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
滴,映着⽉⼉,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孤灯之后,会有这么⼀幅
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会⼉,微微的觉得凉意侵⼊。转过⾝来,忽然眼花乱,屋⼦⾥的别的东西,都
隐在光云⾥;⼀⽚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这⽩⾐的安琪⼉,抱着花⼉,扬着翅
⼉,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下想,——
默默的想。
严闭的⼼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个印象。——⼀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
泥,兀⾃滑滑的。⽥沟⾥的⽔,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似的新⽉,挂
在树。⼀边⾛着,似乎道旁有⼀个孩⼦,抱着⼀堆灿⽩的东西。驴⼉过去了,⽆意中回头⼀
看。——他抱着花⼉,⾚着脚⼉,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是哪⼉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现出⼀重⼼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年前的⼀个印象。——茅檐下的⾬⽔,⼀滴
⼀滴落到⾐上来。⼟阶边的⽔泡⼉,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都得新黄嫩绿
的⾮常鲜丽。——⼀会⼉好容易⾬晴了,连忙⾛下坡⼉去。迎头看见⽉⼉从海⾯上来了,猛然
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的⽼妇⼈——她倚着门⼉,抱着花⼉,向
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扰来,绾在⼀起。
这时⼼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时融化在爱的调和⾥
看不分了。
七百字的⼀篇短⽂,不施藻饰,不加雕琢,只是随意点染,勾画了三个画⾯:⼀位画中的
⼩天使,⼀位路旁的村姑,⼀位茅屋⾥的⽼妇⼈,各⾃捧着⼀束花。
没有⼀点声⾳,只有三幅画⾯。三束⽩花衬托着笑靥,真诚、纯净、⾃然。然⽽,万籁⽆
声中,⼜分明隐约地听到⼀⽀宛转轻盈的抒情乐曲。⼩提琴声不绝如缕,低回倾诉,使⼈悠悠
然于⼼旌神摇中不知不觉地随它步⼊⼀⽚宁谧澄静的天地,⽽且深深地陶醉了。待你定睛寻觅
时,琴声戛然⽽⽌。曲终⼈不见,只有三张笑靥,三束⽩花,⼀⽚空灵。空灵中似乎飘浮着若
远若近的笑声,那么轻柔,那么甜美,注溢着纯真的爱。
于是,你沉⼊⽆限遐思,眼前见⼀⽚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恍惚间,你找到真、
善、美——⼈们追求的最⾼境界。
【赏】
重读世纪⽼⼈冰⼼先⽣这篇发表于1921年的散⽂,仍然有⼀种发⾃内⼼的莫名的感动。⼈
们说它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作者⼼中对⽣活的爱,是新⽂学运动初期⼀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
⽂。我同意这种说法,但未免太笼统了些。
且看经历过“苦⾬孤灯”的⼼灵历程之后,呈现在作者⾯前的这⼀幅幅现实的和“⼼幕”中的“清
美”的图画吧:安琪⼉──这给⼈类带来幸福安祥的'⽩⾐天使,在⽉光的幽辉中“抱着花⼉,扬着
翅⼉,向着我微微的笑”;⾬中踏古道,新⽉挂树稍的时节,充满童稚的孩⼦在“兀⾃滑滑的”道
冰⼼散⽂《笑》赏析
旁“抱着花⼉,⾚着脚⼉,向着我微微的笑”;⼟阶上,茅檐下躲⾬之后,迎⾯是海上⽣明⽉,回
头呢?茅屋⾥的⽼妇⼈“倚着门⼉,抱着花⼉,向着我微微的笑”。这给⼈带来⼼灵慰籍的温暖
的“笑”,有来⾃物的,有来⾃⼈的,随时可见,随处都有,只要你⽤⼼去发现、去感受。不要慨
叹⽣活中总是常常出现风⾬和阴晦吧,不必惋惜⾃⼰的灵魂每每没有知⾳⽽孤独落寞吧,也许
在不经意间,在平平常常的⽣活中,你会发现那温的不需要任何回报的爱。这就是冰⼼先⽣的
《笑》所要阐释的哲理,也是她把对⼈⽣的体验奉献给读者的⼀⽚真情。在⼈类历史已经⾛过
了多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们重新读这篇美⽂,感受作者蕴涵在⽂章中的深情和哲理,我想应该
得到如下的启⽰:在新世纪已经到来的时刻,让我们放开眼光、充满激情地热爱⽣活吧,热爱
经历了千番风⾬、万般磨难的已经“⾛进新时代”的伟⼤的祖国吧,尽管社会上、⽣活中还有与时
代不相协调的阴影,但是,你不能不承认,时代在⼀天天地前进,祖国在⽇益地强⼤呀!我们应
该⾛出个⼈的“苦⾬孤灯”的氛围,投⾝于如⽕如荼的建设祖国的洪流中,在感受、获得⼈们给予
你的温暖和爱⼼的同时,也把真挚的爱、浓厚的情回报给社会、奉献给⼈们。这样,你才会体
验到“⼼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真正感受到⽣活的美好和温暖。
在领悟《笑》所包蕴的深刻的哲理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真切地体会出作家⽂笔的深厚功
⼒。且看通篇⽂字,清新隽丽、⾃然凝炼。写⾬、写⽉是三个场⾯皆有的,⾬是刚刚停住,⽉
是刚刚现出,⾬后⽉下的景物,⾃然有⼀种明媚、温润、鲜丽之美。不!还是⽤作者在开头所形
容的“清美”更加合适。凉云消散,残滴如萤;古道悠悠,绿树笼烟;茅檐⼟阶,万物鲜丽。也必得
⽤“清丽”⼀词才能形容得出。再看对三个场⾯中⼈物的描写,为了渲染⽂章的主题,运⽤了反复
的修辞⽅法,他们全是“抱着花⼉”“微微的笑”,让读者透过这描写,去想象那⼀幅幅优美的画
⾯,去感受这通篇蕴涵的“爱”的美好。最后两段是对全⽂的收束,三个画⾯成为⼀体,“绾在⼀
起”,“融化”在了“爱的调和⾥”,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上升到了⾼峰。⽂章到此嘎然⽽⽌,但却有种
余⾳袅袅、百转千回的魅⼒,让你长久地怀想、绵绵地思虑……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05:39: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84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