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之蔡仲巾千创作
04级临床3班第1小组谭文诗石砚刘征宇
李墨梁运邦陈文昊
摘要:
在心衰患者中,约30%~50%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心
衰的症状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引起舒张性功能不全并
导致舒张性心衰的机制很复杂,但从概念上可分为心肌自身的机
制和心肌以外的机制两部分。心肌外因素包含血液动力学负荷异
常,心包结构的改变。心肌自身的机制主要包含心肌细胞,包绕
心肌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和刺激自分泌、旁分泌系统发生神经递质
的结构和过程。这些因素一起导致室壁僵硬、心肌顺应性降低、
心肌舒张程度减小,左心室舒张期充盈缺乏,即使收缩能力正常
心输出量仍缺乏及充盈压升高导致肺静脉高压,最终导致肺循环
和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关键字:舒张性心衰、舒张功能、心肌、充盈压
正文:
自从1984年Doughterty等人首次报导一组左室收缩功能正
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的患者
以来,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的心力衰竭即舒张性心力衰竭
(diastolicheartfailure,DHF)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
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
征,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心肌松弛性和顺应性)异常为特
征的临床综合症[1]。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肌
的顺应性下降、左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而使心搏量减少,左
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DHF可单独存在,称为单
纯(又称孤立性)DHF;亦可与SHF同时出现,称为混合性DHF。
单纯DHF是指收缩功能正常但充盈异常、充盈压升高而导致的肺
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心室收缩功能正常,通常指左
室射血分数(LVEF)≧40%~50%,心衰的症状是由左室舒张功能障
碍所致[2],Framingham研究标明高血压病是这类患者的罕见的基
本病因。而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心脏收缩功能多属正常,而舒张
功能往往已有异常表示[4]。舒张性心衰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
关。有报导[3]在60岁以下的患者舒张性心衰的发生率15-25%,
60-70岁的患者为35-40%,而在70岁以上的患者高达50%。这些
资料标明舒张性心衰的发生随年龄而增加,这可能与心肌结构和
功能以及神经递质因素随年龄改变有关。这里我们就具体深入的
讨论舒张性心衰的发病机制。
DHF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5]
DHF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心肌因素和心肌外因素两部分。
心肌因素包含:
1.心肌细胞内因素
1.1钙平衡、钙浓度、钙转运异常
钙平衡、钙浓度、钙转运异常导致胞质舒张期钙浓度的增
加,从而引起主动松弛和主动僵硬度的异常。
当心肌收缩期结束后,开始进入舒张期。肌浆网上的钙泵对
钙离子进行重摄取,胞质内钙离子浓度降低,Tn-C失活,原肌凝
蛋白恢复原位,重新掩盖肌动蛋白位点,即凝蛋白和肌动蛋白脱
离接触,肌肉松弛。这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心肌舒张模式。钙离子
对心肌舒张功能的影响还不但体现在与心肌肌丝的直接作用上,
对于一些钙离子依赖的蛋白和第二信使,尤其是影响钙离子流
入、释放和再摄取的钙调蛋白,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
Ⅱ,甚至是心衰时突变基因的转录,其间钙离子都起重要的调节
作用。以下的一些因素都会影响钙离子的自身稳态:
1.1.1清除细胞浆内钙离子通道主要是钠-钙交换泵功能异常。
Hanfuss等[6]曾发现在人类衰竭心肌中钠-钙交换泵水平的
升高与衰减的心肌舒张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也有一些研究
标明通过基因转录或转基因小鼠使得钠-钙交换泵表达增加,能增
加钠-钙交换泵的“前向转运”模式,降低舒张期的钙离子浓度。
但是这些研究也标明钠-钙交换泵密度增加时,它们的“反向”模
式转运也会增加(“反向”模式是指钙离子趋向进入而钠离子趋
向离开)。因此,钠-钙交换泵的数量并不是是钙稳态的一个充分
的预测因子。
1.1.2肌浆网钙泵的酶活性降低,使钙离子重摄取异常。
1.1.3调解肌浆网钙泵功能的蛋白磷酸化异常。
受磷蛋白是钙泵的主要调节者,它是钙泵的抑制因子。研究
标明它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弱钙泵与钙离子的亲和力,降低
钙离子的摄取效率来达到的。另外发现和正常的心肌相比衰竭心
肌受磷蛋白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变更,只是它对CAMP或蛋白激酶A
的反应性降低。
钙调蛋白和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也与钙泵功能
密切的联系。Narayanan等[4]曾利用人工合成的钙调蛋白结合肽
对钙泵的抑制来阐释钙调蛋白对调解钙泵钙离子的泵入速度是有
很大影响的。
1.1.4雷尼丁受体中钙离子的泄漏。
以前曾认为雷尼丁受体主要是释放肌浆网内贮存的钙离子,
启动收缩周期。县研究标明雷尼丁受体的活动对心肌舒张功能也
有影响。雷尼丁受体是一种大分子的蛋白复合物,其中有一种成
份名为他莫克斯结合蛋白(FKBP)。当雷尼丁受体被磷酸化时,
FKBP从复合物中分离。它的分离会扰乱使相邻雷尼丁受体开放闭
合步伐一致的藕联门控通道,同一区域的肌浆网雷尼丁受体就不
会在收缩期统一开放,在舒张期统一闭合,从而出现所谓的“钙
离子泄漏”,继而影响心肌的舒张功能。
1.2心肌肌丝蛋白的异常
肌丝收缩蛋白包含粗肌丝蛋白肌凝蛋白和细肌丝蛋白肌动蛋
白。心肌舒张时,即凝蛋白与肌动蛋白分离、钙离子和TnC失
联、肌浆网将钙离子主动分离均需要ATP酶的水解。这一过程以
及与这一过程有关的肌丝蛋白和ATP酶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心肌
的舒张功能。因而心肌舒张是一个耗能过程。要维持正常的舒张
功能,ATP水解产品必须坚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发生一个相对
适当的ADP/ATP比例。当ADP和Pi的浓度增高,或ADP/ATP相对
比例增高时,会出现舒张功能不全。磷酸肌酶的降低会限制ADP
到ATP的再循环,导致能量代谢的异常。
1.3心肌细胞的骨架
心肌细胞的骨架蛋白由微管、中间肌丝(desmin),微肌丝
(肌动蛋白)和细胞浆内蛋白(肌联蛋白、伴肌动蛋白,M-蛋
白)组成。研究已发现一些骨架蛋白的改变可影响舒张功能。如
同型肌联蛋白(titin)的改变可改变心肌的舒张功能和心肌的僵
硬度。当心肌收缩时,titin抑制,储存能量,当心肌舒张时,
titin像弹簧一样伸张,消耗能量,提供动力使心肌恢复初始长
度。但titin在舒张期的伸张受一定限制,这可呵护心肌细胞的
过度拉长。在晚期扩张型心肌病的实验动物发现,titin的同型
异构体和分布发生改变,并引起心肌僵硬度增加。Titin有两种
同型异构体N2B、N2BA。N2BA的顺应性较好,N2B的表达率较
高。同样,在一些压力负荷模型,也观察到了微管的密度和分布
发生异常,伴心肌细胞僵硬度增加,当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微
观解聚合后可将异常的舒张功能改善。
2心肌细胞外因素
2.1细胞外基质包含胶原纤维、基底膜蛋白、蛋白多糖等变更
在舒张功能不全和舒张性心衰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2.2神经递质和内皮功能的激活
急性和长期神经递质的内皮功能的激活能引起舒张功能的改
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内皮素、一氧化
氮、利钠肽等神经体液因子也与心肌舒张功能改变有关。RAAS的
长期激活已证明可增加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的含量和心肌僵硬
度。另外,神经递质和内皮功能的急性激活和抑制已证明也可改
变心肌的舒张和僵硬度。由于它们不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变
细胞外基质,因而它们对舒张功能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改变心肌
细胞的一个或更多的影响舒张功能的机制而起作用的。如,对一
压力-负荷过重的患者,以ACE阻滞剂、NO供体或间接内皮依赖
的NO供体的药物,可引起左室压力下降。左室充盈加速、舒张完
整,使左室压力-负荷曲线右移,僵硬度下降。另外,心肌还具有
周期性地释放NO的作用,以心内膜下最为明显,并在心肌舒张和
充盈时达到高峰。这种短暂的NO释放也使心肌的舒张性能随心跳
而调节。因此,心脏内皮系统的急性激活增加心室松弛性和僵硬
度是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细胞内决定因素而发生的。
心肌外因素
导致心衰的心肌外因素包含血流动力学负荷、舒张早期前后
负荷、心包结构改变等,因它们限制心脏的舒张、心室的充盈及
血液的排出,导致舒张终末期左心室内压升高,引发心衰[7]。
而这些心肌和心肌外因素的改变可导致以下结构和功能的改
变[8,9]:
1.早期松弛异常(Abnormalearlyrelaxation)
等容舒张期始于主动脉关闭止于二尖瓣开放。此期左室容量
虽无变更,但因构形改变而致腔内压力呈指数下降,低至左房压
以下时二尖瓣开放,快速充盈期开始。实际上,主动松弛过程于
主动脉瓣关闭前即已开始,一直延续至二尖瓣开放之后。它是一
能量依赖过程,为收缩过程的反过程,它对能量的需要甚至比心
肌收缩时肌动肌凝蛋白相互作用对高能磷酸盐的需求还高。因此,
老年患者、左室肥厚和慢性反复心肌缺血患者常于收缩功能减低
之前即已存在左室舒张功能紊乱。引起早期松弛异常的原因主要
为:
①心肌肥厚:高血压病患者于收缩功能和室壁厚度尚无异常时,
左室充盈即已受损;当左
室肥厚发生后将进一步损害左室松弛,增加腔室僵度。经过治疗
之后,由于血压下降、松弛改善,或长期治疗使左室肥厚退缩,
则二尖瓣血流可正常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肌松弛分歧步和延
迟,业已证明,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可改善其整体心脏松弛和区域
性同步松弛。
②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缺血最早的影响之一是心肌松弛异常。缺
血过程中,舒张功能紊乱
先于收缩功能紊乱,而且持续时间也更长。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
心肌缺血主要损害左室松弛和主动弹性性质(Passiveelastic
properties)。其他原因,如高龄左室形态学改变,虽非为严重病
理性的,然异常延迟的早期松弛为促发舒张心衰提供一个布景。
糖尿病等也损害左室松弛。
2.心肌僵度(Myocardialstiffness)增加
浸润性心肌病,如淀粉样变、血色素沉着症、弥漫性特发性
纤维化等属限制性心肌病。它们早期无收缩功能下降,然却常出
现舒张性心衰。例如:心脏淀粉样变,有三型舒张功能异常:早
期左室松弛受损,表示左室等容舒张期时间(IVRT)延长,早期
充盈速率(E)减低和早期充盈减速时间(EDT)延长;中期左房压
升高,增加左房前负荷使左室充盈形态正常化;晚期明显增高左
房压,加之僵硬的心室致使形成一个“限制型”(“Restrictive
pattern”),即E波增高、E.A比值增加,IVRT和EDT缩短。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即吕弗勒心肌炎),伴发心内膜和心内膜
下纤维化,造成左室舒张僵
度增加,或称左室顺应性下降。
3.两心室相互作用和心包限制
虽然生理上将左右两心室分开,但二者在解剖和功能上密不
成分,共用室间隔以及由同一心包包绕和位于同一胸腔内。因此,
一旦一侧心室容量或压力负荷过重,势必把室间隔推向对侧,使
对侧心室几何形态改变,顺应性下降或曰腔室僵度增加。左侧对
右侧影响者被称为Bernheim现象,右侧对左侧影响者被称为逆
Bernheim现象。故当急性三尖瓣返流、右室梗塞和于少尿、无尿
情况下大量输液等急性右室容量负荷过重时,或急性巨块肺栓塞
所致之急性右室压力负荷过重等情况下,室间隔左移,造成左室
舒张功能减退。心包疾患对心室舒张也是一个限制因素。
4.充盈时间缩短
持续室速(青年人>180次分,老年人>140次.分)即可损害
舒张期充盈,
并继发肺淤血。中度心动过速伴LBBB者因延长收缩期时间同样
引起充盈受损。
5.心房收缩丧失
后期舒张充盈部分由心房收缩性、左房压、左室僵硬程度决
定。由于心室僵硬,早期充盈受损者更依赖于心房收缩,这些患
者对房颤心房收缩的丧失特别敏感,可导致显著的左室充盈降低
和搏出量的突然降低。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只不过是一个考虑是否存在舒张性心衰
的概念性框架。具体一个患者可同时存在多个病因因素。从以上
分析,我们了解了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那舒张功能障碍又
是如何导致心衰症状出现的呢?
我们知道,心室舒张期分为心肌弛缓期和主动充盈期两大部
分,前者包含收缩末期、等容舒张期和快速充盈期,属心室主动
充盈过程,后者包含缓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充盈期。现已证实,
由于心肌舒张是一个Ca2+被摄入肌浆网,ATP和受体蛋白被磷酸
化的过程,因此心肌弛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当心肌缺氧、缺
血、能量缺乏、代谢障碍或心肌肥厚、纤维化、硬化、顺应性降
低,以及心室腔几何图形改变时,使心肌弛缓过程发生障碍。正
常情况下,主动充盈期充盈量约占心室总充盈量的70%~80%,一
旦主动充盈量减少,机体为了包管正常心输出量,必须代偿地加
强心房收缩力,以增加心房收缩期充盈量。当心房失代偿时,心
室所必须的充盈量只能依靠增高心房压力来实现,心房压力增高
有一定限度,当左心房压力>20mmHg可引起肺淤血,>30mmHg可
发生肺水肿。右房压过高可导致体循环淤血,临床上就会发生
CHF[7,10]。
另外,Zile等[1]标明单纯性DHF患者仅存在心脏舒张期
充盈压力和左室容量关系的异常,即增加的左室充盈压和正常的
左室容量。当左室充盈压显著增加时,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或轻微
活动时即可出现临床症状。经过治疗后,舒张期左室充盈压和左
室容量均下降,患者症状缓解,但心脏舒张期仍存在充盈压力和
左室容量关系的异常。伴随SHF的患者,心脏收缩期除存在压力
和左室容量关系的异常外,还存在每搏射血量减少、心脏收缩力
下降、心脏舒张期充盈压力和左室容量关系的异常,导致舒张期
压力的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症状加重。左室舒张期充盈压和容量
关系可以反映心室的顺应性,舒张期压力的增加和松弛功能的异
常标明心脏舒张功能的异常。因此,所有SHF的患者如果存在舒
张期充盈压力的增加,实际上已经存在混合性心衰。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是复杂的,对于它机制的探讨和不竭
深入的认识对我们采纳有效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是非常有利的,这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ZileMR,ceptsindiastolic
dysfunctionanddiastolicheartfailure:partI.
Circulation,2002:105–1393
[2]FoxJM,culovascularcouplingin
systolic
artFailRep,2005,2
(4):204-211.
[3]yDiastolicHeartFailure[J].
AmJGeriatrCardio.2002:178-189.
[4]GottdienerJS,KitzmanDW,AurigemmaGP,et
rialvolume,geometry,andfunctionin
systolicanddiastolicheartfailureofpersons>or=65
yearsofage(thecardiovascular
healthstudy)[J].AmJCardiol,2006,97(1):83-89.
[5]HanfussG,SchillingerW,LehnartSE,etal.
RelationshipbetweenNa+-Ca2+-exchangerproteinlevelsand
diastolicfunctionoffailinghumanmyocardium.
Circulation.1999;99:641-648.
[6]刘绍成郭丽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心肌自身机制黑龙江
医药vol.18NO.52005357-358
[7]王志军,孙宁玲2,柯元南1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
展JoumalofChina-JapanFriendship
Hospital,2006,Oct,.5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6年第
20卷第5期
[8]王佩显舒张性心力衰竭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年1月
第8卷第1期p38-39
[9]翟颖张晓华对舒张性心衰的认识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7期(综合版)(第9卷总第160期)5
[10]卢剑华,李彩华,胡允兆.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76例
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3):289-290.
本文发布于:2022-12-28 17:5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80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