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思想不只是产⽣于西⽅,我国古代就有光辉灿烂的复式记账思想,它的产⽣和发展经历了三⾓
账、龙门账、四⾓账三个时期。下⾯店铺就为⼤家解开复式记账的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复式记账的内容
复式记账的英⽂为DoubleEntryBookkeeping,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起来的⼀种⽐较完善的记账⽅
法。也叫复式记账凭证。与单式记账法相⽐较,其主要特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额在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记录(即作双重记录,这也是这⼀记账法被称为"复式"的由来);各账户之间客观
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试算平衡。复式记账法较好地体现了资⾦运动的内在规律,能
够全⾯地、系统地反映资⾦增减变动的来龙去脉及经营成果,并有助于检查账户处理和保证账簿记录结果的
正确性。在我国,复式记账曾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三种,但规定使⽤的只有借贷记账法
⼀种。
复式记账的类型
借贷记账法
15世纪形成于意⼤利,现为世界各国⼴泛采⽤。中国企业⼀般也⽤此法。其主要特点是:
①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每个账户分借贷两⽅。凡属于资⾦占⽤增加,资⾦来源减少,费⽤增加
和收⼊减少,均分别记⼊有关账户的借⽅;凡属于资⾦来源增加,资⾦占⽤减少,收⼊增加和费⽤减少,均分
别记⼊有关账户的贷⽅。
②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记⼊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
中,并以相等的⾦额分别记⼊⼀个或⼏个账户的借⽅和另⼀个或⼏个账户的贷⽅。
③以资⾦占⽤总额等于资⾦来源总额为平衡公式,利⽤各个账户的借⽅余额合计数与各个账户的贷
⽅余额合计数必然相等的关系,来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增减记账法
1965年中国商业系统⾸先推⼴应⽤。其主要特点是:
①以"增"、"减"为记账符号,所有账户都分为增减两⽅,将会计科⽬固定分为资⾦来源和资⾦占⽤两
⼤类。⽆论是资⾦占⽤,或是资⾦来源,只要是数额增加,就记⼊有关账户的增⽅,减少就记⼊有关账户的
减⽅。
②以"两类科⽬记同增同减,同类科⽬记有增有减"为记账规则。凡涉及资⾦占⽤账户和资⾦来源账
户同时增加(或减少)的经济业务,分别记⼊两类有关账户的增⽅(或减⽅);凡涉及资⾦占⽤(或资⾦来源)类账户
之间此增彼减的经济业务,则分别记⼊该类有关账户的增⽅和减⽅。
③⽤差额平衡公式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收付记账法
它是⽤"收"、"付"来表⽰资⾦运⽤、资⾦来源、费⽤和收益变动的⼀种记账⽅法,分为单式收付记账
法和复式收付记账法。
复式记账的采⽤⽅法
1.钱物收付记账法:以钱和物收付为中⼼,记录经济业务的⼀种记账⽅法,为中国农村基层⽣产组织所
⼴泛采⽤。主要特点是:
①会计科⽬分为"钱物类"(或"结存类")和"收付类"两⼤类科⽬。"钱物类"包括:现⾦、存款、粮⾷物资
和固定资产。"收付类"中的收⼊类科⽬包括农业收⼊、副业收⼊、其他收⼊、公积⾦、公益⾦和暂收款;付出
类科⽬包括农业⽀出、副业⽀出、其他⽀出、管理费、待摊费⽤、基建投资和暂付款等。
②记账规则是"两类科⽬,同收同付;同类科⽬,有收有付"。例如,⽣产队收获粮⾷,记:收:粮⾷物资,
收:农业收⼊。⼜如购买化肥,记:收:粮⾷物资──化肥,付:存款。
③根据收⼊减去付出等于结存这⼀平衡关系,
2.资⾦收付记账法:以预算资⾦和预算外资⾦收付为中⼼记录经济业务的⼀种记账⽅法。中国⾏政事
业单位⼴泛采⽤此法。其主要特点是:
①会计科⽬分为"资⾦来源类"(包括:固定资产基⾦、拨⼊经费、应缴预算收⼊、经费暂存、预算外收
⼊等)、"资⾦运⽤类"(包括:经费⽀出、拨出经费、经费暂付、预算外⽀出等)和"资⾦结存类"(包括:经费现⾦、
经费存款、经费材料、固定资产、其他存款等)三⼤类。
②记账规则是"资⾦结存总额增加的业务,记同收;资⾦结存总额减少的业务,记同付;资⾦结存总额
不变的业务,记有收有付"。例如,收到拨⼊经费,记:收:拨⼊经费,收:经费存款。⽀付办公费,记:付:经费⽀
出,付:经费现⾦。⽤存款购买材料,记:收:经费材料,付:经费存款。⼯作⼈员报销差旅费,记:收:经费暂付,
付:经费⽀出。预算收⼊转账,记:收:已缴预算收⼊,付:应缴预算收⼊。
③根据资⾦来源减去资⾦运⽤等于资⾦结存这⼀平衡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03:06: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77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