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僵尸第二季

更新时间:2022-12-28 21:22:22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8日发(作者:哪里有法语培训班)

第14卷第1期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14,No.1

2 0 1 2年2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Feb.2012

解读《植物大战僵尸》背后的文化意识形态

甘慧娟,王文宏

(1.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876;2.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北京100876)

摘要:针对美国制造的网络小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游戏角色的形象建构和本土化战略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解析

其代表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以及表现出的文化意识形态倾向。通过分析得出,对网络游戏背后的美式文化意识形态

必须提高警惕。

关键词:《植物大战僵尸》;文化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898.3;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29(2012)01—0012—04

《植物大战僵尸》堪称网络小游戏的经典与巅峰之作,2009年5月一经发布即风靡全球,火爆程度

令其他同类游戏难以企及。游戏的主要内容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僵尸以不同方式入侵玩家的后院,玩家

通过配备功能各异的植物在僵尸入侵过程中进行防御。可以简单理解为这是一场“后院保卫战”。从表

面上看,这只是一款供玩家消遣娱乐的网络游戏,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游戏本身不仅是一种娱乐产品,

更是一种符号和象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的延伸,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意识形态的

烙印;网络游戏对人们的影响是在不经意间、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可以说,它的出现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

活方式甚至思考方式。所以本文选取当前非常流行的网络游戏的经典代表作《植物大战僵尸》作为分析案

例,以此来解析它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意识形态倾向是非常必要的。

一、游戏角色形象建构中的美式意识形态

“角色”原意是指漫画、小说、戏剧或电影等著作中虚构的人物、动物或者其他生物,乃至于某个

特定的场景。通常来讲,角色的首要特征是虚构性和独创性,其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体现具体社会关系

的真实人物,某种程度上又是现实生活和真实人物的反映。一般来说,每一个被塑造出来的角色都不

是凭空出现的,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植物大战僵尸》中主要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角色形象,认真解读

不难辨识出其背后蕴含的美式意识形态。

1.后院形象——美国中产阶级的财富观

《植物大战僵尸》是一款美国制造的网络游戏,因此带有鲜明的美国特色,可以看作是美国文化的

载体。游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景是房子的后院,房子本身从视觉画面效果上看其建筑风格充满了浓

浓的美式风情。与大多数出现在美国影视剧作品中的房屋一样,房顶由红色的瓦片和高大的烟囱组成;

院外一条长长的公路通向远方,房子外是整齐的白色篱笆墙和修剪平整的绿草坪,拱形的门窗中透出

温暖的灯光。或是根据游戏情节需要后院会出现一座有着碧蓝池水的泳池;后门口处会随意摆放着一

辆粉色三轮小自行车,像是会有小朋友出来随时骑上它;在后院进门的门口铺有一块小地毯,地毯上

写有Welcome you字样。这样的场景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尤其是黄色的灯光和碧

蓝的泳池构造出一幅和谐而温馨的图景,不自觉就会让人联想到这是典型的美式中产阶级的后院,他

们的生活文明而富足。拥有这样的房子无疑是拥有财富和成功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后院是美国人

收稿日期:2011—12—2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YJC860004);北京邮电大学校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项目(470169)

作者简介:甘慧娟(1984一),女,湖南常德人,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12・

甘慧娟等:解读《植物大战僵尸》背后的文化意识形态

家庭成员的休闲娱乐场所,是他们特别重视的隐私场所之一,未经允许闯入他人后院被视为是对房屋

主人权利的严重侵犯,房主有权利进行自卫和反击。这一点也是与游戏不谋而合的,当僵尸入侵时,

玩家作为房主要调动一切资源来保卫家园。在目前这个歌颂财富之声淹没了其他价值观的年代,后院

的角色场景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鲜明的美式意识形态,它不仅是人们日常居住的场所,更是成为

财富和成功的代名词,是现实生活中的“美国梦”在游戏中的投射。房子里的物品,包括泳池、粉色

三轮车、篱笆墙、草坪等里面包含的是美式生活方式的植入,一般来说只有有钱又有闲的阶级才能享

受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场景无疑是满足了普通中国人提升生活质量的愿望。尤其是它们在游戏中反复

出觋,更能给人深刻印象,在不知不觉中受其影响,容易将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与游戏中的场景加以

比较,产生心理失落感或不平衡感。或者是觉得只有拥有别墅、泳池这些普通人难以享受到的物质财

富才是成功的体现,才能获得幸福,从而容易产生不顾一切追逐成功实现“美国梦”的心理,也就不

难理解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出国热”和拜金主义的死灰复燃等现象。

2.僵尸形象——颠倒关丑的娱乐观

打开游戏的“开始”界面会出现一群普通僵尸,这些僵尸一律身着深色西服套装、衬衫搭配领带、

脚蹬皮鞋,虽然步履蹒跚,但仍是十足的美国白领阶级形象。僵尸在国外传统文化中一般是丑恶、阴

暗、面目可憎的代表,是绝对负面的形象。它的出现即意味着对人类的伤害和破坏,一直是人们唯恐

避之不及的东西。《植物大战僵尸》的出现似乎颠倒了僵尸代表绝对丑恶的传统意义。僵尸形象在当今

社会娱乐新语境下经过改头换面的包装,彻底摆脱了原有的符号意义,开始转变为代表流行和时尚,

是有趣和个性的体现。僵尸形象在国内甚至已经成为广告新宠,屡屡出现在公共空间和公众视野中。

也正是由于这种频繁的亮相,引导大众觉得好像不知道僵尸、不知道《植物大战僵尸》这款游戏就是特

别落伍、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更进一步的是不断有国内媒体报道,由于僵尸形象广受热捧,很多

城市都出现了真人版的僵尸,即由真人打扮成游戏中的僵尸形象,要么出现在闹市街头,要么出现在

大型商场,甚至连多所大学的大学生都以扮演僵尸为乐。这些真人版僵尸的出现非但没有吓坏路人,

而且得到大家的热力追捧,不少人包括大人、小孩,更以与僵尸合影互动为荣。这样的社会现象是否

说明了僵尸这种形象已经深深植入公众的意识之中?美本来与丑、与现实中的丑相对立,但由于商业

社会制造的巨大娱乐产业用动人的美铺天盖地把丑掩盖了,美与丑的界限开始模糊,在美日益商业化、

庸俗化的语境下,丑反而受到人们不加选择的追逐和热捧。在网络游戏中,这些颠倒美丑的行为极容

易被误认为是合理的,其实这是娱乐主义盛行的必然结果。在娱乐的包装下,美与丑的界限已经被模

糊了,一切以娱乐至上。

3.疯狂戴夫的商店——金钱至上的消费观

网络游戏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载体,毫无疑问,网络游戏也包含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包含着丰

富的知识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内容,游戏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总是体现出设计者的所思所想;网络

游戏的画面也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_1 网络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的延伸,虚拟

世界发生的一切,反过来也会对现实世界造成影响。在《植物大战僵尸》这款游戏中,现实世界具有普

适性的市场交换原则与金钱观念不仅移植到游戏中,而且以某种方式得以强化。游戏场景中疯狂戴夫

的商店就是现实商业世界中的金钱和地位在游戏中投射的典型。商店出售各种商品帮助玩家打败僵尸,

这些商品都是明码标价的,且商品的效能越高,所需要的金钱也就越多,同时要求玩家的等级也要相应

提高才有资格购买。这一点与现实世界中强调金钱与地位的商业法则同样吻合。为了获得相应的金钱

以获取商品帮助自己在游戏中升级,玩家就需要不停地一关接一关进行游戏,以积攒游戏中的“金钱”

和进行升级。拥有的金钱越多意味着越成功,也就能在游戏中打败高等级的僵尸,成功保卫自己的家

园。在游戏中拥有金钱的多寡换算成为虚拟世界中个人能力的高低。可以说,金钱至上的观念在游戏

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玩家。

二、《植物大战僵尸》本土化过程中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开发《植物大战僵尸》的宝开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美国公司,它的跨国资本运作从本质上来说与麦当

劳等跨国企业在全球的推进并无区别。与汉堡包所不同的是,美国游戏迅速全球化的过程中传递着更

・13・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

深层次的美式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观念。从2007年起,宝开游戏就试图进入中国,在这里开发欧美之外

的广阔市场。该公司的中国团队目前正在推行本土化战略。在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的游戏中,加人中

国形象和元素将是重要方向。201 1年6月,中国SNS网站人人网与宝开公司合作推出社交版植物大战

僵尸,此举意味着游戏从单机版发展为社交版。与单机版相比,社交版的游戏中注入了更多本土化和

社交化元素。游戏根据国内用户的喜好和使用习惯,添加了极具特色的中国元素。 在最新一版的《植

物大战僵尸》中,赫然出现了身着蓝色官服、头戴官帽的清朝官员的身影。由此我们不得要追问,中国

过往最辉煌的历史并非是清朝,最代表中国人形象的也并非是清朝人,为什么这款美国游戏单单挑中

清朝官员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言人呢?众所周知,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外国人倚仗船坚炮利横行中国

大地,以赤裸裸的武力为后盾,通过各种血腥手段掠夺了中国大量财富以刺激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

个时期正是清朝统治时期,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任由外国侵略者蹂躏宰割,中国人被蔑称为“东亚病

夫”,这段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充满辛酸和血泪。对于西方人来说则是一段辉煌胜利的历史,是他们最

熟悉的中国历史,是足以炫耀后世的绝好资本。据一项在美国进行的调查显示,至今还有大多数普通

美国老百姓以为中国是不开化的落后地区,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中国仍处于男人拖着长辫子、

女人裹着小脚的清朝时期。l3 清朝承载着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殖民记忆,以清朝官员作为中国的形象代言

人并非是尊重我国的文化与历史,而是基于西方人的想象,是先进的第一世界的居高临下的殖民主义

意识形态在作怪。

显然,众多玩家尤其是年轻玩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据一篇国内媒体的报道称,许多中国玩家

对于游戏中出现的清朝官员僵尸的形象“倍感亲切”。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进入全球化大潮流的趋势不

可逆转,中国越来越走向市场化和商品化的时代。现在的中国盛行“文化热”,往往对西方资本主义的

“蔚蓝色文明”青眼有加,对自己传统的“黄色文明”不屑一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者刘康曾严肃指

出,中国不得不对任何一个意识形态的产品,任何一种意义的生产做出严肃的追问。中国不得不严肃

对待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层面的问题,对待信息时代的意识形态问题。 所以,虽然这款游戏暂时只是

出现了一名清朝官员的身影,但足以使我们心牛警惕。

三、警惕网络游戏背后的文化意识形态

正如J・希利斯・米勒所说:“新的信息技术正在造成一种巨大的变化,强制性地推行某些意识形

态……可以说,这些技术在某种意义上是中性的。它们会传播它们被告诉要说的东西。… 众所周知,

今天手机和互联网的交流已经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生活本身如果没有这些后现代的设备

似乎再不可能。在这种技术所营造的数字帝国里,人们遵循相同的游戏规则,共享相同的交换和交流

方式,消费相同的商品、时尚、观念、形象和叙事。_6 现在《植物大战僵尸》已出品专门为移动智能手机

下载的游戏版本,这将意味着玩家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与它进行“亲密接触”。随着游戏在全

球广泛传播,其自身也开始演变为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以中国为例,众多玩家在以各种方式表达对

它的热爱。热播网络剧《嘻哈四重奏》第三季第9集中对游戏《植物大战僵尸》进行了致敬。从僵尸形

象到游戏音乐再到故事情节,整个一个翻版游戏再现。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出现的《植物大战僵尸》真人

秀中,连鼠标都有人扮演,活生生上演了一幕“植物”大战“僵尸”,这一段视频在网上点击率颇高。

前段时问由一群热爱“打僵尸”的网友自发组织的快闪活动在沈阳某商场出现。与这款游戏有关的报

道越来越多,植物和僵尸不仅影响了游戏业界,让游戏从业人员思考如何化繁为简去做游戏,而且不

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悄悄渗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款游戏改变了世界,因为它

已经无处不在。这个游戏受到无数人的欢迎,取得巨大的成功。众多游戏在暗暗模仿甚至赤裸裸地

“山寨”它,比如此前出现的《葫芦娃大战群妖》。因此,而对这款游戏已经产生的影响和它可能带来

的更深刻的影响,我们更有必要对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识形态进行严肃的解读。

在中国,网络游戏这一新兴产业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游戏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文化商品化

与文化一体化现象日渐凸显。一方面,出于赚钱的目的,任何可以合法地吸引顾客的文化因素都可以

被包装、被定价,作为商品提供和出售给顾客,文化被当作商品来买卖。美国著名学者丹尼佛・贝尔

说:“这种文化性经济利益的获得,本身是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所决定了的。” 后现代文化生产的不寻

・1 4・

甘慧娟等:解读《植物大战僵尸》背后的文化意识形态

常之处在于对利润的露骨追求起到了首要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在网络游戏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的美国,它在全球化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强大的文化霸权,也通过网络游戏这种载体进行传

播和巩固,可以说这种带有浓厚商品气息的文化就是美式文化的缩影。美国文化一方面极大地冲击着

我国的文化工业,而另一方面,它更开始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观、生活方式,甚至是价值观。吉登斯说:

“全球化的意义生产是由西方的跨国资本主义利益集团来主导的。西方以美国为首,形成了庞大的全球

信息传播体系,形成了以美国好莱坞、迪士尼为主导的影视娱乐体系,更有强大的知识、学术、教育

体系作为意识形态的支柱,目前成为全球化意义生产的主宰者。基本上,现在关于全球化的各种观念、

符号、象征、形象,大都是由这个西方意义生产体系制造出来的。”l8 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现状就是在跨国传

播中形成文化产品的单向流动,即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大量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在

逐鹿欧美各国和洲际市场的同时,也把眼光紧紧盯住了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这个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

千方百计想渗透进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警惕网络游戏背后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

四、结束语

有人认为网络游戏是“电子海洛因”,因为它正以如火如荼之势不分年龄段、种族、阶层、职业,

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加入到虚拟世界中。其实真正可怕的是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商品化的文化产品正全面

而迅速地渗透着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尤其是精神与文化生活。警惕网络游戏背后的文化意识形态是

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罗马俱乐部认为:只要能够明智地运用各种资源,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源,那么

人类就可以摆脱危机,而且几乎可以实事求是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建立未来世界。在信息化时代,面

对西方尤其是美国意识形态的全球渗透,也许只有真正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才

能实事求是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建立未来世界。

参考文献:

[1]张国涛.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敢玩游戏网.人人网与宝开独家合作推社交版《植物大战僵尸》[EB/OL].(2011—05—18)[2011—12—25].http://www.

ganwan.corn/201 1/0518/1790.htm1.

[3]吴伟.有朋有书[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0.

[4]刘康.文化・传媒・全球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环球网.大国心路[EB/OL].(2007—11)[2011—12—25].http://book.huanqlu.com/2007—11/25813.htm1.

[6]王逢振.全球化与在中国复制的文化和空间[J].社会科学,2006(1):154—163.

[7]鲍金.文化商品化的两个层次[C]//胡亚敏主编.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华中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7:186—191.

[8]龙柏林.关注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和价值重构[C]//Kamalipour Y R,刘康,孙有中,等主编.全球传播前沿对

话——全球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论坛文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29.131.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ltural Ideology in Plants V.S.Zombies

GAN Hui-juan,WANG Wen—hong

(1.School of Humanities,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

2.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Network System and Network Culture(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

Abstract:Plants V.S.Zombies which is a famous network game made by U.S.A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in

China since it’S published.This paper,by analyzing the game’s role construction and its localization strategy

tries to resolve the cultural symbols and cultural awareness it represents.It is concluded that we should raise our

vigilance to American cultural awareness hidden behind the network game.

Key words:Plants V.S.Zombies;cultural ideology

.1 .

本文发布于:2022-12-28 21:22: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90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死待
下一篇:有益的动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