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庄德之辩——可分与不可分
庄德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外篇》这句话经常为物理学
家所引用,以说明物质无限可分。
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提出原子说,认为万物均
由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原子所构成。原子的希
腊文是atomos,意为不可分割。
东西方两位先哲,一位认为物质无限可分,另
一位认为原子不可分割。孰是孰非?不仪凡人感到
困惑,连上帝也难下断语。于是请庄子和德谟克里
特一起下凡到人间,先熟悉一下两下多年来的科学
资料,然后举行一场辩论会。庄子和德谟克里特两
人端坐在主席台上,台下座无虚席,大家聚精会神
地聆听两位的辩论。
德君先发言:“19世纪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
证明了我的原子说是对的。他不仅沿用了原子这个
名称,而且证明了万物均由周期表中九十几种元素
的原子所构成。例如一个水分子就由两个氢原子
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庄君说:“水分子由原子构成,不正好说明分子可分吗?”
德君接着说:“分子固然可分,但并非如你所说的那样可以日取其半。譬如一杯水,
你今天倒出一半,明天再倒出一半,……不停地这样倒下去,最后杯中只剩下一个水分
子。请问庄君,你如何取其一半?”
庄君想了一下说:“如果原子确实像你所说那样不可分割,对水分子当然无法取其
一半。但是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20世纪科学家已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所构成,
而原子核又是由核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德君插话说:“原子可分,核子可分,你说得对。但即使这样也还救不了你的日取
其半,就以氢原子为例,它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构成,前者比后者重1800多倍,
你如何将氢原子分为两半?”
庄君说:“你别抢发言好吗?我还没有说完。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发现,质子和中子
也是可分的,两者都由夸克所构成。纵观科学史,你应该看到,现代科学的进展已一再
证明了我的物质可分思想。”
德君说:“夸克也救不了你。质子和中子都由三个夸克所构成,而且不一定是三个
相同的夸克。30年来科学家费尽心机始终无法分离出单个夸克,更不用说半个夸克了,
所叫你无法将核子日取其半。再说,物质一再可分,并不等于无限可分。例如迄今为止
始终测不出电子的内部结构,量子场论仍然将之当作几何点。”
庄君说:“你说的这些都对。但是谁又能保证今后夸克和电子一定不能再分呢?事
实上近来科学家已发展出一种超弦理论,他们认为夸克和电子等所谓基本粒子都是一些
振动着的超弦或超膜。超弦和超膜虽然极其微小,但不是几何点,它们具有空间的外延,
有外延就有分割的可能性。”
德君笑道:“你想得倒很妙,可惜超弦和超膜只是纸上的数学理论,没有实验证明,
你高兴得太早了。”
2/3
庄君反驳道:“反正不管科学如何发达,揭示出的物质本性如何微妙,谁也无法否
定物质无限可分。因为我总可以说:现在不可分不等于将来也不可分。所以你永远驳不
倒我。”
至此,再辩下去就是耍嘴皮了,于是叫停。庄、德两位回后台休息,台下的听众仍
不愿离去,开始议论纷纷。
东边一位站起来说:“庄子上当了!其实他一开始就可以声明:我的微言大义是“日
取其半,万世不竭”,棰只是信手拈来的一个例子而已。日取其半是一个数学概念:1、
1/2、1/4、1/8、1/16……,这是一个无穷数列趋向极限一一趋向于零,但永远不等于
零。庄子在两于多年前就引入了极限概念,真了不起!庄子上了物理学家的当,将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解释成为物质无限可分,这就辩不清了。如果将之解释为数学的极限,莫
说德谟克里特,就是上帝亲自出马也辩不赢他。”
旁边一位接着说:“我完全同意这个意见。物理学家死抠住庄子那句话中的一个棰
字不放,硬是将之解释为物质无限可分。其实先秦诸子惯于借物喻理,不是吗?难道白
马非马是相马?守株待兔是猎兔?刻舟求剑是寻剑?……其实他们都是以生动的具体
事例来阐发抽象的哲理。我们应该领会其精神,而不应该拘泥于具体事例。这叫做抽象
继承。”
西边的一位站起来说:“抽象继承很重要,对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说也应如此理解。
道尔顿沿用德谟克里特的原子名称,并不等于两者是一回事。后来发现道尔顿的原子是
可分的,并不等于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说破产。为什么不能将夸克和电子或者以后发现的
更为基本的物质视为德谟克里特的原子呢?我领会原子说的精髓是:物质分割到一定程
度,就会发现一个单元,再分下去性质就变了。”
旁边一位青年说:“物质的可分也有多种形式,不一定是分为两半,也可以分成三
份,如此等等。基本粒子世界的花样多得很,例如部分可以大于整体!这种怪事显然不
是日取其半所能概括的。将庄子的棰说解释成物质无限可分而应用于基本粒子,确实只
能抽象继承。”
话音刚落,一位更年轻的说:“不仅如此,依我说,连物质是不是真的无限可分也
是可以商榷的……”
东边一位青年跳起来说:“我不同意!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过程也是无限的。
反对物质无限可分就是否认宇宙的无限性,就是主张人对宇宙万物的认识最后会到达一
个终点。”
这时后面一位老先生站起来说:“这涉及到哲学问题了。照我看,哲学与科学是朋
友而不是师生关系。正确的哲学思想对科学是有帮助,但不是单向的指导而是双向的互
相启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正处于大变革中,物质的科学概念发生了深刻的
变化。列宁在批判唯心主义时指出:物质的具体形态可以随科学的进展而改变,但物质
作为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本性则不变。列宁并未介入具体的科学争论,这是
很明智的做法。”
散会后回家途中,一位同行者问道:“基本粒子研究是前沿科学,这些老古董真的
管用吗?”我说:“抽象继承当然有用,死抠片言只字,就会被先哲讥为不肖子孙!”“不
肖子孙?难道我们现在的知识反倒不如当年庄、德二位?”我想了一下说:“科学当然
比两千年前进步多了,但就思想而言,我还是佩服先秦诸子和希腊先哲。每读他们的文
章,心中就涌起一股不可抑制的冲动。他们视野广阔,知识渊博,思维深邃,眼光独到,
分析精辟,文采飞扬,思绪如天马行空,气势可排山倒海,如何不令人心仪?我常在梦
中,时而徘徊于函谷关外青牛古道旁;时而又流连于雅典神殿之断垣残柱间,缅怀先哲
之风采。当年诸子百家冲决而出,各种学说如雨后春笋竞比高。常呆想:为什么两千多
3/3
年前东西方都出现了这种生气勃勃的百家争鸣局面?为什么随后又都陷入长期的万马
齐喑?至于谈到今天辩论台上这二位,恕我套用一句:‘庄德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02:5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76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