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为“师者”,何为“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语有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尔今初为人师,一路平顺,上有前辈细心指导,
时有同仁积极鼓励,下有学生求知眼神与切切崇拜。个人价值感与荣
誉感都随着这份职业在不断地得到提升与激励。从教三年多,虽尚未
取得“桃礼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但却也是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依然记忆犹新的是初上三尺讲台的犹豫与茫然,猝然间不知
如何开口,望着孩子恳切地眼神,断然连说话的语气都变的哆嗦起来,
所有的腹稿荡然无存,头脑一片空白,罢!罢!罢!与其张皇失措,
倒不如坦然自若,放轻松和还是互相认识一下吧。如此一来,少了忐
忑,多了轻松;少了慌张,多了自信;少了犹豫,多了坦然。心态转
变,气场便不同,关系改变,倒也乐得轻松自在。自此之后,便不再
有第一次的张皇之举,与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亲切沟通,与孩子平等
相处,让孩子热爱你,孩子也就爱屋及乌的热爱了你所要执教的学科。
对,这是小“心机”,却也是大“窍门”。
其实,所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你所要传授的知识涵盖面有
多广、有多深,首先要学的是便是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所谓“传道”,
便也是建立在彼此深刻信任的基础上,有了媒介,才可传递,有了花
粉,才可传播。知识的浩瀚与远大任何人无法一夜之间传递,只能潜
移默化,只能循序渐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印证的就是这
样的道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千山万水,而仅仅只是一步
2
之遥,而这就是要“为人师者”付出坦诚的心和平等的姿态,踏过一
步路途,便可走入稚嫩单纯的世界,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有了信任,有了媒介,师者的使命“传道授业解惑也"才刚刚开
始。“传道”,即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
格品质。小学老师更是孩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初步形成的榜
样与楷模,小学生所处的年龄与阶段,尤其独特的心理特点,致使在
特有的龄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却又没有明辨是非的能
力和已成系统的价值观等普遍心理特点。而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喜
好模仿、特殊阶段的心里特点,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时时处
处成为学生的表率、楷模。
“授业”,即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知识的海洋浩瀚无穷,
光有知识的储备量也是不够的,如何将知识授之他人,仅仅是授之,
接之?还是授之,会之?这一切都在考验着教师的个人素质和独特的
教学方法。古人亦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便是教学
方法,好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以此类推,举一反三。而坏的教学方法,
教的受累,学得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寻不着门道,找不着诀窍。师累,
学生更累。故“授业”的目的也达不到,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
然回首‘它’却不在灯火阑珊处。”望“生”兴叹亦哀,镜中空对之
间亦哀。
“解惑”,即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主动提出他们的疑惑,
教师则要善于有效地解决他们对于知识的困惑。“解惑”不仅仅要求
教师本身要有答疑解惑的能力,更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
3
探究的的学习方法。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
惑也,终不解矣!这或许就是古人对解惑最好的回答。对于学生就是
要解惑的意识,当然更要有解惑的坚持与决心,否则则终身为惑也;
而对于教师,师者本就是答疑解惑者也,解惑自然责无旁贷,而更多
的则是在迷惑中寻求进步,在解惑中提高知识储备,在疑问与解答中
与学生共同迈向“学无止境”的知识之巅。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身上肩负的是与身俱来
的责任与使命。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亦是漫漫教学旅途上
的职业标杆,唯有坚持拥有一颗平等之心、关爱之心才能用如此职业
标杆勾画出宏伟蓝图,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教学亦是点点滴
滴的经验累积与积攒。无教学,便无从教育,无教育,便无民族祖国
之未来。甘于平淡,甘于落寞,甘于孜孜不倦,甘于诲人不倦,亦是
教师职业道德的标杆,而在这漫漫旅途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更
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立根之本。!
本文发布于:2022-12-28 18:0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81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