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首长2

更新时间:2022-12-28 11:19:57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8日发(作者:大学六级成绩查询)

龙源期刊网

黄晓阳自爆《二号首长》真相

作者:修思禹

来源:《英才》2013年第02期

某位社会名人近日在微博上抱怨:签售会前,“上面”不准他说开场白,也不准回答读者提

问。此微博短短半天即被转发过万,转发者中就包括黄晓阳。

不过,与随声附和者不同,黄晓阳的回复是:“知足吧,能让你出(书),待遇已经相当

不错了。如果让我出(书),我根本不要说话,不要签售。我向上帝保证,在任何公共场合保

持沉默。”

黄晓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就在转发微博的前几天,黄晓阳在北京为新书《爱情万岁》签售。并没有人事先打招呼,

一些自发的提问仍被黄晓阳以“签售为主”为由推脱。《爱情万岁》的营销人员解释:“黄晓阳

不喜欢在公开场合讲过多的话,但是私下里,他挺能聊的。”

2011年,一部《二号首长》让混迹文化圈多年却一直名不见经传的黄晓阳一夜而红。

《二号首长》是部迎合现代人口味的官场小说。据传,为了让这部书“安全过关”,黄晓阳

拒绝了所有采访、演讲和公开活动的邀请。然而,如此小心翼翼仍未能换得风平浪静。《二号

首长1》和《二号首长2》在销售火爆之际被停印。

“《二号首长3》什么时候出版?”这是黄晓阳眼下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一定会出。因为我

写的是主旋律,没有令人担心的内容。我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会借着一些侧面对整个

社会品头论足,我只想把自己看到的社会发展趋势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也是一个作者的社会责

任。”黄晓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直很“官方”。

但无论黄晓阳如何表白,读者和书评家还是认为,《二号首长》的走红多多少少是因为触

动了社会的某些敏感神经。因为这部作品,黄晓阳的身份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人说他

当过官、有人说他是领导秘书、还有人说他家世显赫……神秘面纱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

事实?

与官路无交集

《二号首长》讲述的是在报社做记者的中年男子唐小舟,因自恃才华而个性执拗,在单位

受到总编辑打压,在家老婆红杏出墙。正当人生处于低谷,省委办公厅一纸调令,调他担任新

任省委书记赵德良的秘书,命运曲线从此迅速反弹。总编辑的谄媚,老婆温驯,众美女投怀送

抱……一幅全景式官场画卷,在唐小舟的生命中展现。而他以特殊的视角发现,官场之上的每

一件小事都映射着政治智慧的光芒。随之,他的个性和看问题的角度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龙源期刊网

小说生动地描写了官场生存的诸多法则与智慧,包括与领导握手的先后顺序,如何收礼、

送礼,进领导办公室要关门还是开门……据传,许多官场中人都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正是因为这些细节,《二号首长》被奉为“官场教科书”,迅速在官场、职场中流行开来,

以至于没有做任何宣传,就创下了130万册的销量。盗版市场更表现狂热,到今天,各种版本

的《二号首长》仍层出不穷。甚至,一直没能付梓的《二号首长3》也早已在市场和网络间疯

传,当然全部出自“李鬼”之手。

其实,这本“教科书”作者的真实人生与官路并无交集,也没有做高官的亲友。即便现在,

黄晓阳的正式身份也只是《湖南日报》下属网站的编外打工人员。

因为热衷于研究春秋战国的历史,黄晓阳原本想以春秋战国的历史为背景,写一部总结官

场规律的鸿篇巨著。但刚一落笔,他就发现这是一个不现实的想法:自己的知识面不够深厚,

可供参考的资料又少。于是他调整了最初的想法,把自己从历史中得出的官场规律和人生心

得,移植在现代生活的背景下,写出了《二号首长》。

“千百年来中国的官场规则没变过,现在不过是翻了新花样。我不可能创造一种新的手

法、手段,也不可能教官员任何新东西,而且官员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比我想象的要多。但是

他们是凭经验处理事情,并没有仔细思考过整个体系,我不过是让他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

思考,帮助他们梳理规律与规矩。”

真相就是这么出人意料。慕名找到黄晓阳请教的官场中人与商界富贾最终都失望地发现,

在书里教别人如何为官、为商的老师,却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战经验。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与其他官场小说类似,《二号首长》描写官场阴暗面的笔墨并不

少。但是,黄晓阳对政治的理解同样令读者意外。“我认为政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道。但是长

期以来,社会对政治最高境界的认识有所偏离,都认为是术,是手腕、手段、小招术,最终发

展到后来,政治就成了厚黑学。实际上,政治在很多时候可以很阳光。”

赵德良是黄晓阳心中理想的官员形象,也是《二号首长》中的主人公唐小舟学做官的老

师。在这位省委书记身上,黄晓阳赋予了他“官场中应该多阳谋少阴谋”的理解。

采访过程中,黄晓阳几次强调自己写的是社会主旋律,特别是《二号首长3》,重点围绕

党建展开,核心意图是呼吁更透明、更阳光的官场。但似乎有人对《二号首长》的理解和黄晓

阳大相径庭,这也是《二号首长3》至今未能出版的原因。

“很多人对社会现象的解读非常浅薄。这就助长了一种现象:一些官场小说不是告诉读者

生存之道,而只是单纯发泄对社会的不满。”这种所谓的“生存之道”是指《二号首长》中处理

官场关系的技巧和规则,在生活中很多其他方面都适用,比如处理恋爱关系、夫妻关系、同事

关系。

龙源期刊网

“年轻时不会处理关系,等知道如何处理时,已错过了发展的最好时机。”黄晓阳希望,年

轻人在看书的时候,能有一些更深的领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惟妙惟肖的人际关系是《二号首长》的一大亮点,但生活中的黄晓阳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宅男”。特别是在广州做自由撰稿人的日子,他可以连续几个月宅在家里,平时也很少与朋友

交流,一个月手机费不超过20元。他从来不K歌、不泡吧,经常一杯清茶一台电脑,一坐就

是一整天。

“到最后我自己都害怕了,太宅了。我在家只穿一条内裤,起来则穿上拖鞋,睡下就脱

掉。穿袜子、穿衣服对我都有些沉重。”

认识黄晓阳十几年的剧作家谭景泉如此评价:黄晓阳是一个和作品中的人物完全割裂的

人。十几年来,他的脾气没有太大的改变,性格率真,说话会得罪人,更不擅长处理人际关

系,只在写作上有过人的天分。

成名是一个意外

《二号首长》的成功,把贴在黄晓阳身上的传记作家标签换成了官场小说作家。盛名之

下,他的作品风格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新书《爱情万岁》不再写官场,而是聚焦一个女

人的苦难爱情史。

严格来说,《爱情万岁》并不是新书,其早在2004年就完成了初稿,只不过2012年末才

得以出版。“当年我没名气,直到《二号首长》火了,我才有机会出其他小说。”

并不是所有“粉丝”都看好他的新作。有人在网上批评《爱情万岁》不如《二号首长》,还

建议黄晓阳要像演员一样给自己定位,只写擅长的作品。这也是成名后的黄晓阳最先要考虑的

事:是否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

“虽然我自己没变,但别人的目光变了。于是,我自己都迷糊了,究竟自己是普通人,还

是不普通?”

1989年,黄晓阳考入武汉大学作家班,离开了教师岗位,决心以写为生。彼时,他没有

仔细想过写作对他意味着什么。

“曾经,写作是我的唯一出路。如果当时家里有背景帮助我去做别的事情,也许我现在会

是另一种样子。”但是,黄晓阳的这条唯一出路走得并不顺。很多年里,他都感觉很压抑。原

因是他喜欢写小说,却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给他出书。迫于生计,黄晓阳开始写明星传记。一

台电脑,几本资料,用不了多久就能攒出一本畅销书。这个办法确实让黄晓阳生活无忧,但让

他越写越痛苦。纠结一直持续到《二号首长》的面世。

龙源期刊网

人生走过大半,盛名之下的黄晓阳突然迷茫。为什么旁人说现在的自己“装”,为什么一句

无心的话会被无限扩大?年少时,黄晓阳认定人生只有写作一条路,可现实他不得不重新思考

人生的目标。

“以前,我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地位、光环,对我没意义,我连我们村作协的成员都不

是。成名对我来说是一个意外,我已经过了做梦的年龄。”

正因如此,尽管黄晓阳明明知道《爱情万岁》销售量肯定远不如《二号首长》,但他仍然

坚定地表示自己更喜欢《爱情万岁》。原因很简单,他认为《爱情万岁》承载了一辈人爱恨情

愁和一个国家的发展变革,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而《二号首长》只是符合现代人的部分心理

需求。

“寻找人生目标的工作永远不能停止,特定的身份、地位、角色会害了你。人生目标就是

找北,但很多时候,你根本就找不着北。”

大器晚成的黄晓阳在半百之后有了新思考:除了写作,是不是还能干点儿别的。

本文发布于:2022-12-28 11:1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6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二号首长2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