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案19岁嫌犯落网

更新时间:2022-12-26 13:33:22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6日发(作者:白宫国宴)

1

犯罪心理学课题研究论文

浅析石家庄爆炸案犯罪人靳如超之犯罪心理

罗小年

(云南中医学院11级应用心理专业)

【引言】2001年3月16日凌晨4时16分至5时零1分,河北省石家庄市相继发生5起

爆炸案,108人遇难,38人受伤,由于其死亡人数之众、损失之大、影响之坏,成为见过以

来最大的爆炸案件。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石家庄爆炸案反社会人格

作案经过

2001年3月16日凌晨4时16分许,石家庄市长安区育才街棉纺三厂宿舍15号楼——

其继母所住房间,西侧墙体被炸塌,但无人员伤亡;

随后,与其相邻的棉三宿舍16号楼——靳生前住所,发生爆炸,楼房整体倒塌,造成

93人死亡,12人受伤;

4时30分,位于长安区建设大街东侧的市建一公司宿舍1号楼——其前妻的父母住处,

发生爆炸,第3单元被炸塌,造成5人死亡,20人受伤;

4时45分,位于新华区电大街13号的市五金公司宿舍楼——其前妻现任丈夫住处,发

生爆炸,第1单元被炸塌,造成10人死亡,6人受伤;

5时许,位于桥东区裕华路民进街12号——其生母所建却被姐姐私自卖给他人的小楼,

的一居民二层小楼又发生爆炸,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靳如超生平简介

靳如超,男,汉族,原籍江苏省宿迁县人。

1960年,12月7日出生;1968年,8岁开始在石家庄市光明街小学上学;1969年,9

岁因病导致听力障碍,后转入棉三子弟学校上学。

1976年,16岁在石家庄棉纺三厂五七劳动公司参加工作;1977年,17岁到棉三准备

车间当工人。

1984年,24岁结婚。1990年,30岁与妻子正式离婚。

1988年,28岁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1994年,34岁母

亲因车祸去世。1997年8月19日,37岁被减刑释放。出狱后,靳没有正当的职业,修理过

三轮车、推销过化妆品、非法倒卖过火车票。

2000年秋天,40岁靳在石家庄结识了26岁的云南姑娘韦志花,与其同居。因生活窘迫

且常被靳打骂韦志花于2000年年底逃回老家。2001年2月22日,41岁靳追到韦志花的原

籍云南,强迫韦跟他回石家庄,韦不从。3月9日,争执中靳用柴刀将韦志花砍死。杀死韦

志花后,靳知道自己已经逃脱不了罪责,下决心报复所有“对不起”他的人。

2001年3月16日凌晨,41岁制造了震惊海内外的石家庄特大爆炸案,造成108人死亡,

38人受伤。2001年3月23日8时20分,41岁靳被广西北海市警方擒获,2001年4月17

日,41岁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2001年4月29日,41岁靳被执行死刑。

2013/12/3

2

犯罪心理分析

“3.16”特大爆炸案虽已告破,可它还是给人们留下了不少的阴影与疑惑:靳为什么要

制造这起爆炸案?为什么要如此丧尽天良?如何避免类似的惨案再次出现?接下来,让我们

从犯罪类型、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犯罪行为实施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类似犯罪四个方面来

进行探讨。

犯罪类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affectionless

personalitydisorder)或社会性病态(sociopathy),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这类人

在监狱和劳教机构占相当大比率(40%-78%),不少是累犯或惯犯,往往因发生反应状态而

送精神病机构要求医学鉴定。反社会人格障碍虽然与一般犯罪是有区别的,但二者对所犯罪

行为均负有完全责任能力。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

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但这些均属相对的。

①高度攻击性

反社会人格患者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已众所周知,然而却有一些并无攻击行为。

Cleckley(1941)区分病态人格为两类,一类为冲动-攻击型,一类为社会退缩型;靳有多次

暴力行为和一次因强奸入狱经历,显然属于前者。Buydeus-Branchey等(1989)发现15岁以

前有暴力行为的人到成年较之那些15岁以前无此类行为者易于发生暴力;这一点对于靳而

言也是吻合的,据靳的妹妹说,她从小就非常害怕哥哥靳,原因是他的性情太暴躁,动不动

就打人摔东西。他不喜欢吃饺子,有一次,家里包了点饺子,他从外面回来看见,一下子就

把桌子掀翻了。Buydeus-Branchey等也将反社会人格分为具有攻击型行为和不具有者两类,

前一类具有终生发生身体暴力的倾向;靳在出狱后又犯下杀人和爆炸两重重大暴力罪行,再

一次验证了其具有高度攻击性。

②无羞惭感

认为此类人无羞惭感,缺乏与焦虑相关的自主神经反应(包括皮肤直流电反应)。James

等(1983)对反社会人格和非人格障碍者各524人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观察,结果发现25%的

反社会人格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其发生率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区别。他们认为伴发焦虑和抑

郁的精神病态可能代表一种特殊的综合征。Blackburn建议将精神病态分为焦虑和非焦虑两

型,前者为继发性人格改变;后者为原发性精神病态,相当于Karpman(1948)的真性精神

病态(truepsychopathy)[2]。靳应该是属于继发性人格障碍,他并非生来残暴,也无家族遗

传,其性格的变化始于其8岁时患感冒引发中耳炎后,在治疗不当的情况下听力受损,因沟

通不方便,与人交往日益减少,才开始有开朗变得沉默,由合群变得孤僻,继而形成偏执、

多疑的性格。

③行为无计划性

精神病态患者的行为大多受偶然动机、情绪冲动、或本能愿望所驱使,缺乏计划性或预

谋。Arieti(1967)区分精神病态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二型均系自我中心,但单纯型的反社会

行为一般缺乏预谋,而复杂型精神病态患者往往在事情发生前有计划,而且可以达到行为的

目的。因此单凭计划性有无而确定攻击行为的性质是不适当的。靳一开始杀死韦志花,是受

情绪冲动的结果,并无计划性,后因知道将承担严重后果,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完全释放

了其多年来一直压抑在心中的怨恨,决定对其不满的所有人实行报复,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犯

3

罪,包括从云南逃回河北,买炸药,进行爆炸试验,最后对其想要报复的人实行报复行为。

所以靳的犯罪行为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单一的单纯型或复杂型。

④社会适应不良

ICD-10(1992)认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常因其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背离而引人注

目。适应不良是精神病态患者的重要特征。由于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从经验

中取得教益,因此本症是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行为的模式。然而,一些学者也曾提出

适应良好的病例。

但就ICD-10而言,靳确实具有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和他一起上学

的人回忆起学生时代的靳,说当时他的绰号叫“靳聋子”,浑身又脏又臭,他不搭理别人,

别人也不爱搭理他;不能适应家庭生活,家人曾为其办过保外就医,但靳回来后就囚禁已经

离婚的妻子,并把家里搅得鸡犬不宁,21天后又被重新收监;无法很好的经营正常婚姻生活,

爆炸中幸免于难的靳前妻表示他俩离婚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情残暴,动不动就打骂人,往死

里打人,而且生活放荡,常常出去鬼混。与邻里关系也不好,据负责16号楼的原棉三宿舍

第一居委会主任吴淑兰反应,靳父母离异,家庭不和,邻里关系也非常紧张,曾多次到居委

会要求给找工作,可给他介绍了四五个工作,他都不干,说是太掉价,与邻居闹矛盾,曾扬

言要炸楼。

犯罪心理形成原因

1、生理缺陷:耳聋导致自卑

据靳的日记记载:他们没好好给我治……我的耳聋是从小达(打)链霉素中毒尔(而)

致聋的,后在1990年又多次输液吃药打安定针、氯炳嗪、强疼(痛)定,都引起耳聋严重失

去听力。

当时的靳年仅8岁,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他此时正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心理冲突阶

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

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他

家人也说,他的性格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原本开朗的他,开始变得沉默、孤僻。

2、成长经历:

①早期特殊阶段家庭关怀的缺失

一些了解靳过去生活的人谈到,他在小时候,就经常受到别人的欺侮和凌辱。小小年纪

他就进纺织厂当了工人,还烧过锅炉,做过按摩,中间曾多次失业。

对于靳人生的特殊阶段,他并不是受到家人的倍加呵护,而是独自承担了内心的痛苦,

靳的日记里并没有提到他对那段生活的感受,但从其他的日记片段里,还是可以看到靳内心

的不解,比如他对耳聋经历的记录中,他写到“他们没有给我好好治”,也许这本身只是一

次医疗错误,同时也受到了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了他由中耳炎变成了耳聋,可他内心体

会到的是家人对他的不重视和不在乎,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人给予细心的指导和解释,以及

满满的呵护,在其受到侮辱和歧视时保护他脆弱的自尊心,也许他心里会多出许多善良和温

情。当然,这并不是对靳父母的指责,毕竟这其中也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父母自身文

化、经济情况等,而只是想说明父母养育方式对极具塑造性的未成年人来说,意义是十分重大

的。

4

②缺乏教育,过早进入社会

靳16岁时就在石家庄棉纺三厂五七劳动公司参加工作,正式步入社会,17岁到棉三准

备车间当工人。

此时的靳正处于青春期(12~18岁)(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面临着自我同一

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

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

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

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

添绚丽的色彩"。(埃里克森,1963年)但是,“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

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

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

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埃里克森在用同一性危

机理论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时说到。

这个阶段的靳是需要人指导的,特别是由于耳朵失聪,心理沉重的自卑感压着他还并不

完善和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上难以有效与身边的人沟通,此时的靳在遭遇挫折时很容

易形成对人生、对社会的错误认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更正与疏导,容易形成心理的扭曲与

变形。

③28岁因强奸罪进监狱,“生育对自我关注”的阶段冲突的解决再一次受到了阻碍

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成年期(25~65岁)的人面临的是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他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

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

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

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

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这一阶段靳基本上是在监狱度过的,此时的他绝大部分的关注投之于自我,我们能了解

到的他的日记也是写于这一阶段的,在日记中,可看到他对社会、对人生的大段论述,虽然

绝大多数是无知的、错误的甚至是可笑的。主要的认知歪曲有四:

一、前妻害了他和家人。靳认为,是前妻把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搞坏了;靳还猜测,

他母亲1994年被汽车撞死和他父亲被汽车撞伤,也与前妻有关系。

二、社会上都是人压人。他在日记中写道:“不要总是考虑有什么事(能)力(利)用

法律保护来做事。现在社会无认(任)何人讲法律道理,说弄你就直接弄你了。你讲法律道

理没用,直接把你压起来,反抗也没用。社会上人都是压制人。有权的人,有门子的人什么

事都干(敢)做。你只好忍受屈从,设法搞掉他们就行了。”虽然社会上目前的确存在一些

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这是无可否认的,但靳对这种想象的认知和应对模式显然是有问题的。

三、世上没有什么好人。“现在社会改革开放变化很大,人人都有这种头脑;要是没有

这种头脑,人人做事都是惊心、怕事、当心。否着(或者)被害、诱惑、陷井(阱),诬告、

陷害判刑等等手段。在你周围人们面前为你说好话当心也是骗你的。”在靳的眼里,世上没什

么好人,而多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关系。他还用重笔在日记本的封面这样写道:“有权势

者生,无权势者死。胜者为王,败者冤死。有钱者生,无钱者冤死。”

四、一生学点坏是好事。“人的一生学点坏,干点坏事是好事,这样给你周围人们出点

5

坏干点坏事,使你周围的人与人互相争(整)弄、打闹。他们就毁了他们自己,而就使你安

然无羔(恙),也有了地位,而又能获的(得)一切。”

从日记不难看出,靳始终将自己放在了一个受害人的位置上,他的所有注意力都投注在

对自己的自怜上,而对自身以外的他人是缺乏同情心的,不能客观的分析和看待问题的因果,

从而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事件。最终走上了再次犯下重罪的道路。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

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

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

不健全的人格。

3、社会环境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会面临大量的社会信息,这些社会信息中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

的。一个人怎么选择,这与个人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品质有关。靳的日记中有大段的关于

社会的消极描写。

比如,对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解:“人可怜:无人相互(信)。人疼(痛)苦:无人

结(接)触。人生气:无人解气反而给你再加气。人没有爱:反而无人可怜爱你。人生气:

别人就高兴。人求人:别人越知道你无能,反而人们离远了你。你穷:别人越破你的财,让

你穷。你高兴:别人越不让你高兴。”

对人性的理解,他错误地认为,人的自私是本性,因而用不着相互同情、帮助和尊重:

“可怜、受气、穷、丑的人,你不要相互、他是个无本事的人,你不要解除他的苦难敌(灾)

害。他也不会可怜你的。世上人都不向可怜的相互解除疼(痛)苦。人人都为自己的幸福,

对任何人都不要尊重,包括自己的父母儿妻,都不尊重。尊重别人是对自己是个大敌灾害,

也不要解除受苦的人。”

他还写道:你回社会后你要高大的(特别地)警提(惕)注意你自己要清楚你自己不要

麻脾(痹)你自己,因你是住过监狱的狱人,社会上的人都把你看成了贼的坏人,干坏事的

人,杀人出坏的人。

这些结论主要是他心理变形后在错误的认知下得出来的,但同时也说明社会中确实存在

着“世态炎凉”的一面,社会的冷漠也于无形中加深了他社会适应不良、缺乏同情心、羞惭

感等人格和情绪问题。

4、人格特征

敏感、多疑,情感肤浅而冷酷,脾气暴躁,自我控制不良,缺乏责任感;法纪功能较差,

行为受本能欲望、偶然动机和情感冲动所驱使,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挫折的耐受

力差,遇到失利则推诿于客观或者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或引起反应状态;

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经常更换职务;缺乏良知,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觉知;缺乏羞惭,

不能吸取经验教训;这些我们都可以在靳的身上看见,这些人格上的缺陷也是促使其最终

形成犯罪心理和实施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靳最终犯罪心理的成因是复杂的,并非单一方面的,期间有许多环节可以扭

转和改变其人格形成的最终走向。很可惜,在日记上既没有看到两种思想进行交锋的记载,

也没有谈到什么人对他进行过任何思想帮助。可见,靳存在的种种进入误区的思想观念,是

在整个社会和家庭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而且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批评,最终使他走上了

人生歧路。

6

犯罪行为实施的原因

1、直接原因:情境

靳如超交代,2001年3月9日,他在云南省马关县用柴刀砍死曾与他非法同居过3个月

的韦志花后,深感罪行严重,便决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报复杀人。韦的死促使了靳置一

切法律、自身利益于不顾,不惜一切代价报复杀人。

2、间接原因:犯罪能力

据靳的弟弟反应,靳有两大爱好,一是找女人,一是玩炸药。靳之所以能制造出如此大

的爆炸案,与他的第二个爱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靳在监狱服刑期间,曾研究过12种杀人

方法:利用炸药制造爆炸来杀人,用枪支杀人,用药物来杀人等,他最终选择用炸药来杀人,

除对炸药组成成分管制不力外,还有就是他本人对炸药比较熟悉,有制造炸药的能力。

疾病预防

有研究结果提示,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父母的拒绝型养育方式、父亲低

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低、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因此,预防反社会人格障碍首先要从孩子

的父母和将成为父母的人们做起,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倡导正确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

性的情感,多沟通引导,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从而尽量减少人格障碍及犯罪

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精神病态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间的关系-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第8期(5)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学生的管理——由某学生行为引发的思考-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10年第5期(4)

•犯罪学视野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理论初探-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4)

•石家庄爆炸案元凶靳的扭曲人生-法律与生活-2001年5月

•靳为何要了108条人命-康乐园6/2001

•惊天血案背后——靳的心理轨迹剖析-心理沙龙2001/12

•《江南时报》(2001年04月29日第四版)

2013/12/3

云南中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

11级应用心理班

2

罗小年

7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本文发布于:2022-12-26 13:33: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39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鹅妈妈童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