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德国鲁尔工业区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典
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鲁
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德语中对“鲁尔区”一词有许
多用法,最简单的一个用法就是“饭锅”。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地区经济
发展对德国的重要性。
一、情况简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号称“德
国的心脏”。它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
北威州)行政区划内,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
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
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
域界限,其面积为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面积的
1.3%。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区内人
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
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以鲁尔
区为中心,方圆100公里内集中了5个50~100万
人和24个10~50万人的城市,工厂、住宅和稠密
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是德国
最大的消费核心。
二、发展优势
1、优越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
带,也是通向中欧、的捷径,是的交通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
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边与法、荷、比、卢的
工业区呼应;北边与丹麦以及南部工业区相距不
远;东北、南面又邻近德国州的济重心区——扎
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莱茵河下游以—杜塞尔多
夫为中心的工业区。
这样优越的区位便于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
间的贸易往来、本国工业区间联系合作。
2、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
为2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约220
亿吨,占德国90%。
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
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
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
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3、水陆交通便利。
○1莱茵河纵贯全工业区南北。
区外从莱茵上溯,可直抵,并可通过杜伊斯堡到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
易往来。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港与海外联系。
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
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
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
件,特别是莱茵河航运,使得它与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2陆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
从通往北欧和的铁路,由鲁尔区穿过,且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占
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
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和
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
倍,达每公里55辆。
三、历史沿革
鲁尔区历史悠久,随着工业革命之后,煤炭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鲁尔区
逐步成为了欧洲主要的工业基地。而铁路、公路、运河组成的交通网的形成,
更促进了鲁尔去工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道路、工厂区和住宅等基础设
施增长迅速,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城镇聚集区。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鲁尔区的重工业和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德国
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
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
1958年后,来自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的压力,加之煤炭资源日渐枯
竭,煤炭和钢铁行业危机开始显现,极大地影响到鲁尔区的就业状态。1974
年和1975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给钢铁工业以沉重的打击,钢铁业开始走
向衰落。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整个鲁尔区的煤炭和钢铁工业都陷入了
严重的结构性危机。
四、经济转型
为了应对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
术革命的冲击导致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北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
措施进行鲁尔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改造传统工业,加大开放力度,吸引新兴产业投资,充实区域产业
结构。
○1对传统的老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关、停、并、转那些生产成本高、机
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
企业中去,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其
他大型企业采取了稳定改造的政策,以避免社会动荡。
○2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工业迁入鲁尔区,优化发展这些新
兴工业加入的有利条件:劳力充足,交通便利,及巨大的消费市场。
2、完善交通运输网,推动区域综合开发
鲁尔区煤管协会在1968-1973年进行了交通规划中提出,有计划地对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现有的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区内快车线。依照规划修建了鲁尔区波恩-
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科隆-伍佩尔塔尔-多特蒙德两条高速公
路。区内架起了高架铁道,为解决了铁路公路交叉引起的矛盾,发挥了很高
的效能。
鲁尔区在水运优势的基础上搞好水陆联运,加速南北向交通线路的建
设,组成统一的运输系统,把全区彼此分隔的工业区和城市紧密地衔接起来,
对全区的综合开发起了极其重要的先行作用。
3、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1加强科研界与经济界的合作。从多特蒙德、经过波鸿、埃森、哈根直
到杜伊斯堡建立一条横贯全区的"技术之路",把区内的经济中心和研究中心
联系起来,以加快科研成果的应用,并建立"鲁尔区风险资本基金会"和新技
术服务公司,为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和咨询。
○2改革传统教育,创立新兴学科,并把高等院校的教育于本地区经济发
展相结合,州政府试图将鲁尔区建成"欧洲高等院校区"。现鲁尔区拥有15
所高等院校,14万多大学生,其中对区域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理工科和经济
专业学生占总数的63.5%,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
4、完善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塑田园都市风光
州政府投资设立环境保护机构,颁布环境保护法令,统一规划整顿园区
环境问题。
○1解决河流、大气污染问题。
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在鲁尔河面上先后建立起4个蓄水库,108个
澄清池,净化污水;又在埃姆舍河口设立微生物净水站,所以至今尚未发生
过污水危害居民健康的状况。鲁尔河水利先进的工程设备除了能解决水污染
问题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多种用途。
另外,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已全部建起,各工厂都建立了回收有
害气体及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制定了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
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目前,区内共有绿地面积约75000hm2,
平均每个居民130m2(1968年鲁尔核心地区这一指标只有18m2),大小
公园3000多个,整个矿区绿荫环抱,一派田园风光。20世纪60年代提出
的"鲁尔河上空蔚蓝色的天空"早已成为现实,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拥有1
600多家环保企业,成为欧洲领先的环保技术中心。
经过多年的不断调整与改造,鲁尔区早已不是一个衰落的工业区,而恰
恰相反正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是资源型城市成
功改造转型的经典案例。
本文发布于:2022-12-28 18:0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81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