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

更新时间:2022-12-27 16:48:57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7日发(作者:谁动了我的奶酪下载)

第1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百度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

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

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

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

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

《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

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

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

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

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

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

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

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

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

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

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

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

第2页

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

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

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

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

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

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

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

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

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

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

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

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

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

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

上的“诗圣”的地位。

[注释]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

第3页

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一部分,又称剑南。当时杜

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孩子。

漫卷:随便卷起。

白日:白天。一作白首。

纵酒:纵情喝酒。

放歌:尽情歌唱。

青春:在此是指春日青翠明媚的春光,指春天。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此指嘉陵江上游,阆水、白水段的

江峡,因其曲曲折折,形如巴字,故称巴峡,又称巴江。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襄阳:在今湖北省。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

“向”字。

洛阳:今属河南。

[译诗、诗意]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

沾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

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

第4页

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仿佛觉得,我已从

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

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

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

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

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

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

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

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

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

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

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

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

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

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

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

“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

第5页

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

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

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

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

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

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

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

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

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

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

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

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

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

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

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

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

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

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

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

第6页

“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

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

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

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

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

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

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

“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

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

“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

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

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

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

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

“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

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

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

“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

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

度准确。

第7页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

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

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

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16:48: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14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waterloo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