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原文注音及翻译赏析
jiǔɡēxiānɡfūrãn九歌湘夫人
dìzǐjiànɡxīběizhǔ,mùmiǎomiǎoxīchïuyǔ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niǎoniǎoxīqiūfēnɡ,dînɡtínɡbōxīmùyâxià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áifánxīchěnɡwànɡyǔjiāqīxīxīzhānɡ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niǎocuìxīpínzhōnɡzēnɡhãwãixīmùshànɡ
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鸟萃
yuányǒuzhǐxīlǐyǒulánsīɡōnɡzǐxīwâiɡǎn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yán言。
huānɡhūxīyuǎnwànɡɡuānliúshuǐxīchányuán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míhãshíxītínɡzhōnɡjiāohãwãixīshuǐyì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cháochíyúmǎxījiānɡɡāoxījìxīxīcuï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wãnjiārãnxīzhàoyǔjiānɡtãnɡjiàxīxiãshì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zhùshìxīshuǐzhōnɡqìzhīxīhãɡài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sūnbìxīzǐtánjūfānɡjiāoxīchãnɡtánɡ
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
ɡuìdînɡxīlánliáoxīnyímãixīyàofánɡ
桂栋兮兰尞,辛夷楣兮药房。
wǎnɡbìlìxīwãiwãibìhuìmiánxījìzhānɡ
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
báiyùxīwãizhânshūshílánxīwãifānɡ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zhǐqìxīhãwūliáozhīxīdùhãnɡ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hãbǎicǎoxīshítínɡjiànfānɡxīnxīwǔmãn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jiǔyíbīnxībìnɡyínɡlínɡzhīláixīrúyún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雲。
juānyúmâixījiānɡzhōnɡyíyúdiãxīlǐpǔ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qiāntīnɡzhōuxīdùruîjiānɡyǐyíxīyuǎnzhě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shíbùkěxīzhîudãliáoxiāoyáoxīrïnɡyǔ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文:
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
登上长着白薠的高地远望,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
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为何鱼网悬挂在大树颠?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眷念公主却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在水中建座别致的宫室,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用玉桂作梁木兰为椽,辛夷制成门楣白芷点缀房间。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拿来白玉镇压坐席,摆开石兰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叶屋顶,有杜衡草缠绕四边。
汇集百草摆满整个庭院,让门廊之间香气弥漫。
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把我的夹袄投入湘江之中,把我的单衣留在澧水之滨。
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要把它送给远方的恋人。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
赏析:
《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一般认为,湘夫人
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
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
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
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
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
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
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
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
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
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
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
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
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
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
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
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
的。
《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
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
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
同步。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
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
然环境。在湘君的心口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经在约会
的地点(北洲)等待过自己。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他望穿
秋水也不见对方影子,心中忧伤万分。“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
此环境中触发。“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
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
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
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
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
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
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
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起先湘君因为没有见到对方而心中忧伤,但他心中还是抱着希望,
也许等一会儿还会来的,于是在傍晚作好迎接的准备,不断地朝远处眺
望。这也是符合人物心理活动的。“登白薠”二句就是写这种心理的。他
再等仍不见湘夫人到来,心绪必然越来越糟糕。这时正值傍晚,鸟儿归
巢、渔人收网的景象使他想到自身的处境,更感失约后的孤独和苦恼。
在对比中
产生联想,在联想中把现实的景物扭曲为假想景象,原先看到的景
象发生变形:“鸟何”、“麋何”、“罾何”、“蛟何”四句,就是主人公在极度懊
丧的心情下出现的假象——扭曲了的景象。“荒忽兮远望”正说明他精神
恍惚,因而产生与现实景物完全颠倒的幻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是复
杂的心理现象,又是合理的心理流程。等他清醒过来时,仍不死心,又
骑马渡江到西岸去耐心地等待。一旦听说湘夫人“召予”,喜不自胜,忙
着做迎接湘夫人的一切准备。以下一系列环境描写,都洋溢着惊喜欢快
的气氛,似乎幸福美满的生活在等待着他。主人公的心情与周围环境的
描写又都转为明丽欢快,情与景协调得非常自然。忧伤痛苦转而为喜气
洋洋,这正是将现实中没有实现的事寄托于幻想中。
层次重叠交叉,又能一以贯之。这首诗在结构上也颇具特色,它以
湘君赴约不遇时的情感活动作为中心线索,把景物变化、人物活动都串
连起来,既有曲折起伏,又能融会贯通。
从情感的结构角度看,这首诗是以“召唤方式”呼应“期待视野”。《湘
夫人》既然是迎神曲,必然是以召唤的方式祈求神灵降临。全诗以召唤
湘夫人到来作为出发点,以期待的心理贯穿其中。诗的前半段主要写湘
君思念湘夫人时那种望而不见、遇而无缘的期待心情。中间经历了忧伤、
懊丧、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动。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产生的情绪波
动。诗的后半段是写湘君得知湘夫人应约即将到来的消息后,喜出望外,
在有缘相见而又未相见的期待心情中忙碌着新婚前的准备事宜。诗的末
尾,湘夫人才出现,召唤的目的达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写与
此呼应。实际上,后半段的描写不过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现这种幻象
境界,也是由于期待心切的缘故。整首诗对期待过程的描写,有开端,
有矛盾,有发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识线路清晰可见。
这首诗还有着明暗对应的双层结构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现,有明
有暗,明暗结合。抒情对象既可实指,又有象征性。在描写实境时,主
人公的情感是表层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确,语言明快,情感色泽清
晰,高低起伏,强弱大小,都呈透明状态。如诗的后半段写筑室建堂、
美饰洞房、装饰门面、迎接宾客的场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从
“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
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
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
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来的
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
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
暗流,不易发觉。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这种双层结构,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
另外,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
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
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
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
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
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
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
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
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
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
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19:1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21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