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考试真题以及答案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个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
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水平
D.创造水平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
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水平,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研究水平
B.学习水平
C.管理水平
D.交往水平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能够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理解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理解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理解
B.有个性的理解
C.有领导的理解
D.有基本的理解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准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
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实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
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
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持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____。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________。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____。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_______。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____、和目标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______阶段。
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____。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实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________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__教材和_____________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
的影响不但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
发展个性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
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40.对于绝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要点】(1)针对绝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动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
病的发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实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合水平;(3)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点】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注意使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使用知识的确良水平。
(3)准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C4..B5..B6.A7.D8.C9.C10.B
11.A12.D13.C14..B15.A16..B17.C18..A19.B20.D
二、填空题
21.政治经济制度22..个体身心发展23.教师人格特征24.基础
25.行26.马克思主义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30.孔子31..高中32..苏格拉伦33..艺术家
34.本质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36..民主平等、相互促动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动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动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动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但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____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____和社会实践水平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直观教具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
原则是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
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
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所以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实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使用知识;检查知识。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
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
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A3、B4、C5、D6、B7、D8、C9、B10、A11、A12、C13、B14、C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延时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
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绝大部分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创新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8、教学大纲9、学校
教育10、学生身心发展11、模象直观12、作业检查与批改13、社会通过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论述题
1.论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引导和培养、塑造功能。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
道德、知识水平等多方面,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学校教
育不但影响着学生发展的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
的功能。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够有效地加速个体发展的
进程。(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但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
育的内容绝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能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动学生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发展。
2.论述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1)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动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
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
实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来说,它
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创造需要的意义,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
活动。(3)不同水平的个体活动及其作用,实际上是共时、交融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
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
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请结合实际分析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
到发展。(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必须把德育、智
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3)素质教育是促动学生个性发展
的教育。不同的学生在认知特征、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创造潜能等方面各不相同
,素质教育强调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
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水平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水平的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特
征。
4.试述都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从事这个职业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素养:(1)专业素养:①教师的学科
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
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②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
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艺术。(2)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示范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
的个性品质,如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
5.试述师生关系的性质?
(1)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
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2)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首先,师生在教学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①从教育内容的
角度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
于主导地位。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育教学是
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
与。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动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促成学
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获得自主发展。其次,师
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
的。师生应该互相尊重。②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协助的关系。
要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促动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动的关系。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学相长的社会互动关系。②教师对学生
的影响不但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后一方面甚
至会对学生产生持续终身的影响作用。
6.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个说法是否合理?
(1)这种看法在传统社会有一定的合理性,那时社会发展缓慢,知识总量少,知识更新换代
的速度较慢。(2)在现代社会,因为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也
必须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
本文发布于:2022-12-26 15:3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44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