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汀娜

更新时间:2022-12-27 13:58:55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7日发(作者:预订单)

翻译概论——(⼗)德国翻译

德国翻译

沃尔弗拉姆·威尔斯

⽣平

Bornin1925

前联邦德国萨尔⼤学应⽤语⾔学、笔译和⼝译系教授,他是翻译科学派的代表⼈物之⼀。多年从事翻译教学与翻译理论研究,他的研究主要

侧重于翻译的宏观理论,主张“翻译是⼀门科学”

主要著作:《翻译科学:问题与⽅法》《翻译⾏为多⾯概念探索》《何为技艺性翻译》等。其中《翻译学:问题与⽅法》为他的代表作,主要

从三个⽅⾯阐述了观点:1)强调译者必须具有分析⽂本的能⼒;2)认为翻译包括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3)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答,还

为分析译本错误和评估译⽂质量提供参考。

观点

Wilss是萨尔派的主要⼈物,是对Nida翻译理论在德国最具体的运⽤者。wilss的翻译理论基于德国的理想主义:1.普世语⾔观,包括普世的

语⾔形式和共享的核⼼体验。2.相信通过阐释过程,深层转换是可能的。3.语⾔翻译从深层到表层,存在⽣成模式。4.⽂本从⾼到低,从艺

术到科学⽂本。威尔斯认为翻译科学论不是封闭的,⾃⾜的,⽽是认知性的,解释性的。联想性的。他借⽤了乔姆斯基对语⾔能⼒和语⾔⾏

为所作的区分。接受了奈达所持的语⾔能⼒中包括语境成分的观点,认为⽂章的可译性得到语⾔学及⼈类经验的⾃然逻辑中的普遍范畴的存在

的保证,如果⼀个译本还是不能具有与原⽂同等的质量,不是因为这种⽬的语本⾝的句法或词汇存储量不够,那是因为译者篇章分析的能⼒有

限,但是威尔斯坚持翻译是可能的,他认为虽然不同的语⾔表层结构彼此排斥,但在深层却⼗分类似并且深层结构能够⽣成表层结构。这证明

威尔斯实际上采⽤了乔姆斯基对语⾔能⼒,语⾔⾏为以及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所作的划分。

德国翻译功能主义学派

主要⼈物:

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Reiss)

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

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HolzMantari)

克⾥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

阶段

第⼀阶段: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Reiss,1923-)

在她1971年出版的论著《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翻译质量评价的类型及标准》中⾸次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把“功能类型”这个概

念引⼊翻译理论,并将⽂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个标准。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brief)和基于原语和译语功能关系

的功能批评模式,有时因特殊需要,要求译⽂与原⽂具有不同的功能。理想的翻译应该是:原⽂本与⽬标⽂本在内容、语⾔形式和交际功能

等⼏个层⾯与原⽂建⽴起对等关系。这本《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也被认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形成的起点。

第⼆阶段:汉斯·威密尔(r)

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的论

⽬的论的核⼼概念是:翻译⽅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预期⽬的或功能决定。威密尔提出“翻译是⼀种⼈类⾏为”,⽽“任何⾏为都具有⽬

的”,“翻译是⼀种⽬的性⾏为”。因此,翻译是“在⽬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的及⽬的受众⽽⽣产的语篇”。

第三阶段: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HolzMantari)

进⼀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

她提出区别“翻译”和“翻译⾏为”。翻译⾏为(translationalaction)指为实现信息的跨⽂化、跨语⾔转换设计的信息传递过程;⽽翻译只

是⼀种⽂本形式上的跨⽂化转换活动,翻译是翻译⾏为的具体操作。此外,她还强调了翻译过程的⾏为、参与者的⾓⾊和翻译过程发⽣的环

境三个⽅⾯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就这样,功能派翻译理论从译⼊者的全新视⾓来诠释翻译活动,使翻译从原语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第四阶段:克⾥斯汀娜·诺德(ChritianeNord)

她提出区别“翻译”和“翻译⾏为”。翻译⾏为(translationalaction)指为实现信息的跨⽂化、跨语⾔转换设计的信息传递过程;⽽翻译只

是⼀种⽂本形式上的跨⽂化转换活动,翻译是翻译⾏为的具体操作。此外,她还强调了翻译过程的⾏为、参与者的⾓⾊和翻译过程发⽣的环

境三个⽅⾯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就这样,功能派翻译理论从译⼊者的全新视⾓来诠释翻译活动,使翻译从原语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卡特琳娜·莱斯

⽣平:

Bornin1923

毕业于德国海德堡(Heidelberg,德国西南部城市)⼤学翻译学院,长期在⼤学从事翻译研究与教学⼯作,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学派创

始⼈之⼀。

代表作《翻译批评-潜能与局限性》《翻译批评-潜⼒与制约》《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翻译思想:

⼀、翻译过程:莱斯从功能⾓度阐释了翻译过程,将其分为分析阶段(phaofanalysis)和再次词语表现阶段(phaof

reverbalization):

分析阶段(phaofanalysis):译者必须分清源⽂本的功能:

1.确定源⽂的功能类别2.确定源⽂的⽂本体裁3.分析语⾔风格

再次词语表现阶段(phaofreverbalization):

利⽤词汇、分局、句⼦、段落等组织好⽬标⽂本的线性结构。

⼆、不同类型的⽂本采⽤不同的翻译⽅法:

信息类:语⾔直⽩⽆冗余,根据需要使⽤技巧;

表情类:传递原语的审美性和艺术形式;

操作类:使⽬的语接收者产⽣预期的反应;

视听类:需要辅助,加上影像和⾳乐。

三、理想的⽬标⽂本应该从概念内容、语⾔形式、交际功能上与源⽂本对应,实际上却不可能。所以为了特殊需要,⽬标⽂本功能会与源⽂

本不同。不仅注重⽂本的功能,还⾮常重视读者的反应。译⽂要以⽬的语⽤途为中⼼,给译⽂的读者提供他们熟悉的语⾔表达形式。由于⽂

化关系,翻译会出现意义⾛失。

汉斯·威密尔

⽣平:

Bornin1930

汉斯费⽶尔( H ans J. Vermeer) ( 1930 - 2010), 德国⼈, 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学, 师从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创

始⼈凯瑟琳娜 赖斯( Ka tharina Reiss)。费⽶尔在世时任教于德国海德堡⼤学翻译学院, 长期从事语⾔和翻译研究, 是翻译学教授和著名

的翻译理论家。费⽶尔在世时曾发表过多篇学术论⽂和出版过多部译学作品, 论⽂主要包括《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 ( 1978)和《翻译⾏动

中的⽬的与委托》 ( 1989 ); 书籍主要包括《关于翻译理论》 ( 1983), 与赖斯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 ( 1984)和《翻译⽬的理

论: 正论与反论》∀ ( 1996)

翻译思想:

汉斯·弗⽶尔(Vermeer)提出了⽬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中⼼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为基础的有⽬的和有结果的

⾏为,这⼀⾏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系列法则,其中⽬的法则居于⾸位。也就是说,译⽂取决于翻译的⽬的。此外,翻译还

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前者指译⽂必须内部连贯,在译⽂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译⽂与原⽂之间也应该有连

贯性。这三条原则提出后,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是译本实现预期⽬标的充分性。弗⽶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即应该由译

者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的采⽤相应的翻译策略,⽽且有权根据翻译⽬的决定原⽂

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费⽶尔认为,翻译中的最⾼法则应该是“⽬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法也不同。换⾔之,翻译的⽬

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法。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近⼆三⼗年译界⼴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的论”都做

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的⽬的。由于功能翻译理论就是以“⽬的原则”为最⾼准则,⽽任何翻译

活动都是有⽬的的⾏为,⽚名翻译的最终⽬标和主要功能是帮助⼈们了解影⽚的主要内容,并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因此我们需要对功能翻

译理论尤其是“⽬的论”流派做简单了解。

克⾥斯蒂娜·诺德

Bornin1943

翻译研究派(功能学派)的重要代表⼈物,德国海德堡⼤学和马格德堡理⼯⼤学教授。其功能加忠诚的翻译理论是对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尤

其是弗⽶尔的翻译的⽬的论中的不⾜给出了改进范式,是功能学派翻译论的达到巅峰的重要⼈物。

学术研究范围:

⽂学翻译,翻译理论,西⽅翻译史,莎⼠⽐亚戏剧,⼥性⽂学,性别研究,语⾔研究和⽂化研究等。她的代表作有《翻译的语篇分析》《⽬

的性活动—析功能翻译理论》

翻译思想:

功能加忠诚理论

功能指的是译⽂在译语环境中按照预定的⽅式运作的因素(为实现译⽂预期功能,进⾏必要的调整,包括改写甚⾄删减)

忠诚指的是译者、原⽂作者、译⽂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际关系。忠诚原则限制了译本的功能范围,强化了译者和客户之间对翻译任

务的协商

和对等论中fidelity(诚实)的区别:fidelity属于⼈际、道德范畴,loyalty指原⽂和译⽂的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13:58: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07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初2作文
标签:克里斯汀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