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医远程诊疗网络系统的构想
发表时间:2012-10-12T10:56:49.513Z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郭渝新
[导读]中医药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医学亟需发扬光大。
郭渝新(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四川成都611137)
【摘要】本文从建立中医远程诊疗网络系统的必要性出发,对中医远程诊疗网络系统的总体结构及相应问题提出了几点设想。
【关键词】中医远程诊疗专家会诊网络系统
【中图分类号】R19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112-02
1构建中医远程诊疗网络系统的必要性
中医药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医学亟需发扬光大。而中医药在疑难杂症诊治方面
独道的经验和神奇效果、中西医学的结合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接受中医、学
习中医。但与此同时,“看病难、看病贵”却成为阻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并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医
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并实惠于民,远程诊疗网络系统的出现将有可能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首先,远程诊疗网络系统的构建为偏远地区患者的寻医问药提供了可能。对病人而言,省去了很多繁琐的西医检查项目,通过一对一
的交流,可以了解中医防治疾病的理念,体验中医治病的效果。简而言之其优势为一多、二远、三方便、四省钱,即需求多,范围广,全
世界各个地区的病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看病,医生可以不出门在家或者在诊疗室就可以诊病,省去看病的旅途和其他费用。
其次,同步音频视频传输等技术设备为远程诊疗网络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同步视频和音频等手段实现远程诊断和专家会诊的
目的,并在医生做出诊断后将诊断结果、处方发送给患者,从而实现中医的远程诊断。
2远程诊疗网络系统是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的一种新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诊疗手段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望、闻、问、切”,而是与现代诊断技术设备相结合,探索人类感
官直接感受的深层次现象,获得对人类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以及局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更为精确的认识,使传统的诊法更加客观
化、辨证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医临床医生在运用中医诊断学理论与技术去认识疾病表象的同时,还应利用现代化诊
断设备与技术去认识疾病的深层现象[4]。
远程医疗系统的概念是1988年由美国提出,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其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在线检查等等,通过网
络以及计算机将数据、图片、声像,甚至是动态的视频、音频进行同步传输。远程医学的发展,必将促进远程医疗技术的实现[1],同时也为
中医诊疗的远程化奠定基础。远程中医诊疗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与现代诊断技术相结合,实现中医诊疗的远程
化,是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的一种新模式。
3中医远程医疗网络系统的总体结构
远程中医诊疗是研究在远程环境下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中医诊疗的一门新技术。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3.1望诊系统
望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诊疗室内安置摄像头,使患者的外部形态,患者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变化,局部画
面如面色、舌苔等实现可视化,经过网络传输到专家终端,实现远程医疗望诊的目的。在望诊过程中,患者的面色、舌色、舌苔等均可利
用计算机网络,通过视频输入输出设备,将视频图像传输到会诊医生监视器的屏幕上,由会诊医生采用图像处理和神经网络技术,构建计
算机自动分析系统,在远程环境下获得望诊资料。
3.2问诊系统
通过在线对话进行语言交流,了解患者疾病发病、病史、现症等资料信息,还可以通过传真、邮件等形式将患者的检查资料,如血
检、尿检、X片、B超等通过网络传输反馈到会诊医生手中,形成完整的类似临床问诊所得的信息资料[2]。
3.3脉诊系统
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最具特色的方法,但在远程条件下怎样实现古人“牵线切脉”呢?远程方式的切脉技术,可以通过远程端点提供的
脉象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实现,提供实时或非实时的脉象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功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设备,使远程会诊专家获得患
者的脉象信息[4]。但其前提条件是形成一套可靠的脉象数据采集与仿真系统。该系统要求具有采集、分析与传输和仿真三大功能,采集系
统的主要任务是真实、客观地检测脉象信息;分析与传输系统是将采集的脉象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模糊识别技术或时域、频域分析方
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医护人员提供依据。目前我国已有类似的中医脉象模拟系统投入教学使用,只是其功能还有待扩充、改进和提
高。在医疗室内配备一名有经验的医师,由他来代替专家切脉,并将得到的脉诊信息通过麦克风或网络传给专家也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方
法。
3.4闻诊系统
闻诊系统是远程环境的听觉、嗅觉传输。在医患分处两地的远程医疗环境下,患者的声音、气味可通过声音传输系统和特制的嗅觉传
感器采集来实现。声音传输比较容易实现,嗅觉采集与分析系统则需要将患者分泌物的气味通过嗅觉传感器采集处理后传送至远程医疗中
心,或者通过与患者、诊疗室医生的语言交互方式进行询问判断。
3.5远程中医诊断网络系统
分为患者使用的诊断终端和医生使用的诊断中心。诊断终端采用嵌入式设计,建立在家庭或中医诊疗所;诊断中心位于提供远程医疗
服务的合作医院中。诊断终端主要完成对患者的脉象、舌相、面相等医学信息采集、处理和发送,并接收医生发送的诊断结果、处方。诊
断中心将接收到的医学信息显示给医生,对脉象进行分析识别,提供基于脉象的辅助诊断功能,并在医生做出诊断后将诊断结果、处方发
送给患者,从而实现疾病的中医远程诊治。
3.6专家会诊系统
在医院内部设置若干个诊疗室,在每个诊疗室内都设有摄像头、麦克风、PC机等。由于这里面每一台PC机都通过一个与局域网相连
的ATM网络传输到Internet上。而每个专家终端只需有一个与Internet相连的PC机,就可以看到远处的患者,从而实现远程诊断的目的。
专家会诊是指我们在每个专家终端都设有摄像头和麦克风并且都与网络相连,因此我们这个系统可提供远程专家会诊的功能。当遇到疑难
杂症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网络同时邀请多个专家参加会诊。我们只需将多位专家的画面同时集中到同一桌面上来,这样就可以达到会诊的
目的和效果[3]。
3.7在线存储系统
由于在系统中配置了一台或多台视频服务器,我们就可以将专家看病的全过程以多媒体的形式在线存储到计算机中。然后把这些资料
制作成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资料存储下来,以备以后研究。当然,在专家授权的情况下,我们将这些资料向外界公开,以使更多的人了解中
医、认识中医、研究中医,投身于继承和发展中医事业上来。
4小结
面对当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充分利用业已成熟的多媒体和ATMN等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实时会话,从而使中医
远程诊疗成为可能。同时也需要明确中医远程医疗系统中的关键问题——远程高清晰度与高保真性。中医远程医疗系统对音频和视频的处
理技术要求很高,尤其在中医诊断中对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局部画面的要求特别严格,因此,采集与分析系统设备配置必须符合要求。再
者,系统的建立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持,如何获得政府的投入也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总之,中医远程诊断技术既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复杂系统
工程,又是一个能推进我国中医事业现代化的创新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热爱医学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才能开创我国远程中医诊
疗技术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卓伟,鲁士文.面向PSTN的远程医疗系统.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1,23(6):64-67.
[2]杜南,韩燮.基于的远程医疗系统设计与实现.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24(2):60-62.
[3]张立云,马皓,孙辨华,主编.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吴一福,中国医药报189(总第3102期))
本文发布于:2022-12-28 14:19: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71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