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李景华老师:回忆我与李天一相处的四年
我是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近期沸沸扬扬的“李天一打架事
件”已经接受警方调查,天一已经受到处罚。作为曾经教过
他的老师,我对天一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当他有出息时,
做老师的感到欣慰和自豪;当他犯了错误和出了事后,深感
震惊、惋惜和痛心。我希望通过回忆和天一相处四年的点滴
事件,让大家看到一位普通老师眼中的李天一。这样或许更
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他、教育他和帮助他。
2005年,我随夫到北京,开始为师执教的拼搏人生。由于带
出一批考试成绩优异的孩子,2006年4月经朋友介绍,与李
天一结成师生缘。至2009年我一连做了他四年的家庭英语教
师。与其他普通的孩子一样,天一妈妈每周一次送他来我家
来学习。我和天一在书房学习,梦鸽老师就在客厅和我的公
公、婆婆闲话家常。每次课程结束,她总会关切地询问孩子
的学习状况。天一告别时,总会鞠躬表示感谢。在印象中,
并没有因为是他名人的儿子,教学变得独特,我们的师生之
情十分淳朴、融洽。
2009年秋季,李天一去美国读书不久,我也在次年去澳洲的
悉尼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原想我们的师生之情很难再续。出
乎意料的是,在今年8月26日,天一和朋友一起在中央民族
乐团音乐厅里的一个仅容纳几百人的小厅开了暑期汇报歌友
会,主题为《爱在北京》,仅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助兴。我有幸
受邀参加,于演唱会开始前20分钟到场,当时天一正在舞台
上走台熟悉场地。一年多不见,天一个头已经蹿得很高,穿
着轻松的T恤、七分裤、运动鞋,充满阳光朝气,脸上依然
带着孩子气。我静悄悄地坐在稀疏的中场观众席位。出乎意
料的是,他看到我后,马上从台上走下来,冲着我跑来,给
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亲热地说:“老师,您来了,欢迎欢
迎,谢谢老师!”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唱会中,天一多次表达
对父母、家人、朋友和老师的感恩。每一位观众的献花,他
都真诚接受和表达感谢,哪怕都多得捧不下了,一定会接下
来,然后礼貌地转献给伴奏和伴唱的其他人员。演唱会的精
彩也超出我的想象,但在即将结束时,我还是像以往当他老
师时一样,在现场用英文提出了新的要求:“Both
ofyoulookgorgeousonthestageandtheconcertis
lly,wecan
appreciatesomeEnglishsongsnexttime.”(两位的演
出非常棒!希望下次能听到一些英文歌曲)。
他用英文回答道:“Thankyou.I’llmakeitbetter.”(谢
谢老师,以后我会准备得更充分。)
新鲜的时间,鲜明的记忆,中西文化艺术熏陶的阳光少年,
自信、尊重、知礼……,这一幕就发生在打架事件的前两周,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面对网上一阵高过一阵的质疑、声讨、
辱骂,作为天一的老师,我的心情十分不好受。
回忆我们相处的四年,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
2007年母亲节,我收到6岁女儿一张自画的母亲节贺卡,卡
言:“送给妈妈一个凉喜!”显然刚刚学写字的女儿,把“惊
喜”误写成了“凉喜”。我仍然因感动,给了女儿一个响响
的吻,两人笑得抱作一团。到了天一上课的老时间,晚上6:30
分,十来岁的天一手中拎着一盒冰激凌蛋糕,甜蜜地冲我说:
“李老师,祝您母亲节快乐!”梦老师说孩子在来的路上就
一定要她绕弯去蛋糕店买蛋糕给我。当年的我,还处于在北
京打拼的初级阶段,一个普通的节日要吃到上好的蛋糕还真
是奢侈,更何况是我的学生如此用心呈上来的,我非常感动。
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梦老师支持孩子尊重老师的用心。另外,
女儿还注意到,梦老师的毛衣胸口别着一朵花,用铁丝和普
通的粉色皱纹纸做的。原来那就是天一当天送给妈妈的母亲
节礼物。材料那么简单朴素,和我女儿送给我的礼物一样,
今日,那副对子依然在贴在门口,学生深深的祝福使我们家
充满了阳光和爱意!
今年,我很遗憾地听到“李天一打架事件”的始末,天一的
不理性之举,应该受到责罚。我作为他曾经的老师,也支持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合理地惩处。部分网友说“幸
好他没有把人打死,幸好违规开车时没有撞到人”,这些不
无道理,尽管是“后怕之言”,但也充满了“惩前毖后、警
示他人”的合理诉求。关于对天一的实际处罚,作为老师,
从教育的角度认为“放任不管”和“矫枉过正”的实际效果
都不好。应该尊重事实,依据法律条文,经得起时间、中国
国情和人民群众的考验。
从万千网友对天一打架事件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关于家庭
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社会的差别还是很大。西方国家
多以个体为单位,中国更以家庭为单位。中国社会中,家长
对孩子的错误承担无限责任是中国特色。出事后,李双江老
师含泪向受伤夫妇鞠躬,诚恳地道歉说:“子不教,父之过。
我对不起你们夫妇,我宁愿你们用棍子把我打一顿。”
这也正像我们邻里小孩打架后,家长拎着孩子的耳朵到对方
家中道歉一样,符合中国的国情。
青少年教育专家反复强调,13-15岁是人生的“风暴期”,也
就是情绪极端不稳定和不成熟期,意外的刺激十分容易导致
突发性的冲突甚至暴力事件。这需要全社会、尤其是父母更
多地重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如果我们的家
里有正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我们是这个特殊阶段孩
子的老师、如果我们身边有活跃的青少年,作为家长、作为
老师,作为公民,我们都应该义不容辞地行使成人的社会责
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受伤的杨女士对李双江老师
说:“李老师你也不要太自责了,我回想自己15岁的时候,
也是容易冲动的年龄,希望你的孩子接受教训。”
这对夫妇能够接受孩子家长的道歉,要求家长今后对孩子严
格管教。我身为老师也被这对夫妇的善意所感动。
作为天一的老师,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我更希望社会从教
育本质出发,了解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特点、掌握教导
规律、真诚地帮助他们平安度过青春躁动的“风暴期”,让
他们遇到问题时,懂得控制情绪,“忍”是成熟的表现,懂
得“吃亏是福”更是成熟的父母应该教给孩子的处世道理。
我希望我的学生李天一能够好好地吸取这个教训,能够懂得
更多处世之道,懂得父母的痛心疾首,懂得原谅你的人的善
良之意,懂得政府收容管教你的出发点和目的。孩子,如果
经历此事后,你真的能懂得这些,老师将为你的成长和成熟
感到欣慰。
(转自新航道李景
华的博客)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10:4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05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