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历史简介
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欧洲西北部岛国,国土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
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岛上的北爱尔兰4部分和众多小岛组成。西、西北濒临大西洋,南、
东和法国、荷兰、丹麦隔海相望,海岸线曲折漫长,岛上河流纵横,航运便利。面积244108
平方公里,人口5625.6万(1984),主要是英格兰人,占人口的80%以上,其次为苏格兰人,
爱尔兰人,威尔士人等。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其中大部分属于英格兰教会(英国国教),一部
分属于苏格兰教会,另有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通用英语,首都伦敦。
古代不列颠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第3千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
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不断移
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克尔特人已知使
用铁器,耕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已使用货币。生产力发展促使克尔特社会逐渐分化。
公元前55和前54年,凯撒,G.J.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
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罗马
人以位于泰晤士河口的伦敦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起大道,连接各地的城市,使伦敦成为罗
马不列颠统治和对外联系的中心。为阻止北方克尔特人南下,公元1世纪20年代罗马皇帝
P.A.哈德良在位时期,罗马人在大不列颠岛北部修建了一条横贯东西、全长118公里的长
城,史称哈德良长城(见彩图哈德良长城(2世纪))。在罗马人统治的东南地区,罗马人和克
尔特人上层抢占部落的公有土地,建立起奴隶制大田庄,变克尔特人或战俘为奴隶。罗马人
强迫奴隶从事耕种、采矿,奴隶贩子还把奴隶远销到欧洲大陆。3~4世纪,随着奴隶反抗
斗争的加剧,罗马帝国逐渐衰落。4世纪中叶前后,不列颠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也渐趋激化。
到407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中古时期的英国从5~6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到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英国封
建生产方式形成、发展和衰落的时期;学术界亦有把诺曼征服视为英国中古史开端的观点。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主不列颠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
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
2
入侵过程延续约一个半世纪。入侵者洗劫城镇和乡村,不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有的被
驱赶到西部、西北部山区,大部分人同入侵者融合,形成后来的英格兰人,或称英吉利人。
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东部和东北部盎格鲁人的麦西亚、诺森伯利亚
和东盎格利亚,南部撒克逊人的威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苏塞克斯,东南部朱特人的肯特。这
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按地域组成
的村社代之而起。村社土地公有,归村社自由农民使用。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
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
土地所有制过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始。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
国。597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派修士奥古斯丁到英格兰传教。到7
世纪下半叶,英格兰全境基本上都皈依了罗马基督教。(见彩图英国撒克逊式教堂(建于682))
丹麦人入侵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为抗击丹
麦人,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埃格伯特(约802~839在位)于827年统一七国,建立统一的英格
兰王国。到9世纪末,丹麦人已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大片居留地。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
和丹麦人订立条约,将英格兰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
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王克努特大帝成为全英
之王(1016~1035在位)。克努特之子死后,英国王位复归于英人爱德华(1042~1066在位)。
丹麦人占领期间,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由于战争频仍,税课繁苛,特别是沉重的“丹麦金”,
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沦为依附农。国王以诏书的形式把土地册封给教俗贵族,成为封建领
地,930年,英王下令“(自由)人必有主”,农民为躲避战祸和捐税、求得安全,便将土地交
给大地主,再领回耕种,表示自己受地主保护。国王还给教俗地主以“特恩权”,即对领地内
的依附农民实行政治、经济、法律等全面统治的权力。特恩权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诺曼征服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
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称“征服者威廉”,诺曼王朝(1066~1154)
由此建立。诺曼征服加速完成了早已开始的封建化过程,封建生产方式基本确立。威廉征服
英国后,宣称自己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大量没收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和自由农民的
土地,把全国可耕地面积约1/6和山林面积约1/3据为己有,其余的分给他的诺曼亲信和随
3
从,并根据分封土地的多少,授以贵族爵位。教会也由诺曼人接管。威廉一世的封臣再将自
己的封地分成小块,分赐给自己的附庸。通过分封土地,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封建等级制度。
威廉不仅要求自己的直接封臣宣誓效忠,要求封臣的封臣也对他效忠。
1086年,威廉派出大臣到全国进行调查,编成土地调查书(亦称土地清丈册),详细记载每
郡多少土地属于国王,多少属于领主,各领主又有多少附庸,每个庄园有多少土地、牧畜,
多少自由农民、依附农民、奴隶,多少森林、草地、牧场、磨坊、鱼塘等,领地上有多少货
币收入(见彩图《末日审判书》(片断))。编制清册的目的,是为了让国王详细掌握封臣的
财产状况,从而要求他们严格履行封建义务,人们害怕这种调查,感到象是面临末日审判一
样,因此调查清册被称为《末日审判书》。据这次调查,英国当时的人口约150~200万,
贵族约占4%,自由农民占12%,农奴及其他依附农民占70%以上。这表明诺曼征服后,
农奴制迅速发展了。在地方上,国王的权力主要通过各郡郡长贯彻。郡长由国王任命并直接
管辖。为商讨国家大事,国王组织枢密院,该院当时又称元老院或国王法庭。诺曼王朝通过
以上措施,建立起比法国更加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这是英国封建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强大的王权得到中、小封建主、教会和富裕市民阶层的广泛支持,他们要求得到王权的保护。
大封建领主反对王权过于集中,但他们封土分散,难以割据一方、同王权对抗。
诺曼征服后,在分封的领地上到处都出现封建庄园。封建庄园是英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
位,领主是庄园里握有全权的最高统治者。庄园土地通常包括领主直接领有地、农奴份地和
森林、牧场、池沼等公用地3部分。劳役地租是主要剥削形式。大部分农民沦为真正的农
奴。农奴在英国叫做维兰,拥有15~30英亩份地,为领主服劳役;此外还有边农、茅舍农
和奴隶。英国社会封建化的过程是漫长、缓慢、不彻底的,保留了较多的前封建残余。庄园
里还有不少自由农民。大封建领主的势力不如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封建主势力强大,封建制度
的解体也比其他国家早。这是英国封建制度的又一特征。
大宪章和议会起源威廉征服后建立起的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虽有大封
建诸侯时起背叛,终未能压倒王室。但国王们连年对外征战,需要诸侯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军
费。到金雀花王朝的无地王约翰统治时期(1199~1216在位),君臣之间矛盾尖锐化。诸侯
们要求维持封建的权利义务,约翰王却肆意践踏既成的封建秩序,又在对外战争中失败,丢
失了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因此,不仅大封建主,就连支持王权的中、小领主乃至市民也投
4
入了反抗国王的行列。在联合压力下,约翰被迫于1215年6月接受《大宪章》,与封建主
妥协。大宪章本质上是一个封建性文件,是保护封建领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护市民贸易自
由这样有进步意义的条文。(见彩图《自由大宪章》(片断))
但约翰不久就否认宪章,君臣之间内战连绵不断,1258年,亨利三世(1216~1272在位)
为干预义大利战争,又向诸侯索取军费。在1263年爆发的内战中,孟福尔在一些诸侯、
骑士和市民支持下获胜,一度俘虏亨利三世和王子爱德华,控制了国家。1265年,孟福尔
召集有僧俗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此为议会的胚胎。1295年,国王爱德华一
世(1272~1307在位)为筹集战费,再次召集议会(见彩图爱德华一世主持议会)。除僧俗贵
族外,还有每郡骑士代表2人、每市市民代表2人参加,史称“模范议会”。议会此后经常召
开,1297年获批准赋税权,14世纪又获立法权。从14世纪中叶起,贵族和骑士、市民逐
渐分别开会,慢慢演变出上下两院。议会的出现对以后英国历史发展有积极意义。
瓦特.泰勒起义13~14世纪,英国封建经济发展到极盛。农业耕作技术改进,城市发展,
商品货币经济渗入农村。封建领主要求更多的货币,在农村开始了用货币地租代替劳役或实
物地租的“折算”过程。折算使少数富裕农民赎得人身自由,但广大农民群众纷纷破产,沦为
农村的雇佣劳动者。1348~1350年横扫欧洲的黑死病,夺去英国近半人口。由于劳动力短
缺,国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颁令,规定劳动者必须接受低工资雇佣,否则予以
监禁。城乡穷苦人民走投无路,被逼揭竿起义。牛津大学神学教授J.威克里夫(约1320~1384)
及J.保尔等下层教士“罗拉德派”的改革宣传为起义作了思想准备。1380年,国王理查二世
(1377~1399在位)为征集英法百年战争战费,增收人头税,导致起义于1381年5月爆发,
领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称“瓦特.泰勒起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震撼了英国的封建农
奴制度。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实际上已经解体。15世纪时,绝大多数农奴赎得人身自由,
成为自耕农,他们在法律地位上分为自由领有农和公簿持有农。货币地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
式,封建主阶级也发生变化,从富裕农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贵族中产生新贵族,他
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旧贵族的统治陷入危机,封建骑士制度日趋解体,经过1455~
1485年的玫瑰战争,旧贵族力量大大削弱,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在位),开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资本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
5
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或侵占公
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这样一来,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而破产,沦为流浪人。国王
从1530年起颁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于新贵族和资本家。海外掠夺和贸易也
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16世纪以后,英国陆续组织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码头
官吏、海关人员、海军官兵,甚至地方高级官吏,都勾结海盗。海盗J.霍金斯贩运黑人致富,
F.德雷克则在伊丽莎白一世赞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并于1577~1580年间进行了震
惊欧洲的环球航行。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权上迈出第
一步。(见彩图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灭(1588))
英国海盗在南美袭击西班牙船队
专制王权和宗教改革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王权空前
强化。旧贵族在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保持和平,以利于发展经
济。亨利七世利用这些条件,实行绝对专制统治。他解散封建贵族的家臣,设“星室法庭”,
惩治不驯顺的贵族。亨利八世时正式成立枢密院,听命于国王,地方上的治安法官则受枢密
院监督。专制王权的统治首先依靠新贵族,多从他们中间选任治安法官;其次是依靠新兴的
城市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大商人和银行家等,都铎王朝一贯执行重商主义政策,保
护和奖励工商业和航海业,以增强国力。
1527年,亨利八世国王要求离婚遭教皇拒绝,由此触发同罗马教廷的公开冲突。从1529
年起,他指使议会通过一系列法令,割断英国教会对教廷的宗属关系,禁止英国教会向教皇
缴纳贡赋;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令》,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之首,有权任命教职和
解释教义,英国教会遂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英国国教就此确立。宗教改革客观上符合建
立民族国家的愿望,得到多数臣民的支持。亨利八世还大量没收寺院财产,把没收的土地投
入市场拍卖。这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之一。
16世纪,英国经济发展,文化亦兴。人文主义者莫尔,T.撰写《乌托邦》,成为空想社会
主义的先驱。诗人E.斯宾塞初写田园诗,后写《仙后》,歌颂伊丽莎白一世时代。F.培根
作为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撰写《学问的推进》(1605)和《新工具》(1620),倡导归
纳的和实验的新哲学。16世纪后半叶,英国文学中最繁荣的是戏剧。悲剧作家C.马洛是新
6
剧的先驱,他盛年早逝,但留下可观的戏剧创作遗产。文学巨匠W.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
的人文主义者、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留下许多不朽名著,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
献。
近现代英国近现代英国历史起始于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英国资本主义制
度确立和发展的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死后无嗣,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英国王位,称
詹姆斯一世(1603~1625在位),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统治(1603~1649,1660~1714)。16
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越来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无视这些变化,坚持“君
权神授”,大力加强英国国教,迫害要求"纯洁"教会的清教徒,并出售工商业专卖权,恢复早
已废弃的苛捐杂税,致使矛盾激化。1628年,议会反对派提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权利
请愿书》,国王遂解散议会,实行11年无议会统治。为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长老派(清教中
的保守派)教徒起义,查理一世被迫于1640年4月召集议会,3周后又解散议会,史称此届
议会为“短期议会”。同年11月,查理被迫第2次召集议会,这届议会一直存在到1653年,
史称“长期议会”,是革命的领导中心。它的召开被认为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1
年11月,议会向国王提出《大抗议书》;翌年1月,国王企图逮捕议会反对派首领未逞,
逃出首都,8月在诺丁汉向议会宣战。
第1次内战初期,议会军节节失利。克伦威尔,O.率领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手工
业者组成的一支骑兵队伍,1644年取得马斯顿大捷,扭转战局,被誉为“铁军”。1645年初,
议会按照克伦威尔的要求改组军队,建立“新模范军”,新模范军在1645年6月纳斯比战役
中击败王党军队。翌年,国王被俘,第1次内战以议会军胜利告终。内战期间,议会先后
通过法令,没收王党分子土地,拍卖给资产阶级,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但农民一无
所得。战争结束后,革命阵营内部长老派、独立派和平等派之间矛盾激化。1647年底,查
理国王逃跑,1648年2月,王党势力乘机又挑起内战,在独立派、平等派联合打击下,王
党势力复被击败,第2次内战结束,1648年12月,克伦威尔清除了议会中的长老派;1649
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斩首(见彩图查理一世被处死(1649)),同年宣告建立一院制共和
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先后镇压平等派和掘土派,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打败荷兰和葡萄牙。
7
1707年,苏格兰正式并入英国,英国从此亦称大不列颠。1653年4月,克伦威尔驱散残余
议会,12月建立护国政府,实行军事独裁。
1660年2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尽管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1685~1688在位)力图复辟
旧秩序,但革命期间发生的社会经济变革已不可逆转。1679年,围绕王位继承问题议会分
成辉格和托利两派,是为近代政党的起源。1688年6月,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老
年得子。为阻止天主教信徒继承王位,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行动,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
威廉来英国即位,11月,威廉率舰队在英国登陆,推翻复辟王朝。1689年2月,威廉和妻
子玛丽同时登位,威廉称三世(1689~1702在位);玛丽称二世(1689~1694在位)。这次政
变史称“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是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开始,它所宣布的《权利法
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此后,英国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和发展,辉格和托列两党进行长期争权夺利的斗争。1714
年,汉诺威王朝入主英国,辉格党取得长达60多年的政治优势。在沃波尔,R.任内,国王
的主要谘询机构枢密院发展成内阁,内阁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对议会负责。沃
波尔实际是英国第1任首相(见表)。
英国历届首相表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原始积累更加迅速。议会法令使圈地合法化,圈地规
模迅速扩大,在广大被圈占土地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被剥夺生产资料的农民成为”
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扩大。1689~1763年间,英法为争夺殖民地屡开战端。法国资产阶
级革命爆发后,英国政府在1793~1815年期间,积极组织并参加反法联盟。在整个18世
纪,英国成为贩卖黑奴的国际中心。在国内,政府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
输入,奖励本国工业品出口,以低税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以上种种原始积累手段为工业生
产的变革提供了前提。18世纪后半叶,在工业生产中出现并开始使用机器,这标志着工业
革命的开始。变革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1733年织机中开始采用飞梭,60~70年代纺纱机
普遍采用;80年代,蒸汽机投入使用。随着蒸汽机采用范围的扩大,特别是机器制造业的
出现,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各部门。到19世纪30~40年代,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机器,
大机器生产在纺织业中已占主导地位。英国从农业国发展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至此基本完成。
8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西北地区兴起一批工业大城市,人口也向那里集中。
19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1个工业强国,工业革命造就了两个新阶级──工业资产
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他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成为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议会改革与宪章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勃兴,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渐渐壮大。他们的
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权利。18世纪60~70年代,围绕J.威尔克
斯和《北不列颠人报》事件,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抨击国王的
专横和议会的腐败,要求改革选举制度,取消“衰败选区”,扩大选举权,在议会中增添新兴
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的主张受到为乔治三世国王(1760~1820在位)所不信任的辉格党贵
族的支持,辉格党人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末,在法国革命影响下,下
层人民群众掀起争取改革的运动,他们希望获得参政权以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并对后来的
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1830年,在各阶层人民压力下,辉格党C.格雷政府提出议会改革法
案,经过一年多的斗争,1832年6月,改革法案经议会两院通过、国王批准成为法律,1832
年第1次议会改革法稍稍调整扩大了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开始跻身于统
治阶级行列。
英国议会大厦
议会改革未给工人带来任何好处,他们为争取普选权进行新的斗争,宪章运动兴起。1838
年,伦敦工人协会提出《人民宪章》,要求按民主原则改革议会。1840年成立全国宪章协
会。1840、1842和1848年,宪章派在全国掀起3次群众性的向议会请愿运动,在请愿书
上签名者达数百万人,但请愿书都被否决,运动被镇压。1848年以后,运动转入低潮,逐
渐销声匿迹。宪章运动虽未成功,但为工人阶级留下了宝贵的斗争遗产。
19世纪下半叶19世纪50~70年代,是英国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时正值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有“维多利亚时代”之称。这个时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
工厂”,其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进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额的1/3以上,伦敦成为
国际金融、贸易中心。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和辉格党逐渐改造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政
党──保守党和自由党,两党轮流执政。由于经济地位巩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开放较多
的民主自由。1858年取消对犹太人政治权利的限制。1867年和1884年进行了第2次、第
9
3次议会改革,使城乡工人阶级上层获得选举权。1872年,议会开始实行秘密投票。资产
阶级政府还改革教育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和军队。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
发展。
从当时的经济繁荣中得到好处的主要是统治阶级,广大劳动群众劳动强度大,生活非常贫困。
但资产阶级从他们的高额利润中分出少许份额给工人阶级上层和熟练工人,使这部分工人的
条件得到改善。这些人因而倡导阶级合作,主张通过协调解决劳资纠纷,主张工人组织的活
动内容应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争取改善劳动条件及其他福利,反对进行罢工及其他旨在推翻
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斗争。19世纪中叶以后,涌现出一批这样的工会组织,混合机器工人
协会(1851)可作为一个代表。它们按行业(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组成,只吸收熟练工人,排斥
非熟练工人参加。它们沿着争取改良的工联主义道路发展,因而被称为“新模范”工会。
60年代初,在马克思,K.、恩格斯,F.帮助下,英国工人投身政治斗争,支持美国、波兰
人民的斗争,参与创建第一国际,在国内开展争取普选权的斗争。1868年召开工会第1次
全国代表大会,要求政治权利。80~9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复兴,出现了社会民主联盟
(1884)、费边社(1884)、独立工党(1893)等社会主义组织。工人运动中也出现新气象,广大
非熟练工人纷纷组织起来,开展罢工斗争,号召工人队伍团结。1900年,工会和社会主义
组织、政党的代表共同组成“工人代表委员会”,1906年委员会更名为“工党”。工党初建时只
吸收团体会员,是各团体的选举联盟。1911年,成立英国社会党。
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
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19世纪中叶,发动两次侵略中国的鸦
片战争,参与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镇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强化对印度的
统治。1876年,保守党迪斯累里,B.内阁为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使其成为印度女皇。此后
英国又称为大英帝国(或英帝国)。此外,在伊朗、缅甸、南非、埃及、东非以及新西兰、澳
大利亚等地也扩大侵略,还逐步对南美洲进行渗透,成为那里最大的投资者。1867年,加
拿大成为英国第1个自治领。
关于英国直接统治印度的讽刺画(1895)
10
19世纪末期,英国殖民扩张的重点转移到非洲,它从法国手中夺得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
权,进而占领埃及(1882)和苏丹(1899),积极参加殖民列强瓜分西非、东非和中非的争夺战,
参加1884~1885年列强分赃的柏林会议。为实现帝国主义分子罗得斯,C.J.提出的修建一
条从开普敦到开罗纵贯非洲大陆的大铁路的所谓”二C计划”(开普敦和开罗的英文写法第一
个字母都是“C”),加紧侵略南非,1899年爆发英布战争,英国并吞奥兰治和德兰士瓦。19
世纪末,在亚洲控制缅甸、阿富汗,1900年参与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并染指中国西藏,
截至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已广布世界各大洲,殖民地面积计达3350万平方公里,殖民
地人口达3.94亿,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向帝国主义过渡,
1902年国内已出现57家托拉斯及其他垄断组织,某些部门还加入了国际垄断联盟;银行
资本与工业资本溶合,财政寡头与大银行控制一切;资本输出大量增加。1899年时食利者
收入超过外贸收入的4倍。
19世纪,英国科学文化取得辉煌成就。C.R.达尔文以其《物种起源》(1859)奠定了生物进
化论的基础。才华盖世的诗人G.G.拜伦以其浪漫主义的卓越诗篇著称于世,他用诗抨击贵
族的反动,支持民族解放斗争。因此他被统治者逐出祖国,英年早逝于异邦。C.J.H.狄更斯
是英国文学史中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最著名代表、英国人民的作家,其作品反映了英国资本
主义极盛时期下层劳动群众的苦难。F.哈代、萧伯纳和J.高尔斯华绥等是19世纪末到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著名代表。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逐渐丧失工业垄断地位。后起的德国、
美国逐步赶上并超过英国,导致相互间矛盾的空前激化。20世纪初,德国成为英国最危险
的竞争对手。面对严峻的形势,英国政府积极扩充军备,尤其是海军。1908年,自由党政
府决定对海军实行“双强标准”原则,即英国军舰吨位不能少于两个最强的海军大国军舰吨位
的总和。阿斯奎斯,H.H.自由党内阁还进行了一些旨在改善劳动群众状况的改革,以安定后
方。1914年,议会通过爱尔兰自治法案,后因大战爆发,自治法到1921年才付诸实施(见
彩图爱尔兰议员在英国议会下院拒绝以传统方式表决(1900)),爱尔兰本部获得自治,成立
爱尔兰自由邦,北部6个郡仍归英国。此后英国正式国名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
国,为对付德国,英国放弃19世纪奉行的“光辉孤立”外交政策,1907年以后,英、法、俄
“三国协约”实际上已经形成。它同已经形成的德、奥、义“三国同盟(1882)”相对峙。1914年
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期间,英国派远征军到欧洲大陆,是西线战场主要参战国
11
之一,1916年5月,英德海军为争夺海上霸权,在北海进行日德兰大海战。1917年,英国
最终击败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维护了它的制海权。战争中英帝国参战人员阵亡总数达50
万以上。大战初期,自由党联合保守党、工党组成联合内阁,1916年自由党人劳合.乔治,
D.继任首相,组成5人集体内阁,总揽大权。为了争取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对战争的支
持,1918年第4次改革议会选举法,实行全体成年男子和30岁以上妇女的普选权。1928
年选举权扩大到全体成年妇女。1918年11月,大战以德国等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战后英国经济困难。1921年失业人口达到200万,矿工、铁路工人先后罢工,要求增加工
资,缩短工时,恢复战争期间被削弱了的工会权利。1921年英国共产党成立。战后继续执
政的劳合.乔治联合政府内部由于在内外政策上的分歧,1922年10月,保守党退出联合
内阁,劳合.乔治辞职,A.B.劳遂组成清一色保守党内阁(1922~1923)。此后自由党再没有
单独执掌过政权,它的地位逐步被工党取代,1923年12月,议会大选,保守党失败,1924
年1月麦克唐纳,J.R.工党政府执政,同年11月让位给鲍德温,S.保守党内阁。1929年5
月末,麦克唐纳又主持第2届工党内阁;1931年8月组成3党联合的国民内阁,仍由麦克
唐纳任首相,直至1935年6月,在间断执政的10余年间,麦克唐纳工党政府恢复和发展
经济,救济失业,改进社会福利设施,并实行惠特利住宅计划,以改善国民住宅条件,1924
年工党政府承认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1929年又恢复被保守党人中断的同苏联的外交
关系。
尽管如此,劳资之间的冲突仍很激烈。1925年,矿主向矿工提出降低工资,取消工资最低
限额,以区域性工资合同取代全国性合同等,并威胁如果工人拒绝这些条件,矿主将实行同
盟歇业。面对资本家的进攻,1926年5月4日,英国工人掀起震惊世界的全国总罢工。投
入罢工的工人总计约50万,规模空前。总罢工持续到12日,工会大会总委员会宣布停止
总罢工。煤矿工人则单独坚持斗争到11月。罢工在政府镇压和工会右翼首领妥协下失败。
此后19年,总罢工被宣布为非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帝国开始解体。殖民地纷
纷要求独立,大战前已经取消自治的6个自治领要求完全独立,1926年帝国会议宣布自治
领和宗主国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但外交和军事仍受英国控制。1931年,议会公布《威斯
敏斯特法》,规定英国议会的任何一项法律,未经自治领正式承认,在自治领概不适用。自
治领颁布的法律则无须英国议会批准。此后,自治领开始取得同宗主国平等的权利。“英帝
国”的称谓改成了“英联邦”。(见英帝国和英联邦)
12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矛盾加剧。德义日法西斯在东西方燃起侵略战火。新的世界大战迫在眉睫,英国对
法西斯姑息迁就,纵容侵略,1937年,张伯伦,A.N.出任英国首相后,更加变本加厉地推
行绥靖政策。他改组国民内阁,扫除推行绥靖计划的障碍。1938年9月,他3次飞往德国
会晤希特勒,A.,并于9月29日伙同希特勒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1939
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欧战爆发,英国对德宣战。1940年4月,希特勒的侵略矛头指向
西方,绥靖政策破产,张伯伦被迫辞职,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的丘吉尔,W.L.S.组成战
时联合内阁(1940~1945),为保证举国上下团结对敌,政府实行战时各党派之间的“政治休
战”和劳资之间的“工业休战”。丘吉尔上台后,立即组织敦刻尔克撤退,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
轨道,并迅速扩充军备。1940年7~9月在德国发动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有效地打
击了敌人,1943年5月以前,英军的主要战场在北非;1943年9月英美军队在义大利南
部登陆,迫使义大利投降;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德
国投降,(见彩图丘吉尔,W.L.S.(后左1)在诺曼底视察(1944年7月))
战后重建战后英国更加削弱,降为二等强国,1945年7月工党在大选中获胜,艾德礼,
C.R.出任首相,工党政府在1945~1948年间对英格兰银行、煤矿、煤气、电力、电报、国
内运输、海外航空等部门实行国有化,以一定程度的计划性指导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47年,参与拟定并接受马歇尔计划,从美国得到大量援助,经济逐步复苏。与此同时,
工党政府还实施一些改善劳动人民状况的措施:废除1927年工会法,恢复工会合法权利;
对居民实行免费医疗、食品涨价津贴以及社会保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由工党和
保守党轮流执政。经济发展缓慢。战后初期,国民生产总值居资本主义世界第2位,50~
60年代,又先后被联邦德国、法国和日本超过。1979年大选后,保守党执政,撒切尔夫人,
M.H.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2、1987年连任。撒切尔政府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
的政策,在振兴经济方面取得不小成绩(见彩图北海油田钻井平台)。但失业现象仍较严重,
罢工时起。1984年3月至1985年5月的矿工罢工是英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
模最大的一次罢工,造成损失达30亿英镑。
英国煤矿工人大罢工(1984)
13
战后英国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殖民地纷纷独立,但大都留在英联邦内,目前其成员国有49
个(1985)。北爱尔兰至今仍时有动乱,海外的小块领地也屡有麻烦,英阿(阿根廷)马尔维纳
斯群岛争端仍未解决。英国政府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东南亚条约组织(1954)和中央
条约组织(1955)的组织者之一。1973年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1950年1月承认中国,1954
年6月,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1972年3月,两国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1982
年9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访华,1984年12月第三次访华,签订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
问题的联合声明》。(见彩图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1984年12
月))
参考书目
程西筠、王章辉:《英国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81。
A.斯克德、C.库克着,王子珍、秦新民译:《战后英国政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
1985。(,ostWarBritain:aPoliticalHistory,PenguinBooks,London,
1980.)^)
,TheOxfordIllustratedHistoryofBritain,OxfordUniversityPress,Oxford,
1984.
n,Englandinthe20thCentury,PenguinBooks,London,1985.
,SocialHistoryofEngland,PenguinBooks,London,1986.
本文发布于:2022-12-26 21:3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6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