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品流通行业特点
T3业务通
产品市场部第8页共11页
1、商品流通
1.1商品流通的概念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生产出来以后,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实现从生产领域到消
费领域(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消费)的转移,它是商品所有者全部交换关系的总和。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的统一,商品流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
重要环节,它连接生产和消费领域,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为基础,又是保证生产和消费正常
进行的必要条件。
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流通中,一般要经过批发和零售环节。改革以来我国批发
流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格局被打破,新的批发流通网络正在构建和形成之中;而零
售业更是面临着业态不断翻新、竞争日益加剧和外国商业资本大举进攻的严峻形势。积极探
索和发展连锁经营,突破单体运作的格局,把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原则和标准化作业应用到
商品流通领域,实现规模经营,实现大流通是零售业摆脱困境、提高运营效率的关键,也是
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格局及资源配置调整的重要举措。
T3业务通
产品市场部第8页共11页
1.2批发与零售
在各种类型的商业企业中,按照它们在商品流通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经营活动的不同特
点,可以划分为批发商业企业和零售商业企业两种形式。它们位于商品流通的不同阶段,分
别承担首不同的任务,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在经营管理上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1.2.1批发
批发商业企业是指从生产企业或商业企业成批地购进商品,再把商品批量地转售给其他
商业企业(多为零售企业)供其进一步销售,或供应给生产企业用作进一步加工的商业企业。
批发商业企业处于商品流通的起点或中间阶段,它所从事的主要是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是
商品流通的枢纽。
特征:
①批发商业企业的销售对象大都不是最终用户和直接消费者,其经营的商品主要是出
售给其他商业企业进行转卖或出售给生产企业供其生产加工使用。因此,批发商业企业的交
易活动主要是在企业之间进行的。
②批发商业企业商品一次交易的数量和成交额较大。批发商业企业在流通中主要承担批
量购进商品和转售商品的职能,因此,每次商品交易的数量和金额都比较大。
③批发商业企业的业务活动是商品流通的起点或中间环节。作为商业流通的起点,
批发商业企业购人生产企业的产品使其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作为商品流通的中间环
T3业务通
产品市场部第8页共11页
节,批发商业企业又将已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不断地转售给其他商业企业或生产加工企业。
因此,批发交易结束后,商品仍继续处在流通领域或重新回到生产领域。。
1.2.2零售
零售商业企业是指向批发商业企业或生产企业购进商品,再将商品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
者的商业企业。
特征:
①零售商业企业的销售对象是直接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进行转卖或生产加工的使用者。
②零售商业企业的交易次数颇繁,平均每次交易额较小。
③零售商业企业是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零售企业的交易活动一旦成功、便意味着商
品脱离了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从而实现了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
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外资进入我国零售市场的步伐日益加快,极大地促进
了我国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发展,各种新型的零售业态形式呈现出蓬勃生机。
按照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的客观进程,在国际通行的业态分类总体框架下进行必要的合
并,把零售业态分为四大类进行统计,即: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业(专卖)店和其他。
1)百货商店,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集中了若干专业的商品部并向顾客提供多种类、多品种
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零售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
①商品结构以经营服装、纺织品、家庭用品、食品和娱乐品为主,种类齐全;
②以柜台销售为主,明码标价;
T3业务通
产品市场部第8页共11页
③注重店堂装修及橱窗展示。
2)超级市场,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生活用品为主,满足顾客一次性购买多
种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零售形态,
其基本特征为:
①商品结构以经营食品、副食品、日用生活品、服装衣料、文具、家用电器等购买频率
较高的商品为主;
②采取自选销售方式,明码标价;③结算设在出口处统一进行。
3)专业(专卖)店,是指专门经营某类商品或某种品牌的系列商品,满足消费者对某类(种)
商品多样性需求的零售形态。
其基本特征为:
①商品结构专业性较强,各种不同的规格、品种及品牌汇集,选择余地大;
②销售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提供充分服务;
③采取定价销售和开架面售方式。
4)其他业态,指上述未包括的其他业态形式(如便利店、折扣商店、杂货店、邮购商店等)。
2、商业分销
商业分销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销售模式,它可能涉足流通体系中的各个专业领
域,包括批发、零售、物流配送,在组织形式上,通过组合直营机构、联营机构、代理商、
特许加盟商等形成分销网络。商业分销主要通过规模和网络优势形成商品的大流通,商业分
销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组织网络资源达成规模经济。
T3业务通
产品市场部第8页共11页
2.1分销渠道的概念与结构
2.1.1分销渠道概念
分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和劳务的所有
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它主要包括商人中间商,代理中间商,以及处
于渠道起点和终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必须通过交换,发生价值形
式的运动,使产品从一个所有者转移到另一个所有者,直至消费者手中,这称为商流,同时,
伴随着商流,还有产品实体的空间移动,称之为物流。商流与物流相结合,使产品从生产者
到达消费者手中,便是分销渠道或分配途径。
2.1.2分销渠道的结构
分销渠道由五种流程构成,即实体流程、所有权流程、付款流程、信息流程及促销流程。
实体流程是指实体原料及成品从制造商转移到最终顾客的过程。所有权流程是指货物所
有权从一个市场营销机构到另一个市场营销机构的转移过程。付款流程是指货款在各市场营
销中间机构之间的流动过程。信息流程是指在市场营销渠道中,各市场营销中间机构相互传
递信息的过程。促销流程是指由一单位运用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促销等活动对另一
单位施加影响的过程。
T3业务通
产品市场部第8页共11页
2.2分销渠道类型
2.2.1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
按流通环节的多少,可将分销渠道划分为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间接渠道又分为短渠道
与长渠道。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其区别在于有无中间商。
直接渠道,指生产企业不通过中间商环节,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直接渠道是工业
品分销的主要类型。例如大型设备、专用工具及技术复杂需要提供专门服务的产品,都
采用直接分销,消费品中有部分也采用直接分销类型,诸如鲜活商品等。
间接渠道,指生产企业通过中间商环节把产品传送到消费者手中。间接分销渠道是消费
品分销的主要类型,工业品中有许多产品诸如化妆品等采用间接分销类型。
2.2.2长渠道和短渠道
分销渠道的长短一般是按通过流通环节的多少来划分,具体包括以下四层:
(1)零级渠道
即由制造商——消费者。
(2)一级渠道(MRC)
即由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
(3)二级渠道
即由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多见于消费品分销。
T3业务通
产品市场部第8页共11页
或者是制造商——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多见于消费品分销。
(4)三级渠道
制造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可见,零级渠道最短,三级渠道最长。
3、商品流通(零售)行业管理常见问题:
现代零售业发展迅速,新型业态、连锁经营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连锁经营覆盖的领域
和范围不断扩大。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大型综合及专业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专业店等快速发
展,流通业面貌有较大改观。外资投资零售业成为热点,流通业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显现,
适应个性化需求,特色化商业迅速发展;社区商业、农村市场、便民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领域的竞争使我国商品流通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流通业在发展水
平总体上还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品流通产业仍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商品流
通产业化的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商品流通小企业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1、业态发展数量多、规模小。
国内小企业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经营企业的竞争实力,与国际、国内大中型企业规模相差
悬殊,“生存”是最紧要的问题。
2、产品定位低、现代化技术水平应用滞后。
产品老化、技术创新水平落后,导致过剩问题明显,传统市场出现饱和状态。
3、商业运作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由于其上几点的问题,导致商业企业的运作充满了血腥味,商业竞争异常残酷,无序市
T3业务通
产品市场部第8页共11页
场行为四处存在,操作的规范可有可无。流通企业自身信息难以及时的在组织内进行传达。
4、组织结构“家族”化、岗位职责不明确。
企业管理用“人情”方式,非理智的“制度”方式,岗位划分不明确,工作职责变动较大,
不适应小企业持续性发展壮大;
5、企业的从业人员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精通流通业务、懂得现代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十分缺乏,流通理论研究和流通技术应用
力量薄弱,进行管理现代化的任务艰巨。
4、商品流通(零售)行业管理特点:
商品的流通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组织商品流通,即商品的购进、销售、调拨和储存,
将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从而实现商品的价值并获得盈利。与工业企业相比,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其经营过
程主要包括供应过程与销售过程,没有生产过程。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流通行业企业环节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客户需求难以全面、及时掌握,市场策略偏离,
促销行为盲目,销售成本过高;短期行为居多,销售渠道不畅通;渠道秩序混乱,市场控制
力弱。价格混乱,渠道激励机制不合理。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存在信息孤岛,部门、
组织、员工之间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共享。具体的体现到企业各个业务职能上,其突出表现
在以下几点:
1、财务管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手工财务核算上,难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包括分
析、统计等。
2、销售管理: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管理;无从对客户的信用
T3业务通
产品市场部第8页共11页
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缺乏对商品及款项进行有效实时的监控。无从准确统计销售业务,预
测市场趋势,考核销售人员业绩。
3、采购业务: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商品季节性的大量趋势变化使得传统商品流通企
业很难根据销售情况,适时正确的制定采购订单,监督到货情况;缺乏供货商资源管理,无
法评价每个供货商的供货信誉;
4、库存管理:由于组织模式的不合理以及信息流通的障碍,企业不能及时监控内部商
品库存状态以及可用量控制;不能够有效的实施库存管理方法,控制库存核算,库存商品无
法统一管理,商品的批次、货位信息不清楚。
5、核算:手工无法准确、及时的核算成本、成本调整,使得企业成本大部分处于“失真”
状态,无法形成财务业务同步化数据流转,协同工作;
6、管理决策:由于未完全脱离开手工管理和粗放管理模式的束缚,领导习惯于粗放式、
宏观式的管理和决策方式,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监督和控制。信息的延误和失真,使得企业
决策层难以及时、准确地制定管理政策、市场战略,导致对市场反应迟缓,甚至因决策失误
而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7、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商品流通企业由于不生
产品,因而不存在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问题。
8、存货核算的特殊性:
一方面,工业企业的存货包括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和产成品存货等,存货类别较多,
而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主要是商品存货,存货类别比较单一、另一方面,商品流通企业的商
品存货的品种规格又特别多。
第二,存货入账价值的特殊性。工业企业外购的实际成本一般要包括入库前的包装费、
运杂费、挑选整理费等附带成本在内;在商品流能企业,由于商品品种规格繁多,流转频率
T3业务通
产品市场部第8页共11页
快,很难将一笔购货附带成本合理且精确地分配至特定的一批购货,因此附带成本一般作
为发生期的经营费用处理。
第三,存货日常核算的特殊性。商品流通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的商品存货,为了便
于销售,一般在购进时就要确定其销售价格,因而商品销售,一般在购进时就要确定其销售
价格,因而商品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即在“库存商品”账户核算
商品的售价,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通过“进销差价”账户核算,期末再将进销差价在
已销商品与期末结存商品之间进行分配,以确定本期销售商品成本与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13:1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1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