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谚语折射出的“酒文化”内涵及其国民性
王连娣
【摘要】由于受生活环境、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及社会规范等影响,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酒文化”呈现出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民族特征.独特的自然风土和东亚大
陆若即若离的人文历史,形成了日本民族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包括对“酒文化”的
独特见解.文章从日本酒的起源入手,挖掘日本“清酒”名字由来,探究日语谚语中的
“酒文化”内涵及其国民性.
【期刊名称】《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9)001
【总页数】5页(P86-89,97)
【关键词】日本;酒文化;谚语;内涵;国民性
【作者】王连娣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本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6;G249.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透过语言体现,二者相辅相成。谚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
分,可谓语言之精萃,是语言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朗朗上口、反映人们日常生
活及社会形态的特征。
酒是世界闻名的待客佳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酒之精品。如中国的茅台、五
粮液;德国的啤酒;法国的白兰地、人头马;俄罗斯的伏特加;苏格兰的威士忌等,
各具特色。日本也有自己的代表酒品——清酒,日本国民不仅创造出了清爽甘醇、
独具特色的日本清酒,还流传着大量与酒相关的谚语——“酒谚”。这些“酒谚”
既带有中国文化的痕迹,又凸显了日本的民族特色。
(一)日本酒的起源
据考古学记载,在日本本州岛中部长野县出土的酿酒工具上发现了山葡萄籽,可见
日本最早也是利用野果酿造果酒。而现在占据主导地位的米酒源于绳文时代晚期
(相当于中国战国时代),随着中国稻作技术的传播,酿酒技术也随之传入日本。
史载“东夷人好酒”,尤其是在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而“东夷”在古代也包含日
本。而后,日本人在借鉴中国传统酿酒技术的基础上,发挥日本人的智慧,结合日
本国民的口味爱好,创造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清酒”。
(二)日本“清酒”名字的由来
日本酒的种类繁多,除独具特色的清酒外,还有烧酒、梅酒、啤酒、葡萄酒等。
“清酒”指的是用大米酿造的酒,其历史悠久,被称为日本的“国酒”。关于“清
酒”名字的由来,有诸多说法。第一种说法源于字面理解。日本有种酒叫“浊酒”,
而“清”与“浊”相对应,命名为“清酒”,是为了在透明程度上与“浊酒”有效
区分;第二种说法源于深层涵义。“清”字蕴含着清澈、透明、纯净等意,这种感
觉尤被日本人所喜爱。日本茶道精神即“和敬清寂”,日本国技相扑力士赛前要撒
盐,其目的就是净身(身を清める)。基于以上两种说法,日本人把“国酒”命名
为“清酒”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源于祭祀
日本过去是农耕民族,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碌生活。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被模式化的两点一线的生活枯燥乏味。因此,在农耕环节结束,人们会
借酒解忧,借酒消疲。可以说,酒是程式化生活的润滑剂,是收获的兴奋剂。尽管
日本人现在已经脱离农耕生活,但是这种传统习俗留存至今。正如日本著名民俗学
家柳田国男先生所言:日本人饮酒源于祭祀,即祭神仪式,带有宗教色彩。祭祀时
一醉方休,不醉不归,人神合一才是最高境界,可以理解为酩酊大醉才是对神的最
高敬意表达吧。此外,日本人喝酒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集体作战,旨在人心合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本的“酒文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饮酒渐趋日常化,但是祭
祀后集体饮酒的习俗仍旧保留。
(二)居酒屋文化
居酒屋是专门为劳累一天的日本人消除忧愁、缓解压力的酒吧。日本人注重集团意
识,下班后会三五成群的去居酒屋喝上几杯。可以边享受轻柔悠扬的音乐,边品味
美酒,还有体贴的老板娘的陪伴及女服务员的耐心服侍,白天工作时的忧愁尽消。
而事实上日本人去居酒屋喝酒不单单为消解忧愁,释放压力,更是一种社交手段。
日本的职场重视“年功序列”,等级划分严格,上下级、同事之间在工作场合只谈
工作,沟通交流甚少。居酒屋完美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工作结束之后,大家一起饮
酒,既加强了沟通,又圆满地推进了工作。酣畅淋漓的饮酒中,人们会畅所欲言,
无所顾忌,一改平日刻板、中规中矩的行为。可以说日本人以酒为媒介,借居酒屋
之地,加强了沟通,增进了感情,显然已经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居酒屋文化”。
(三)现代日本人与酒
埃德温·赖肖尔(EdwinOldfatherReischauer。1910—1990)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美国战后首屈一指的日本问题专家。他在著作《日本人的生活艺术》一书中,提到
了日本的酒文化:“酒是日本人用来团结家庭、搞社交活动的一种工具,就像中国
人的茶一样。日本人喝酒,常以醉为乐”。日本人的好酒特性可见一斑。日本的男
女都好酒,据说日本的饮酒人数超6000万,这个罕见的数字的确惊人。日本人每
天做着循规蹈矩的工作,十分辛苦。为了缓解疲惫,排泄压力,工作结束后经常小
团体式的去居酒屋喝酒,开怀畅饮。若不尽兴,还会继续“二次会”、“三次会”,
但是这种趋势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却逐渐减弱。学生们喝酒基本都是凑份子,两组不
相识的团体一起喝酒,社交意识更浓一些。
(一)酒的双面性
日本国民的双重性格,造就了对酒的评价褒贬参半。谚语中有很多歌功颂德的“酒
谚”,如:
1.酒は百薬の長(酒为百药之首)
2.酒は詩を釣る針(酒是诗的源泉)
3.良い酒は良い血を作る(好酒造好血)
4.酒は天の美禄(酒为天之美禄)
5.酒に十の徳あり(酒有十德)
6.酒は憂いをはらう玉ぼうき(一醉解千愁)
7.朝酒は門田を売っても飲め(朝酒最香甜,哪怕荡良田)
8.酒三杯は身の薬(饮酒三杯是药)
另一方面,描述酒的负面作用的谚语也不少。例如:
9.酒は百毒の長(酒为百毒之首)
10.酒は気違い水(酒是迷魂汤)
11.酒は諸道の邪魔(酒为万事之绊脚石)
12.酒と朝寝は貧乏の近道(好酒贪眠贫穷之源)
13.朝寝酒は貧乏の元(又馋又懒丢饭碗)
14.酒は諸悪の元(酒为万恶之源)
15.世の中は酒と女敵(世上唯酒与女人是敌人)
日本是岛国,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植被较多,渔业发达;另一方面,日本国
民会不定时遭受到台风、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侵害。也就是说,日本
国民既感恩于自然的恩惠,又会恐惧自然,甚至憎恶灾害,双重的自然现象造就了
日本人矛盾的国民性格。正如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著作《菊与刀》
中阐述那样: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彬彬有礼;黩武而爱美;顽固不化又柔弱善变;
忠贞而易于背叛;勇敢而又胆怯。具有双重国民性格的日本人对事物的评价多数褒
贬兼具,正负兼有。对酒的正反评价就是很好的例证,既有诸如例1至例8的积
极评价,又有类似例9至例15的消极评价。
(二)饮酒礼仪
日本人是礼仪之邦,各个场合都会注意礼仪。饮酒礼仪也不例外,日本人非常重视
酒品、酒礼。小酒馆之类场所气氛相对轻松,但集体喝酒时候需要格外注意酒礼。
日语中关于饮酒礼仪方面的谚语也不在少数,例如:
1.花は半開、酒は微酔(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2.酒は飲むべし、飲むべからず(酒可喝,不可溺)
3.酒の爛は人肌(烫酒温度如人体温)
4.酒は古酒、女は年増(酒为陈酿纯,女为阅历胜)
5.酒はかん(燗)、さかな(肴)は刺し身、酌はたぼ(酒是温泉,菜是赤身,
美女斟酒)
6.酒外れはせぬもの(不扫他人兴,酒要喝少许)
7.酒はさかな(肴)、さかなは気取り(美酒配佳肴)
8.酒半酔が美人を作る(半醉出美人)
例1、例2、例6、例8描述的是饮酒要适量,要适可而止。日语中有「いいかげ
ん」(适度)一词,日本人讲究适度原则。中国的“干杯”一般情况下必须喝干,
否则视为失礼。在日本的饭桌上,除了主人倒的第一杯酒需喝干之外,其他时候量
力而行、“意思意思”即可。客人、朋友之间可以互相斟酒,但切忌自斟。中国人
在饭桌上极力避免喝醉,酒后失言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尴尬的局面,严重者甚至导
致人际关系的破裂。日本人对待醉酒的态度比较宽容,甚至借着酒劲发泄心中不满
也无妨。进入尾声的饭桌,中日两国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场面:中国的餐桌尚有不
少饭菜剩余,而日本的餐桌则吃得干干净净。在中国,客人故意吃剩下表示“饭菜
丰盛”,主人“招待周到”,主人这一方也可讨个“有馀”的彩头;日本人讲求适
度原则,以“吃净”为礼。在日本,有“一颗饭粒上有七个神明”之说,浪费不但
是对神明的亵渎,也是对食物的生产者和制作者的劳动的轻视。
从另一角度来看,适度原则恰恰是为他人着想的「思いやり」日本人语言心理的体
现,“以心传心”是日本文化的典型特征。日本民族注重“以和为贵”,语言方面
更是婉转、迂回、暧昧。而正是这种暧昧的表达方式起到了润滑剂、缓冲带的作用,
缓和了人际关系,推进了语言交流的顺利进行。上述的例1、例8便是一种暧昧、
柔和的表达方式,避开了生硬的措辞,暧昧含蓄地表达出了喝酒的完美境界。
(三)饮酒状态
日本人之所以爱喝酒,是因为酒是兴奋剂,它能使少言寡语的人变得口若悬河;让
温柔安静的人变得异常亢奋;使被束缚的人变得像脱缰的野马,诗兴大发,判若两
人。日语中关于酒前酒后状态的谚语有很多,例如:
1.酒の酔い本性違わず(酒醉不乱性)
2.酒は本心をあらわす(酒后吐真言)
3.酒の中に真あり(酒中有真情)
4.一杯、人、酒を飲み、二杯、酒、酒を飲み、三杯、酒、人を飲む(喝一杯是人
喝酒,两杯是酒喝酒,三杯是酒喝人)
5.酒が酒を飲む(酒醉贪杯)
6.酒に飲まれる(被酒灌糊涂;酒后失态)
7.酒に別腸あり(酒有别肠,酒量大小与身材无关)
8.酒極まって乱となる(酒能乱性)
酒的作用如此巨大,酒前酒后饮酒状态明显改变。酒后会失态,酒后也会吐真言;
酒后会乱性,酒后也会露真情。在生活节奏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中,酒的交际功能
日益凸显,例如:
9.人を知るには酒が近道(酒为交友捷径)
10.酒は知己に逢うて飲むべし(与朋友喝酒安全)
11.酒は知己に逢えば千杯も少なし(酒逢知己千杯少)
日本人被称为“工蜂”,意思是日本人太勤劳,而勤劳背后承受的是巨大的身体
及精神压力,释放压力的好办法就是喝酒。因此,日本的工薪阶层喜欢工作结束后
三五成群的结队去酒馆或居酒屋喝酒。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缓解疲劳、释放压力;
另一方面也是社交的重要手段。日本人集体意识浓厚,团结协作能力强。工作如此,
喝酒亦如此,他们很少单独行动,会以小团体的形式结伴而行。沟通交流在喝酒聊
天中顺利进行,朋友之间联结友谊也多以喝酒形式进行,在觥筹交错、酣畅淋漓的
饮酒中友谊得到升华。
中国已故著名学者金克木先生说过:文化就是“国情”,就是“国民性”,日本的
文化就是“日本人”。他希望研究各国社会,不仅要”找寻决定性的物质因素”,
而且要“探讨起作用的精神因素”,不只是得出“抽象模式”,而且还要发现“具
体典型”。“酒文化”正是日本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体现出了日本的国民性。
(一)日本人的“公私分明”理念
众所周知,日本是纵行社会,很重视上下级关系。工作中,“丁是丁,卯是卯”,
上下级地位区别明显。但是,酒桌上这种上下尊卑关系消失殆尽,酒桌上会不计较
身份地位,酣畅淋漓的喝酒是主要目的。日语中有「無礼講」一词,翻译成汉语是
“(不分座次,不讲虚礼,全体与会者)开怀畅饮的宴会”的意思,喝酒之前日本人
通常都会使用这个词以渲染气氛。即便酒桌上失言,或者对前辈、对上司无礼也会
被原谅。上司为了摒弃工作场所的“官架”,酒桌上避免谈及职场方面的话题,而
是聊些日常生活见闻。
(二)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美德
集团意识是日本人的一大美德,集体意识追求的是“同步伐,不孤僻”。日本年年
都会举行“酒节”,“酒节”的时候人山人海,集体畅饮。前文提到,日本的居酒
屋是工薪阶层下班之后放松、释放压力的地方。公司职员下班后通常不直接回家,
而是先去居酒屋喝一通,他们多数是多人同行,这实际是个人依赖于集体的一种心
理体现。日本人具有强烈的集团意识和爱社意识,因此,若被邀请,通常不会拒绝,
因为被拒绝会被大家孤立,会丧失立足之地。
(三)日本人的“双重性格”态度
日本人被称作“工蜂”,因工作强度过大而致死的“过劳死”不占少数,可见日本
的工作努力拼搏程度。日本著名精神分析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土居健郎在《日
本人的心理结构》一书中强调:日本的农民、工人、公司职员,大家都拼命地工作。
为了工作,他们毫不介意去做些勉强自己的事。他认为:这种性格的人是不会休息
的,也不懂得娱乐。他们即使偶尔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也都是出自某种义务感。娱
乐活动失去了原义,成了一种工作。这种看法也许有些偏颇,但它确实是日本人工
作态度的一个侧面反映人毕竟不是机器,可以无休止的工作,人既有努力工作的一
面,也有休闲娱乐的另一面,这正是人的“双重性格”的体现。美国当代著名文化
人类女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指出:日本人具有鲜明的“双
重性格”。他们爱美又黩武,尚礼又好斗,喜新又顽固,服从又不驯。所以,在现
代社会紧张快节奏的生活中,追求闲逸的“慢节奏”生活,是他们工作之余去居酒
屋的主要原因。
(四)日本人的“体恤他人”文化
日本人习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他人着想,这种心理,日语叫做「思いやり」(体
恤他人)。中国人敬酒时习惯“感情深,一口闷”,即一口喝干杯中酒,以此体现
出敬酒人的诚意及对对方的尊重。而日本人不强行劝酒,主张按自己的酒量及能力
喝即可。去居酒屋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喝酒,而是为了释放压力,交流谈心,这正是
日本民族“和”的精神体现。
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酒都是交流交际、联络感情、消愁解闷的工具,所谓“醉翁
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与酒这一物质性东西相比,人们更重视的是酒之
外的东西,可以说酒是感情的催化剂,是节日的兴奋剂,是交际的润滑剂,是生活
的催化剂。日语谚语中的“酒文化”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仅从日语角度探索日
本的“酒文化”,今后将尝试从中日对比角度探索中日“酒文化”的异同。
【相关文献】
[1]王磊.从日本谚语看日本酒文化[J].合肥学院学报,2012,(7):83-86.
[2]吴宦熙,杜云.日本居酒屋文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5):96-97.
[3]许宪国.郁达夫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认识[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8):
129-132.
[4]张艳萍.论中国文化对日语谚语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2006,(9):165-167.
[5]郭小艳.认知功能视角下日语谚语的隐喻汉译[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12):101-
106.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23:2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32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