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9
武器装备
军事文摘
美军防空反导转型
“萨德”系统路在何方?
张春磊
近几年来,美国一直试图说服
韩国同意其在首尔部署末段高空
区域防御(THAAD,下文简称“萨
德”)系统,以防御朝鲜的弹道导
弹。而近期,这种构想逐步朝着具
体实施的方向不断发展。
“萨德”简述
“萨德”系统原名为末段
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缩略语为
THAAD),是美国陆军的系统(同时
也接受美国导弹防御局管理)。该
系统与美国海军的海基“宙斯盾”
系统、岸基“宙斯盾”系统功能类
似。从美国分层反导体系来看,“萨
德”的主要作用是填补美军弹道导
弹防御系统“上层”拦截能力(主要
基于“宙斯盾”系统)和“下层”拦
截能力(主要基于“爱国者”系统)
之间的“空隙”。
“萨德”系统主承包商是洛
克希德·马丁公司,其他子承包商
还包括雷神、波音、BAE系统等公
司,主要功能是利用动能方式拦
截中短程弹道导弹。系统从2008
年开始服役,拦截距离200千米以
上,速度8.24马赫(约合1万千米/
小时)。该系统采用锑化铟成像红
外寻的器来实现制导。
“萨德”系统主要包括火控与
通信系统、雷达、发射车、拦截弹和
“萨德”专用支持设备。
火控与通信系统是一个通信
与数据管理干线网,主要功能包
括:将“萨德”系统内部各个部分
通过各种媒介(有线、无线)连接
专题—防空利器未来之路
未来战场,将是隐身武器的较量,不论是有人机、无人机,还是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都朝着隐身化
方向发展。如何对抗这些21世纪的隐身目标是各个国家都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而打击和消灭敌方隐身
目标的前提是发现它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反隐身为主要特征的防空体系将是未来的
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期聚焦现搅得朝鲜半岛不得安宁的“萨德”系统和未来大有前途的量子雷达,以期
对读者有所启发和裨益。.htsRerved.
2016.1130
武器装备
军事文摘
在一起;实现“萨德”与外部指控
节点乃至整个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
连接。例如,借助该系统,“萨德”
可接收来自“宙斯盾”系统、卫星
等的提示信息以实现目标截获;负
责拦截方案的规划与执行。
雷达采用AN/TPY-2雷达(末
段模式/前沿部署模式),该雷达工
作于X频段,可搜索、跟踪、识别目
标,并通过指控战斗管理与通信系
统向拦截弹(乃至整个弹道导弹防
御系统)提供实时弹道导弹威胁跟
踪数据。
发射车安装于卡车底盘上,机
动性强,可快速发射、装填拦截弹。
拦截弹(导弹)每部发射车可
装载8枚拦截弹。拦截弹工作流程
如下“发射初期采用惯性制导
,
飞
行中段采用指令制导(即不断接收
雷达指令)
,
末段采用成像红外寻
的器制导”。
“萨德”部署韩国的潜在威胁
尽管“萨德”属于“防御性”系
统,且其拦截距离也大致刚好能够
覆盖韩国本土。然而,其在韩国的
部署仍然得到中国、俄罗斯等周边
国家异常坚定的反对,原因不难理
解
—其潜在威胁远非“部署一套
防御性武器”那么简单。
“萨德”若部署韩国,将大幅
削弱中、俄的战略威慑能力。“萨
德”拦截距离尽管只有200~300千
米,但其AN/TPY-2雷达探测距离
则要远很多,足以覆盖中国的东北
三省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这种
远距离探测能力对于中、俄而言无
疑具备非常强的反威慑效果。因为
中、俄部署在“萨德”有效探测距
离内的弹道导弹(尤其是具备战略
威慑作用的战略弹道导弹)的隐蔽
性会大幅降低,进而导致其威慑效
能下降。从某种意义上讲,“反威
慑”即是“威慑”,“削弱攻击”即
是“攻击”。因此,“萨德”所谓的
“防御性”仅是名称而已。
“萨德”若部署韩国,则将成
为美军全球防空与反导体系(乃至
全球作战体系)的“触角”,进而导
致美军作战体系直接部署到中、俄
“家门口”。这一点可能才是中俄
最为担心的。如果将美军的全球作
战体系视作一个网,那么“萨德”
可视作是这个网上的一个节点。与
其他任何网一样,节点与网之间是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就是
说,一个节点背后实际上是整个网
络的力量。从这一角度来讲,如果
“萨德”在韩国部署,则意味着美
军直接部署到了中、俄家门口,连
缓冲区域都没有。
CSBA建议的美军防空与
反导转型
2016年5月,美国战略与预算
评估中心(CSBA)研究人员Mark
Gunzinger、BryanClark共同发布了
一份名为《赢得制导武器集群竞
争:美国防空与反导再平衡》的研
究报告(下文简称《报告》),该报
告主要对美国防空与导弹防御领域
的转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
建议。
《报告》指出,美军当前防空
与反导能力已无法满足新兴的“制
导武器集群竞争”需求,应转型。
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等美国的
潜在对手已经开发出了样式繁多、
打击精度高、技术先进的制导武器
集群,而美国当前的分层式防空与
反导体系已无法实现有效防御。
简而言之,就是将当前的分层
防御体系转型为一种集“传统/新
型动能拦截、传统/新型非动能拦
截、新型战斗管理”等3类要素于
一身的新体系,这3类要素通过有
机、无缝融合来实现高效的制导
武器集群防御。尤其是各种传统/
新型电子战系统(如高能激光器、
高功率微波武器)在新体系中的地
位更加凸显。
具体来说,就是优先使用中程
拦截器、各种传统/新型电子战系
统、新型动能防御等手段,这样就
可以在不依赖昂贵的远程拦截器
的情况下,大幅提升美国应对精确
制导武器集群的能力。为实现这一
目标,报告提出了如下7方面的转
型建议,这些建议总结起来可归结
为2大目标:降低敌方制导武器集
群规模及效果;提升美军防空与反
导能力。
更好地利用位于低威胁区域
美国的分层式导弹防御体系
.htsRerved.
2016.1131军事文摘
内的军事基地。尽可能充分利用
距离更偏远但相对更加安全的军
事基地,有如下优点:潜在对手需
要耗费更多的财力来开发更加昂
贵、作用距离更远的监视系统与
打击系统;让潜在对手的指控通
信情报监视与侦察网络暴露出更
多的脆弱性,而该网络是其赢得
制导武器集群竞争的关键要素。
当然,这一理念也存在一些不足
之处,例如:降低了美军每天可出
动的飞机架次,但这一点可以通
过增加远程、大载重空中作战平
台数量及开发小型化精确制导武
器系统(这样每个平台所能搭载
的武器数量就可以大幅增加)来
改善。
冲突区域内尽量分散部队。尽
可能将冲突区域内的美国军队分
散开来,可以让对手不得不发射更
多的制导武器来攻击同样数量的
美军目标,而每个单独的作战位置
所遭受的打击力度也会被稀释。当
然,分散军队也会为后勤能力与后
勤基础设施带来额外的压力,而
在诸如西太平洋地区这么大的区
域内如何确保后勤的有效性将是
很大的挑战。
冲突区域内实施基地集群作
战。充分利用冲突区域内的美军基
地、临时作战中心等驻点,将军队
尽可能地分散在这些基地、作战中
心内,并通过各种联合方式实现集
群作战。这种作战方式可以有效
地削减敌方针对大范围区域的打
击力度,同时还可通过基地之间的
相互支援来增强美军总体作战能
力。这种方式非常适合未来在东
欧或波斯湾地区的作战行动,但不
太适合西太平洋地区的作战行动,
原因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基
地、作战中心数量太少,难以形成
集群作战能力。
增加美军基地的弹性。美军应
尽可能加固或深埋其现有军事基
地内的高价值设施,并通过伪装、
隐藏、欺骗等战术来强化战场的
弹性。这样做可以迫使敌方为摧
毁相同数量目标,发射更多的武
器,进而稀释其精确打击能力。
实施“发射前”作战。美军应
针对敌方的空军基地、武器发射
平台、指控通信情报监视与侦察
网络(该网络是实现精确目标瞄
准的基础)主动发起进攻性作战
行动,以便削减敌方可以发射的制
导武器集群的数量和攻击频次。
美军应保证维持战斗空中巡逻所
需的足够数量的远程面对空拦截
器以及足够的远程拦截能力,以便
在敌方战斗机发射武器之前将其
击溃。这种作战方式好比是攻击
敌方的“弓箭手”而非攻击其“箭
头”,其效果要比单纯的防空与导
弹防御好很多。尤其是通过综合
利用赛博战、电子战、物理攻击来
对敌方指控通信情报监视与侦察
网络实施“致盲作战”,可有效降
低敌方发现、定位、跟踪、攻击美
国目标的能力。
修订当前的分层防御式防空
作战模式。美军(尤其是海军)当
前所采用的是分层防御式防空作
战模式,即综合利用远程、中程、
短程拦截器来实现防御。这种模
式最大的问题是舰载垂直发射系
统所能搭载、发射的拦截器数量
有限,无法有效应对敌方的制导
武器集群。因此,需修订该模式,
转而优先使用中程拦截器(作用
距离10~30海里,典型系统为改
进型“海麻雀”导弹)和诸如电
子战、定向能武器等新型动能与
非动能防御手段。这样就可以在
不依赖昂贵的远程拦截器的情况
下,大幅提升美国应对精确制导
武器集群的能力。具体到美国海
军,可以在现有垂直发射系统基
础上加装电磁轨道炮、能够发射
超高速弹的传统舰载炮、固态激
光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电子战系
统,这些新型系统不需要额外的
弹仓,只需要足够高的功率和冷
却能力即可。
强化美军陆基基地与部队防
御敌制导武器集群攻击的能力。上
述可用于海上基地或海外基地防
“萨德”的拦截(黄色)与探测(红色)距离
.htsRerved.
2016.1132
武器装备
军事文摘
御的作战模式也可用于强化美军
陆基基地与部队防御能力。
转型背景下“萨德”的
可能应用模式分析
从上述转型描述可以看出,
姑且不论这种转型理念是否适合
整个美军,但至少《报告》中提到
的有关“提升陆基基地制导武器
集群防御能力”方面的建议对于
在韩国部署“萨德”这件事上非常
值得美军参考。这是因为,即便美
军真的能够在韩国部署“萨德”系
统,也肯定会比较“低调”,即以中
短程拦截系统为主,辅以软硬杀伤
电子战系统,应该不会部署远程
拦截系统。而这种理念刚好与《报
告》中的建议相一致。
《报告》指出,在陆基基地防
空与反导方面,美军的防空与反导
体系应实现如下转型:综合利用
岸基远程“宙斯盾”垂直发射系统
拦截器、“萨德”、地基拦截器来
对数量相对较少的弹道导弹集群
实施中段、末段拦截;综合利用短
程和中程拦截器、超高速弹、定向
能武器来应对其他数量较多的对
地攻击制导武器集群,如,对地攻
击巡航导弹、制导火箭/炮弹/曲射
炮弹等。这种转型后的体系优势
明显。
这种基地防御体系可综合利用
小型化低成本的中程拦截器(10~30
海里,如PAC-3、岸基垂直发射的
“海麻雀”导弹等),与远程拦截器
相比,其成本更低,可大量部署。
该体系还包括电磁轨道炮、
固态激光器、电子战系统、高功率
微波武器等。固态激光器和高功
率微波武器可提高美军基地防御
的密度,可作为动能拦截器的有效
补充。包括电子战系统(用于干扰
敌方传感器和武器制导系统)、诱
饵、定向能武器、动能拦截器在内
的综合性系统用于美军战场基地
的制导武器集群防御。这些武器系
统可提升美军在竞争区域内的响
应速度,系统间的集成则需要战场
管理系统、安全通信链路以实现作
战的精确控制。
若美军采纳《报告》给出的转
型建议,则“萨德”系统的应用方
式可能会有所转变,新的应用模式
预测如下。
强化网络化能力势成必然。
大量部署诸如“萨德”系统的低成
本、中短程拦截器势必带来一个问
题,即如何有效协调不同系统以实
现高密度、精准、高效、及时防御。
而网络化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之
一。因此,若美军在韩国部署“萨
德”系统,则肯定会大幅提升“萨
德”系统内、不同“萨德”系统之
间、“萨德”系统与其他导弹防御
系统之间的网络化协同能力。
电子战能力成为有力补充。在
中短程导弹防御过程中,动能和
非动能相结合才能生成更好的防
御能力,而非动能武器中最典型
的就是诸如电子干扰、固态激光
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软硬杀伤
电子战系统。因此,若美军在韩国
部署“萨德”系统,必将辅以部署
大量的电子战系统,尤其是新兴
的、具备硬杀伤能力的电子战系
统。其实美军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
基础,例如,美军各军种和DARPA
已经开发出输出功率150~300千瓦
的固态激光器,而美国国防部也已
开发出了电子对抗高功率微波先
进导弹项目等一系列高功率微波
武器样机系统。这些系统均有可
能随着“萨德”一起部署到韩国。
战斗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如
上所述,美国不太可能触碰中俄等
国的“底线”,即在韩国部署远程导
弹拦截系统。因此,在只能部署中
短程导弹拦截系统的情况下,如何
最大程度地提升拦截效能是首要
解决的问题。而一套足够灵活、乃
至智能化程度很高的战斗管理系统
则可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当前美军
导弹防御系统所采用的战斗管理系
统/自动火控系统本质上仅算是“教
条性”系统,即按照预先设定的交
战规则来操作,这种战斗管理系统
灵活性不足,无法根据新威胁产生
新策略,也无法完全集成动能和非
动能防御手段,而且无法适应威胁
的变化。因此,若“萨德”部署韩
国,则美军一定会致力于打破目前
综合中程基地防御作战概念
.htsRerved.
2016.1133军事文摘
的固有文化、摒弃当前分层防御决
策的繁文缛节、将更多的决策权交
给机器。
上文多次提到,“萨德”系统
本身仅仅是美军综合防控与反导体
系中的一个节点而已。因此,其单
一系统能力并不是很强,真正强大
的是其“背后”的网络中心环境。
具体来说,就是“萨德”火控
与通信战术站组,在每个“萨德”
导弹防御连中,装备有2个战术站
组(其中一个备用),而每个战术
战组由战术作战站、发射控制站、
站支持组3部分构成。
从美国陆军在防空与反导领
域的未来规划来看,“萨德”系统
发挥作用所依赖的网络中心环境
还将进一步扩展,即构建成一个
陆军综合防控与反导体系。该体系
具备如下特点。
一是利用一个单一一体化的
火控网络实现了传感器、武器、通
用任务指挥等能力的集成,可为美
国陆军提供高保真的单一综合空
中视图。
二是通用任务指挥单元(亦
称综合防控与反导战斗指挥系统)
可实现传感器、武器控制与管理
功能。
三是该体系集成了包括“萨
德”“爱国者”、改进型“哨兵”等
在内的一系列防空与反导系统。
四是每个传感器、武器平台
都将拥有一个“即插即战”接口模
块,可实现分布式战斗管理功能,
以支持体系的网络中心战能力(相
关功能在美国陆军作战人员战术
信息网的一个子网上实现)。
根据规划,完整的美国陆
军综合防控与反导体系预计于
2018~2020财年之间构建完成,完
成后的体系,未来美国陆军防空与
反导体系的核心网络中心战环境是
其综合火控网/火控品质交战网。
具体到“萨德”系统,它将主要依
赖如下两类网络中心环境:利用综
合火控网/火控品质交战网来实施
综合防空与反导战斗指挥,以及与
其他防空与反导系统实现情报融
合、协同;利用传统的高速跳频数
据链link16来实现可靠的火控。
破网为上
既然“萨德”是美国陆军综合
防空与反导体系中的一个“节点”,
因此,从对抗角度来讲,自然应以体
系破击为主要手段,而非简单地考
虑如何对抗“萨德”这一个点。简
而言之,“破网为上,破点次之”。
具体来说,就是以“萨德”所
依赖的网络中心环境为主要作战
对象,实现体系层面、网络层面的
破击,达到“以点及面、全维度瘫
痪”的对抗目标。
责任编辑:彭振忠
美国陆军综合防控与反导体系(2018~2020)
.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22:42: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30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