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辅导

更新时间:2022-12-27 20:11:47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7日发(作者: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第1页共4页

切线长定理

【知识要点】

一、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概念:

在经过圆外一点做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和切线的区别

切线是直线,不可度量;而切线长是切线上一条线段的长,是圆外一已知点到切点之间

的距离,可以度量.

3.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

夹角.

要注意:此定理包含两个结论,如图,PA、PB切⊙O于A、B两点,①PA=PB②PO平分

APB

4.两个结论:

圆的外切四边形对边和相等;

圆的外切等腰梯形的中位线等于腰长.

【典型例题】

例1已知PA、PB、DE分别切⊙O于A、B、C三点,若PO=13㎝,

PED

的周长为24㎝,40APB,

求:①⊙O的半径;②EOD的度数.

例2如图,⊙O分别切ABC的三边AB、BC、CA于点D、E、F,若

,,BCaACbABc

(1)求AD、BE、CF的长;

A

·

E

F

D

C

O

A

B

·

E

P

D

B

C

O

·

A

O

C

D

B

P

第2页共4页

(2)当90C,求内切圆半径r.

例3如图,PA、PB为⊙O的切线,A、B为切点,AGB:AMB=1:2,AP=6,试求AB、OA、OP、

OC、PG的长度。

例4如图,已知经过半径为6

cm

的⊙O的直径AB的两端作该圆的切线AC和BD,再过⊙O上

一点P作切线与AC、BD分别交于C、D两点,四边形ABDC的面积为902cm,求四边形ABDC

各边的长。

例5.如图,AB是⊙O的直径,AD、BC、CD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E,DO交AE于F,

OC交BE于G.求证:(1)CODO(2)四边形EFOG是矩形

·

E

F

D

C

O

A

B

A

P

G

C

O

B

M

·A

B

C

P

D

O

·

A

O

D

B

C

E

F

G

第3页共4页

【课堂训练】

1.如图,PA、PB分别切⊙O于点A、B,OP与⊙O相交于点

M

,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OPABB、AM=DM

C、APOBPOD、

M

PAB

的外心

2.若⊙O的切线长和半径相等,则两条切线所夹的角的度数为:()

A、30B、45C、60D、90

3.圆的外切平行四形一定是形.

4.圆外切梯形的周长为24cm,则它的中位线的长是㎝.

5.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5㎝、12㎝,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

内切圆半径为㎝.

6.如图,直线AB、BC、CD分别与⊙O相切于点E、F、G,且AB∥CD,若OB=6㎝,OC=8㎝,

则BOC,⊙O的半径=㎝,BE+CG=㎝.

7.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交OP于点

M

,若

2,OMcmABPB

则⊙O的半径是㎝.

8.如图,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以垂直于底的腰AB为直径的⊙O与腰CD相切于E,若此

圆半径为6㎝,梯形ABCD的周长为38㎝,求梯形的上、下底AD、BC的长.

·

A

O

C

D

B

E

F

G

·

A

O

P

B

M

·

A

O

D

B

C

E

·

A

O

P

B

M

第4页共4页

课后作业

姓名日期完成时间家长签名

1.如图,RtABC中,90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切线DE交AC于E.求

证:

1

2

DEAC

2.如图,AF是⊙O直径,CB切⊙O于B,CE⊥AF于E,交AB于D,求证:CB=CD.

3.如图,梯形ABCD内接于⊙O,AD∥BC,过B引⊙O的切线分别交DA、CA的延长线于E、F.

(1)求证:2ABAEBC;(2)已知BC=8,CD=5,AF=6,求EF的长.

·

A

O

D

B

C

E

·

A

O

D

B

C

E

F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20:1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23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北京贵族学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