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9单元
I提示
·原文来源
林庚、冯沅君主编,1980年,《中国历代诗歌选》(下编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文来源
<1>译文1为翁显良译,选自翁显良,1985年,《古诗英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2>译文2、3选自吕俊、侯向群编著,2001年,《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3>译文4为Schlepp译,见黄国文《从<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
性》。《中国翻译》2003年第2期。
<4>译文5为丁祖馨&BurtonRaffel译,见黄国文《从<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文看“形式对
等”的重要性》。《中国翻译》2003年第2期。
·语体特征与翻译策略
<1>篇章本单元为一首曲,作者马致远(1250-1323)是元代戏曲家,但散曲更著名。
《天净沙•秋思》不仅是他的代表作和元朝散曲小令中的杰作,也是脍炙人口、历代
传诵的名篇。全曲描写一个秋暮行人的见闻与心情,情景均嫌衰飒。
<2>句式曲,源于民间,属于可以合乐歌唱的长短句,是诗词发展到元代的新的文学形
式。曲和诗词的区别是:曲没有字数限制,而诗词是有字数限制的。不过在句式结构
上,曲与诗词一样,句式结构多为名词或名词词组,很少使用完整的简单句或复合句,
这是因为在短的篇幅中“要舒展相当丰富的想象,不能不力求简洁,凡可以省去而不
至于影响语意的字,往往都从省略。”(王力.2002:261)由于多种原因而省略去主
语、谓语或其他成分,或是介词或是连词,但是所省略的部分究竟是什么,往往又是
很难确定的;即便如此,诗句的大意还是容易猜着的;诗人以大意的表达为满足。(王
力.2002:270)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汉语的意合性在诗/词/曲的运用中达到极至。汉
语是一种诗歌式语言。
<3>语义散曲是一种吟唱,用韵密,几乎是句句押韵,而且不准换韵,一韵到底。散曲
用词也比较口语化,整体上的语言都是朴素新鲜的。
<4>翻译策略传统的翻译研究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重内容而轻形式,甚至把形式与内
容的关系形成二元对立的分离状态。根据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形
式本身是可以表达一定意义的,即形式与内容密不可分。在文学翻译中的许多情况下,
抛弃了形式也就是抛弃了意义,尤其是诗歌翻译。诗歌翻译追求“形音意”三美原则,
其间的辨证关系是:汉诗英译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在意、形、音三方面都尽量表现原诗
之美,忠于原作,到达神似、形似乃至音似之要求。所谓形似,就是要下最大努力使
译诗的行数和每行的音节数与原诗相同或基本相同;所谓音似,就是原诗有韵律,译
诗也要有韵律。在译诗过程中,实在做不到三似兼顾,则舍音似而保意似和形似;在
意、形之似无法兼得时,则舍形似而力保最重要的意似,尽量避免因韵害意,因形害
意等削足适履的做法。
2
II译法要点
9.1译诗“形音意”三美原则9.2意美
9.3音美9.4形美
III原文与译文
【原文】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译文1
Autumn
Crowshoveringoverruggedtreeswreathedwithrottenvine----thedayisaboutdone.
Yonderisatinybridgeoverasparklingstream,andonthefarbank,
travellerhastogoondownthisancientroad,thewestwindmoaning,hisbonyhorgroaning,
trudgingtowardsthesinkingsun,fartherandfartherawayfromhome.
译文2
Witheredvines,oldentrees,eveningcrows;
Tinybridge,flowingbrook,hamlethomes;
Ancientroad,windfromeast,bonyhor;
Thesunistting,
Brokenman,farfromhome,roamsandroams.
译文3
Atdusko’eroldtreeswreathedwithwitheredvineflycrows;
’Neathtinybridgebesideacotaclearstreamflows;
Onancientroadinwesternbreezealeanhorgoes.
Westwarddeclinesthesun,
Far,farfromhomeistheheartbrokenone.
译文4
Tuneto“SandandSky”
-----AutumnThoughts
byMaZhiyuan
3
Dryvine,oldtree,crowsatdusk,
Lowbridge,streamrunning,cottages,
Ancientroad,westwind,leannag,
Thesunwestering
Andonewithbreakingheartatthesky’dge.
译文5
Tune:TianJinSha
ByMaZhiyuan
Witheredvineshangingonoldbranches,
Returningcrowscroakingatdusk.
Afewhoushiddenpastanarrowbridge,
Andbelowthebridgequietcreekrunning.
Downawornpath,inthewestwind,
Aleanhorcomesplodding.
Thesundipsdowninthewest,
Andthelovesicktravelerisstillattheendoftheworld.
IV比较分析与译法
(1)〖1〗枯藤老树昏鸦,〖2〗小桥流水人家,〖3〗古道西风瘦马。〖4〗夕阳西
下,〖5〗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1Crowshovisatiny
bridgeoverasparklingstream,andonthefarbank,travellerhastogoon
downthisancientroad,thewestwindmoaning,hisbonyhorgroaning,trudgingtowardsthesinking
sun,fartherandfartherawayfromhome.
译文2Witheredvines,oldentrees,eveningcrows;/Tinybridge,flowingbrook,hamlethomes;/Ancientroad,wind
fromeast,bonyhor;/Thesunistting,/Brokenman,farfromhome,roamsandroams.
译文3Atdusko’eroldtreeswreathedwithwitheredvineflycrows;/’Neathtinybridgebesideacotaclearstream
flows;/Onancientroadinwesternbreezealeanhorgoes./Westwarddeclinesthesun,/Far,farfromhome
istheheartbrokenone.
译文4Dryvine,oldtree,crowsatdusk,/Lowbridge,streamrunning,cottages,/Ancientroad,westwind,leannag,
/Thesunwestering/Andonewithbreakingheartatthesky’dge.
译文5Witheredvineshangingonoldbranches,/Returningcrowscroakingatdusk./Afewhoushiddenpasta
narrowbridge,/Andbelowthebridgequietcreekrunning./Downawornpath,inthewestwind,/Alean
horcomesplodding./Thesundipsdowninthewest,/Andthelovesicktravelerisstillattheendofthe
4
world.
9.1译诗“形音意”三美原则
关于译诗,大致有两种观点:即“诗可译”者和“诗不可译”者。刘重德(1994:28)
的观点颇有代表性,即:诗可译,但难译。为什么说诗可译?因为第一,人互相之间存在着
大同。例如,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有共同的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共同的表达喜怒哀乐爱恶
欲的感情,共同的大自然、世界和宇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有灵犀一点通。诗可以理
解;诗可以欣赏;诗可以互译。第二,大量的历史事实已充分证明这种可译性。在可译的前
提下,怎样译才好,是以诗体译诗,还是以散文体译诗,也有争论。有人主张以散文体译诗,
即采用散文释义(paraphra)的方法译诗----这一派译者即“散体派”,以翁显良为代表;
有人主张以诗译诗----这一派译者即“诗体派”,以许渊冲、刘重德为代表。“散体派”也
即“表意派”或“神似派”,他们虽然主张不要因韵害意,不要因形害意,但是认为译诗主
要是传达原诗意境而可以不顾音韵和形式。如翁显良(1985)在《古诗英译•小序》中所说:
“译诗……不是临摹,似或不似,在神不在貌,……不必受传统形式的束缚,押韵不押韵,
分行不分行,一慨无所谓,岂不自由得很?”更多的人主张以诗译诗,主张内容与形式的
兼顾或统一,提倡“形音义”三美原则。(吴景荣.1994;楚至大.1994;张学曾.1994;张保
红.1994)是许渊冲(1978)首先提出译诗“形音意”三美原则,他认为译诗不但要传达原
诗的意美,还要尽量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并提倡用“三美”原则指导译诗,努力追求“三
美齐备”的译作。(郭著章.1999:443)译诗的“三美”原则受到当代翻译界的广泛赞同。
如刘重德(1994:29)指出:“写诗讲究形音义三美,而译诗决不可只满足‘达意’,必须
力求传神,首先是必须保留原诗的意义(meaning)和意境(artisticconception);其次,在
此前提下,还应该字斟句酌地使译诗具有一定的诗的形式和一定的韵律(rhymescheme),
节奏(rhythm)。”郭著章(2004)则对译诗“形音意”三美原则以及形音意三美之间的辨
证关系作了更为进一步的阐释。郭著章认为,中国古代格律诗应该尽量译成英语格律诗。具
体说来,就是尽最大努力争取英译在意、形、音三方面都尽量表现原诗之美,忠于原作,到
达神似、形似乃至音似之要求。所谓形似,就是要下最大努力使每行的音节数相同或基本相
同,这是格律体重要的标志;所谓音似,就是原诗有韵律,译诗也要有韵律,这是格律体的
另一个标志。在译诗过程中,实在做不到三似兼顾,则舍音似而保意似和形似;在意、形之
似无法兼得时,则舍形似而力保最重要的意似,尽量避免因韵害意,因形害意等削足适履的
做法。从以上角度来考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5种译文,我们不难看出,译文1属于
散体派,译文2、3、4、5都是诗体派。就我们的观点而言,我们倾向于诗体派,并赞同译
诗的“形音意”三美原则。
9.2意美
诗歌“形音意”三美原则中,“意美”的原则是首位的,所以译诗也要将意美置于首位。
如刘重德(1994:36)所言:“意义、意境是一首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只有力求再现的
义务,绝无任何更改的权利。”什么是意境?意境原来属于佛教用语,指修行悟道的境界,
后来被古代文艺批评家借来论诗,指诗的思想感情和它所描写的生活画面的和谐统一。诗若
无思想感情则无灵魂;诗若无载体,则无依托,也无法表情达意。所以诗必有情有景,情与
景的结合才能构成意境。意境不仅有图画美,还能创造出引起联想、激起情思、令人玩味无
穷的艺术氛围。如《天净沙•秋思》作者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天涯”等11个画面,
把“断肠人”的秋思之情表达出来。若单看,诗中是一个个表面上孤立的画面,但是它们表
5
达的内在联系:“枯藤老树昏鸦”是凄凉荒芜的景象,而“小桥流水人家”是温暖亲切的景
象,两相对比,引起游子思归之念,加上走在“古道”上,迎着“西风”,骑着“瘦马”,
又在“夕阳西下”时分,怎不令游子“断肠”?这其中写的景,景景皆寄情;景中有情,景
融入情。情与景的密切结合,由诗人漂泊天涯的秋思,把个个画面贯穿起来,构成完整的意
境。然而译文1、3、5因为以下多种因素(不妥增减、语际关系的更改、静态性的更改、事
物性的更改、语言风格的更改),不仅改变了原文意境,也阻碍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扭曲了
原文的意美。简要分析如下:
(一)因不妥的增减而改变了原意。字面上的增减,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译诗的过
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不过要时刻记得,如吕叔湘所说,增减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原
诗和原文的意思和精神。(刘重德.1994:30)在5个译文中,译文2、4在措辞方面比较扣
住原文,而其他3个译文,如译文1、3、5却对原文有些增减,这些增减的词组或小句,
都是各个译者自己根据对原文意境的理解而为的。例如下面这些词语是译文1任意地添加上
去的:hoveringover/wreathedwith/thedayisaboutdone/yonderis/over/andonthefar
bank/but/hastogoondown/this/moaning/hisgroaning/trudgingtowards/fartherandfarther;而
对于原文“断肠人”一语,译文1只表达为thetraveller,删减了描写词“断肠”,----这显
然又未能清楚地表达曲中人物的身份及其思乡之情。译文3增加的词语有:o’er/wreathed
with/fly/’Neath/beside/aclear/on/in/goes。译文5也增加了原文一些没有的词语:hanging
on/returning/croaking/hiddenpast/andbelow/down/in/comesplodding。
(二)因语际关系的更改而改变了原意。在原文〖1〗中,“枯藤”、“老树”、“昏
鸦”是3个平行、并列的名词词组,但在译文1、3、5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却被变通为修饰
与被修饰的关系。如:
译文1Crowshoveringoverruggedtreeswreathedwithrottenvine(回译:乌鸦在盘绕着枯
藤的老树上翱翔)
译文3Atdusko’eroldtreeswreathedwithwitheredvineflycrows(回译:昏鸦在盘绕着枯
藤的老树上飞翔)
译文5Witheredvineshangingonoldbranches,/Returningcrowscroakingatdusk(回译:枯
藤盘绕在老树上,归巢的乌鸦在黄昏中“呱呱”地鸣叫)
在原文〖2〗中,“小桥”、“流水”、“人家”也是3个平行、并列的名词词组,但
在译文1中,“小桥”与“流水”在结构上被变通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在译文3中,“小
桥”、“流水”与“人家”在结构上被变通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在译文5中,“小桥”
与“流水”在结构上被变通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
译文1Yonderisatinybridgeoverasparklingstream,andonthefarbank,aprettylittle
village(回译:那边闪闪发光的小溪上有一座小桥,在远处的河岸边有个小村庄。)
译文3’Neathtinybridgebesideacotaclearstreamflows(回译:在小桥、人家的旁边,一
6
条清澈的小溪在流淌。)
译文5Afewhoushiddenpastanarrowbridge,/Andbelowthebridgequietcreekrunning.
(回译:几户人家隐现在小桥那边,小桥的下面有一条静谧的小溪在流淌。)
原文〖3〗与〖1〗〖2〗是句际间的平行与并列,其中的“古道”、“西风”、“瘦马”
又是句内平行与并列,而译文1则把〖3〗与〖4〗、〖5〗重组,消解了原文句际本意。此
外,原文〖3〗中的“瘦马”和〖5〗中的“断肠人”之间的关系,在原文中是没有被点明的,
而在译文1中却被明确化了。译文3、5把原文〖3〗“古道”、“西风”、“瘦马”的句
内平行与并列也都变通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译文1Butthetravellerhastogoondownthisancientroad,thewestwindmoaning,hisbony
horgroaning,trudgingtowardsthesinkingsun,fartherandfartherawayfromhome.
(回译:但是游子不得不行走在这条古道上,西风萧瑟,他的瘦马在呻吟,艰难
地走向夕阳,渐行渐远地离开家乡。)
译文3Onancientroadinwesternbreezealeanhorgoes./Westwarddeclinesthesun,/Far,
farfromhomeistheheartbrokenone.(回译:瘦马前行在刮着西风的古道上。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5Downawornpath,inthewestwind,/Aleanhorcomesplodding./Thesundips
downinthewest,/Andthelovesicktravelerisstillattheendoftheworld.(回译:
瘦马艰难地前行在刮着西风的古道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因静态性的更改而改变了原意。原文除“夕阳西下”有可能含有动作外,其他
都是由名词词组来组织的。而译文1所增添的hovering/wreathed/go/moaning/groaning/
/trudging等动词,译文3所增添的wreathed/fly/goes等动词,以及译文5所增添的hanging
/returning/croaking/hidden/comes/plodding等动词,都分别使原文的静态画面变成了动态。
(四)因事物性的更改而改变了原意。从功能语义分析的角度来看,事物(Thing)通常
由名词词组体现,情形则由小句(Clau)体现。原文主要是由事物构成的,而译文1则是
由情形构成的,也就是说,原文主要由名词词组体现意义,而译文1、3、5则主要由小句体
现意义。如果把这3种译文再回译过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译文所表达的意义与原文相去甚
远。请比较原文和这3个译文的回译:
序号原文译文1的回译译文3的回译译文5的回译
〖1〗枯藤老树
昏鸦,
乌鸦在盘绕着枯藤的老树
上翱翔-----天快过去了。
昏鸦在盘绕着枯藤的老
树上飞翔;
枯藤盘绕在老树上,归
巢的乌鸦在黄昏中“呱
呱”地鸣叫。
〖2〗小桥流水
人家,
那边闪闪发光的小溪上有
一座小桥,在远处的河岸边
有个小村庄。
在小桥、人家的旁边,
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流
淌;
几户人家隐现在小桥那
边,小桥的下面有一条
静谧的小溪在流淌。
〖3〗古道西风但是游子不得不行走在这瘦马前行在刮着西风的瘦马艰难地前行在刮着
7
〖4〗
〖5〗
瘦马。夕阳
西下,
断肠人在
天涯。
条古道上,西风萧瑟,他的
瘦马在呻吟,艰难地走向夕
阳,渐行渐远地离开家乡。
古道上。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西风的古道上。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因语言风格的更改而改变了原意。原文语言风格是口语性质的,以“语言朴素
新鲜”为特点。(林庚、冯沅君.1980:821)而译文1则使用了一些过时的词语。如yonder
一词。根据Longman词典,yonder一词可以为adj或adv,意思是ataplaceorinadirection
shown,suggested,orinview;overthere那边。但是这个词becomingrare(渐罕),不符合原文
风格。译文3也倾向于文学化,其中的’Neath和cot都是诗歌用语。(见Longman:’Neath
意思是beneath,用于诗歌;cot的意思是asmallhou;hut;cottage用于诗歌。)另外译文3将
“西风”表达为westernbreeze,不妥,正确表达应为west或westerlywind,----这是从词义
的选择来看。(见Longman词典west/westerly/western词条)如果音韵的角度来考虑,以
westwind搭配为佳,如译文1、4、5,因为这个表达除语义合适之外,还兼顾排韵(Paririme)。
9.3音美
原文为“曲”。曲是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影响
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现代汉语词典》)全曲
5小句通通押“麻”部(ɑ)韵:鸦(yā)、家(jiā)、马(mǎ)、下(xià)、涯(yá)。
这种一韵到底的押韵的格式或韵脚安排叫“通韵”,英语里也有,被称为CompleteRyhme。
(刘英凯.1998:123)这种一韵到底的押韵格式在诗词中忌讳的,但是惟有曲不忌讳,也许
是因为曲是比较大众化的东西,一般民众不忌讳通韵,----这也是散曲小令用韵也更接近口
语的重要表现,因为这样更易于朗朗上口。
英语诗歌中押韵的方式与汉语一样有多种,但尾韵仍然是主要的方式。一般常见的押
韵方式大体上有如下几种:(ArthurZeiger.1978:365-396;刘英凯.1998:112-120;郭著
章.2004)
(一)全韵(perfectrimeorfullrime),即指押韵成分包括相同的元音,如may/day为
/ei/韵;或相同的元音和辅音。如take/make为/eik/韵。
(二)元音韵(Assonance),即指押韵的成分只包括元音而不包括辅音的押韵形式。
如:bat/ran为/æ/韵;stain/mate为/ei/韵。
(三)辅音韵(Consonace),即指在押韵的词中仅词尾辅音完全一致,元音不一致。
如:book/thick,押/k/韵,gold/child押/d/韵。另外,像goo/eggs中,虽然辅音分别为/s/
和/z/,也算是押辅音韵,因为/s/和/z/是一对清浊音,部分相同,为相近辅音,符合相对宽松
的辅音韵定义。
(四)头韵(Alliteration),即指相连或邻近的字的字头元音或辅音相同。如:Roundthe
rocksrunstheriver.
(五)耳韵(ear-rhyme),即指从拼写上看起来不押韵、而读起来时却又押韵的押韵
方式。如:one/sun。诉之听觉是押韵的,但是诉之视觉并不押韵。
(六)眼韵(eye-rhyme),指从拼写上看起来押韵、而读起来时并不押韵的押韵方式。
如:move/love,watch/catch。诉之视觉是押韵的,但是诉之听觉并不押韵。
(七)排韵(Pararime),即指押韵词的首尾辅音分别对照重复、中间的元音却不相同
的押韵形式。如:sweets/sweats,两个词分别重复的首音是/s/,尾音是/ts/。
(八)倒置脚韵(ReverRhyme),即指押韵词词首元音与辅音重复使用。因其押韵
8
方式与正规脚韵顺序正好颠倒或反向,又称“反向韵”。如:mad/dam。
(九)后缀韵(Homoeotoleuton),即指短语或从句的结尾词上使用发音相同或相似的
后缀。如:speaking/thinking,deeply/freely,分别重复的是语法后缀-ing/-ly。
另外,英语押韵格式除“通韵”(CompleteRyhme)外,还有abba,aabb,abab等多种。
总之,“西洋诗的押韵(riming)和汉语诗的押韵规矩大致相同。”(王力.2002:901)所
以对照以上分析来看,除译文1为散文体外,译文2、3、4、5都是以韵体诗行对译原文,
在很大的程度上再现了原文的音美。具体的分析是:
译文2共以5行对译,主要押元音/əʋ/。全诗押韵格式可以标识为aabca。如:
〖1〗Witheredvines,oldentrees,eveningcrows/əʋz/;-----a
〖2〗Tinybridge,flowingbrook,hamlethomes/əʋz/;------a
〖3〗Ancientroad,windfromeast,bonyhor/ɔ:s/;------b
〖4〗Thesunistting/iŋ/,-----c
〖5〗Brokenman,farfromhome,roamsandroams/əʋz/.-----a
译文3也以5行对译,押两个韵,一个全韵[əʋz]和一个耳韵[⋀n];其中〖1〗〖2〗〖3〗
为全韵[əʋz];〖4〗〖5〗为耳韵[⋀n]。全诗押韵格式为aaabb。如:
〖1〗Atdusko’eroldtreeswreathedwithwitheredvineflycrows/əʋz/;----a
〖2〗’Neathtinybridgebesideacotaclearstreamflows/əʋz/;----a
〖3〗Onancientroadinwesternbreezealeanhorgoes/əʋz/.----a
〖4〗Westwarddeclinesthesun/⋀n/,----b
〖5〗Far,farfromhomeistheheartbrokenone/⋀n/.----b
译文4也为5行,,主要押辅音韵。其中〖1〗与〖3〗押辅音韵/k/和/g/----宽泛意义上
的辅音韵,因为/k/和/g/是一对爆破软颚音,只是清浊不同,属于上述辅音韵中的第二类形
式;〖2〗与〖5〗押辅音韵/ʤ/。全诗押韵格式为abadb。如:
〖1〗Dryvine,oldtree,crowsatdusk/k/,----a
〖2〗Lowbridge,streamrunning,cottages/ʤ/,----b
〖3〗Ancientroad,westwind,leannag/g/,----a
〖4〗Thesunwestering/iŋ/----d
〖5〗Andonewithbreakingheartatthesky’dge/ʤ/.----b
9
译文5以8行对译,共使用了3个韵。〖1〗与〖3〗押辅音韵/ʧ/和/ʤ/----宽泛意义
上的辅音韵,因为/ʧ/和/ʤ/是一对硬颚齿龈音,只是清浊不同,属于上述辅音韵中的第二类
形式;〖4〗和〖6〗押后缀韵/iŋ/;〖5〗、〖7〗和〖8〗押辅音韵/d/和/t/----宽泛意义上
的辅音韵,因为/d/和/t/是一对齿音和齿龈音,只是清浊不同,也是辅音韵中的第二类形式。
全诗押韵格式为abadcdcc。如:
〖1〗Witheredvineshangingonoldbranches/ʧ/,---a
〖2〗Returningcrowscroakingatdusk/k/.----b
〖3〗Afewhoushiddenpastanarrowbridge/ʤ/,----a
〖4〗Andbelowthebridgequietcreekrunning/iŋ/.----d
〖5〗Downawornpath,inthewestwind/d/,----c
〖6〗Aleanhorcomesplodding/iŋ/.----d
〖7〗Thesundipsdowninthewest/t/,----c
〖8〗Andthelovesicktravelerisstillattheendoftheworld/d/.----c
以上讨论的是尾韵(end-rhyme)。还有一种内韵(internalrhyme),即指诗行和句子中间
的一些词与尾词押韵。如:Catchthatfatrat一句就使用了内韵[ӕ]。译文2、3、4、5也都使
用一些内韵。如:译文2Witheredvines,oldentrees,eveningcrows一行中的/əʋ/;译文4Low
bridge,streamrunning,cottages一行中的[ʤ],以及译文5Andthelovesicktravelerisstillatthe
endoftheworld一行中的[d]。另外还有排韵也在一些译文中使用,如:westwind(译文4、
5),等等。所有这些韵律的使用也都进一步地加强了译诗的音美。
研究表明:押韵在不同语言的诗歌中对诗歌的意境和美感都起着程度不同的重要作用,
中外学者对此都给予了肯定。黑格尔在《美学》中说:“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
感官的芬芳气息。”朱自清在《新诗杂话》中也谈到:“韵是一种复沓,可以帮助情感的强
调和意义的集中。至于带音乐性、方便记忆还是次要作用。”(见刘英凯.1998:121)在所
有的押韵形式当中,尾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如刘英凯(1998:122)所总结那样:“总
的说来,尾韵的选取对于诗的音美和意美的达成及诗整个美学价值的提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开拓作用。”所以在译诗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并确定尾韵的使用,在意美相同的前提下,
去选择带有相同尾韵的词汇。
9.4形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翻译界在对待形式与内容的问题上有争论,其焦点是究竟应
该内容与形式并重,还是重内容而轻形式。这个争论反映在诗歌翻译领域也是一样的突出。
不过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不少人都认同Nida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的翻译观:
形式是有意义的,是意义的体现;翻译功能的对等,不仅要求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也尽
可能要求形式对等;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黄国文(2003)根据功能语言学“形式是意
义体现”的观点,提出“形式对等”可以作为一种标准来衡量译文的合适性。就诗歌翻译而
10
言,刘重德(1994:49)主张:译诗一定要用与原诗同样的形式来译,这样才算真正对得起
读者。这种以诗译诗或重视诗歌内容与形式兼顾的主张得到比较普遍的赞同。楚至大的一些
阐述颇有代表性:“任何诗的风格、情趣,都不能脱离其表现形式-----亦即形美。”(2004:
17-18)“一定的形式表现一定的内容。神寓于形。形之不存,神将焉附?”(2004:20)
“汉诗英译,亦不可全盘西化。不可完全失去中国特色。……一味归化并非坦途,而是歧路。”
(2004:37)“我主张在恰如其分地传达原诗神韵(也就是’诗味’吧)的同时,尽可能忠于
原诗的形式,包括词汇、行数、韵律等”。(2004:27)我们赞同上述观点,并从形式对等
的角度来分析《天净沙•秋思》5种译文的形式美。
在9.2中,我们认为译文1、3、5因为词语的不妥增减、语际关系的更改、静态性的
更改、事物性的更改、语言风格的更改,不仅改变了原文意境,阻碍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扭
曲了原文的意美,同时从形式美的角度来看,译文1、3、5的这些更改也更改了原文的形式
美。就诗歌形式而言,一般都认为形式主要指语法结构、词汇、行数、韵律等。下面就这4
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语法结构。与重形合的英语语法不一样,汉语语法重意合,在诗歌创作中尤其是
如此,很少使用主语,也不太使用谓语动词,以及其介词或连词;多用独立的名词或名词词
组组成诗行----这种意合性句法结构又被称为“并置结构”或“并列结构”(juxtaposition,或
parataxis)。如赵毅衡(1985:231)所指出的那样:“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相当数量的句
子有意象并置现象,也就是说,意象词或词组之间的句法关系不明确,无法添加代词、介词
等以串接成完整句式。”汉诗的这种意象并置法在近代通过翻译被引进西方之后,对现代英
诗的形成却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如20世纪初的英美意象派。从例[470]及[471]中可以看
出,英美意象诗歌中虽然也有传统的小句形式,但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孤立名词词组或意象并
置的现象比传统诗歌显然更突出。
[470]Rain;emptyriver;avoyage,/Firefromfrozencloud,heavyraininthetwilight(Ezra
Pound:Seven-lakeCanto.赵毅衡汉译:雨;空河;旅程,/冰云中流出的火,薄暮
时的阵雨)
[471]Autumnmoon;hillsriaboutlakesagainstsunt/Eveningislikeacurtainofcloud,/a
blurraboveripples;andthroughit/sharplongspikesofthecinnamon,/acoldtune
amidreeds.(EzraPound:Seven-lakeCanto.赵毅衡汉译:秋月;山在湖面上升起/
背映夕阳/夜象云幕,/涟漪模糊了;穿过夜幕/是月桂的尖利的长枝/芦苇丛中有支
冰冷的曲调)
这种“并置结构”或“并列结构”(juxtaposition)至今仍然被一些英语诗人称道。如美国
当代诗人LynHejinian在Nights一诗中写道:“Isawajuxtaposition/Ithappenedtobebetween
anacrobatandanofobligation/Purepoetry”(见TheBestAmericanPoetry,2001)
正是从汉诗原文的语法特征及现代英诗的可接受性出发,我们认为《天净沙•秋思》5个译
文中的译文2、4总体上所采取的名词意象并置法比其他译文更为可取。这是因为:原诗〖1〗、
〖2〗、〖3〗中9个名词词组所列举的9种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中国古代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在这两个译文中得到的相应的形式对
等比其他译文要突出。
(二)词汇。
11
原诗有11个名词词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断肠人),除“人家”一词之外,其他10个名词词组都为“定语+中心名词”结构。
5个译文都有各自的一些特色。无论怎样,意美的对应是第一位的。如果在意美的基础上再
结合形美,那就是一种更为接近理想的对应。下面我们就从这个角度简要讨论一下中心名词
和定语对应这样两个问题。
(1)关于中心名词数的对应。汉语的意合性使得汉语在名词数的表达上常常是隐性
的,尤其是在诗歌中。像原诗中的中心名词的数的含义,由于没有形式标识,不太好限
定其精确意义。然而,英语名词,就一般文体来说,是讲究数的精确表现的,或单数或
复数,使用零数----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复数-----的现象只是相对于不可数名词而言。汉语名
词没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因此汉语名词英译时的数的对应常常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的问题。5种译文对于原诗中心名词数的理解与表达,有一致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
一致。如5种译文对“鸦”、“风”、“阳”、“人”这3个名词的数的理解与表达都
是一致的:“鸦”为复数crows,“风”为零数wind,“阳”为零数sun。除此之外的其
他诸如“藤”、“树”、“桥”、“水”、“家”、“道”、“马”、“人”等8个名
词的数的表达,5种译文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分为3类:1)用零数名词;2)或用
单数名词;3)或用复数名词。考虑到保持汉语诗歌名词意象的弹性含义以及英语诗歌中
可以接受的适度的陌生化或差异性,我们建议使用零数名词。英语可数名词,如果按照
语法规则来讲,在使用中是应该清楚地以单数或复数形式出现的。但是由于某种需要,
可数名词也可以零数化,即不以一种明确的单数或复数形式出现。这里举两个例子,如
wind/road。
[472]Comesthehunterundertheredleaves;/comethehounds,ontheirstubbies;/likewind
theypourthroughthegrass,/likewindtheypourupthehill;/likewindtheytwistand
swirlinthelonggrass.(MaryOliver:Work,见TheBestAmericanPoetry,2000)
[473]Nowneartheendofthemiddlestretchofroad/WhathaveIlearned?Someearthly
./ThatoftenIcannottellgoodfortunefrombad,/Thatoncehademedso
easytotellapart.(RobertPinsky:JeryRain,见TheBestAmericanPoetry,2001)
(2)关于定语的对应。
●“枯藤”的“枯”,在5个译文中共为3种表达:rotten/withered/dry,都顺译为
前置定语。从意美的角度来看,withered/dry比rotten一词更为合适一些,而如果从包括
音节(syllables)在内的形美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觉得dry比withered更为合适,因为原诗
简洁明快,译诗也可以尽量减少音节数。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474]“Ifyouwishtomoveyourreader,”/Chekhovwrote,“youmustwritemorecoldly.”
/Herakleitosrecommended,“Adrysoulisbest.”(JaneHirshfield:InPraiof
Coldness,见TheBestAmericanPoetry,2001)
其中drysoul就有枯竭心灵之意。所以我们认为“枯藤”一词选用dryvine一词,容易使
读者产生类似的联想。
●“老树”中的“老”字在5个译文中有个对应词:rugged/olden/old。根据Longman
词典,rugged的意思是:(ofathing)large,rough,unpolished,andstronglooking(指物)粗犷
的。可见rugged一词容易给人“凶狠”的联想,与原诗忧伤的气氛不太吻合。Olden
一词,根据Longman词典,其文体色彩是lit&old,意思是past;longago,经常被用于inolden
years/inoldentimes等短语之中。可见olden一词从也不符合原诗清新的口语化语体,语
义搭配也很别扭。其实,old一词虽然很不起眼、很平凡,但是却很适合原诗语境。我们
12
在TheBestAmericanPoetry(2001)这本诗集中随意翻阅到的oldman/oldgods/oldghosts
/oldwish这样一些表达,在上下文的提示下是合适的。下面一首诗歌中有3处使用了old
一词,与全诗sad的气氛是很吻合的。
[475]HereIaminthegardenlaughing/anoldwomanwithheavybreats/andanicelyface||
howdidthishappen/wellthat’swhoIwantedtobe||atlastawoman/intheold
stylestting/stoutthighsapartunder/abigskirtgrandchildsliding/onoff
mylapapleasnt/summerperspiration||that’smyoldmanacrosstheyard/he’s
talkingtothemeterreader/he’stellinghimtheworld’ssadstory/howelectricityisoil
oruranium/andsoonforthItellmygrandson/runovertoyourgrandpaaskhim/
tositbesidemeforaminuteI/amsuddenlyexhaustedbymydesire/tokisshissweet
explaininglips.(GracePaley:Here,见TheBestAmericanPoetry,2001)
●“昏鸦”中的“昏”字,5个译文的表达各不相同。相比之下,译文2以eveningcrows
对译,是5个译文中最贴近原文的,也是最好的。在英语中,用evening(morning/afternoon)
作名词前置定语也是常见的,如:morningcall/afternoontea/noonsun/eveningcare等。
下面JohnBuld翻译的《木兰诗》中的几句:
[476]Andashercretnotacomradeknew,/Herfearssoonvanishedasthemorningdew,
/Thatdaytheygallopedwestwardfastandfar,/Norpauduntiltheysawthe
eveningstars,…
译文1虽然不能完全说是漏译了,但是译文1以后置小句thedayisaboutdone作补充性
表述的处理方式,也的确与原诗(形式)风格差距太大。译文3把“昏”字分离出来,
对应为介词短语atdusk并位于句首,修饰全句,似乎与原意不合。译文4把“昏”字变
通为一个后置介词短语修饰“鸦”,即crowsatdusk,从语篇的角度来看,与之前的dry
vine/oldtree结构不对称。译文5相应的表达是Returningcrowscroakingatdusk,意思应该
是明白的,但是所添加进去的returning/croaking两个词实际上不仅违背了原文的含蓄,
也限制了读者的联想。根据以上分析,所以我们认为“昏鸦”一词最好对应为eveningcrows。
●“小桥”的“小”字,5个译文中共为3个对应词:tiny/low/narrow。很显然,low/narrow
两个词所包含的语义似乎不太合适,虽然两个词都含有small的意思,但是low主要是相
对于high,而narrow也主要是相对于wide/broad。因此,low/narrow这两个词的固定语义
容易限制其他联想。而tiny一词似乎也还可以再商榷。根据Longman词典,tiny:verysmall
indeed很小的;丁点儿的。例如:
[477]Inthisversionthecamerahasatinylightleakandthefilm,/afterreediting,hasnoblond
andnoplaneandnoprerves.(RachelZucker:InYourVersionofHeavenIAm
Younger,见TheBestAmericanPoetry,2001)
因此我们建议选择small这样一个含义更为宽泛小词来对译原文的“小”,以便引起无限制
的联想。下面是类似的几行诗句。
[478]Inreallife,Iamonasmallbridgeoverasmallcreek./Thenitisn’tabridgebuta
owtable.(RachelZucker:InYourVersionofHeavenIAmYounger,
见TheBestAmericanPoetry,2001)
●“流水”一词的对应表达有3种形式:1)顺译原文“定语+中心名词”结构,
如译文1的asparklingstream和译文2的flowingbrook;2)变通为一个小句,如译文3的a
clearstreamflows;3)变通为“中心名词+定语”结构,如译文4的streamrunning;译文5
的creekrunning。虽然3种形式在表意上都是符合原文的,但是从形式美的角度来看,我们
认为第一种顺译原文“定语+中心名词”结构是最佳选择。这是因为:V-ing结构作前置定
13
语在诗歌中是很常见的结构形式,我们这里仅以ThomasGray(1716-1771)Elegy一诗中的一
些诗句为例(为了节省篇幅我们在这里只摘录“V-ing+中心名词”的例子):
[479]partingday/lowingherd/glimmeringlandscape/droningflight/mopingowl/mouldering
heap/echoinghorn/blazinghearth/pealinganthem/fleetingbreath/smilingland/growing
virtue/strugglingpangs/passingtribute/pleasinganxious/closingeyes/noddingbeech/
tremblinghope
因此,我们建议要么选择译文1的sparklingstream,要么在译文2flowingbrook表达的基
础上,将flowing修改为babbling,-----这个修改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化自ThomasGray
(1716-1771)Elegy一诗中“…Andporeuponthebrookthatbabblesby”一句;另一方面,
babbling一词的本身含义与sparkling一样,比flowing一词不仅更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流水
潺潺的语义,而且带头韵/b/的babblingbrook与带头韵/s/的sparklingstream一样,比不带
头韵的flowingstream更能够产生一种音律效果。
●“西风”一词的5个译文,大致分两种对应形式:1)顺译为“定语+中心名词”
结构,如译文1、4、5的westwind,或译文3的westernbreeze;2)变通为“中心名词+
后置介词短语定语”,如译文2的windfromeast。很显然,第一种顺译为“定语+中心名词”
结构是更为可取一些,尤其是westwind这个结构形式在英语中是很常见的,如
Shelley(1792-1822)著名的OdetotheWestWind一诗。至于western一词作为形容词来修饰
“风”(breeze/wind)是不合适的。根据Longman词典,western作为形容词的意思:(often
cap.)oforbelongingtothewestpartoftheworldorofacountry(常大写)西方的;西部的:the
Westernnations西方国家。英语中与汉语“西”对应并且修饰“风”的,除west之外,还
可以用westerly,如asoftwesterlywind柔和的西风。(见Longman词典)另外,与west/westerly
wind相应的是:east/easterlywind;south/southerlywind;north/northerlywind。可见,译文2
的windfromeast至少应该表达为eastwind,这样才能使措辞形式变得简洁一些。之外,从
语义对等来讲,汉语的“西风”应该是直译为westwind,还是变通为eastwind?这里的确
面涉及到一个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文化冲突(CulutralShockorCulturalConflict)。
中国东临大海,西靠高山,素有“东风送暖”和“西风萧瑟”之说,所以中国古代诗歌历
来就有歌颂东风而贬斥西风的传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西风”当然与中国传统
文化背景下的“西风”是互文的。从英国的地理环境来看,情况恰好相反。英国西临大西
洋,东面是欧洲大陆。暖和的西风从大西洋徐徐吹来,恰似中国的东风;反之,凛冽的东
风从欧洲大陆袭来正如中国的西风。据此,译文2从归化的角度出发,将原文“西风”变
通为译文“东风”(windfromeast)。但是其他4个译文坚持异化原则,直译“西风”,
突出汉语文化特色在译文中的异国情调的表现,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关于诗歌翻译的
归化或异化,虽然有种种争议,但是我们赞同楚至大(2004:37)的这样一些观点:1)翻
译需要异国情调;2)英诗汉译不可一味仿古,去模仿《诗经》、《楚词》,或用五言七律;
3)汉诗英译也不可全盘西化,完全失去中国特色;4)并非一切异国情调的表达方法都要
移植,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取舍,使其在传达原作异国情调并输入新的表现的译法成
为翻译主流;5)一味归化并非坦途,而是歧途。
●“断肠人”的5个表达依次为:traveller/brokenman/heartbrokenone/onewithbreaking
heart/lovesicktraveler。从表意的完整性来看,译文1的traveller是不完整的,因为这个表达
漏译了原文“断肠”这个比喻。从表意的准确性来看,译文2的brokenman和译文5的lovesick
traveler是不准确的,-----broken一词虽然可以表达“断肠”所比喻的悲痛或忧伤的的意义,
14
但是原文的意象毕竟是被丢失了;而lovesick一词的意思是:sadofsickbecauofunretuned
love害单相思病;为相思而愁苦的。(见Longman词典)原文“断肠”的原因并没有明确
表露,可能是因为相思而愁苦,也可能不是,而译文5把原文不明确的“断肠”限定为lovesick,
显然有点武断。译文3、4的表达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但是从形式上来看,译文3的heartbroken
one比译文4的onewithbreakingheart,要更加可取一些,这是因为译文3的“定语+中心名
词”结构比译文4的“中心名词+介词短语”结构更对应原文结构;况且与“断肠”、“心
儿欲碎”对应heartbroken(又拼写为broken-hearted或broken-hearted)一词,在英诗中也
是常见的。如Byron(1788-1824)在WhenWeTwoParted一诗中描写一个失恋者心儿欲碎的
句子:
[480]Whenwetwoparted/Insilenceandtears/Halfbroken-hearted,/Toverforyears,…
(三)行数。
但就诗的本质来说,曲可以算是词的一类。不过区别在于:从字数来看,诗词的字
数是有一定限制的,而曲的字数是没有一定限制的。所以就曲的这个特征(指字数没有一定
限制)而论,曲具有英语自由诗(freever)的一些特征,因为英语自由诗每行的音数(又
称音步)也是没有一定限制的。原文共5每行,〖1〗-〖3〗为每行6个字,〖4〗为4个字,
〖5〗为6个字。从5个译文的行数数来看:除去散文体的译文1和以8行对译的译文5之
外,译文2、3、4都以5行对译。就个人的观点而言,我主张以5行对译。
(四)韵律。
韵律美主要与语音有关。不少书籍中都讨论了“语音象征”(SoundSymbolism)。
一些英语研究者认为,特定的语音形式会引起某种心理联想。这种联想也被称为“语音联觉”
(Phonaesthesia或Phonaestheme),或“语音象征”(SoundSymbolism)。也就是说,词
的发音,虽然不直接唤起某种听觉经验,但是可以引起一种运动感觉,或者某种物质或精神
的特性的感觉,与某种意义有一定联系。换句话说,语言符号的意义与声音的结合并不是完
全没有理据的,而是有象似性的,如whisper都是清辅音与轻声的元音的组合,而shout与
cry又都是响亮的元音,shut给人急促有力的声音感觉,而clo又有双元音的滑动感,splash
有空气被划动的声音,wide给人以开阔的感觉,narrow有紧张的感觉,-----这些都与声音有
关。声音与形象本是一种有机的联系。以下列举部分单个音素、组合音素的实例。(刘英
凯.1998,20-29;李国南.1999:178-182;吕俊、侯向群.2001,96-101;)
1)单个音素
●辅音中音值比较长的/z/、/th/、/m/表示“懒散”或“朦胧”的特性,尤其是/m/的
重复能引起人的睡意或无精打采;而音值比较短的/t/、/p/、/k/则表示“急剧”或“匆忙”的
特性。
●摩擦辅音/s/、/z/、//f、/v/常用来强调摩擦、费力或运动的持续,而爆破音/p/、/b/、
/t/、/d/、/k/、/g/常见于战争诗歌之中。
●字母I、b、p的发音都可以象征流水的声响;如on(1809-1892)的Brook
一诗中两句:Ibubbleintoebbingbays./Ibabbleonthepebble.
●喉音/h/,能使人很自然地想起人用力时气喘嘘嘘的声音,文体学家们认为/h/能象
征人们做工或行动时努力费劲的情形。例如单词:haste/heave/heavy/hop/hoist/huge/hurl/
hurry等。
●卷舌摩擦音/r/常出现在一些模仿粗糙尖锐、重浊声音的单词里,如
rumble/rattle/crunch/cry/groan/scream/crack/growl等。EdgarAllanPoe(1809-1849)在The
Raven一诗中反复使用字母r构成的头韵词,以此来描绘乌鸦哑呱呱的叫声,和渲染凶
险的气氛。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03:1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77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