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传说结局

更新时间:2022-12-28 06:36:10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8日发(作者:iphone5s评测)

第38卷第7期

2015年O7月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1.38 NO.7

Ju1.2015

爱伦・坡小说《黑猫 的图式理论解读

陈昌建 肖巧玲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摘 要:爱伦・坡的创作多倾向于以死亡美学和恐怖美学的哥特式风格为基础,其对心灵恐怖

意象的营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独特的创作理念。小说《黑猫》就是其意象小说的典型

代表。从图式理论角度解读《黑猫》,可以加深读者对爱伦・坡作品的理解程度。

关键词:图式;黑猫;意象;效果

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15)07—0030—03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推动了图式理论的广泛应

用,图式在认知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

读者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识的前提条件。图式理

论认为,人们在接触、理解新知识、新事物时,需要将

其与头脑中储备的信息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也就是

说,对新知识、新事物的理解和解析的程度,取决于

头脑中所储备的已知图式,信息的吸收与消化必须

与这些已知图式相契合。图式理论的基础是,理解

的每一个环节都跟个体所储备的信息程度密切相

关,通过组合语篇信息的具体内容,读者能够对语篇

有充分的理解。一般说来,读者对新事物的理解水

平是由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

mal schema)所决定的。¨】]内容图式指的是读者头脑

中所储备的背景知识,它可以为读者熟悉文学作品

的主题提供比较的基础。而形式图式是读者对所解

读的文学作品语篇结构与组织结构的了解程度,它

可以加深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

19世纪蜚声文坛的创作大师爱伦・坡创作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哥特式著作,并且为哥特式小说朝

心灵化方向演绎发展开创了先河,被誉为“恐怖小说

大师”。爱伦・坡擅长恐怖场景的渲染以及死亡氛

围的意象营造,文学创作中象征主义手法的灵活运

用体现了其“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主张。他力图在

作品中确立某种预期效果,为追求这种效果而思考、

创作,他曾称“自己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深思熟虑的

苦心经营”。_2]爱伦・坡的作品具有考究的文笔、精

致的用词以及扣人心弦的情节设计,把读者渐渐带

入其精心编织的怪诞世界。在小说《黑猫》中,第一

人称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代入感,象征主

义手法的运用以及死亡主题下的恐怖场景的描写,

折射出其“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理念。这些文艺创

作理念及手法体现了作家对文学形式图式的深刻理

解。高度符号化的象征、特点鲜明的色调和风格、强

烈的心理暗示,无一不是为了调动读者内心对死亡

的恐惧、对神秘未知的窥探欲。爱伦・坡首先预设

效果,然后针对效果构建场景、语言和情节。

图式理论认为,在解读文学作品时,有三种处理

信息的方法,分别是“top—down”(自上而下法)、

“bottom—up”(自下而上法)以及“interactive”(相互

作用法)。“自下而上法”先将重心放在理解词的意

思上,再将重心转移到解析词组上,继而是理顺句子

与段落的意思。换言之,“自下而上法”就是读者解

码语言单位的过程,即从字、词、句到文章的理解。

“自上而下法”则更加偏重于解读的过程,读者可以

运用大脑中储备的语言与背景知识,通过对输人信

息的消化与吸收来验证自己的预测,使自身对语篇

的内容理解更加清楚明了。在解读过程中,“自下而

上法”和“自上而下法”其实是同时发生的,信息单位

收稿日期:2015一O4—2O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研项目(2009B309)

第一作者简介:陈吕建(1987一),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

第38卷第7期 陈昌建等: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图式理论解读

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

图式的运用在小说的阅读和理解上是双向的。

一方面,作者要力图通过创造特定的场景以谋求达

到引发读者内心共鸣的效果,从而实现自己的艺术

目的。另一方面,读者本身也应该具备相应的知识

储备和情感体验。在解读小说《黑猫》时,读者的知

识储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

熟悉作家“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理论及其惯用的死

亡美学和恐怖美学的哥特式创作手法,是解读小说

《黑猫》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图式建立的基础。

黑猫在西方文学中具有巫术和死亡层面的象征

意义,这是最核心的认知基础。如果读者不知晓此

背景,则其对故事的体验远不能达到作家本身的预

期。小说中,黑猫是整个图式建立的中心,也是整个

故事情节发展的焦点。除去黑猫这个形象在西方传

统文化中的恐怖形象的背景,单作为冷色系的黑,本

身就给人一种恐惧、焦虑、黑暗的感觉。作家有意让

读者在解读小说伊始,就被带人其编织的诡异世界,

并为后续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与此

同时,作品强烈的哥特式风格使得读者在解读小说

时,被紧紧地锁定在作家建立的世界里,进而唤醒读

者内在的情绪,以达到作家预期的心灵式恐怖效果。

图式认知的应用,可以根据人的认知结构进行

引导,也可以通过反向的解构来形成合理的认知反

差,从而达到其预设的效果。心灵式恐怖效果的营

造,一直是爱伦・坡艺术创作的重点。为了凸显这

种恐怖氛围,达到更具真实性的效果,作品使用第一

人称“我”作为故事的主视角。这有助于塑造一个神

经兮兮的叙述者和一个原本性情温良、富有爱心,后

因喝酒上瘾而性情大变、喜怒无常的主人公形象,通

过描述他们的亲身经历,一步步地把读者引入黑暗

无垠的恐怖深渊。

此时,第一人称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故事本身

的可信度,而且也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最重要的是,

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这让读者相信主人公

在酗酒前的性情温良、富有爱心是真实的,而其酒后

的性情暴虐也是真实的。既然杀妻、虐猫都是真实

的,那么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身经验得出的对

人的判断就遭到了颠覆,而通过酒又进行了合理性

的黏合。在小说中,“我”倾诉自己与黑猫斗争的心

理过程以及期间所遭受的种种心灵上的折磨,并以

第一人称口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感受,

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使读者在潜移默化

中进入主人公曲折的内心世界,体验叙述者的恐惧

或精神上的歇斯底里。荒诞诡异的叙事方式扣住了

读者的心弦,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对故事情节和角色

理解的新的图式,使外在的恐怖转化为心灵的颤动,

展现了作家“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理论。

小说《黑猫》是爱伦・坡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的代表作。恐怖意象本身带给读者恐怖,而恐怖意

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则让读者的胆寒更为彻骨。各种

色彩意象和角色意象的图式重构,不仅传达了读者

想象视觉上的强烈感受,更能给读者带来心灵深处

的恐怖震颤。在小说中,黑猫普路托被爱伦・坡成

功地塑造为文学史上最典型的诡异意象之一。“我

妻子骨子里就迷信,一说到那猫的灵性,就绕不开古

人对猫的普遍看法——所有的黑猫都是女巫乔装

的。”不论黑猫这一意象本身色彩的暗黑,还是“普路

托”这个名字,在西方文化中,都充满着天生的神秘

感。爱伦・坡选择黑猫这一意象作为小说的主题,

可谓是用心良苦。在西方传说中,黑猫一直被人视

作邪恶和灾难的化身,由此可见黑猫具有暗示与隐

喻的意蕴。另一方面,爱伦・坡在小说中将黑猫命

名为“普路托”,这一举措也是别出心裁,这个名字和

西方古老神话中的冥王同名也绝非巧合。神话中记

载,普路托是一位经常发出诡异笑声、令人胆寒的恐

怖之神。他是地狱和冥界的统治者,是死亡形象的

具象化。因此,黑猫普路托所产生的图式效果,一开

始就让人必然地联想到死亡和诡异。 ]这不仅增强

了小说诡异莫测的神秘感,同时更凸显出一种隐喻

性与邪恶的象征意义。黑猫普路托就如邪恶的冥王

一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地把人引向堕落与犯罪

的深渊。正如小说结局所讲,“原来是它捣的鬼。先

诱使我杀了妻子,后用叫声报警,把我送上绞刑架”。

由此可以看出,黑猫意象的塑造以及普路托名字的

由来,都是爱伦・坡别具匠心的策划。这些意象和

象征渲染烘托了小说的恐怖氛围,使读者身临其境,

又步步紧跟,进而达到深刻的心灵式恐怖与震颤。

这些用故事情节衔接起来的意象因素,在读者脑海

中形成图式,强化读者对恐怖和死亡主题的理解。

死亡主题在爱伦・坡的笔下被刻画得真实而具

体。爱伦・坡笔下的死亡所呈现的不单单是“日耳

曼式”恐怖,而是更深层次的令人战栗的心灵式恐

怖。在利用细腻的场景描写来烘托恐怖的死亡氛围

方面,爱伦・坡可谓是大家。似乎一切事物在他的

笔下都是了无生气,到处弥漫着诡异的死亡气息。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O7月

在小说《黑猫》中,爱伦・坡形象化地呈现了主人公

在特定场景下病态的精神世界与扭曲的心灵,给读

者一种直观的视觉冲击。最典型的场景是,主人公

把自己的妻子砌在地窖的墙里。小说中这样描述,

“我打定主意把尸首砌进地窖的墙里,据传说,中世

纪的僧侣就是这样把殉道者砌进墙里的。首先,这

个地窖派这个用处,真是再适合没有了。”[43地窖往

往给人一种幽暗无垠、阴冷潮湿的绝境形象,该场景

的设定更能给读者造成心灵上的凄悲感。地窖给人

的最直观的感受是密闭狭小,这更容易使读者产生

一种身临其境的压抑感与无处可逃的绝望感。正如

文中所描述的,“尸首已腐烂不堪,凝满血块,头顶

上,蹲伏着那只骇人的猫,张着血盆大口,独眼里冒

着火。”E43墙、血块、尸体以及独眼黑猫等元素,强化

了读者脑海中的恐怖死亡图式,这种死亡气息浓厚

的恐怖死亡图式的构建,毫无疑问,产生了让人脊背

发凉、不寒而栗的效果。

图式理论下的内容图式,即读者所掌握的有关

爱伦・坡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对爱伦・坡其他作

品图式的预先形成有着极大的帮助,以此预期图式

作为阅读的前提与基准,可以使读者达到意想不到

的理解作品的圆满效果。尽管构成图式的每个个体

不尽相同,但是通过阅读爱伦・坡的其他作品,预期

图式就会逐渐变得充实与完善。爱伦・坡作品的哥

特式风格鲜明,死亡美学与恐怖美学无处不在。小

说《黑猫》的结局场景是死亡与美的结合,依附于死

亡的美丽,犹如盛开在死亡上面的妖异的曼珠沙华。

环环相扣的诡异伏笔,使得小说的结局张力十足,爱

伦・坡用最残酷的方式将美的死亡展现出来。

在解读文学作品时,强烈的图式预期早已在读

者的脑海中形成,读者头脑中所储备的背景知识即

内容图式已经为读者的阅读选择做出了决定。在阅

读过程中,读者联系其头脑中所储备的背景知识的

活动与语篇理解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图式

理论中的内容图式对于读者更好、更快地理解文本

是十分重要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Anderson,R.B.The Notion of Schemata and the Educational En—

terprise[M].New Jersey:Erlbaum&Associates,1977.

[2]Edgar,Allan Poe.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J].Graham’S

Magazine,1846(April).

E33Edgar,Allan Poe.Review of Hawthorne:Twice Told Tales EJ].

Graham’S Magazine・1842(April).

[4](美)埃德加・爱伦・坡.爱伦・坡集(上下卷)[M3.曹明伦,译.上

海:三联书店,1995.

责任编辑叶利荣E—mail:yelirong@126.com

Interpretati0n 0f Schema Theory of Black Cat in Allan Poe’s novel

Ohen Changjian Xiao Qiaol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65)

Abstract:The aesthetic style of Allan Poe’S creation is based on the aesthetics of death and horror aes-

thetics,which the build of psychic horror imagery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height,forming a unique crea—

tive ideas.The novel Black Cat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image novels.The interpretation of Black

Cat can help readers to understand Allan Poe’S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ema theory.

Key words:schema;Black Cat;image;effect

本文发布于:2022-12-28 06:36: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52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守护甜心85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