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01:53:51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7日发(作者:thank you dido)

本篇整理了孙武与《孙子兵法》、伏生与《尚书》、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从选用议论文论据的角度,较详细整理了人物故事与书中可用思想及语言,并举

例进行应用。帮学生转变以往从主题出发的思路,而是从论据出发,积累可高频

使用的论据,来充实文章内容。

一、孙武与《孙子兵法》

1、《孙子兵法》

地位:兵家胜典

名句: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适用主题:和平、道

德、仁)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适用主题:变化、变通)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适用主题:和平、合作)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适用主题:警醒、清醒、忘、记忆、安逸)

(示例1:影响学习质量的不是网课,而是网课背后的学习状态。线上也好,线下也罢,这

只是学习方式的变化。在客观实在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两个字:

适应!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然后去适应它,最后才能运用它!正如两千年前,孙武在《孙

子兵法》中所阐述的那样:“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示例2:要善忘,但不可健忘。抹掉不该记忆的,释放心灵的空间,是为善忘;而该记忆

的,如被轻易遗忘,虽美其名曰“健忘”,但终会自招其祸。天气虽晴,忘雨必漏;天下虽

安,忘战必危。)

2、孙武

事迹梗概:

春秋时期齐国人,出身兵法世家、因家族卷入“四姓之乱”,逃至吴国,在一处茅庐隐

居,完成父祖遗志,潜心修著兵法。(适用主题:困境、勇敢、定力、坚持、坚韧、初心)

后救了惨遭楚王追杀的伍子胥,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在其面前一日七次推

荐孙武。(使用主题:善意、善因善果)

后二人合力,通过“强吴(建城郭、满仓廪)、肄楚、决战”的战略,(适用主题:变

通——面对强敌不强攻而是强大自己、骚扰麻木对方、伺机发起决战;完善自己;)

经过六年经营,(适用主题:耐心、等待、定力、机遇、时机)

终在楚攻打蔡国时抓住了机遇,助阖闾打赢柏举之战,攻下楚国,成就功名。(适用主

题:报答、恩情、友情、善意、善因善果)

晚年隐居,将伍子胥的剑铸为犁。(使用主题:和平、安宁、辩证、善战重战而不好战)

(示例1:何为真友情?真友情蕴藏在伍子胥在掌政后一日七次对孙武的推荐里,蕴藏刘禹

锡在柳宗元过世后为他抚养两个孩子的付出里,也蕴藏在涂绍煃为宋应星刊刻《天工开物》

的仗义疏财里.....)

二、伏生与《尚书》

1、《尚书》

赞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意义:读《尚书》可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民本”思想的来源:《尚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示例1:被誉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由

此可见,民本思想,中华民族自古有之。)

(示例2:不负时代,手中有本领。本领从何而来?本领首先可从中华民族灿烁古今的典籍

中来。读《尚书》,可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读《孙子兵法》,

可知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2、伏生

主要功绩:传承与传播《尚书》。

事迹梗概:

秦朝博士,当秦起焚书之火,带一车《尚书》(注:书简,故用车带走)逃出咸阳回山

东老家避难,路上妻子皆为护书而死,永远留在了陌生的荒野。晚年(汉朝时期)在山东老

家传书。(适用主题:初心、执着、坚守、取舍、奉献、无悔、家国大义、责任、担当、传

统文化等)

到了汉朝,汉文帝遍寻天下可讲《尚书》之人,得知伏生精通《尚书》,专门派晁错前

往学书。同时吩咐晁错“长者免礼”,并赞伏生“岁长德高”。(适用主题:传承、专注、

尊重、敬仰、学习等)

伏生听罢晁错来意,伏案掩面啜泣,为皇帝知《尚书》之好喜而落泪。(适用主题:信

仰、梦想等)

(示例1:信仰不是空想,翻开中华史册,忠于信仰的传统俯拾即是。在得知晁错不远千里

求传《尚书》后,伏生落在伏案上的那滴泪,是信仰;为出版《本草纲目》,李时珍以七十

岁高龄守在文坛领袖王世贞门口时那期盼的眼神,是信仰。)

三、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注:和袁隆平“禾下乘凉梦”联用逻辑更佳)

(示例1:以《天工开物》传承科技传统的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用一粒种子造福世界的现代

科学家袁隆平,他们都是心怀梦想的人。禾下乘凉、仓廪殷实、天下富足,是两位相隔了三

百多年的中国科学家心里共同的梦。)

1、《天工开物》

赞誉: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第一部农业与手工业技术百科全书(适用主题:创新—

—从无到有)

态度: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科学态度(适用主题:务实、实干)

首篇:《乃粒》(注:种粮食)(注:把种粮食放在首位,“贵五谷”的思想)(适用主

题:人民、粮食、农业)

名字解读:“天工”指自然能量,“开物”指人创造万物;辩证思想,人与自然相协调(适

用主题:辩证、人与自然)

名句: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适用主题:豁达的性情、开阔的格局、时代思辨—

—为民不是只有考取功名一条路,整理出工农业技艺也可造福百姓)

(示例1:在苦难中开花,即为豁达。宋有苏轼屡遭贬谪,得以开创豪放词派,写就雄浑壮

阔的赤壁名篇;明有宋应星六试不第,却满载实用之学,著成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

工开物》。)

(示例2: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把“重农固本”视为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这从宋应星

将《乃粒》作为《天工开物》之开篇就可见一斑。)

2、宋应星

事迹梗概:

六次赶考虽皆落第,却看到世间万象、民生百态。虽功名一无所获,但实用之学满载而

归。他见识到了来来往往的漕运舟车,看到了码头上运送的棉布瓷器,意识到实用之技艺可

以为民所用、益于天下。(适用主题:得与失、思辨、变通)

由此萌生念头、立下志向,想写一本有利家国、有利百姓的好书。(适用主题:立志、

梦想、志向、方向、目标)

凡书中所及技艺,皆一一实践之。(适用主题:务实、实践、实干、格物致知)

哥哥宋应昇在京城侯官贴补家用、好友涂绍煃仗义疏财都给与极大帮助,是其人生两大

知己。(适用主题:真情、情谊、亲情、友情、合作)

(示例1:当科举之门对宋应星牢牢关闭,六试不第不禁让宋应星陷入沉思:为家国、为黎

民,难道真的只有搏取功名一条路可走吗?二十年的奔波里所见到的世间万象提醒着他,将

棉布瓷器等制作之法整理成书,此等实用技艺真正可以为民所用,益于天下!可以说,没有

这一变、一通,就没有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诞生!)

本文发布于:2022-12-27 01:5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74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佛系什么意思
下一篇:kids react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