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 英文

更新时间:2022-12-26 12:43:41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6日发(作者:华东政法大学教学管理系统)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I

现代汉语中英汉混用现象研究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英汉语言间的

接触日益广泛,从而出现了英汉混用现象。本文分析了这种英汉混用

现象出现的原因、领域及规范化问题。

关键词英汉混用原因领域规范化

Abstract

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marketeconomyandtheaccelerationofthe

processofglobalization,theincreasinglywidespreadcontactbetweentheEnglishand

Chinelanguage,peranalyzesthereasonsofthe

phenomenon,thefield,andstandardizationissuessuchEnglish-Chinemix.

KeywordsEnglish-ChinemixReasonstheFieldStandardizationissues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I

目录

1绪论..............................................................1

2当前英汉混用现象产生的原因........................................2

2.1社会的需求....................................................2

2.1.1老百姓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2

2.1.2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2

2.2语言发展的需要................................................2

2.2.1言简意赅,通用性强.........................................2

2.2.2方便交流、节省时间.........................................3

2.2.3追求时尚、标新立异.........................................3

3英汉混用现象使用的领域............................................5

3.1日常生活领域..................................................5

3.1.1英文缩写...................................................5

3.1.2数字.......................................................5

3.1.3直接插入...................................................5

3.2大众传媒领域..................................................6

3.3科学技术领域..................................................6

4英汉混用的规范化问题..............................................7

4.1主次分明,忌喧宾夺主..........................................7

4.2活学活用,忌生搬硬套..........................................7

4.3审时度势,忌泛滥随便..........................................7

结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1

1绪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加入WTO,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

益频繁,产生了许多新生的事物。英语,作为公认的国际通用语言,将这些新生

事物带入国内,发挥着沟通桥梁的作用。我国对英语的教学强度也日益加大,越

来越多的人自觉、主动地学习、使用英语。英语辅导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

们面前,国内语言也因此从单一化向双语化,甚至向多语化转变,这也是社会语

言发展的趋势。英语在经济与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行走于城市的大街

小巷,英汉混用现象在许多公共场所的标志牌、宣传广告、品牌杂志、商品包装

等随处可见。英汉混用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文化形式融入到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本文旨在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领域、规范化方面总结前人观点,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力求有新的突破。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2

2当前英汉混用现象产生的原因

2.1社会的需求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因此,英汉混用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

现象,必然能从各个方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当前英语之所以对汉语产生

如此巨大的冲击,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及文化原因的,也是国人内心世界在语言

使用上的外在反映。这其中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1.1老百姓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接触频繁,不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历史

方面,让世界了解我们的同时,我们也走向了世界。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

老百姓的整体英语水平也逐步提高。港澳及大陆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得天

独厚,与外界的接触也更为广泛,特别是香港地区,曾经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英

语一直是当地的官方语言,英汉混用现象早已是司空见惯。为如今英汉混用现象

的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2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

改革开放后全球化发展趋势使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从日常生活到商业流通乃

至文学艺术、语言应用方面都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打开电视,翻开报纸,随

处都能见到或听到我们平日里所熟知的汉语与英语的混搭。例如:BP机、CD

光盘、IP电话、KTV包房、Internet等。东西方跨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

深度。所有的语言虽然都在发展,但英语的全球化程度是史无前例的。

2.2语言发展的需要

2.2.1言简意赅,通用性强

缩略词是英汉混用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因为形式简洁、信息量大并且言

简义丰而获得广泛的运用。在交流中运用一些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国际社会所

共用事物或观念的英语名称不仅仅直接准确,也简单明了。在任何语言里,人们

都会使用缩略语来表示专用名词或术语。法国语言学家er指出:交际和

表达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更多、更新、更具特色的语言单位将会不断涌现。

而人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惰性则要求人们在言语中尽可能减少消耗,使用较为省

力、熟悉、习惯和少量的语言单位①。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认为,人们“能

用三个字表示的意思,不用五个字,一句话能了事的时候不说两句。”②

例如:有空就call我;想好了我就mail你。比起用电话或手机与我联系、

发电子邮件;call及mail要简洁的多。同样,B型超声显像仪、人体免疫缺损病

毒、首席行政长官、网络论坛或电子公告牌系统等我们简称为B超、HIV、CEO、

BBS。CNN(美国有线新闻网)、BBC(美国广播公司)、NBA(职业篮球联赛)、

①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②吕叔湘.语文常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61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3

HSK(汉语水平考试)、WSK(外语水平考试)、PSC(普通话水平测试)。由于

英语缩略词的方便之处,这种英汉混用现象不仅存在于百姓的口头语之中,甚至

连书面语中也频频出现。如:IT业引来了许多高科技人才;DNA亲子鉴定等。

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只用几个字母,而汉语却需要好几个字才能表达,从排版和

书写的角度来看,英汉混用现象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

2.2.2方便交流、节省时间

“语言同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

影响是词的借代,只要有文化借代,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①这一点在网

络语言的交流过程中格外显著。鉴于网络交际是通过键盘输入实现的,在交际过

程中很多是一对多的情况,如果你的输入慢,则可能插不上话,失去预期的交际

效果。如果能适时转用相对简短的英文代替中文,或是英汉混用就能达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用中文表达的“中国中央电视台”若转用英文“CCTV”,非但不会

阻碍交际,更节省了时间。再者,很多情况下,一个英语单词并没有完全对等的

中文形式。为了表达方便,人们往往会使用英文形式。如下例子:

①A今晚食堂二楼有个party,去吗?

B不去了,明天正好有个exam,得临时抱抱佛脚。

A不想relax一下?

B那我就pass不了了。

这段对话读起来很有意思,其原因是两同学都使用了很熟知的英文词语,达

到了交际容易进行的目的,方便易懂。

②A明天中午有个minar

B哪一专业啊?

A土木工程

上例中,人们倾向使用英文minar,因为minar一词对应很多中文意思,

但没有单一的一个中文单词可以对应这里的“课堂研讨会。所以,为了不造成误

解或费力解释,直接使用minar,更简单明了。

2.2.3追求时尚、标新立异

流行文化中往往会出现英汉混用现象,例如在校园、媒体、新闻、杂志、网

络中常常由于以下原因:

①学以致用。这一点在大学生群体中显得格外明显,虽然每天都会或多或少

的接触到英语,但是枯燥的大学英语课堂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于英语口语锻炼的要

求,为了营造外语的讲说氛围,在不能流利用纯英语交流的情况下,他们便会在

日常对话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出现英汉混用的表达方式。比如:“你好fashion啊”,

①萨丕儿.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74.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4

“I服了U”,“今天看上去很high嘛”,“go不go啊”,“还真是有阿Q精神呢”

等等。这些都是大学校园里典型的英汉夹杂的语言现象,在表现出当今大学生的

英语表达能力与英汉混合使用能力的同时也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对能够徜徉于英

语交流的热切憧憬与希望。

②由于思维短路,一时找不到适合表达的汉语词汇,而脑中恰恰储存了表达

此种意义的英文,便会脱口而出。比如:“今天Tube了吗?”、“这招太out了”、

“尽量mix时尚潮流”、“这个minar真的是太重要了,千万别迟到啊!”、“别

把自己打扮地太cheap,要有style”、“情人节继续solo吧”、“从白雪公主变成了

独当一面的OL”等。既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会因为自己的大脑短路

而尴尬。

③避免尴尬沉闷,产生委婉、活泼、强调、俏皮的言语效果。特别是在网络

歌曲、电视节目、时尚杂志中,有时用语太直白,适当的使用英文显得有趣、婉

转,起到标新立异,产生时尚感以及视觉听觉上的冲击效果,更让人觉得幽默轻

松。“本人今年刚twenty,有幸进入university,考试只求sixty,没钱只管求daddy,

生活本来就很dry,何必天天去busy,大学生活不happy,不如赶紧找lady,将

来生个胖baby”、“祝你新春有棒棒的body,满满的money,多多的happy,心

情天天很sunny,无忧无虑像个baby”、“当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女孩,emeflyup

high,不能一直依赖,别人给我拥戴,believemeIcanflyIamsinginginthesky”、

还有“ladiesandgentlemen:晚上好,我们刚吃完supper,便来参加party,真是

不辞辛苦啊!!”、“我不太懂英语,所以我不会说English,只好说sorry啦”、“father,

mother请听着,儿在学校读book,各门功课都good,唯有English不及格”、“篮

球赛真是太完美了,太棒了,简直就是excellent!”、“TheChinegongfu真是太

厉害了”、“anyway,还是要谢谢你的”、“我今天跟一个网友视频聊天,真是恐

龙一只,太丑了,sougly!”等。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5

3英汉混用现象使用的领域

作为语言接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词语混用引起了语言工作者、社会学家和

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有的学者也称之为词语夹用,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

生则以语言马赛克这一术语为之命名,颇为生动形象.意指主体语言词汇或词组

夹杂着少许客体语言词汇或词组,并且形成一种使用起来比较自然的混合体,运

用于日常生活、文艺作品、大众传媒及科技文献等各个方面①。这种词语混用现

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个领域:

3.1日常生活领域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学生英语水平的提

高,为越来越多的英文单词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打下了基础。校园里随处可见人

们用“hello”、“bye”互致问候。赞美对方时会说你这件衣服真是今年最in的款

式。在人们的口头笔端:我国是WTO成员国之一、上海APEC会议、NBA赛

事、AIDS患者、SARS病毒、观看CCTVnews、电视节目脱口秀TalkShow、酷

儿Cool饮料、BENZ汽车、DINK家庭和TOFEL考试屡见不鲜。在日常生活领

域,特别是在以汉语为主要语言的文章中,英语主要是充当着插入语的角色,嵌

入形式更是复杂多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英文缩写,数字,直接插入。

3.1.1英文缩写

MSN(MicrosoftServiceNetwork,微软网络服务)、IBM(InternationalBusiness

MachinesCorporation,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WWW(WorldWideWeb,万维

网)、VIP(VeryImportantPerson,重要人物)、DIY(DoItYourlf,自己做)、FT(Faint,

昏厥)、SP(support,支持)、BB(Bye-bye,再见)、VG(Verygood,非常好)、JAM

(Justamoment,等一会儿)、BTW(Bytheway,顺便说一句)、IMO(Inmyoption,

照我的意见)、BF(boyfriend,男友)、THX(Thanks,谢谢)、UR(Your,你的)、

ASAP(Assoonaspossible,尽快)、CUL(Seeyoulater,待会见)、pm(private

message,论坛的私信)。

3.1.2数字

该数字通常为英文单词的谐音。如B2B(BusinesstoBusiness)、3ku(thankyou,

谢谢你)、B4(Be-fore)、me2(metoo,我也是)、U2(youtoo,你也是)、3G(第三代

无线电通信)、F2F(Facetoface,面对面)等。

3.1.3直接插入

如win(赢)、party(聚会)、why(为什么)、click(点击)、download(下载)、cool(酷)、

Yahoo(雅虎)、bullshit(废话)、gay(同性恋)、kickyourass(打你屁屁)、cyberlover(网

络情人)、sorryass(可怜的家伙)、pleahurry(快点)、E-mail地址,CLUB文化

①陈原.语言和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6

等等。可见汉英混用的现象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

对人们语言的运用、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3.2大众传媒领域

报纸、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是当今世界的四大媒介传播方式。作为与高

速信息时代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许多大众传媒中英汉夹杂和混用现象日趋变

多。打开广播电视,翻开报纸杂志,大量英汉夹杂和混用的信息铺面而来,如观

看MTV,超级女声终极PK,去KTV唱卡拉OK,跳Disco,加入WTO,举办

OlympicGames、欣赏ChannelV的时尚Show,怎样去掉Babyfat,不胜枚举。

英汉混用不仅使语言表达更简练准确,同时这些新词极具时尚性,强烈的视觉冲

突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媒体和网页标题也常出现Hot新闻,社区BBS,生活

小Tool等,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吸引大众眼球。一些电视节目的解说词中也有许

多为大众熟悉的例子,“中央电视台CCTVNews”,“WelcometoDiscovery探索

频道”,“M一zone,我的地盘我做主”。

3.3科学技术领域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科技领域新的术语、品牌、产品名称可谓层出不穷,

这些新词具有更新快、数量多、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来不及经过翻译就以其本来面目直接

进人我们的母语,如GPS(GlobalPositionSystem全球定位系统)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VCD(VideoCompactDisc激光视盘)DVD(Digital

VersatileDisc,数字视频光盘)、DOS(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统)、UFO

(UnidentifiedFlyingObject,不明飞行物)、ATM(AutomaticTellerMachine,

自动取款机)、EMS(Expressmailrvice,特快专递)、Mark传真纸、DOC格

式、电信3G、4G时代、TCP协议、CDMA网络、UCDOS、EXCEL电子表格

等,人们使用起来时觉得自然流畅,没有别扭感。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7

4英汉混用的规范化问题

从以上原因和领域可以看出,汉英混用虽然表面看来不伦不类,但其实质上

却有其必然性与必要性。尽管如此,人们也不可以不加任何限制地滥用英语。为

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在对待英

汉混用这一问题上,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4.1主次分明,忌喧宾夺主

汉语是中华名族的官方语言,是我们的母语。语言是不同民族、地区的重要

标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语言,一个民族的不同地区也会形成各不相

同的地域方言。同时,语言还是各名族情感维系的纽带。如果一个人在与本民族、

本地区的人交往时,故意不使用家乡话或行话,就会遭到大家的排斥和反感。熟

悉曹禺作品的读者一定还记得《日出》中一个叫作张乔治的人,为了彰显自己的

先进和与众不同,说话时总夹带着英文,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因而成为众人鄙夷

的对象。尽管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与深人,大多数人对语言混用现象不再排

斥,但在使用过程中要学会掌握好量和度,分清主与次。能用汉语解释清楚的不

必刻意使用英文,否则影响语言交流的自然流畅,还伤害他人民族感情,让人贻

笑大方。

4.2活学活用,忌生搬硬套

语言除了字面含义,还有基于语言、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和不同民族思维方

式的言外之意和引申意义。若缺乏相关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轻则哗众取宠出洋

相,使沟通中断,重则引起误会纠纷,使双方不欢而散。比如曾有人在一女性朋

友自嘲脱发厉害时,为了宽慰对方,表示聪明的人大多头发少,就引用了一句英

语谚语“Nograssonthebusyroad”,他的意思是“聪明的脑袋不长毛”,结果朋

友愤然离席,他还莫名其妙。原来这句话是用来讽刺妓女操皮肉生涯,因滥交而

不易怀孕。难怪他的朋友感到了莫大的侮辱。可见在运用外来词汇时,要领会其

语言褒贬色彩和深层含义,若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宁可少说不说,坚持宁缺

勿滥的原则,切忌不懂装懂,生搬硬套。

4.3审时度势,忌泛滥随便

在词语混用中,分清场合和对象至关重要。前面我们分析了词语混用之所以

流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符合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规律,混用的英语词汇

使用起来简洁明快,所以简明英语多见于年轻人的非正式交往中,本身就具有一

定的局限性。而且词语混用现象必须建立在双方都熟悉并且乐于接受的基础上

的,如果谈话双方有一方对英语知之甚少,或是不愿在与本国人交谈时使用时,

就失去了英汉混用的必要。另外,在谈话双方地位与年龄悬殊,或是不太熟悉的

前提下,或是处在十分正式和庄重的场合,也要审时度势,灵活处理,否则极有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8

炫耀卖弄或崇洋媚外之嫌,招人反感。在这方面,不少学者曾指出港澳台地区及

新加坡的英汉夹杂现象,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过于泛滥随便,一定程度上破坏

了汉语固有的稳重感和流畅性,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综上所述,英汉混用是社会开放的一种必然现象。汉语无论在口语还是在书

面语上对外来语言文化都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处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社

会本身也拥有着这种语言现象产生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在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中,英汉混用现象已经被广泛接受,成为一种惯用交际方式。语言接触中的词语

混用从根本上说是对等的,一个国家或民族越发达、越开放,与其他国家或民族

的交流越频繁、越深人,语言接触也就越广泛深刻,不同语码的夹杂、替代、并

用等现象也就越普遍、越丰富多彩。①

①郭林花.英汉语言马赛克现象分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3).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9

结论

可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相信在未来会有

更多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乐于吸收汉语词汇。所以,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词语混

用现象,一方面承认和认可其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不能视为洪水猛兽,盲目否

定和排斥;另一方面我们要抓好对这种语言现象的规范化工作,正确引导,合理

运用,使其为跨民族、跨文化的多渠道、多层次交流更好地发挥作用。至于这种

语言现象对汉语规范的影响,英汉语码混用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对汉语规范的

冲击也会越来越大,英汉语码混用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

深入,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规范

与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努力。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10

致谢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张敏老师。在我撰写论文的

每个阶段都得到了张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

同时还要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

同学的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

示衷心地感谢。限于时间的仓促和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

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和同学予以指正。

徐州工程学院学年论文

11

参考文献

[1]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吕叔湘.语文常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

[3]萨丕儿.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74.

[4]陈原.语言和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5]郭林花.英汉语言马赛克现象分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3).

[6]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李宇明.理论语言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徐敏:《英语专业学生语码混杂及其原因》,《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

期。

[9]徐金娟.浅谈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J].科技信息,2008,(l2):14.

[10]周静.浅议英汉词语混用现象[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46-47.

[11]冉升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49.

本文发布于:2022-12-26 12:43: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37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蔬菜的英文
下一篇:电子商务英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