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enation

更新时间:2022-12-27 23:13:45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7日发(作者:漫客商城)

浅析劳动异化理论

[摘要]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初步探索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中形成

的巨大成果,表示的是劳动能产生一种异己的外在力量。异化劳动

表现在一系列环节上:工人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同劳动产品的异

化、工人同自身的异化、工人同“人”的异化。人类至今没有摆脱

异化,而且异化在现代社会中表现的更为全面、更为隐蔽,所以全

面、正确的分析异化劳动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异化劳动新异化

[abstract]alienationoflaboristhegreatachievements

ofmarxismintheinitialformationprocessofexploring

scientificworldoutlook,thatareworkingtoproduceanalien

tionoflabormanifestedinaries

oflinks:thealienationofworkerslaborproducts,workers

withtheworkproductofthealienationofworkers,workers

withtheirownalienation,workerswiththe“human”

einghasnotgetridofalienation,

moreovertheperformanceofalienationinmodernsocietyis

morecomprehensive,andcorrectanalysis

ofthelabortheoryofalienationhasimportanttheoretical

and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marxalienationalienationoflabornew

alienation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中一部十

分重要的著作。在这部手稿里,马克思把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结合起来,进而又把异化和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从而创造性的

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这个重要的思想成果。异化劳动是手稿中的核

心概念,也是马克思当时全部的思想基础,加深对异化劳动的研究,

就可以增进我们对手稿的理解。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来源

在哲学的语境中,异化是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由于自己的

活动而产生自己活动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又变成外在的异己力

量,并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异化这个概念虽然早已存在,但在德国

古典哲学以前,“异化”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哲学术语,异化

(alienation)来源于拉丁文,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

的统治,让别人支配等意。

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卢梭首先涉及到异化的实质。他在《社会契

约论》、《论人间的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将异化规定为一种损

害个人权利的否定活动,即权利的放弃和转让,并揭示了人的活动

及其产品变成异己的东西的事实。他在考察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础时看到了人被自然、同类所支配的事实,对人的自由、平等的论

述成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和人类解放思想丰富的思想养料。

19世纪黑格尔首先把“异化”当作哲学概念引进哲学领域,赋予

其特定的哲学内涵。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绝对观念”

是异化的主体。“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异化为自然界,然后

又从发展中扬弃了异化,回到了“绝对观念”自身。更为难能可贵

的是黑格尔把劳动看做人的本质(黑格尔的劳动仅仅指的是精神劳

动),认为人要用劳动来征服自然,并在劳动过程中使自己成为自在

的存在,这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有很大的启发。

费尔巴哈第一次把“异化”概念运用到宗教的批判上。他的著名

论断是“宗教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他认为异化的主体是感性

存在的人,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感情,而上帝是理性迷雾的产物,

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客体化。人创造了上帝,反而受上帝支

配、控制,人的本质丧失。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影响

下,接受并运用了他的“类”这一术语,用来描述“类本质的异化”,

即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费尔巴哈不仅指

出了唯心哲学的错误,而且揭示了他们的认识论根源,马克思在这

些观点影响下彻底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决裂而转向了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通过对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

批判研究和继承,又批判地吸收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

思想,把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大大的往前推进了一步。他认

识到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我们称之为劳动。这是人

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所以劳动表示的是人的本质,哲学上称之

为“类本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不是自愿而是被迫,为了

生命活动和繁衍被迫去劳动,在劳动中不是感到自由而是感到被束

缚,使劳动表现为异化劳动,从而找到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由

此出发,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等经济形式,抓住

工人及其产品的异化这一事实,指出劳动能产生一种异己的外在力

量表现在一系列的环节上:

首先,从生产结果来看,工人同劳动产品相异化,这是异化劳动理

论的第一个规定。马克思从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出发,指出“工人

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工人通过自

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本应属于工人所有,但在资本主义

制度下,劳动资料及产品都归资本家所有,使得劳动产品变成了与

工人相对立的东西,工人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

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

工人在劳动中生产的产品越丰富、越多,属于他的东西就越少、越

受穷,工人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马克思进一步提出了对象化的理

论,他指出,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工人在异化劳

动中丧失了自己的本质,“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

为动物的东西”,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非人”,因此人的发展被异

化劳动彻底的否定。在这种异化状态下,工人生产了产品却不能占

有,反而又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所束缚。马克思指出:“按照国民经济

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越多,他能消

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价值,越价贱;工人产品

越完美,工人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自己越野蛮,劳动越

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的奴

隶。”

其次,从生产过程来看,工人同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这是异化劳

动理论的第二个规定。马克思说:“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还

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

行为本身中使自己异化,那么工人怎么会同自己的产品像同某种异

己的东西那样对立呢?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结,因此,如果劳

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就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

化,外化的活动。在劳动对象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活动本身的异

化、外化。”由此可见,工人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是结果,

生产活动才是其原因,产品异化的根源在于劳动行为本身首先异化

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不仅占有工人的劳动产品,而且占有工

人的劳动,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

磨的劳动。“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限制劳动,因

此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手段……劳

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

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

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的发挥自己的

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所以,工人只在

工作之外才感到自在,在劳动中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感到舒

畅,而在劳动时觉得不舒畅。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动物机能时,才觉

得自己是自由活动,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不自由,这就是说人沦

为了动物。

再次,从人的类本质来看,工人同自身的类本质相异化,这是异化

劳动的第三个规定。“人是类存在物”,劳动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

“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劳动

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

维持肉体生存需要的手段,而人的类特性就在于有自由自觉的活

动。因此“劳动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

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

的世界中直观自身”。然而在异化劳动状态下,人对人的类本质的体

现完全发生了变化,异化劳动使人本身、人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

使类同人相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使人无法确证其类本质,劳动本

身的异化把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仅仅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正

如马克思所说“这样一来,异化劳动造成如下结果的类本质——无

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的能力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

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

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最后,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工人同“人”相异化,这是异化劳动

理论的第四个规定。马克思通过对以上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

的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指出这一事实

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指出:“当人同自身相对

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同自己的劳动、自己

的劳动产品和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他他人、同他人的劳

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人与人相异化只有通过与其他人的关系相

异化才能表现出来,当人同自己相异化时也就必然与他人相异化。

工人被迫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产品大部分被资本家占有了,工

人生产出一种与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劳动关系,即生

产出资本家同这种劳动关系,从而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和必

然结果。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历史之迷”

异化劳动的“历史之谜”,即它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又在什么

情况下才可能消失。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事实和人类发展史

的考察,不仅揭示了异化劳动的具体表现,而且还进一步揭示了异

化劳动的根源。他认为,在历史上,产生异化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固定

化分工的出现,而异化得以实现则是私有制的确立。

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要素。分工一

方面加快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为社会提供了丰富

的物质产品;但另一方面,分工也使人被限制在狭小的,片面的、固

定的范围之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这三个因素

一定发生矛盾,分工包含着所有这些矛盾,当固定化分工出现后,个

人就被限制在一定的、强加于他的特殊活动范围之内,而由于社会

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的,不受

我们控制的,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的,并且把我们的打算化为乌

有的物质力量”,马克思认为固定化分工导致劳动的异化,因为固定

化分工使人处于被动的状态中,为了生存需要人们被迫劳动,这样

就使各个人的活动变成了异化活动。“只要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

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

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驱使着这种力量。”就劳动异化产

生和实现而言,“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

一个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由此可见,分工从

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说明了异化产生的根源,私有制是从生产关系本

身说明了异化实现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

异化具有两面性,马克思在《手稿》中曾指出“自我异化与异化

的扬弃走同一条道路”,人类发展在历史的一定阶段不得不走异化

的道路。异化加深的过程为扬弃异化创造必要的条件,为扬弃异化

与人的解放做好物质准备,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共产主义是人的自

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通过人类并为了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向社会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发展保存了以往的全部结果,是人与

自然、与社会之间矛盾的解决。

四、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的新表现和重要价值

历史发展至今,人类仍然没有摆脱异化的状态,异化在我们的现

实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人们通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创造出

来的产品,如商品、宗教、意识形态等等,在特定的条件下,总是和

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成为异化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反作用与人的

生活时,给人的精神和肉体带来影响。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现

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

富,使人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它也造成了现代人

的普遍异化,从社会生产、生活、交往、娱乐到情感体验、个体心

理都被商品化,“人的世界”完全被“物的世界”所包裹,人的自我

尊严和精神追求慢慢丧失,人之为人的东西渐渐隐去,日趋陷入奴

役状态。

异化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早就预见性的批判了

现代工业文明的危机,其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发展了马克思这

一思想,法国的法兰克福派的马尔库塞就是其中之一。马克思的《手

稿》一公布于世,他就意识到了手稿的重要性,从他的一些作品中我

们不难看出马克思的《手稿》对他的影响。他敏锐的觉察到,与马

克思当时在《手稿》中批判的工人机器生产中肉体受摧残、精神受

折磨的异化不同,现代社会的异化是一种新的异化。这种异化是科

技进步和先进技术带来的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物质产品极大丰富,

工人阶级相对贫困日益减弱,从而以一种意识形态认同的方式表现

出来,导致了“异化”这个概念竟成了可值得怀疑的对象。人们普

遍身在异化之中却不自知,这表明了异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了更隐

蔽、更全面的特征。

联系到当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我们必须面对现代文明危机和人

的异化状态这一时代主题,反思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中出现

的一些尖锐的问题,引导人们对现代文明危机和人的异化状态的思

考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不但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继承和

发展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而且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把握和分

析异化问题的根源,揭示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人普遍异化的状态,

以便找到扬弃异化的正确道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全

面、准确解读异化劳动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

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出版社1991年

[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张峰吕世平译重庆出版社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23:1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32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overalls
下一篇:意趣
标签:alienation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