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两个支点、四条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关注。
那么,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怎样的内外部条件?有怎样的成长途径?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
成长需要具有两个支点,可以践行四条成长途径。
两个支点:
一、内驱力
人无志不立,要想有高成就,必须有高追求。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强烈愿望和明确目标是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力量源泉。一些著名教师的成长大多是从确立当好教师的强烈愿望开始
的。1971年到1978年魏书生在盘锦电机厂当政工干部,经过150多次恳切的申请,如愿以
偿地做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初中的黄老师讲鲁迅的《故乡》,激起了于漪当老师的愿望,
高中赵老师的言传身教强化了她的想法;17岁的于永正由于崇拜初中语文教师李晓旭,决
定报考师范,当李老师那样的老师。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要成长、发展,首先要强化自己成
长、发展的愿望,确立比、学、赶、超的目标
对既定目标的执着追求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保证。霍懋征一生扑在基础教育事业
上,经历几番打击都未放弃。教师生活在现实中,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甚至是重大的困
难和挫折,如果境遇顺了,心情好了,能满怀豪情,境遇差了就轻言放弃,也是难以成长和
发展的。反之,如果遇挫折心志不乱,抱着必胜的信念,朝着心中的目标执著地努力,不懈
地追求,就会渐渐成长起来。
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是支撑教师教育生命的精神支柱。老一代教育家斯霞在“文
革”中被戴上“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做些洗米洗菜、打扫厕所的粗
活。斯霞说:“最使我伤心的是不让我上讲台教学,不让我跟孩子们接触。”1978年,斯霞
被任命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她坚辞不受,因为她离不开她深爱的教学工作,离不开她深
爱的孩子们。袁微子曾这样评价斯霞:“我终于从心里掏出一句话来:‘斯霞,您像母亲
一样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我看这是您取得经验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
对学生的爱,教师的心里会充满阳光,教师的脸上也会阳光灿烂。
二、外环境
校长的期待、鼓励和严格要求是教师成长的阳光雨露。人都希望得到认可、赞赏、鼓励,
教师也不例外,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引起校长的关注和鼓励。人都有惰性,外在的要求和
压力是克服惰性的重要条件,校长的严格要求会激发起教师的内在潜力。北京实验二小一位
青年教师在写给李烈校长的信中说:“学校浓厚的爱的氛围,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沐浴
在温暖的阳光里。我们体验着爱、理解着爱、付出着爱,我们快乐地工作着。”“生活中的您
对我们爱得深沉,但不能不提工作中您对我们要求的严格……工作上的严要求,引领着我们
每个人在各自的事业上不断地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体验。”正是有了这样一位对教师既爱又
严的校长,北京实验二小才成为名师辈出的名校。
志同道合者的互助共进是教师成长的巨大支持。水落石必出,水涨船才高。人的水平取
决于与之交往的人的水平。在教育界,于永正的成就不能不说与张庆、高林生、徐善俊等志
同道合者的互助共进有关。李镇西、程洪兵、韩军等也是与其他名师互助共进的模范。我们
每个教师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独立特行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要主动与其他教师沟通、
交流、互助,主动寻求团队支持。这样我们的成长、发展才能不断获得助推力。
宽松、多元、发展性的评价为教师的成长营造广阔的空间。教育家无不是心灵自由的人。
教师的职称、荣誉、待遇都与评价办法有关。如果教师被评价捆住手脚,其个性、创新都要
受到约束,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是异常复杂的社会活动,任何评价办法都难以全面、准确、
客观、公正地测量出其优劣。既然如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就应为教师创造宽松多元的评
价环境,以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改革评价办法。
四条途径:
一、善学习
过重的工作负担,几乎使学习成了教师的奢侈品。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要处理好
工学矛盾,教师就要善于学习。所谓善于学习,一是会挤时间,二是能提高学习效率。挤时
间,关键是有学习的紧迫感,认识提高了,时间会挤出来。关于提高学习效率,一是学什么,
二是怎样学。一线教师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是捧着刊物学,这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跟上课改
形势,接受他人的启迪大有助益,但教育教学专著一定要读,因为只有读专著才能系统地了
解、吸收、借鉴作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一线教师喜欢学习别人的经验,而不太喜欢学
习理论,因为理论比较抽象,这种倾向也有必要改变。于漪说:重要的理论反复学。理论上
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中的盲目。于永正认为:“最应该而且最值得站的是理论家这些巨人的
肩膀。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将使我们看得更远。”听课(现场课、录像课)是一线教师常用的
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直接而实用,要增强学习效果,就要在听课过程中思考、琢磨,课
后讨论、评析,对于录像课还可以翻来覆去地多看几遍,既能听出其中的学习之处,又能发
现其中的问题,想出改进的措施。总之,教师要成长,就要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教育改革
的形势,不学习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不学习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要向优秀教
师学习,学习他们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要向书本学习,学习教
育教学理论,学习心理学知识;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的教育
教学方法;向实践学习,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成功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失败了,“吃
一堑,长一智”。
二、勇实践
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要靠实践。上课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我们要认认真真
上好每一节课,每学期有意识地、有重点地精心准备上好三到五节课,这精心准备的过程必
会促进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工作中,努力形成备课充分、上课高效、学生作业负担减轻
的良性状态。要促进自身的成长,教师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参加教改实验
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
的锤炼机会。在当前学生学习辅助读物很多的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己的命
题能力和作业设计能力,否则既对学生缺乏真正的了解,又对课程资源缺乏必要的整合能力。
总之,事业是干出来的。有了成长为优秀教师的目标,有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就要勇
于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三、常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
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
素”。才华的高低取决于思考的能力。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
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会使我们感到温馨,对学生富有感情,使自己品尝幸福。反思可以使我们摆脱匠气,增长悟
性,使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
四、勤动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看文章、听讲座、听课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
花,如果不写下来,很快就会忘掉。写文章还可以使人变得深刻,实践中的体会、感悟可能
是感性的、浅层的,写文章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过程。写文章,还可以促进
阅读、学习,为写而读的“读”与平时的读用心程度不一样,效果也就大有悬殊。没有一位名
师不是勤于动笔的。有志于成为为优秀教师的老师们,应从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于永正
等名师身上受到启迪,尽快拿起笔来,从教学札记写起,写一些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
随笔,如有精力,每学期写一两篇经验总结、教研论文,持之以恒,几年以后,会大受其益。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渴求成长发展的内在愿
望和学习、实践、反思、动笔的持续行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只要学校为教师的专
业成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只要教师们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经常反思、勤于动笔,多数教
师会一步一步成长为教育教学的明白人和行家里手。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11:31: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00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