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social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互动的观点出发,对人的
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构建(construal):人们知觉、理解及解释社会环境的方式。
经验主义(empiricism):是指通过直接观察或经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区别于基于
逻辑推理而非直接经验的理性思考(即思辨)。
利己性自杀(Egoisticssuicide):整合性强的社会群体通过共同的规范和强有力的
权威控制着成员的思想行为,使成员完全归属于群体。在个人遇到挫折时,可以
得到群体的保护和支持。
利他性自杀(Altruisticssuicides):社会整合过于强烈之时。高度的社会整合使得
个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压抑,个人的权利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他们被期待完全服从
群体的需要和利益。
失范性自杀,或译“异常性自杀”(Anomicsuicide):在过去惯于某种生活规范与
习惯时,突然因丧失规范与认同下,造成认知错乱造成的自杀状况,诸如突然经
济恐慌的自杀者。
宿命性自杀(Fatalisticsuicide):常发生在过度压迫的社会,并且导致人们会有想
要死亡的欲念.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
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
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教化:即广义的教育。它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
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
式的过程。
同辈群体(peergroup):是一个有地位、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大体相同
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
大众传媒(massmedia):指的是传达广大人群之中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传播方式
自我概念(Self—concept):Self-conceptreferstopeople'scharacteristicideasabout
whotheyareandwhattheyarelike.
主我:指的是我们对于我们正在思考或我们正在知觉的意识,而不是身体或心理
过程。
宾我:指的是人们对于他们是谁以及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的想法。
自我指示思想:是对自己的简单想法。
社会自我(sociallf):指的是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精神自我(spirituallf):是我们的内部自我或我们的心理自我。
自我参照效应(lf-referenceeffect):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
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Thelf—referenceeffectreferstothetendency
forinformationpertainingtothelftobeprocesdmorethoroughlythanother
information.).
自我评价维护理论(lf-evaluationmaintenancetheory):个人的自我概念可能会
因为别人的行为而受到威胁,威胁的程度则取决于对方与我们的亲密程度,以及
该行为与我们的相关程度。
自我验证理论(lf—verificationtheory):主张一旦人们有了关于他们自身的想
法,他们就会努力证明这些自我观念。
内省(Introspection):referstotheprocessbywhichapersonexaminesthecontents
ofhisorhermindandmentalstates.
社会认同(socialidentity):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
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theindividual’sknowledgethathe
belongstocertainsocialgroupstogetherwithsomeemotionalandvaluesignificancetohimof
thisgroupmembership)
加重效应(accentuationeffect,或译为“增强效应”)趋向于夸大一组内的相似
性和两组间的差异的现象。(要求被试从不断变化的标为A的四根短线和标为B
的四根长线中判断长度时,他们倾向于夸大A和B之间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
“加重效应”)
自我归类理论(lf—categorizationtheory):人们会自动地将事物分门别类。在
将他人分类时会自动地区分内群体和外群体。
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我们对他人做出判断的过程。(Theprocessby
whichwemakejudgmentsaboutothersiscalledimpressionformation。)
中心特性(Centraltrait):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有些特性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
象,这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特性便被称为中心特性。
负向效果(黑票作用):负面特性的权重往往要比正面特性的权重高.
晕轮效应(haloeffect):指当我们对一个人做了某些判断或评价后,我们往往据此对该人的
其他品质进行推论的现象。Ifatfirstyoudon’tlikesomeone,youmayneverlikethem.
投射效应:亦叫假定相似性,即人们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
宽大效应: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是积极性的评价多于消极性的评价的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对某一类人或事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At
ofbeliefs,positiveornegative,aboutthecharacteristicsorattributesofagroup,resultingin
rigidandovergeneralizedimagesofmembersofthatgroup。
对比效应:当人们将某一认知对象与同它类似但不如它好(或者不如它漂亮、不如它高大,
等等)的东西相比时,会认为该认知对象实际上比一般东西更好、更漂亮或者更高大。
框架效应(framingeffect):指决策过程中由于备择方案描述方式(即框架)的改变而导致决
策者选择偏好发生改变的现象。
稀释效应:指的是中性的或无关的信息弱化判断或印象的趋势。
他人图式(PersonSchemas):是指知觉者对典型的或特定的个人的复杂理解。
自我图式(lf-schemas):包含关于个人自己的个性、外表和行为的各种信息.“lf-schemas”
referstothe“cognitivegeneralizationsaboutthelf.。.thatorganizeandguidethe
processingoflf-relatedinformationcontainedintheindividual’ssocialexperiences”(Markus,
1977)。
角色图式(Roleschemas):是关于一个社会位置所应具备的规范和行为的认知结构,用以组织
那些关于适当规范和行为的个人知识。
事件图式(Scripts):描述在重要情境中的(例如,进餐馆、运动、求职等)适当的事件顺序
的认知结构.事件图式指出了图式对活动(复杂的行为顺序、办事的典型程序等)的影响。
启发式判断: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通常是笼统的规律或策略。
代表性启发(reprentativeheuristic):代表性启发是指根据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
性,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类似之处.reprentativenessheuristic:Aruleudto
judgetheprobabilityofaneventorapersonfallingintoacategorybadonhowreprentative
itorthepersonisofthecategory.
结合效应:结合效应即指与概率论的结合率相反的情况。
小数法则:人们经常有将小样本看作与大样本(或者总体)具有相似概率分布的判断倾向,即
将小样本与大样本的概率视为等价.
可用性启发(availabilityheuristic):根据我们从大脑提取特例的容易程度而产生的判断方法。
availabilityheuristic:Ashortcutudtoestimatethefrequencyorlikelihoodofaneventbad
onhowquicklyexamplesofitcometomind。
锚定与调整性启发(anchoringandadjustmentheuristic):在拿不准的情况下作判断时,我们
有时通过使用一个参照点或锚定(anchor)来降低模糊性,然后再通过一定调整来最后得出
结论的判断方法。
态度性启发(attitudeheuristic):根据人们的态度而产生的判断方法叫态度性启发.
反事实推理(counterfactualthinking):在心理上改变过去的某些环节,以便想想事情可能有
所不同。
证实偏差:人们总是倾向于寻求对最初的印象或看法加以验证。
事后聪明偏差或者“后见之明”效应:一旦我们知道了某个事件的结果,我们便会更倾向
于认为,事前我们已对此进行过预测。
归因(attribution):找出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过程.Theprocessofassigningcausof
behavior,bothyourownandthatofothers.
内归因或个人倾向归因(internalattribution,ordispositionalattribution):内因出自个人自
身的特征,如人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态度、能力、努力等,作出如是的归因.
外归因或情境归因(externalattribution,orsituationalattribution):外因来自于外界力量,如
他人、奖惩、运气、工作难易等,若作如是归因。
区别性资料(distinctivenessinformation),即分析他人行为是否特殊。
一致性资料(connsusinformation),即分析他人行为是否与其他人一致。
一贯性资料(consistencyinformation),即分析他人行为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内因:即个人内在的原因。
外因:个人之外的所有原因
自我保护偏见(lf-rvingbias):是指人们有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个人因素而把自己的失
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倾向。
态度(attitude)是一种由过去经验形成的心理和神经系统的准备状态,它引导着或动态地
影响着个体对与这些经验有关的事件、情境的反应。Anattitudeisamentalandneuralstateof
readiness,organizedthroughexperience,exertingadirectiveordynamicinfluenceuponthe
individual’srespontoallobjectsandsituationswithwhichitisrelated。
态度的可通达性:指的是某个事物同我们对它的评价之间的联系强度。
主观规范(subjectivenorms):指你怎样看待周围人对你行为的评价。referstohowyouthink
yourfriendsandfamilywillevaluateyourbehavior。
偏见(Prejudice):人们根据错误或不完全信息概括而成的对人、对事的敌对或负面的态度。
Abiadattitude,positiveornegative,badoninsufficientinformationanddirectedata
group,whichleadstoprejudgmentofmembersofthatgroup.
最后归因错误(ultimateattributionerror):在不明确的情境中,人们的归因往往与其信
仰和偏见保持一致。
中央途径(centralroute):是指信息接受者在进行信息加工时的动机和能力都很高,对信息
本身很在意并且进行精细的加工,其态度的改变或形成是其有意识地、认真考虑和整合信息
的结果。
边缘途径(peripheralroute):是指信息接受者缺乏信息加工的能力或动机,他们对劝说信
息不作精细的认知加工,他们在形成或改变态度时依赖于与劝说信息相配合的“边缘线索"。
睡眠者效应(sleepereffect):劝说者的可信性的影响在其信息刚刚传递后的效果最大,时间
一久,就逐渐变小,而原来低可信性的传达者的效果却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sleepereffect:
Aphenomenonofpersuasionthatoccurswhenacommunicationhasmoreimpactonattitude
changeafteralongdelaythanwhenitisfirstheard。)
抗拒理论(reactancetheory,Brehm&Brehm,1966)认为,人们不喜欢他们行动和思想的
自由受到威胁.当他们感到自己的自由受到了威胁,一种不愉快的抗拒心态被激发.
曝光效应(mereexposureeffect):一再地与某一刺激物接触、靠近,可以增加我们对该刺
激物的良好态度,由生疏到熟悉,而熟悉往往可以引起良好的感受,从而导致了人际吸引。
增-减效应(gain-losffect):我们最喜欢那些对我们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
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我们尤其喜欢那些对我们由不喜欢逐渐转变为喜欢的人,即使这种喜
欢的总量没有一贯喜欢我们的人的总量大时也是如此.
犯错误效应(pratfalleffect):能力非凡可以使人富有吸引力,难免犯错误的证据使其吸引力
又增加了一层。
侵犯行为(Aggression):是指有意伤害(心理或生理上)他人(他物)的任何行为.Aggression:
anybehaviorthatisintendedtoinflictharm(whetherpsychologicalorphysical)onanother
organismorobject.
displacedaggression:Whendirectaggressionagainstthesourceofaggressionisblocked,we
maychootoventourfrustrationagainstanothersafertarget
相对剥夺感(relativedeprivation):某个个体被剥夺了他想要的东西,而其他人却拥有这个
东西,所产生的不平等感。
武器效应: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
本文发布于:2022-11-23 03:2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