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澜、许戈辉、陈鲁豫主持风格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新闻传播学文本内容量化分析方法,并结合电视谈访节
目的理论知识,对杨澜《杨澜工作室》、许戈辉《名人面对面》、陈鲁豫《鲁豫有
约——说出你的故事》三档电视名人访谈节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三位女主播
的风格差异的规律与特征:杨澜为聚光灯式采访,访谈以辨论式为主,节目编辑
风格表现为快速专业,跳跃动感;陈鲁豫为挖掘式采访,访谈方式如讲故事,节
目编排风格为点到为止,沉静恬淡;许戈辉为导游式采访,采取一种感知式的访
谈风格。
关键词:电视谈话;名人访谈;主持风格;文本量化;比较研究
作为直接以主持人品牌冠名包装的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的《杨澜工作室》、
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陈鲁豫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一直倍受关
注,受到不同阶层观众的喜爱。从“三足鼎立”的同质性竞争的现象中,本文假定
三位女主持人的风格个性差异是栏目成功的关键,运用新闻传播学中的文本内容
定量分析方法,对三位主持人的节目案例加以实证解剖,研究得出变量主持风格
的具体论点。
一、电视名人访谈的理论来源
电视名人访谈属于谈话节目的形式之一,具有谈话节目的一般特性,即节目
主持人邀请嘉宾或现场观众就各种话题展开轻松平等的交谈。电视谈话这种形式
的出现和盛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体现大众传媒对个体话语权利的尊重。[1]
谈话节目的目标是提供“谈话场”,给任何参与者说话——发表观点和意见的机
会,体现一种平等民主交流的精神与新型的传受关系。因此,电视理论学者黄匡
宇认为电视进入全方位的“谈话阶段”。相比之下,名人访谈是将采访对象锁定为
具有一定知名度与特殊经历的个人,运用电视语言手段“为名人卸妆”,还原背后
的真实,获得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情感。电视作为大众媒体,通过名人访谈节
目,实现互勉、共鸣、励志、沟通、启迪、娱乐等社会功能。
二、电视名人访谈的节目定位
《杨澜工作室》1998年1月在凤凰卫视正式开播。2000年停播一年,次年
6月重新开播,节目定位在“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作为中心,以成败得失、
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以世界性的眼光接触人,浓缩世界性的人文精
神。”2002年陈鲁豫继《鲁豫说新闻》后,开播《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节目定位为,“寻访昔日的英雄和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
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纪录谈话模式。”《鲁豫有约》
在2005年改版为国内第一档日播名人访谈脱口秀。许戈辉继杨澜2000年离开凤
凰卫视后创办带有个人风格的名人访谈节目《名人面对面》,节目定位语为“他们
是名人,也是平常人;他们有名人的成就,也有平常人的语言。主持人许戈辉与
观众走遍全球,专访各地豪杰英雄,打破一对一面谈的框架,使观众亲历其境,
感受名人的真心、真言、真情。”
从节目创办与定位的横向比较上看,三档名人访谈节目根源于香港凤凰卫视
的创作班底,三位主持人英语专业出身,毕业后都有中央电视台的工作资历,并
在央视期间成名。节目定位上不约而同地具有人文性、世界性、历史性的视角,
并以人的经历与感悟为访谈中心。同质元素的多重叠加的情况下,那么三档“凤
凰系”的主持风格差异如何评析呢?
2
三、数据量化分析
本部分着重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样本的抽取范围,依次为:杨
澜1998年凤凰卫视与2001年阳光卫视两段时期的录播样本,共有120位;陈鲁
豫的《鲁豫有约》2005年改版前的84个样本;许戈辉2000年开播《名人面对
面》前三年在香港制作完成,2004年转向北京,风格有所调整,因此本文中笔
者选取香港期间60个名人采访样本。然后为对三位女主持人的访谈节目进行指
标细化,规定分析单位,从节目的采访对象、时间设置、问题数量、节奏快慢以
及话题的选择设计等指标与变量进行综合比较,试图得出结论。
(一)采访对象的选择
面对来自各个阶层、各个国家、各个年龄层的各行各业的名人采访样本,《杨
澜工作室》选定为120个样本,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收集到60个有效样本,
陈鲁豫为84个样本。采访嘉宾的社会身份与职业是主持人首先需要完成的前期
准备工作,是采访者最先考虑与选定的内容,因此,笔者决定首先以职业作为变
量,对所选取样本加以统计分析:
表1:采访对象比较分析
职业
政治要
人
商业人
物
演艺明
星
导演作
家
体育人
士
学者专
家
艺术
家
主持
人
杨澜25%50%0%12%0%18%5%
许戈
辉
0%3%20%16%18%25%16%
陈鲁
豫
2%0%15%20%13%20%30%
(二)节目编排
[2]名人访谈的节目编排主要由节目时间、谈话逻辑、背景资料、布景场地、
音乐音响等要素组成。在该组数据分析中,根据命题选取节目时间、问题频率、
背景画面加以考查,试图找出相关规律。节目时间分为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物
理时间又称荧屏时间,即节目录制的实际时间,而心理时间依观众观看节目感受
而定,因此文中所谓变量节目时间是指物理时间。谈话节目一般都会配上背景资
料,便于观众理解,同时在节目编排结构方面往往发挥承前启后,转换话题的功
能。这些背景资料画面包括照片、图片、录像、书刊、文件等。笔者设计通过节
目时间、问题数量、背景画面之间的计算将得出三位主持人的节目现场把握、思
路设计、节奏快慢等总结出风格特征。
表2:节目编排比较分析
节目编排
[3]节目时间问题数量背景画面
主持人
杨澜25分钟28个问题8
许戈辉20分钟18个问题10
陈鲁豫40分钟25个问题15
(三)话题设计
话题的选择是谈话节目的关键。话题如果到位,节目就成功了一半。笔者认
3
为,话题设计既能佐证主持人采访之前的各项功课是否充分,也能考验主持人对
采访对象与采访现场的把握能力。话题设计的差异是风格重要表现。在此,为了
统计方便,特将话题变量赋值为焦点性话题、人情味话题、思辨性话题、故事性
话题、敏感性话题五个方面,平均结果如下:
表3:话题设计比较分析
话题
焦点性话题人情味话题思想性话题故事性话题敏感性话题
主持人
杨澜153523
许戈辉210321
陈鲁豫0100123
四、结论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综合分析,特得出以下结论:
(一)采访对象比较结果
1、杨澜的“聚光灯式采访”
杨澜的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商业人物占到50%,而政治要人到1/4的
比例,如澳门特首何厚铧、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联想总裁杨元庆、TCL董事
长李冬生、香港房地产巨子李兆基、TOM的CEO王先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
等。来自作家、导演、学者、专家的文化界精英共占35%,如著名学者季羡林、
著名华语作家李敖、查良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音乐家谭盾等。可见,杨
澜名人采访定位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端采访,采访对象的主体部分是企业界
商业精英人士或以经济相关联的风头正健的政治人物,而文化界人士绝大部分是
文化市场的杰出代表或光环符号。从本质上看,杨澜锁定的采访对象具有很强的
时代感,是公众投入众多注意力眼球的新宠。因此,可将杨澜的采访风格概括为
“聚光灯式采访。”
2、陈鲁豫的“挖掘式采访”
陈鲁豫的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主体部分为艺术家,占30%,其他选项
作家、学者、体育人士、演艺明星基本持平。此外,除演艺界陈鲁豫采访的谢霆
锋、张柏芝等年龄偏小外,其余采访对象平均在40岁以上,特别像常香玉、秦
怡、黄宗英、梅志、章含之等一批老艺术家、老作家,平均在75岁以上。因此,
《鲁豫有约》采访对象是能够见证历史的群体,在他们身上撰写着充满传奇色彩
与人生悲欢离合的往事情感,但他们因年龄的原因走下历史舞台,从幕前走向幕
后,消失在时间的视线里。从这个角度看,陈鲁豫是一种“挖掘式采访”,通过名
人访谈的形式,运用最新的电视手段,再次纪录与挖掘历史尘埃下的感动与故事,
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
3、许戈辉的“导游式采访”
从表1中,我们发现许戈辉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板块划分统计,演艺明星、
学者专家、体育人士、艺术家基本持平,商业人物选项仅为3%。许戈辉在总体
上与陈鲁豫有一定的重叠处,但通过具体案例考查,如美国高尔夫球泰格·伍兹、
英国魔术大师大卫·科德菲尔、旅法画家赵无极、法国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丹
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的采访看出,许戈辉的风格可以定义为一种“导游式采访”。
因为在所选的采访对象中虽然有作者、艺术家、导演、体育明星等,有一半是外
籍人士,或有国际背景的旅法、旅美的华人群体。正如许戈辉在节目定位中所言,
带领观众走遍全球,拜访各地豪杰英雄,所以《名人面对面》在总体上颇显异国
4
情调,触角延伸到海外华人的奋斗经历与情感历程。
(二)节目编排比较结果
从节目时间上看,陈鲁豫每期节目时间平均为40分钟,杨澜为25分钟,许
戈辉为20分钟。使节目时间与问题数量之间加以计算,我们得出,杨澜的提问
速度最快,平均每分钟1.12个问题,其次为许戈辉的提问频率,平均每分钟为
0.9个问题,陈鲁豫为平均每分钟0.625个问题,提问速度最慢。从问题数量与
背景资料之间的衔接结构上看,杨澜每个问题配以0.29个背景画面,许戈辉为
0.56个背景画面,陈鲁豫为0.6个背景画面,说明杨澜倾向于运用谈话手段获取
不同信息,其次是许戈辉,陈鲁豫在三人中最愿意利用背景资料展开或开启话题。
通过比较分析,在节目编排风格与节奏上,杨澜“快速专业,跳跃动感”;许戈辉
“步步为营,优雅平稳”;陈鲁豫则是“点到为止,沉静恬淡”。
(三)话题设计比较结果
1、“辩论式访谈”
杨澜在话题设计上以“焦点性话题”为主,如果每期平均28个问题,则焦点
性问题占到15个,其次是是思想性话题,平均有5个。正如上文所分析,杨澜
的采访节奏感强,提问具有跳跃性,问题与时代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财经、商
业、政治的专业背景。在杨澜的引导与刺激下,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经常呈现
对话张力,交锋频繁,观点碰撞,精彩淋漓。因此从话题的选择上看,杨澜是一
种“辩论式的采访”风格。同时,她也善于调节现场气氛,所以人情味的话题与故
事性话题一般占到2-3个,比如杨澜一般会以一些抒情与感性的话语作为采访的
结语。但总体上,杨澜采取的是一种辩论的方式推进采访。以采访国内最大的网
游公司盛大总裁陈天桥为例,杨澜从进入话题开始,就快速抛出三个焦点问题:
(1)新传奇的开发与运营;(2)与韩国网游供应商的法律纠纷;(2)与风险投
资商软银的合作。在采访者回应的过程中,杨澜会职业性地树几个外界不同观点,
挑战陈天桥的答案。在其它案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在与商界、政界的采访者交
谈中,杨澜毫无疑义地展现出她独特的专业性的辩论才能。
2、“故事式访谈”
陈鲁豫在话题设计上以“故事性话题”为主导,如果每期平均25个问题,则
故事性问题占到12个,其次是人情味话题,为10个。陈鲁豫在采访过程中,一
般像一个恬静的晚辈或朋友,仔细地聆听经历人生风风雨雨的前辈、长辈对已经
飘逝的过去的追忆。几乎第一集中,陈鲁豫的眼神都表现得异常专注,听到动情
与激动处,泪水盈眶,神情感伤。她的提问舒缓亲切,似乎仅仅是帮助采取者回
忆过去,找寻历史。因此,陈鲁豫的提问带有较强的故事性或情节性,仿佛是一
篇章回小说的标题,从一个故事跳到另外一个故事,从事业跳到家庭,从友谊跳
到爱情。此外,背景画面在陈鲁豫的“故事式访谈”中运用较频繁,比如在采访常
香玉时,将常香玉15岁、22岁、30岁、54岁、80岁的照片用蒙太奇的手法编
排播放,勾勒出常香玉丰富多彩充满传奇的人生。在采访章含之也同样运用类似
手法。所以,正如陈鲁豫对节目的定位中所说,“说出你的故事”就是指采访“有
故事的人”。
3、“感知式访谈”
许戈辉在话题设计上以“人情味话题”为主要方面,如果每期平均18个问题,
则人情味问题占到10个,思想性话题在其它话题中略高。所谓人情味话题是指
心灵上得到一些感动和慰藉,或者得到人生的某种启示,追求永恒话题,如美学、
艺术、爱情等。通过观看许戈辉主持的《名人面对面》会发现,她偏爱于对采访
5
者的内心情怀进行捕捉式提问,让人觉得她是一位知性细腻、善解人意的女子。
比如,在采访旅法画家赵无极时,她问赵老关于绘画与心灵的问题,探索美的真
谛;采访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时,她不断地试图了解导演创作的动机与灵感的
源头等等。在与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谈论建筑艺术时,她会问一些艺术的完
美与不完美的辨证论题。另外,许戈辉在表达感知、知性的同时,也时常流露出
她的活泼优雅的特性。如在访谈魔术家大卫·科波菲尔时,她会利用录像的方式
制作魔幻场景与话语,为节目增添异国情调。因此,相比杨澜、陈鲁豫的提问方
式,许戈辉显得更加知性,略带艺术家的优雅气质,故称作“感知式访谈”。
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三位主持人在名人访谈节目中的风格取向,
为方便起见,特将本论文命题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表4:主持风格结论汇总主持风格主持人采访对象风格定位节目编排风格
定位话题设计风格定位杨澜聚光灯式采访快速专业,跳跃动感辩论式访谈
陈鲁豫挖掘式采访点到为止,沉静恬淡故事式访谈许戈辉导游式采访步步
为营,优雅细腻感知式访谈
本文仅从文本内容分析的角度入手,对收集到的影像资料阅读后量化统计,主要
规定访谈文本的三个分析单位:采访对象、节目编排、话题设计。通过数据比较
提炼出杨澜、许戈辉、陈鲁豫三位著名女性主持人在名人访谈类节目中所形成的
风格路线的具体内容,归纳出同质竞争下的差异规律。另外,需要补充的是,由
于研究视角的原因,本文没有对受众群体定位以及名人访谈节目发展与盛行的深
层社会原因等进行比较分析。
一节目定位对比
各式各样的名人访谈节目在电视荧屏上层出不穷,《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
以其鲜明的个性从中脱颖而出,赢得自己的受众群体。说到节目个性,就不能不
提到对于节目个性影响最大的定位问题。定位的作用在于塑造节目品牌以期从宏
观上打造出电视节目有别于其它同类栏目的独特形象。而对于一个名人访谈类节
目来说,节目定位要做的就是结合节目的传播目的确定适合自己节目的嘉宾类
型。“《杨澜访谈录》是阳光卫视制作的一个以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特色的访谈
节目。它关注人的性格特点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
的相互作用,揭示一些‘历史背后的历史‘在对过往的反思中寻找人类智慧的光
芒。’‘因此在《杨澜访谈录》中出现的嘉宾,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名更多是因为
他们身上在那个时间段上具有的新闻性和时尚性。采访的前提是有交流的必要和
对公众传播的价值,就是将有传播价值的私人性话题拿到节目中去从而构筑一个
开放的、公共的话语空间。与此不同的是,《鲁豫有约》将自己定义为“寻访昔
日的英雄和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
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纪录谈话模式“,节目全称为《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因此邀请的嘉宾确切地说并不是当下的名人』而是一些“有故事的人’‘,有的
是经历宦海沉浮的敏感人物、有的是曾经给中国社会带来话题并充满沧桑的风云
人物。这种明确而个性化的定义为两档节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内容定位对比
内容定位就是指选题策划,指根据栏目的宗旨、性质、影响力、受众面以及当今
社会的现实状况来设计节目内容。一档名人访谈节目的选题至关重要,<杨澜访
谈录》和《鲁豫有约》在确定嘉宾的访问角度时注意从节目定位出发体现出节目
的特质使节目能够起到强化在受众心中形象的作用。比如《杨澜访谈录》通过新
6
闻人物在新闻时间内的思考向人们展示其特有的智慧火花和人格魅力。因此在选
题上侧重于人物的事业和他们从事工作的经验和心得。以(杨澜访谈录—谭盾》
为例。采访时间是2001年4月7日,原因是2001年谭盾凭借影片(卧虎藏龙》
赢得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原创音乐奖‘’。因此,访谈很自然地从奥斯
卡切入,但又不仅限于奥斯卡,杨澜很巧妙地串起了’‘奥斯卡一(卧虎藏龙》*
电影音乐一创作空间的限制与挑战一创作者的立足点即民族性’这样一条线层层
推进,非常自然地揭示出了谭盾的最大特点—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处引发他说出
了我现在做的事情我在纽约做的事情是把我在两个世界学的东西融在一起形成
我自己的东西。“相信这既是谭盾一路走来的经历和感触也揭示出了谭盾的成功
之处。
而《鲁豫有约》在选题上就有所不同.这档栏目重在挖掘个人经历中的情感因素。
以《鲁豫有约—庄则栋》为例鲁豫没有刻意为自己的谈话寻找什么切入点.而是
自然地和庄则栋从他最动人的记忆—世界冠军和乒乓外交开始交谈,自然过渡到
文革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再谈到重回山西的崛起和退休生活的惬意。看似漫不
经心的谈话进程却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而非常人性化的庄则栋。在整个谈话过
程中庄则栋没有豪言壮语也
本文发布于:2022-12-26 16:3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4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