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ough

更新时间:2022-12-27 12:56:27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7日发(作者:生命蓝图)

关于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的介绍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陆蔚敏2015210172

阿伯克隆比生平及其学术实践

1879年,帕特里克·阿伯克隆比(右图)生于英

国曼彻斯特的爱希腾·莫西(Ashton-on-Mery)。

父亲是商人,他是家里的第9个孩子。他在阿平汉

(Uppingham)接受了教育,接着去英国古城齐斯特

(Chester)的建筑师事务所当学徒。齐斯特的时光为

今后的城市规划生涯打下了基础。1899年,他受雷利

教授之邀赴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任教,这使从未接受

过正规建筑教育的他兴奋不已。1915年,年仅36岁

的他升任利物浦大学市政设计系主任兼利佛讲座教授

(LeverProfessor)。阿伯克隆比将学术研究与规划

实践紧密结合,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承

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业务。1920年,阿伯克隆比受

政府委托编制东开斯特地区(DoncasterArea)区域

规划,该地区占地169平方英里,现状人口139940人。

1922年7月,东开斯特地区区域规划获政府批准。这是英国第一份综合性的区域规划,

该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组织、调查与评价上。阿伯克隆比主张对全国资源进行调查,作

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地区规划的基础。1924年,他主持了谢菲尔德市政测量(The

SheffieldCivicSurvey)。1925年,由他主持的东肯特区域规划(TheEastKent

RegionalPlan)将英国的区域规划理论和实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该规划在现存煤矿

区周围,布局了8座小型城镇,分别服务当地18座煤矿区。

阿伯克隆比是景观保护的坚强卫士,1926年,他发表《英国农村的保护》(The

PrervationofRuralEngland)一文,呼吁保护英国农村,使其少受城市化侵扰。

该文直接导致英国农村保护委员会(CouncilforthePrervationofRuralEngland)

的成立,阿伯克隆比是其主要发起人之一。1933年,他出版《城乡规划》(TownandCountry

Planning)一书,系统介绍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包括市政规划、区域规划、规划技术、

规划实施以及劝导性规划(PersuasivePlanning)、乡村规划及保护等。在20世纪30-40

年代,能提出景观和环境保护思想十分难能可贵,充分体现了他的前瞻性。二战中,阿

伯克隆比入选“巴罗委员会”,参与编制“巴罗报告”。二战期间,他还编制了克莱迪

河谷(TheClydeValley)区域规划,该规划融合了物质实体规划与经济社会规划,为

苏格兰地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45年,他被授予爵士头衔。

20世纪50年代,他曾受港英政府之邀为香港做过规划。阿伯克隆比的规划思想不仅

深受盖迪斯区域规划理论的影响,同时还融入了中国传统风水地理学的合理成分。中国

的风水地理学是一门环境选择的学问,它强调人类最佳生活环境的选择。风水所具有的

独特的空间模式与环境协调思想,对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与规划布局、村落与民居等的布

局产生过深刻影响。它以《周易》为基础,崇尚“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五行

平衡”、“藏风聚气”。它根植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农耕文化,不可避免会带有封

建迷信与唯心色彩,但其本质和主流仍具有科学与合理成分。西方对中国风水学说的看

法起初是负面的,认为它完全是封建迷信和非理性的。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了一些较

为正面的评价。阿伯克隆比对中国的风水学说颇感兴趣,在20世纪20-30年代出版的两

篇代表作《英国农村的保护》与《城乡规划》中,他多次提到中国的风水学,认为它适

用于英国的城乡规划与景观保护。随后编制的“伦敦郡规划”与“大伦敦规划”给人留

下了追求“天人合一”、“和谐平衡”目标的深刻印象。他建议兴建的10座卫星城镇平

衡分布于大伦敦的各个区域,由内而外的四圈层结构及放射状路网结构非常类似新疆特

克斯的八卦古城。阿伯克隆比似乎与中国颇为有缘,不仅他的规划思想受中国风水学说

影响,他还招收中国学生。“梁陈方案”的主要编制者陈占祥先生就曾于1944-1945年

间投师于他的门下攻读博士学位。阿伯克隆比的规划思想在新城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占有一席之地,英国的新城思想也融合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1

大伦敦地区概况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欧洲最大的城市,是国际公认的3个世界级城市之一。伦敦位于英国东

南部,靠近英吉利海峡但不直接滨海,是仅次于鹿特丹、纽约、横滨和新加坡的世界著名港口之

一。与中国类似,英国也是东南部比较富裕,而北部和西部相对较落后。

伦敦都市区主要指大伦敦(GreatLondon)。大伦敦目前人口约753万(2008年),占地面积

约1580km²(下图)。大伦敦分成33个区,其中31个区叫做“Londonborough”,另外两区则分

别叫做“CityofLondon”及“CityofWestminster”,位于市中心。泰晤士河基本上从

西向东横穿大伦敦。

广义的大伦敦地区是指

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

括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

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

中小城镇,这一地区是产业

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

和经济核心区,面积约4.5万

km²,不仅包括东南英格兰、

东英格兰,还包括英格兰北

部的部分地区,人口3650万。

英国规划体系的完善程度是

世界领先的。从2000年开始

编制的大伦敦战略规划,以

“繁荣的城市、宜人的城市、

宜达的城市、公平的城市、

绿色的城市”为主题,将伦

敦发展成为一个备受推崇

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

的城市。2

1摘自谢鹏飞.阿伯克隆比与英国早期区域规划[J].中国勘察设计,2011(5):75-78.

2摘自盛明洁.大伦敦地区规划[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2(1):165-178.

大伦敦规划的内容

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1944年),该规划的范围覆盖6735km2,涉及到134个

地方政府,当时人口1250多万,因此该规划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伦敦市区的总体规划,

而是整个大都市地区的规划。正如塔夫里等人评价的,该规划使“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既

考虑到了城市建成区本身的延续性和进行全面改造的困难,同时也兼顾了城市向外扩散

的需要采用了降低已建成区的人口密度,在城市的建成区之外有计划建设新城的方式来

整合整个区域,使城市及其周边均纳入到有序的发展之中”。

该规划包括了这样一些主题:

延续控制伦敦市区内工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的思想,限制城区的工业扩建;城市

居住区和工业区相分离;在整个区域范围内停止人口地迁入,使整体德人口密度能够下

降,同时将市区的人口向郊区迁移;完善伦敦港的功能;给予城市规划新的权力,以控

制土地的价格,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等在具体的布局内容上,通过对区域现实状况的

详细审查,规划将整个规划地区划分为4个同心圆地区。

核心内容:——同心圆布局模式

(1)城市内环。包括伦敦郡和部分邻近地区该

地区现状特点是密度过大,规划建议要从这里疏

散出40-50万人口,也迁出相应数量的工作岗位,

进行全面地城市更新,是居住用地的人口净密度

降至每公顷190至250人。

(2)郊区环。这里现状存有相当数量在第一次

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设的住房,这一地区的

人口密度不是很高,规划建议今后不再在这里增

加人口,但需要对该地区进行重新组织,应提供

合适的舒适环境。居住用地的人口净密度控制在

每公顷125人。

(3)绿带环。这里是由国家1938年《绿带法》

所规定的绿带用地,规划建议将围绕原有城市

的绿带进一步拓宽,在整个建成区外围将绿带环

扩展至16km宽,规划设置森林公园、大型公园

绿地以及各种游憩运动场地,以阻止伦敦扩展到

1939年达到的边界以外去,同时为整个地区提供休闲活动场所。

(4)乡村环。这个地区要接受伦敦内环疏散出来的大部分人口。规划建议在这个地区

内开发新的中心,但开发的方式不应采用郊区似的居住区方式,而是要有计划地集中

建设一系列的卫星城。规划设置8个卫星城,可以安置迁入50万人口。每个卫星城人

口规模应在6-8万,使每个卫星城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

容纳伦敦前来的人口。

整个城市的结构以新的快速道路网为基础,这些向外辐射的道路网覆盖了整个地

区,为整个地区提供了较好的通达条件。同时,这些放射路汇集在由内环和外环所形成

的环形地带内,处在绿带和乡村环之间,从而避免了外来交通流向城市中心地区的集聚。

在城市内部的交通组织中,运用了特里普的研究成果,按道路功能对道路网进行划区,

使不同等级的道路自成体系。

该项规划把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的发展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城市交通的分区和社区的

划分而重组内部空间结构,对到此为止的城市规划理论进行了全面地总结与运用,成为

现代城市规划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城市规划的成熟,同时也为战后城

市规划提供了可以参照的基本模式。3

大伦敦规划的利弊分析

“大伦敦规划”之所以被认为是城市规划

的经典之作,因为它有以下特色和优点:

阿伯克隆比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

实践的最大贡献就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

范围内进行特大城市的规划,将霍华德、

格迪斯和恩温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勾勒出

一幅半径50公里左右,覆盖一千多万人

口的特大城市地区发展图景,以及格迪斯

的区域规划思想、集合城市概念,采纳了

恩温的卫星城建设模式,将伦敦城市周围

较大的地域作为整体规划考虑的范围。

该规划体现了《巴罗报告》中提出的

分散工业与人口的中心思想,建议要从伦

敦密集地区迁出工业,同时也迁出100万

人口。通过规划在距伦敦中心城区48公

里的半径范围内划分四个圈层并配合放

射状的道路系统,对于每个圈层实现不同

的空间管制政策,特别是控制并降低中心

内圈层的密度,通过绿地圈层实行强制

隔离以阻止建成区连片蔓延的局面。因此

可以说,在这个规划中最早地明确体现了

“分区管制”的思想。4

但举世瞩目的“大伦敦规划”也存在缺陷:

首先,它的一些关键性假设条件是错误的,例如它预测伦敦地区的总人口不会增加,这

是阿伯克隆比就伦敦未来人口发展所作的唯一预测,但却被后来的发展事实证明是错误的。

伦敦后来的人口与就业的发展出乎阿伯克隆比的意料。仅1951-1958年的7年间,大伦敦地

区人口增长了约30万,向新城疏散100万人口的目标远未实现。20世纪60年代,伦敦市区办

公场所出现繁荣,集聚了许多劳动人口,形成所谓“纸上都市”。在错误的假设前提下,推

3摘自《2012年城市规划原理考研一本通》

4摘自《2012年城市规划原理考研一本通》

论就不一定正确。“大伦敦规划”很少谈及公众参与的内容,对规划建设缺乏可靠详细的财

务预算。他虽认为“任何经济评价取决于人们对经济学理解的深浅程度”,但他的“大伦敦

规划”并未涉及任何财务上的安排。阿伯克隆比没有明确说明整个规划实施的期限以及分期

实施计划,他仅表示:“如果对建筑、住房、产业的战时控制政策能够保持下去,那么,规

划的大部分可望在10年内完成”。阿伯克隆比是英国早期区域规划的开拓者和新城理论的奠

基人,由于他笃信中国风水,英国现代新城思想和区域规划理论也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的影响,具有了明显的中国元素。

第二,同心圆封闭式的布局模式造成了人口疏散效果不佳、外围卫星城镇功能欠缺

而缺乏引力、通勤距离过大、配套不足、新城投资巨大、环路交通负荷过大等。1960

年代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对阿伯克隆比的方案进行了改进,以期望在更大的地域范围

内疏解伦敦的压力及实现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5

结论

大伦敦规划总体上是成功的,在于相关法规的共同作用下,它有效地控制了伦敦无

序蔓延的势头。从今天的现实发展情况看,伦敦由1951年德820万人口减少到目前的

660万人口,这其中固然有产业转型、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郊区化过程推进等许多因

素的影响,但毫无疑问,大伦敦规划的思想及其提出的措施,是使其成为成功舒缓现代

城市压力的最典型案例之一。6

5摘自谢鹏飞.阿伯克隆比与英国早期区域规划[J].中国勘察设计,2011(5):75-78.

6摘自《2012年城市规划原理考研一本通》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12:5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04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bridesmaid
下一篇:amusing
标签:borough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