字训诂
的角度来释“礼”,并认为礼仅指祭礼,则远远未达于
礼产生的根源及内涵。
从礼的起源上看,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风俗习
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阶级分化的加剧,一些风俗
习惯被上层统治者加以改造,形成一套在社会各个领
域内、对社会绝大部分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
范,藉此来稳定强化统治秩序的制度和手段。《礼记
・乡饮酒义》:“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
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
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在氏族社
会,作为知识、技能掌握者以及教化承担者的老人,享
有崇高的威信并为人所尊敬。《乡饮酒义》中这种尊
长养老之礼很明显是由周族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风俗
习惯所演化而来的。
除此之外,我们似乎不应该忽视杨向奎先生的另
一种意见。杨先生认为,除社会风俗外,礼的起源还
应该包括古代的社会生产和交换行为。如“藉礼”,
《诗经》中有两篇关于成王行藉田礼的记载。《诗・
周颂・臣工》:“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于
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
府乃钱镩,奄观钰艾。”《诗・周颂・噫嘻》:“噫嘻成
王,既昭加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这种周天子带
头耕作的藉田之礼来源于古代的生产活动。在氏族
社会,当一年耕作开始的时候,族长或长老为强调农
业生产的重要性,往往会主持一种仪式并象征性地挖
土工作,后来这种传统演变为非常重要的典礼。而诸
如祭祀土神、谷神的典礼也同样产生于生产领域。在
交换领域,杨向奎先生认为,原始社会的交易行为是
通过礼品的赠与和报酬的方式进行的,即《礼记・曲
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II ̄L
也。”后来演变成为《仪礼・聘礼》中记载的复杂的礼
节…。
由此可见,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及行为
规范,与当时的生产活动和交换活动密不可分,而祭
礼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杨向奎先生认为“礼”有
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礼包括风俗信仰、礼仪制度;
狭义的礼包括礼物、礼仪两部分。这与制度主义的主
张具有一致性,制度主义把习俗也同样视为制度。韦
森教授曾指出,以拉丁语为共同祖先的均质欧洲语中
的“institutions”一词有多种含义。除了“组织”、“机
构”和中文的“制度”外,还有“习惯”(usage)、“习俗”
(custom)、“惯例”(pratice,convention)、“规则”
(rule),中文的“建制”和制度(英文中含义较对应的
词为constitution)、法律(1aw)、法规(regulation)等
义l2j。显易而见,制度除我们经常所说的法律法规
之外,许多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习俗惯例。而古
代所谓的礼,“实际上是包括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在
内的一系列政治的社会制度,而以政治的制度为
主。”可以说:礼即制度。
而礼更深一层的内涵是“圣人作则”,《礼记・曲
礼上第一》云: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
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之无
礼,故父子聚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
礼,知自别于禽兽。
降及三代,大道既隐。“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是
起。”于是圣人承天之道制礼来治人情,使人别于禽
兽;治天下,使“天下国家可得而正”。在“礼乐征伐
自大夫出”的东周,社会动乱、纲纪废坏,那么重新解
释三代之礼,尤其是周代的礼传统,就显得更为迫切。
孔子则应时而作,对周礼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一套靠
制度来限制为政者的权利和规范人与人的关系的独
特的礼治思想。
2孔子之礼的内涵
孔子之礼是建立在对周礼的加工、改造基础之上
的。《论语》中,孔子多次表示对周代、周礼和周公的
赞叹和折服。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泰伯》)
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八佾》)
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
而》)
孔子服膺周公制礼作乐,但周礼所包含的内容却
极其广泛。王国维先生认为,周代制度与商代最大的
差异在于,一日立子立嫡长之制,并由此产生的宗法、
丧服之制;二日庙数之制;三日同姓不婚之制。金景
芳《周公对巩固姬周政权所起的作用》一文则进一步
探讨了周公制礼作乐的具体内容,包括畿服,爵、谥,
田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乐等。然从其主要内容来
看,应该是对宗族统治和政权统治的规定。周公制礼
时,面对的是一个疆域空前广大但亟需稳定的大国,
而重中之重是王位的继承问题,于是逐渐建立起以嫡
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并在其统治中更强调
德治的作用。
但孔子所面对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八佾舞于
庭”,是“三家者以雍徼”,是“季氏旅于泰山”。此时
的周礼已形式大于内容,毫无生机可言,对这些新问
题显然收拾不住。孔子在原有周礼的基础上,凸显
“礼”对社会、政治秩序的规范和教化作用,试图籍此
来限制在位者的权利。主要包括限制在位者(包括
国君、诸侯、卿大夫)的权利和对士(读书人或比大夫
.79・
第21卷第4期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2月
地位略低的人)的规范两个方面。
2.1 限制在位者的权利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春秋之中,弑君三十
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
数。”当时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即此,而如何寻求解
决之道,成为孔子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孔
子惧而作《春秋》”,“拨乱世反之正,奠近于《春
秋》”,《春秋》也因此被誉为“礼义之大宗”。此“礼
义之大宗”的中心思想,即以礼来限制君臣权利的僭
越。
《春秋》昭二十五年秋书日:“齐侯唁公于野井。”
《公羊传》曰:“唁公者何?昭公将弑季氏。告子家驹
日:‘季氏为无道,僭于公室久矣。吾欲弑之,何如?’
子家驹日:‘天子僭天,诸侯僭天子,大夫僭诸侯久
矣。”’同样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也是针对当时“君不君,臣不臣,父
不父,子不子”的情况提出来的。君臣关系应该怎
样?“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君主应
该依礼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地服侍君主,这是
君臣关系的准则。孔子试图把君臣父子关系纳入一
个以礼节之的系统中,并通过“礼”、“仁”的互动,来
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对于孔子学说中仁与礼的关系,宋明理学将
“礼”收摄于“仁”,所谓“义礼智信皆仁也”。也有人
强调“礼”而持反面观点。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实存
性的焦虑与制度性的焦虑哪个对孔子来说,更为迫
切。蒋庆《公羊学引论》:“实存性的焦虑是生命的焦
虑,其焦虑的对象是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人格的
增进和道德的完善。制度性的焦虑是政治的焦虑,其
焦虑的对象是政治的价值、制度的意义、规范的设立
和政制的改进。”_3 依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旧制度
崩溃,新制度尚未产生,解决制度上的焦虑,以制度来
完善人性,显然要比解决实存性的焦虑更为迫切。孔
子之礼即为制度性的焦虑在孔子思想中的反映。
《论语》中,孑L子许管仲以仁:“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
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宪问》)“管仲
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
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宪问》)但却不许管仲以知
礼:“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
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八佾》)其原因同样着眼于制度的建构。
2.2规范士的行为
在春秋中期以前,士是贵族阶层中级别较低的一
个等级,并且其爵禄可以世袭。春秋中期以后,伴随
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原来享有爵禄的士,失掉贵族和
官职的身份,转变成平民阶层(士农工商)其一。士
下降成为“民”,但与其他“三民”(农工商)相比,他
・80・
们是知识的掌握者、传承者,并具有独特的品质与追
求。对于大部分“士”来说(尤其是儒士),“为政”是
他们的追求目标。在孔子看来,对于这样一批潜在的
为政者,同样需要用礼来规范其行为。
孔子之礼对士行为的规范体现在其教育弟子的
过程中,其弟子大部分属于“士”阶层。孔子认为,作
为社会准则的礼,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故其在教育
弟子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弟子们对礼的学习与掌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为其教育之法;
“不学礼,无以立”(《季氏》)为其一贯主张。以至于
颜渊有“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
罢不能”之叹(《子罕》)。当然,孔子自身也是学礼的
榜样,“子人太庙,每问事。或日:‘孰谓鄹人之子知
礼乎?人太庙,每问事。’子闻之,日:‘是礼也。”’
(《八佾》)有人解释《论语》首章第一句话“学而时习
之”时,认为所学的东西都是“礼”,似可备为一说。
3 结语
钟肇鹏先生《孔子研究》一书指出:“孔子是站在
封建统治立场上的,他的严格区别贵贱等差的主张,
是彻头彻尾的封建学说。他提倡的礼教、人伦、正名、
祭祀等等,其实都是为了巩固封建制度,为封建统治
服务的,……而孔子学说正是教封建统治者怎样作
‘好皇帝’、‘好官吏’的,因而孔子学说也就成了中国
封建时代和封建阶级的指导思想。”_4 孔子学说中所
}兑的“礼”,范围是很广的,其中确实有严格区别贵贱
等差的“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的主张,但
评价一个人的思想,诚如冯友兰先生所言:“如果纠
缠在一个历史人物不及他后人之处,那就是所谓‘事
后有先见之明。”’为了避免“事后有先见之明”的笑
话,我们还是应当回到他超越前人的地方。春秋末
年,社会动乱,孔子重拾周礼并对其加工、改造,开出
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药方即孔子之礼。此药方始于
“正名”,终于“大同”,意在重新建立社会秩序。而从
其本质上来看,孔子希望将礼制度化,用于约束为政
者的权利。至于后来孔子的学说因教封建统治者怎
样作“好皇帝”、“好官吏”而成为指导思想,并由此成
为“吃人”工具,则并不是孔子之礼的本意。从另一
角度来讲,这其实正是对孔子之礼精神的违背。
参考文献:
[1]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M].jE京:人民出版社,]992:
123.
[2]韦森.经济学与哲学:制度分析的哲学基础[M].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4:3.
[3]蒋庆.公羊学引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5.
[4]钟肇鹏.孔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90:217.
(编辑:刘彩霞)
本文发布于:2022-12-28 23:3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97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