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海玉树4.14地震紧急救援中的问题及思考
青海省急救中心公保才旦
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大地震。这是自2008年汶川强烈
地震以来,国内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这次地震共造成近1万人受伤,其中死亡
2698人。转运伤员3219人(转往省内2243人、省外976人),其中重症伤员1434人。由
于玉树地震医疗救援工作迅速有力,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尤其在转诊过程中
创造了零死亡的记录。但在应对高原条件下的极端性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我们紧急医
疗救援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尚有需完善之处。
一、青海玉树地震医疗救援的特点:
1、地理位置偏僻、地广人稀、救援难度大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位于省境南部、州境东部,东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毗
邻,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且由于玉树县面积很大,地广人稀。6.7万人居住在1.3万多平方
公里的范围内。这个地方很多边远地方住的比较分散,离开县城以后住的比较分散,有些可
能在高山上面,有些可能在峡谷里面。在救援过程中很容易分散救援资源以及生活物资。在
当地救援物资缺乏、救援力量一时难以到达的情况下,加之语言障碍,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
大不便。
2、地震的特殊性造成伤亡严重
地震发生的地点靠近城镇,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玉树县城附近,震害是沿着活动断裂呈
带状分布,灾区居民点的分布与发震构造的方向比较一致,灾害沿江、沿河谷地带房屋震害
的破坏明显严重且穿过了州政府所在地的结古镇,烈度达到了Ⅸ度,对城镇的房屋基础设施
和生命线工程系统造成了比较大的破坏,供电、通信一度中断。
3、灾区环境恶劣,严重的高原反应給救援带来困难
玉树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高原反应是抗震救灾的
另一大障碍,抢险救援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加大了救灾的难度。玉树灾区4月份
正是雨夹雪的时节,夜间气温降至零下十几度,这不但会影响救灾工作,让当地灾民的生
活变得更加困难,更重要的是也会影响被埋民众的生存状态。
4、交通条件差
玉树地区由于地处高原、地理位置复杂、气候等原因使得公路建设困难重重。因此到玉
树的交通非常不便,从西宁到玉树路上车程都要十个小时左右。而且地震对公路破坏很大,
加上灾后到玉树的车辆很多,救援物资、救援人员、媒体„„让公路上十分拥堵,运输压力
很大。玉树机场是进入灾区唯一的快速途径,但是玉树机场作为高原机场,自然环境恶劣,
进离场程序非常复杂,加之承载能力有限,因此空中航线也非常紧张。
2
5、经济落后,缺乏基本生活物质
6、地震灾区基本全民信教,灾后心理干预不同于汶川地震
二、青海玉树地震救援中发现的问题
1、急救力量薄弱
由于青海省经济相对落后,医疗急救事业发展严重不均衡,灾区医疗急救体系基础薄
弱,专业人才缺乏,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急救设备和技术匮乏,基层医师缺乏基本的急救技
能培训。全省没有开展系统、规范的灾难紧急医疗救援培训和演练,加之中心城市与灾区路
途遥远,增加了救援难度。
2、缺乏统一的医疗救援指挥系统
地震等自然灾害没有先兆,发生突然,事前没有准备,受灾情况严重。来自各地的医疗
救护人员,志愿者人数众多,救灾人员出发前后缺乏培训和辅导,救护能力参差不齐,由于
来不及迅速建立一个高度统一、执行有效的医疗救援指挥系统,难免出现多头领导,现场混
乱,常出现轻伤员常成批最先到达,影响后续重伤员的救治,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救灾中,志愿者数量众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志愿者没有专业知识,仅凭一腔热血
也给灾区救援带来了很多不便。
3、缺乏伤检分类标准及统计
地震现场伤员众多,轻伤员、重伤员混杂,现场缺乏监测生命体征的各种仪器,而且在
地震等大规模灾难时,传统的“一对一”的医患关系被打破,医生同时面对几十个伤员,很
难处理好检伤分类和现场急救的关系。
4、对严重的高原反应缺乏准备
青海玉树海拔3900m,救援人员很多来自低海拔地区,未经准备,急进高原,很多人出
现了程度不一的高原反应,甚至有人为此失去生命,不禁让人叹息。
5、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装备及技术水平差
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缺乏系统的训练手段和条件,难以适应特大灾害时的应急需要,缺乏
极端条件下卫生应急快速反应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讯、信息手段落后;上下级、平级协调
困难;现场一片混乱;交通运输工具落后,难以适应快速、机动的需要,当伤员无法转出时,
现场缺少野战医院的设备、设施;救援人员缺少自身安全防护用品,生活保障设施、设备以
及补给机制存在不足,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的基本生活条件难以保障,救援人员的免疫力和战
斗力难以支持。
6、缺乏区域性医疗应急救援中心
在特大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治中,需要区域性医疗应急救援中心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管理
3
体制和其他原因,我省目前还缺乏能够承担大批重症患者医疗救治的区域性医疗应急救援中
心。
7、卫生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不足
目前卫生应急救援战略物资储备模式难以适应应急需要。卫生应急储备中,门类多而复
杂。抢救设备和器械的储备主要依靠医院自身资源,平时依赖度很高,应急时很难迅速调动。
8、应急预案不够完善,实用性不强
应急预案要从实际出发,从应急程序、人员、物资、通信、车辆等方面作周密、科学的
修订。但地震时情况情急,现场突发情况较多,救援人员来自不同单位,彼此信息不畅,很
难在惊恐,慌乱中完成统一指挥和协调。
9、监护性急救车配备不够
救护车车载设备尚需完善,有的救护车内仅有一副担架,缺少脊柱板、夹板、颈托等设
备和器械,很多救护车只能是转运型救护车,不能再车上开展救治。
10、救灾人员出发前缺乏培训和辅导
由于事件的突发性和救援的紧急性,几乎所有的救援人员在出发前都没有进行过急救培
训。许多专科医师面对成批伤员束手无策。
11、当地群众缺乏急救知识
青海玉树地处偏远,再加上存在文化和语言方面的障碍,向当地群众普及急救知识有限。
在救援队到达前开展自救时,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又造成了一些伤亡,从而失去了“第一目
击者”的作用。
三、对高原地区灾难医疗救援工作的建议
1、建立高原区域性灾难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由于缺乏统一和规范的建设标准,各地医疗应急救护体系建设水平不同,缺乏完善的医
疗应急救护机制。各地急救中心各自为政,没有“一盘棋”的意识和机制,更缺乏大范围的
医疗应急救护的指挥、协调和协作能力。因此,需要建立高原区域性灾难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平时主要承担区域内的医疗救援专业培训演练和重大任务的现场保障,应急时承担区域内及
跨区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2、研究和规范高原灾难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程序
(1)受灾地区基本资料的收集当灾难发生时,我们才了解有关的资料和收集当地的
信息,显然为时已晚。所以,快速收集受灾地区的基本资料,做好出发前的准备,是灾难紧
4
急医疗救援的首要准备活动。
(2)救援医疗队的组成紧急医疗救援队伍的组建,要根据不同灾难、伤害的特点和救
援任务进行专业安排和人员调整,特别是特大灾难中死伤人数上千过万时,外地增援的紧急
医疗救援队伍应包括医疗指挥、医疗安全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卫生应急组、行动联络人员、
通讯工程师、后勤保障人员、司机、媒体记者等。
(3)交通和通讯工具的配备要配备急救指挥车、通讯车(装配发电机)、急救装备车、
方箱式医疗急救车(可以开展外科手术的)、抢救型救护车、普通型救护车、运输型救护车
等多种类型的急救车辆,还要配备后勤保障用车,装备GPS、移动电话、海事卫星电话等。
(4)装备与后勤保障各类装备应有计划的储备,分门别类的配备,列出清单备查,由
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应急调用。
3、建立应急协调机构
在救灾过程中,各系统各部门在组织协调上缺乏有力的配合。各省市医疗队之间横向联
系较少,这样一方面加大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孤军作战的薄弱凸显,
因此应该建立应急协调机构,匹配资源配置,提高救灾效率。
4、完善各种灾难事故的应急预案,平战结合,重视急救物质的储备
(1)应急预案要从青藏高原实际出发,从应急程序、人员、物资、通信、车辆等方面作
周密、科学的修订,反复演练,平战结合。
(2)在地震发生后的紧急医疗救援中,救护车起到了现场急救、途中监护、快速转运等
关键作用,此次地震伤员转运中救护车也是最重要的运输工具。但是,因为一些车辆年久失
修、设备落后,在紧急状态下出现故障,难以应对突发大型灾难。因此,呼吁各级政府应重
视城市急救车辆和车载急救设备的配备,重视救护车更新和储备,重视高原环境下车辆需要
增添的设备,添置监护型救护车。驾驶员要重视平时救护车的保养和维修,确保应及时开得
动、跑得快。
(3)大型灾难中会出现大量伤员,所以急救物资管理的每个细节都十分重要。担架是伤
员转运中必备的医用物资,担架管理不善,将造成转出地担架的严重缺乏,无法完成伤员转
运。为此应充分考虑细节,做好预案并加强管理,是合理解决这一矛盾和做好安全转运的前
提条件。
(4)在应对大型灾难时,每天有数百辆救护车同时在接送伤员,救护车司机工作强度大、
紧张度高、不能保证休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地震期间应该进行救护车司机志愿者招募,
减少救护车司机的压力,保证行驶安全。平时做好急救人员战略储备,各城市“120”有必
要建立救护车司机志愿者库,平时对他们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一旦遇上大型灾难,
就能及时补充,保证紧急医疗救援的需要。
(5)针对高原地区多民族的特点,培养双语急救人员是形式所需。
十三亿份关爱正集结驰援
请震区同胞相信,13亿兄弟姐妹将在这一刻再一次紧紧相依,温暖并护佑着灾难中的
玉树
5
4月14日7时49分,一次7.1级强震,再一次撕裂中华民族刚刚开始愈合的、源自汶
川大地震的深创巨痛。
这一次,是青海的玉树,那是格萨尔王的故乡,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存着
中国最美最纯最宝贵的风景和记忆……
时隔两年,罪恶的地震波,从四川盆地激荡到青藏高原腹地,同样是山川壮美、历史悠
久、藏羌文化交融的仙乡,同样是淳厚善良、安居乐业的百姓。据报道,当地85%的民房
垮塌,更让人揪心的是,地震发生时,孩子们已经在上课或是早自习,而70%的校舍已经变
成废墟,废墟下孩子们的命运更是让人肝肠寸断……
一个伟大的民族,再一次陷入悲痛之中。
汶川大地震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救灾经验,让整个中国的救援系统以最快的速度,从震惊
和伤痛中清醒,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救援之中。
正在美国进行访问的胡总书记,温总理,于第一时间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
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
17分钟后,中国地震网发出准确的地震消息;不到一小时,民政部启动4级应急预案,
救灾司赶赴青海;两个多小时后,玉树成立震后应急指挥部……中国地震局、民政部、发改
委、中国红十字会等紧急行动起来,救人救人救人,一切围绕着救援第一要务展开。
更令人感动的是,刚刚走出大地震阴影的四川人民成为反应最快的救援力量。仅仅八小
时后,四川携带救援物资的第一支救援队、四川的志愿者队伍都已经出现在灾区,可以想见,
对玉树人民而言,这是多么及时且巨大的精神慰藉和有效援助。
这一切,将温暖并护佑着灾难中的玉树。
一天之中的有效救援,告诉我们,尽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在汶川大地震之后仍然
取得了可贵的进步。比如,及时、沉着而有序的救援表明,汶川大地震留下的精神遗产正在
转化为一整套有条不紊的抗震救灾的制度性安排,社会主义中国拥有迅速集中全国人力物力
抗灾救灾的效率和力量;对任何生命坚决不抛弃,不放弃,举国期待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的
发生;同胞相亲,守望相助,显示了中华民族亘古相传的大善与大爱,这善良与爱,将凝聚
全国民心。而汶川曾经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泪的经历、与灾害抗争的经验,也将凝聚成抗
御灾害的坚固堤防,护佑生命,改写生离死别的天灾剧本。
让我们和两年前一样,迅速擦干眼泪,英勇地直面灾难的挑战,在13亿人伸出的手臂
上,让玉树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的亲人尽快绝处逢生,让格萨尔王美丽的故乡尽快重新焕发
生机。请玉树的同胞相信,13亿兄弟姐妹将在这一刻再一次紧紧地、紧紧地相依,我们同
悲恸,共命运,我们手挽着手,向突如其来的夺命大灾,宣告一个五千年来压不倒、击不垮
的民族,拥有怎样生生不息、万众一心的勇气和信念。
6
青海长青,玉树不倒!网友们用浓郁的关爱之情抒写的“绝对”,让我们一起见证着民族的力
量。
还有一个月,就是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祭。
还是一个春天。南方部分地区的罕见旱情还在发展,青海玉树发生的7.1级强震,却再一次
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民族的多灾多难:地震共造成760人遇难,失踪243人,受伤114
77人,重伤1174人,15000户民房倒塌,占居民住房的85%,10万灾民需要转移安
置,地震后的24小时内已发生了750次余震……
我们这个刚刚经受过强震磨砺的民族,再一次在悲痛中把焦虑的目光投向了玉树。
但是——
“多难兴邦,多难砺党”,“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胡总书记的刚强和自信
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温总理坚毅的神情已定格
在人民永恒的记忆中!
又是一次重大灾难,我们再一次见证人民领袖对人民的无限关爱。
玉树地震灾害刚刚发生,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
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同时要加强地震监测预报,落实防范余震措施,切实安排好
受灾群众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受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的委托,回良玉第一时间赶
赴灾区,直接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就在玉树地震发生的时候,胡总书记正在出席全球第一次核安全会议,此后,胡总书记还将
出席“金砖四国”第二次领导人会晤,并出访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这是胡总书记今
年第一次出访,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玉树强震,牵动着总书记的心,他推迟了对委内瑞
拉和智利的访问,压缩了对巴西的访问日程,并协商决定提前召开“金砖四国”领导人会议并
压缩了日程,提前回国。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刚刚宣布,温总理已经推迟原定于4月22日至25日对文莱、印尼和
缅甸的正式访问。
人民为大!
总书记的话简明朴实而感人肺腑:“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
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总理带着凝重的神情再次出现在灾区人民面前,“乡亲们的灾难就是大家的灾难,乡亲们的
痛苦就是大家的痛苦,乡亲们失去的亲人也是大家的亲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
努力,决不放弃!”
中南海支撑起玉树不倒的力量!
在这样的力量感召下,从北京到边陲,从国内到海外,人们把一腔爱心洒向玉树,守望玉树,
十三亿份关爱集结驰援,生动地演绎着我们民族进步的乐章。
两年前的那个春天,十三亿人民喊出了同一个声音:“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两年后的这
个春天,我们再一次听到强烈的回声:“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在灾后紧急启动了国家救灾一级响应,中央财政紧急下拨抗震救灾
综合财力补助2亿元。民政部紧急从天津、沈阳、合肥、郑州、武汉、成都、西安7个中
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向青海灾区调拨大量棉帐篷、棉大衣、棉被以及简易厕所等救灾物资,帮
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
7
——相关部门立即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调运了20500顶帐篷,北京市向玉树地震灾区捐
赠10000顶帐篷,青海民政厅向灾区调运了7800顶帐篷,从棉帐篷的总量上来讲,38800
顶棉帐篷可以安置10万人,
——解放军、武警部队目前已动用了六千多人的救灾部队,他们已经抢救被埋压群众达到了
1000余人,救治受伤群众数千人。安监总局派出了第一批52人救援队伍,公安部消防局
也调集了10个公安消防总队的专业救援力量1974人正在赶赴灾区参加救援行动。
——全国各地及时向青海伸出援助之手,北京、上海、广西、辽宁、福建、江西、江苏、甘
肃、河北、陕西等省份积极捐款捐物,大力支援青海抗震救灾。
——公安消防部队已调派各类车辆、装备、物资69305台(套、件),总价值1.57亿元。
团中央紧急募集300万元救灾款,用于支持地震灾区团组织和团员青年抗震救灾。
——在地震发生不到10小时的时间内,社会救援系统迅速凝聚和运行起来,网友立即通过
微博等方式传播前方信息,民间慈善组织迅速开始筹集善款,有企业在第一时间开通网友爱
心基金并捐出善款,明星们在组织筹款义演,电视台暂停常规节目滚动播报灾区信息,志愿
者也正在赶往玉树的途中。
……
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汶川地震废墟上成长起来的社会力量,“这是前一次深重的国殇给一个民
族带来的进步。当灾难再次降临时,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上一次灾难带给社会的成熟。”——
相关评论深刻地揭示出中南海传送出的强大民族凝聚力。
青海长青,玉树不倒!
人民伟大,民族万岁!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19:49: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22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