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典型例题】
世界上最感动我的书
①在街头漫无目的闲逛的我被冷风送来的香甜味道吸引了,是烤红薯,热气
腾腾、又香又甜的烤红薯。我闻着香味走到街边的小摊旁。叫卖烤红薯的人身体
残疾,在冷风中看起来非常吃力。我决定要多买一些红薯,用我认为合适的方式
帮助他。但我看着他,心里又有点后悔:烦劳这样身体残疾的人烤红薯真过意不
去。看来他日子过得很拮据。
②这时,一个男孩从远处跑过来说:“阿姨,我爸爸身体不好,您稍等,我
来为您烤红薯。”说完他放下书包开始忙活起来。看他麻利熟练的动作就知道他
经常在放学后过来帮爸爸干活。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呀,我突然萌发出挑一些好书
送给这个孩子的想法。我问:“你每天放学后还要帮爸爸到很晚,累吗?”男孩
笑着否认了。“上学需要什么书吗?阿姨经营好多家连锁书店,你去挑一些看吧。”
说完我有些后悔,这个孩子肯定很要强,他也许不会接受带着同情的帮助。果然
我被礼貌地拒绝了。然后,男孩冲我骄傲地说:“阿姨,我每天都能读一遍世界
上最好的书呢!”“是吗?是什么书值得你这样夸奖?”“对我来说,世界上最好
的书就是爸爸亲手写的‘两千韩元4个烤红薯’(1元人民币约合126韩元)几
个字呀!为了全家人,爸爸无论身体多不方便都坚持出来烤红薯!每天看到这些
字,我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我要像爸爸一样努力。”
③在烤红薯的炉子旁,我看到了“两千韩元4个烤红薯”几个写得歪歪扭扭
的字。在这歪歪扭扭的字里我看到一个坚强的父亲对家庭的爱和责任,也看到孩
子心中的崇拜与敬仰。我喉头紧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用微笑和点头向父子俩表达
我的心意。
想一想:这篇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思路导引
1.画线句子中有“世界上最好的书”一个短语,要想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就要先理解这个短语的意思。前文写到小男孩认为的“世界上最好的书”就是爸
爸亲手写的“两千韩元4个烤红薯”。实际上是小男孩的父亲那种面对困难坚强
不屈的精神。
2.这几个字代表了那位父亲对全家人的爱和责任,也是小男孩对父亲的崇拜与敬
仰的寄托。
3.我们也都知道,对于每个孩子而言,父亲都是很重要的人。而对于“我”来说,
那本“世界上最好的书”则是“我”自己的父亲。
答题模板
理解句子的意思
(1)联系语境读懂句子的意思;
(2)判断句子之间的关系,运用综合或者取舍的方法,来读懂复句的意思。如:
句子前后部分是条件、因果、假设、转折等关系时,一般取后半句的意思;句
子前后部分是并列、递进等关系时,要综合句子前后部分的意思来理解。
(3)对于讲述道理、观点的句子,可结合上下文理解,从上下文中寻找答案。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一)登山人
①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
②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我是()。”
③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
“还是()吧!”也退下来了。
④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披荆斩棘,(),几次跌倒,都爬
起来再上,(),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⑤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⑥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好,省了许多
力气。”
⑦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⑧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峰顶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
看到的。”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A.知难而进B.知难而退C.适可而止D.勇往直前E.无所畏惧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知难而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可而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人没有毅力,觉得山难登,就不登了。
B.第二个人的登山经历告诉我们,爬到一半跟爬到峰顶是一样的。
C.只有第三个人没有半途而废,爬上了峰顶。
4.你是怎样理解短文画线的句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另一扇窗子
①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
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
意参加半晌(xiǎng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
看风景。
②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
③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④“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⑤“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
⑥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⑦“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一扫而光。
⑧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着小男孩的头你知道么在老师
的心目中你鼻子是最可爱的
⑨“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⑩“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①①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
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
个校园里的小明星。
①②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zhènzhèng)。
再后来他进入好菜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
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①③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
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成功的大门。
1.用“√”为加点字标出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的“”里填入恰当的标点。
3.这个小男孩忧郁是因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
在第一扇窗外看到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扇
窗外看到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童年的馒头
①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②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5里外的村小上学,
6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
工分,日子qīngpín()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②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3个馒头。我兴冲冲地
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diǎnlǐ(),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
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④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
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
馒头已经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
干脆,把娘的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
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⑤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
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了笑,没吭声。
⑥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
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
给我带回来了!”
⑦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
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竟qíjì()般地蒸着五个热腾腾的白中带黄的
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⑧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⑨那天晌午,娘把馒头分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
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A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⑩后来,我发现,B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根据拼音在“()”里写出相应的汉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
....
,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故伎重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我”家的家境怎样?用“”从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4.文中“我”的心理都有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画线句子A中,我哭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画线句子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________
晚上九点多,我顺着公园边上的环形路往家走。走到一棵树下,一个人影闪
了出来,吓了我一跳。
借着路边的灯光,我看了看,是个女孩,十来岁的样子。我镇定一下情绪,
正准备继续走,那女孩在我身后喊道:“叔叔,请等一等!”我停下脚步,回过
头去。
“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摊买份报纸?”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前方
五十米的地方果然有个报摊。“买报纸?”我有些惊讶。“嗯,买份晚报。”孩
子边说边将一枚硬币放在我的掌心。我很诧异,心想:举手之劳,她自己怎么不
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不能
不满足吧。我拿着钱,走过去,将一元钱递给那个妇女,取了报纸,转身往回走。
那女孩还站在树底下。“你怎么站在树底下呢?”我问。
“我怕被我妈妈看到。”
“你妈妈在哪儿?”
“就是那个卖报纸的。”
“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报纸呢?”我怔怔地看着小女孩问。
小女孩低着头说:“我晚上给她送饭时,她还剩下一份报纸。她说如果卖不
掉,明天就没人买了。我在这里等了她一个小时,看情形她肯定卖不掉了。”
看着小女孩,我的眼眶里充盈着滚烫的泪水。她的妈妈已在收摊儿了。小女孩把
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您看吧,我回家了。”说完,她从树影底下跑走
了。
1.解释下面的词语。
举手之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不能不满足吧。”这句
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感到“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
到“诧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文中描写“我”
后来神态和情感变化的词句是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女孩让“我”从她妈妈那里买报纸,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五)两个书迷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二哥也是个书迷。二哥看书时,①我就像被磁铁吸
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②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
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地靠近了。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将
书页翻得飞快,我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
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又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
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
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二哥
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地读,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
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我顾不上痛,抓紧
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二哥
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回去,拿到不知什
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
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
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1.把下面词语恰当地选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费尽心机不由自主不顾一切一目十行
2.文中画“”的两个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第①处把想溜过去看书的
“我”比作_______,第②处把伸长脖子看书的“我”比作_______。这两句话表
现“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寻找二哥藏的书,作者说“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对这句话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A.拿自己调侃,语言幽默。B.以日本宪兵队队长作对比,不成体统。
C.表达了“我”对鸠山的不满。D.夸日本人“高明”,不妥。
4.文中写了哪几件事来刻画两个书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说“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请你推想一下,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硬翅膀的纸飞机
新上任的班主任葛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这一天,她正在给四年级的学
生上课,在黑板上认真地板书。一向爱恶作剧的张小梦叠了一架纸飞机,准备给
这位初来乍到的班主任一个特殊的“见面礼”,于是,他将纸飞机朝黑板方向抛
去。
可是,纸飞机还没飞到讲台就“熄火”了,坠落在讲台边。顿时,教室里一
阵哄笑。当葛老师回身讲课时,又是一片安静。过了一会儿,当葛老师再次转身
写板书时,张小梦又抛出一架纸飞机。这回,纸飞机很争气,直飞黑板,不偏不
倚地“撞”在葛老师的手臂上,又是一阵哄笑。
年轻的葛老师转过身,表情淡定地望着在座的学生。教室里安静了很多,所
有的学生都在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葛老师弯下身,拾起地上的两个纸
飞机,慢慢地走到张小梦的面前,笑着问:“这都是你的‘杰作’吧?”望着葛
老师异样的表情,张小梦反而感到不知所措,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年轻的葛老师依然笑着问:“张小梦同学,你能回答老师一个简单的问题吗?”
张小梦抬起头,用有些惭愧而又好奇的眼睛盯着葛老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
第一架纸飞机没能撞到我,第二个却准确地撞到了呢?”张小梦支支吾吾地回答:
“第一架纸飞机太软了,飞不起来,第二个我是用硬纸叠的。”
葛老师走向讲台,严肃地对同学们说:“说得好!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其
实都是一架纸飞机。软纸叠的纸飞机永远飞不起来,因为它没有硬翅膀。只有练
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望着已经被深深吸引住的学生,葛老师
不失时机地说:“如果我们每一天都在无所谓地浪费时间,而不把心思和精力放
在学习上,那么我们的翅膀永远不会变硬,也永远飞不高飞不远!”
从某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一架纸飞机。软纸叠的纸飞机永远飞不起
来,因为它没有硬翅膀;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但愿我们
每一个人都能练就一身过硬的生存本领,成为一个带有“硬翅膀”的“纸飞机”。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1)“纸飞机还没飞到讲台就‘熄火’了。”“熄火”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
(2)“教室里安静了很多,所有的学生都在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
“暴风雨”在文中指________。
2.仔细读第3自然段,当第二架纸飞机撞在葛老师的手臂时,葛老师是怎么做的?
请用“”在文中画出来。这句话对葛老师进行了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
写,这一系列描写表现出葛老师的________。
3.读第3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想一想,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学生,此时你
心里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张小梦给新班主任的“见面礼”是________,面对同学们的________,葛老师并
没有生气,她还笑着向张小梦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
并借机告诉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道理,使每一位同学深
受触动。
本文发布于:2022-12-28 13:0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67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