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脱口秀节目幽默文化的比较研究
【摘要】:脱口秀,如今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娱乐节目。幽默,是脱口秀娱乐节
目广泛运用的核心元素。中、美两国的脱口秀都十分注重凸显节目的幽默娱乐效果。那么,
中、美两国各自的脱口秀节目中所体现出的幽默文化有什么区别?是否具有各自鲜明突出的
幽默精神特征?笔者将按照提出假设——选择样本——分析样本——得出结论——原因推
测这一研究思路,对中、美两国脱口秀节目表现出的幽默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脱口秀幽默喜剧效果文化基因全球化
【正文】:
一、研究背景:
脱口秀,是英语词组“talkshow”的音译词,诞生于美国。所谓脱口秀节目,通常是指
主持人在现场围绕某一个主题即兴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与观众进行即时交流。脱口秀节目
发展至今,已有其自身较为成熟的节目形式。一般而言,脱口秀节目分为评论类与访谈类两
大类别。
美国的脱口秀节目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80年代成为主流节目形式,其中不乏长
期存在的名牌节目,美国喜剧中心频道播出的《thedailyshow》和CBS推出的《大卫深
夜秀》(LateshowwithDavidLetterman)作为美国脱口秀节目的代表,以其犀利的语言表
达与美国式幽默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经典娱乐节目。笔者注意到,在美国脱口秀节目中,幽默
文化作为极其重要的因素被广泛运用在节目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娴熟地利用幽默的语言表
达来营造生动有趣的谈话氛围,传递给观众的不是枯燥繁琐的说教评论,而是一份简单快乐
的思想交流。广大观众乐于为这份“快乐”买单的行为,直接铸就了美国脱口秀节目的辉煌
成就。相对于美国脱口秀节目的悠久历史,中国的脱口秀则起步较晚。自1996年中国第一档
访谈类脱口秀节目《实话实说》推出以来,中国的脱口秀节目在十年发展的浪涛里,已经出
现了诸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壹周·立波秀》等为广大受众熟知和喜爱的优秀作
品。其中,2009年推出的《壹周·立波秀》更是以其独树一帜的幽默风格迅速上位,成为当
下最炙手可热的脱口秀娱乐节目。通过宏观对比不难发现,幽默文化因素的运用是中美两国
脱口秀节目成功的制胜法宝。那么,中美两国脱口秀节目中的幽默文化各自具有什么特点?
两国脱口秀节目中幽默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内核区别在哪里?是笔者将要研究回答的问
题。
二、提出假设:(这部分可以融合在结论部分,或者融合在比较分析部分)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中美脱口秀节目中的幽默文化,笔者从议题出发,提出如下几点
研究假设:
1、中、美两国脱口秀节目中的幽默要素有:主持人的面部表情,主持人的肢体动作,
主持人的语言表述,节目的话题设置,节目的现场设置五大元素。
2、主持人是脱口秀节目中最为重要的幽默元素。
3、美国脱口秀节目中引发幽默效果的话题可以涉及政治、政策;中国脱口秀节目中引
发幽默效果的话题不会涉及政治、政策。
4、美国脱口秀节目中的幽默精神特点为:“外溢型”幽默。主要特点:不拘小节,自由
随意,擅长运用肢体语言、夸张的面部表情来表现喜剧效果;语言措词简洁明了,轻松易懂,
直观反映生活中饶有情趣的方方面面。
5、中国脱口秀节目中的幽默精神特点为:“内在型”幽默。主要特点:严肃沉稳,内敛
含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不常运用夸张的动作与表情来营造喜剧效果;语言措词尖锐、犀
利,多通过讽刺型的言语,间接揭示自身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来感染受众。
三、选择样本(这里与文章开头融合)
为达到这次研究的目的,笔者选取了中美两国两个脱口秀娱乐节目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
案例。
美国脱口秀节目——《thedailyshow》(囧司徒每日秀)。该节目在1996年9月1日于美国
喜剧中心频道首播,由jon·steward担纲节目主持,发展至今已有16年历史,是美国影响力
最大的喜剧脱口秀之一。
中国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该节目由东方卫视和凤凰卫视联手打造,在
五·一、国庆与春节期间连续一周播出。节目主持由海派青口创始人周立波先生担任,自
播出以来,赢得口碑与收视双丰收的好成绩,迅速成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喜剧脱口秀。
四、样本分析(不要用表格形式,如果是要发表论文的话,建议要整理为直
接的文本阐述和分析就可以,去掉图片,注意层次和逻辑)
笔者将《thedailyshow》与《壹周·立波秀》作为研究的样本,分别选取了两类节目中
的4期进行观察比对,得出以下样本案例的分析结果:
节目类型(美)thedailyshow(中)壹周·立波秀
节目性质脱口秀脱口秀
节目主持Jon·steward周立波
主持形象
形象分析:坚挺笔直的西装搭配感染力
十足的笑容,构成了Jon·steward在节目
中的荧屏形象。目光温和,外表干练、稳
重,眉宇间亲和力十足。
形象分析:黑白燕尾礼服搭配老
上海滩式的特色发型。个头矮小,
目光冷峻促狭,外表老成持重。周
立波先生曾为上海滑稽剧团演员,
现自称为海派青口创始人。
节目的现
场设置
《Thedailyshow》的节目现场是大型的新
闻演播室,主持人坐在新闻播报台前围绕
《壹周·立波秀》将节目设置在大
剧院或大剧场,主持人围绕时下某
当前某一热门事件或政治要点发表自己
的意见看法。演播室内没有现场观众。
一热门的新闻话题或时事要点表达
自己的观点,并对相应的事件话题
作出评论,随时可与舞台下的观众
进行即时互动交流。
节目中
的幽默
要素之
一——
主持人
夸张的
面部情
与丰富
的肢体
语言
在《thedailyshow》的节目现场,
乔恩大叔夸张的面部表情与丰富的肢体
语言总是频频引发笑料。他的表情夸张
多变,或惊讶,或无奈,或鄙视,或喜
悦……笔者观察到,乔恩大叔在整个节
目中非常善于用不同类型的表情表达情
感,有时他不讲话,仅仅做出一个简单
的表情,演播室里就已经是“笑声”(这
里的笑声指的是节目中的笑音特效:
laughtrack)一片,再加上其丰富的大
尺度肢体动作,颇具有滑稽剧里喜剧演
员的表演效果。虽然节目的设置现场是
新闻演播室,但观众所看到的不是坐在
演播室里严肃播报新闻的“呆板”大叔,
而是一个动作夸张,喜感十足的幽默大
叔正在表演叙事。
在《壹周·立波秀》的节目舞台上,
周立波先生的表演同样结合了夸张
的表情与肢体动作。滑稽演员出身的
他,做到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的结合
可谓是如鱼得水。很多人评论说周立
波先生的长相总是透露着一种小市
民捉摸不透的“促狭感”,也许正是
这种外表的“促狭感”,加之丰富的
表情与肢体动作,构成了具有十足喜
感的舞台人物。笔者观察发现,周立
波先生不仅有丰富的表情动作,还时
常展现自己高超的“模仿”本领,能
在大规模大场地的剧场内部,让上千
上万观众自发鼓掌大笑,周立波先生
的喜剧表演力是毋庸置疑的。
节目中
的幽默
要素之
二——
节目主
持的言
语表述
在《thedailyshow》的节目中,主要运
用以下几大语言类型来呈现幽默的效
果:
1、讽刺型语言:
(1)ohh!andbynotallowingemployee
livingathome,knowingeachother,you
cutdowncommunicatingandfriendship,
whichsavesmoney.(噢,不让员工住在
家里,不让它们彼此相识,不用交通和
友谊,原来就可以省钱了呀。)——源自
2012年1月16日《Thedailyshow》—
—commentonfoxconn(大叔评论富士康
事件)
(2)Leaveasmanymenbehindasyou
want,nobigdeal,wearealldudes,
right?(见死不救,越多越好,没啥大事,
爷们不屌)——源自2012年2月14日The
dailyshow——commentonrapetoomuch
onwomensoliders.(大叔评论关于被“过
度强暴”的美国女兵事件)
2、直白式俏皮语言:
(1)IkeeptheJesus,youkeepyourpotato
pancakes,hopeyouenjoythem.(耶稣归
我,土豆饼归你,希望你用餐愉快)—
—源自2012年2月26日Thedailyshow
——interestmeonhannukah(大叔,跟我
过光明节好吗?)
(2)Atickettoridehome……andin
coach……spraydamnyourpapersforthe
thirdplace!(一张打道回府的车票,还是
坐在巴士车上,你第三名还撒个屁的五
彩纸啊!)——源自2012年3月1日—
commentoncandidates(大叔吐槽总统候
选人)
(3)“性”笑话频频出现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该节目
中,主持人大量调侃的段子很多都涉及
“性话题”,表达非常直白,例如“G友”,
“撸管”,“一射千里”等露骨词汇在节
目中屡见不鲜。
3、无厘头式搞怪语言:
(1)ladysandgentlemen,Iwillgiveyou
newSparta,liketheoldSparta!(女士们,
先生们,我会给你们一个“新斯巴达”,
《壹周·立波秀》节目,通常用来表
达幽默的语言类型是:
1、模仿式语言:模仿式的幽默语言
是立波脱口秀节目中经常被运用的
幽默元素,周立波先生不仅从语言上
对百姓的生活百态进行现场模仿,还
巧妙地结合肢体动作来加深幽默效
果,例如
(1)“哎,张姐,昨儿伊拉克那导弹
是什么型号的?”
“拉登那小子上哪儿去啦?”这
段话,是周立波模仿北京老太早上晨
练的对话场景,他不仅用“京腔”表
现对话,更模仿了老太太打拳的场
景。
(2)美国人,一听朝鲜开始搞和核
武了,马上跟朝鲜实施“面对面”交
流,
朝鲜说:“可以停止,可以停止核武
器思密达#%¥#……%
条件是,你们思密达支持我们的粮食
思密达#%¥@%”这段话,是周立波
模仿美朝针对朝核问题展开对话的
场景,笑点不在于对话内容本身,而
在于他模仿朝鲜语与朝鲜领导人的
表情作出应景的回答,幽默喜剧效果
立刻凸显。
2、讽刺型语言:
(1)据称,浙江某知名茶商有意邀
请日本女星苍井空代言西湖龙井。对
此,六成网友表示无法接受,更有部
分网友担心,请苍井空代言西湖龙井
后,茶叶的生产日期将会打上马赛
克。——源自《壹周立波秀》之“立
波梦话”
(2)今年三月,湖南湘潭某中学一
次晚自习的意外停电引发了学生集
体烧书、丢书、撕书的狂潮,对此,
校方表示强烈支持,他们高兴地表示
说,今后将会有计划地多次停电,这
样可以让学生们多买几次书。——源
自《壹周立波秀》之“立波梦话”
3、富有哲理意味的启迪式语言:论
北京的房价,你要是年薪在300W
跟“旧斯巴达”差不多!)——源自2012
年3月1日—commentoncandidates(大
叔吐槽总统候选人)
(2)areyousurethatthegownisnot
makedupwithjacketandtailcoat?(你确
定你穿的不是皮袄和燕尾服的杂交物
吗?)——源自2012年3月1日—
commentoncandidates(大叔吐槽总统候
选人)
4、模仿式语言:
在《thedailyshow》节目中,模仿式
语言虽然运用得很少,但也不乏经典之
作。有一期节目讲述的便是乔恩大叔用
中文调侃民主党候选人“洪博培”时,
用蹩脚的中文说:
“拿破仑计划在滑铁卢也只是第二名而
已。”仅仅这一句,却赢得了非常好的
喜剧效果。
以上二环内你爱买哪儿买哪儿
你要是年薪在100-300W
之间二环至四环内你爱买哪儿买
哪儿
你要是年薪在50-100W
之间四环至六环内你爱买哪儿买
哪儿
你要是年薪在10W以下,你
就给自己挖个坑,爱埋哪儿埋哪儿
——源自《壹周立波秀》之“议房
价”
这句话,非常幽默智慧地点评
了中国的买房难问题,观众持续鼓
掌长达2分钟。
节目中
的幽默
要素之
三——
节目中
的话题
设置
《Thedailyshow》的每期节目都有不同
的话题,节目中的话题涉及政治,经济,
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
涉及最多的就是政治生活。节目中对政
治政策热点的吐槽调侃可以达到肆无忌
惮的地步。主持人乔恩大叔常常毫不客
气地冷嘲热讽政党候选人的各类政策行
径,还配以图片大肆恶搞:
图为乔恩大叔恶搞时下热门候选人roll
pan,并戏称其为“阮炮”
此外,据美国中心喜剧频道民意调查
显示,95%的民众对乔恩大叔对政治的调
侃行为非常满意喜欢。89%的民众认为,
节目中最具幽默感的话题是对政党政策
的揭示评论。
《壹周·立波秀》节目所覆盖的话题
也很广泛,其中关注最多的便是民生
话题。对政治政策领域内的话题也有
涉及,但涉及内容非常少,还设立了
单独的版块——“立波梦话”来讲述
政治。同时,还进行了特别说明:
“以下是立波梦话时间,本人在
此声明以下播出的所有内容,都是周
立波扮演的周立波的个人观点,与周
立波本人无关。”可见,周立波在“吐
槽”政治政策之前是相当谨慎的。以
下这段话是其吐槽政治政策的经典
段落:
“近日,河南商丘设立禁酒办,
禁止公务员午间饮酒,引起广泛争
议,但究竟应该如何治理呢?有记者
就此问题前往该禁酒办进行了采访,
而禁酒办的领导们也正在开座谈会
研究这个问题,会议进行了一个上午
领,没有达成任何共识,导很无奈,
只好打开了一瓶茅台酒。”——源自
“立波梦话”
节目中
的幽默
要素之
四——
技术手
段的运
用
笔者注意到,《Thedailyshow》节目中,
技术手段的运用对节目的幽默效果起到
推波助澜的作用。
1、laughtrack(笑音轨迹)的大量运用。
Laughtrack是喜剧节目中最常被运
用的特效,指将通过技术合成的“虚
拟笑声”或“预先录制好的笑声”在
节目中播出。编剧通常节目预先设置
的“笑点”处插入虚拟笑声,造成现
场观众开怀大笑的氛围,来营造喜剧
效果。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在
“虚拟笑声”播放的时候,我们会不
由自主地受到笑声感染,也开怀大笑
起来。而且,《thedailyshow》没有
现场观众,笑声都来自于预先录制好
的“虚拟笑声”。
2、3D特效的广泛运用
在节目中,3D特效的运用使观众有了身
临其境的感觉,更方便观众理解节目语
言的内涵,例如:
图为节目中的立体小人——Iphone玛丽
图为乔恩大叔现场打游戏的场景
《壹周·立波秀》节目中运用到的特
效技术较少。《壹周·立波秀》的节
目现场是剧院,有上千万观众观看节
目。镜头也多次在主持人与观众之间
切换,认真抓拍观众脸上的每一个表
情。因此,节目中的大多数笑声都是
观众自发产生的。
但当节目进行到“立波梦话”这
一板块时,节目运用了“laughtrack”
(笑音轨迹)这一特效,镜头也不再
向观众席切换。
节目中常常运用音乐元素来烘
托幽默氛围。在主持人表演时,乐队
会及时配合主持人的面部表情与肢
体动作给出适当音乐来搭配表演,插
入的音乐一部分是混音特效,一部分
是钢琴演奏,对主持人的表演加以烘
托。
节目运用音乐特效的同时,还加
入了灯光特效。将用于舞台剧的灯光
效果用于脱口秀节目,使表演更加丰
富。
图为绚烂的舞台灯光效果
五、得出结论(此部分不要以“结论”的形式,要作为比较的观点的提炼和
详细阐述)
1、在第二个环节“提出假设”中,笔者假设构成中、美脱口秀节目中的幽默要素有:主持
人的面部表情,主持人的肢体动作,主持人的语言表述,节目的话题设置和节目的现场设置
五大要素。但经过样本分析后发现,节目中技术手段的运用是引发幽默效果的另一个要素。
因此,笔者总结:中、美脱口秀节目中的幽默要素有:主持人的面部表情,主持人的肢体动
作,主持人的语言表述,节目的话题设置,节目的现场设置以及节目中的技术手段六大元素。
2、主持人是脱口秀节目中最为重要的幽默元素。这个结论验证了笔者提出的假设。经过样
本分析,引发节目幽默效果的三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主持人的面部表情,主持人的肢体动作,
主持人的语言表述。这三大元素都需要由主持人来完成,是对主持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严
格考验。
3、美国脱口秀《Thedailyshow》节目中的话题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其
中,大量内容都涉及政治;中国脱口秀《壹周·立波秀》节目中的话题也覆盖政治、经济、
文化、民生等社会各个方面,这一结论推翻了之前笔者说中国脱口秀节目不会涉及政治领域
这一假设。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脱口秀节目的话题虽然覆盖了政治领域,但涉及的内容很
少,而且还设置了特别说明的版块强调节目中“敏感言论”(实指政治话题)纯属“梦话虚
构”,与说话者无关。
4、美国脱口秀《Thedailyshow》节目中,表达幽默的主要语言形式有:讽刺型语言,直白
式俏皮语言,无厘头式搞怪语言和模仿式语言。其中,讽刺型的调侃语言与直白俏皮式的语
言占据主导位置;中国脱口秀《壹周·立波秀》节目中,表达幽默的主要语言形式有:模仿
式语言,富有哲理意味的启迪式语言和讽刺性语言。其中,模仿式语言与富有哲理意味的启
迪式语言占据主导位置。
5、以《Thedailyshow》为代表的美国脱口秀节目的幽默精神特点是:不拘小节,自由随意,
擅长运用肢体语言、夸张的面部表情来表现喜剧效果;在幽默语言的运用方面,既有简洁直
白、轻松易懂的表达形式,也有犀利露骨、辛辣讽刺的表达形式;尤以调侃时事热点和政治
要闻见长。
6、以《壹周·立波秀》为代表的中国脱口秀节目的幽默精神特点是:擅长结合丰富的肢体
语言与夸张的面部表情来表现喜剧效果;在幽默语言的运用方面,以富有哲理式的启迪语言
为主、模仿式语言、讽刺型语言为主;尤以评论社会民生热点问题见长。这一结论,也与前
文中的研究假设有所不同。在研究假设中,笔者认为中国脱口秀节目的幽默不擅长运用肢体
语言与夸张的面部表情来表现喜剧效果,经过对样本分析后发现结果其实并不如此。中国脱
口秀节目非常注重运用主持人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凸显节目的幽默效果,从节目呈现的现
场效果发现,主持人的这一表演方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与推崇。
六、原因推测:(原因是不能推测的,否则缺乏科学性,可以与第五部分融合)
1、从两国的幽默历史起源出发,来探讨两国的幽默文化基因。追溯西方幽默的历史起源,
“幽默”这一语词,为英语“humour”的音译。“humour”发源于拉丁语humor,原本是一
个医学术语,意为体液。文艺复兴时期将“humour”一词概括为人的某种癖性、心情或脾
气。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本·琼生主张通过描写人性中诸如热情、贪婪、冷淡、阴险之类的
癖性与特质,来营造一种喜剧的氛围,他的这种写作方式被后人称为癖性喜剧(comedyof
humours)。本·琼生从理论上探讨了幽默的性质与概念,而西方的幽默文化也正发源于此。
喜剧,是西方幽默文化最初的表现形式。自十八世纪以来,幽默在西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
展,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幽默作品。在文学领域中,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马克·吐温
的《竞选州长》以及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都是最为经典的幽默文学作品;这些幽默文
学作品中,马克·吐温的文学写作以深沉、辛辣的笔触讽刺和揭露美国社会的种种不公现象。
这一幽默风格,成为了美国现代幽默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石,也是美国幽默文化的重要基因。
美国十分崇尚幽默之风,发展至今,美国已呈现出自己的幽默文化格局:不拘小节,自由随
意;语言表述或辛辣讽刺,或直白俏皮,或搞怪无厘头,形式丰富多样;擅长运用夸张的面
部表情与肢体动作来突显喜剧滑稽效果,总体来说呈现为“外溢型”的幽默文化。
而在中国,“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楚辞·九章·怀沙》中。文章中有“孔静幽默”之句,王
逸注云:“孔,甚也,诗曰:亦孔之将默,默,无声也。言江南山高译深,视之冥冥,野甚
清净,漠无人声,一云孔静兮。”可见当时幽默一词指的是“寂静无声”,古汉语都是在此意
义上运用的。关于中国幽默的起源,有学者指出中国最初的幽默形态起源于“笑话”。早在
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有关宋人的讽刺笑话,汉代《史记》首开“滑稽列传”,当时已出现非常
纯粹的笑话了,发展到明代,冯梦龙先生编成中国最大的一部笑话集《古今概谭》。现代汉
语中的“幽默”语词,是林语堂于二十年代从英语中音译过来的。林语堂在《征译散文并提
倡(幽默)》中说:“我早就想要做一篇论‘幽默’(humour)的文,讲中国文学史上及今日文
学界的一个最大缺憾。”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甚至指出“中国无幽默”。在中国,“幽默”
一词,实为外来语。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大家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大
量犀利、尖锐的言词针砭时弊,他们的这种语言风格被称为“讽刺幽默”,一针见血地透过
哲理含蓄的语言来启迪人心,发人深省。时至今日,关于中国幽默文化的格局究竟是什么形
态,学术界尚未准确定论。但就此次脱口秀节目研究中所折射出的幽默文化来看,笔者初步
总结中国幽默文化精神的特点是:擅长运用夸张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来展现喜剧效果;语
言形式多样,多为富有哲理意味的含蓄语言,同时也广泛运用模仿式滑稽语言与讽刺型语言。
幽默语言风格或直白简洁,或含蓄深沉,或尖锐讽刺,风格多变。总体幽默文化特征呈现出
“外溢与内在”相融合的特点。
2、通过研究笔者得出结论,中、美两国脱口秀设置的节目话题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是美
国电视媒体与中国电视媒体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各自脱口秀节目的话题设置。美国电视媒体
绝大部分是私营媒体,它们独立于政治,有充足的新闻自由空间。同时,其私有化性质决定
了其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促使其直接服务于广告商,而收视率的高低
又决定了广告商投资额的大小,于是,美国电视媒体便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民众眼球,来提高
节目的收视率,可观的收视率是美国电视媒体生命线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美国脱口秀节
目中可以出现大量围绕“性”话题的吐槽调侃,可以大量出现对政治、政党的肆无忌惮的冷
嘲热讽与辛辣的讽刺批评。只要能吸引民众眼球、引发受众兴趣、满足电视媒介消费者社会
心理需求的话题都可以为之所用。而中国电视媒体的所有制形式为国有体制,但可以进行有
限的商业化市场运作。中国的电视媒体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在确保传媒宣传好党和
政府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传媒的活力,丰富节目内容,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
中国脱口秀节目的话题设置虽然也很广泛,但涉及政治领域的话题很少,而且每字每句的表
述都十分谨慎,还设立了特别版块声明“言论纯属个人虚构”。在受到政府严格管控的大前
提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媒体为了增加收入,必然采取手段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因此,社会民生话题自然成为中国脱口秀节目吸引民众眼球的重要环节。由此解释了了研究
中的第三条结论,美国脱口秀节目的话题涉及面大于中国脱口秀的话题涉及面。
3、全球化浪潮带来“媒介帝国主义”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融合。全球化主要表现在政治、
经济、文化三个层面上。在文化领域,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得到共享交流。美国作为传媒
产业大国,在全球化带来的开放市场环境下,以其物美价廉的媒介产品迅速跻身各国传媒文
化市场,美国的媒介产品,如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等,在大量输入其他国家的时,其中
包含的文化传统、价值观也随之输入。学者将这种行为概括为“媒介帝国主义”。中国的脱
口秀节目也受到了这股浪潮的影响。脱口秀起源于美国,就节目性质来看,脱口秀节目自诞
生以来就具备两个关键要素:talk和show。第一个核心概念是“talk”,在美国脱口秀节目
中,语言表达必然成为营造幽默效果主要元素;另一个核心概念是“show”,强调主持人必
须结合自身的表演来凸显节目的幽默效果。正是这两个核心概念,构成了中国90年代谈话类
节目的雏形。中国第一档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毫不避讳的指出:“我们效仿的就是温普
瑞·奥弗拉(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这也解释了无论是中国脱口秀还是美国脱口秀,节
目中主持人都会结合夸张的面部表情与动作来表演,都会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幽
默。美国成功地向我国输出了他们对幽默文化理念的定义。但在节目中,笔者也看到美国的
乔恩大叔通过模仿中国语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来营造幽默氛围,中国的周立波可以模仿美
国人的行为方式来传递喜感,这也说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不仅是“媒介帝国主义”的单向输
出,同时也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结语:
经过本次研究,笔者看到中、美两国脱口秀节目中所体现出的幽默文化既有区别,又有
共通之处。对于中国的幽默文化精神现在尚不能简单定出“框架”,中国的幽默文化既有自
己的语言特色,又融入美国幽默的表演方式。虽然全球化带来的“媒介帝国主义”向我们植
入了西方幽默文化的理念精神,但笔者也欣喜地看到两国的脱口秀节目在传达幽默效果的过
程中实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或许,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入,日后脱口秀节目的发展会
出现更完美的“中西结合”的节目形态,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发布于:2022-12-26 21:5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63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