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在儿子的18岁生日
妈妈
2013.03.09-10
一出生的日子
1995年3月8日,北京城南的一家医院的妇产科。那天,天空洁净,有风,气温像今
天一样,料峭春寒。夜里,下了一场春雨,很快地,窗外的灌木绿意萌发,桃树也开始泛红
了。
第二天是3月9号,我第一个进手术室。护士们在聊天:
——猜猜,这是个男孩儿女孩儿?
——女孩儿!
她们在分析我的体态,种种特征。我静静地躺在手术床上,心里在说:
——你们错了,是男孩儿!
医生进来,手术开始。当她们已经看到孩子时,记起了刚才的话题:
——猜猜,是男孩儿女孩儿?
——我看是女孩儿!
2
我已经精疲力尽了,半昏迷中听见医生护士们的谈
话,心里仍在默默的说道:
——你们看错了,是男孩儿!
B超医生从未告诉过我们,腹中的胎儿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但是,当他还在母腹之中
时,我分明就看见过了我的儿子——温暖的阳光下,一个眉清目朗的男婴,笑意盈盈地躺在
摇篮里。那不是夜的梦境,是我几次在朦胧中见到的景象。18年过去了,襁褓中的那个婴
儿,罩在他身上的那束阳光,依然清晰地定格在妈妈的记忆中。
18年后的3月9号中午,我们三人又一次来到儿子出生的医院。20世纪90年代的北
京与今日的北京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医院也大变样了。给他接生的那位年轻医生后来去了北
京医院,那栋两层的妇产科楼早已不见踪影。弥漫的风沙中,能够找到的只有它的遗迹和汹
涌而来的一个个鲜活记忆。
18年前出生的那个身长52厘米、体重7斤9两的婴孩,如今已经是个身高一米八十
多的翩翩少年了。那位接生医生在告诉我们要抓紧办理孩子的出生证时曾说过:孩子的证件
得办全了,这孩子将来肯定得被你们送到国外去。不知不觉地,儿子真的走进了申请出国留
学的行列中。倘若如愿,今年秋天,他就将远赴重洋,追逐他自己的梦想和人生去了。
二同学的礼物
晚上,儿子认真地换好衣服,带着蛋糕,离开家和同学们一起庆祝自己的18岁生日成
人礼去了。5个小时后,回到家来,兴高采烈地向爸爸妈妈一一展示朋友们送给他的生日礼
物。
左:9岁的儿子
3
1、那个把钢琴弹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英语说得
超好的小郑齐,他的模联搭档,同学们眼中的完美之
星,送了儿子一口袋从二阶到七阶的魔方,“他正在练习
魔方”。
2、从小学时就是同班同学的宋子豪,数学达人,国际桥牌冠军,酷爱足球的理科男,
送来的礼物却是北岛的诗集《结局或开始》,里面夹了一张翻拍的小学时同学们集体过生日
的合影和他写下的留言。
3、康乐,RDFZ的前学生会主席,公认的超级大神,TOEFL119,SAT12370,SAT2
2400,送来的是一个成人礼物,弗洛伊德的《Freud
forBeginners》。
4、王安迪,已经被耶鲁大学录取了的幸运儿,准
备的礼物竟然是一件时尚漂亮的格子衬衫!
5、孟繁朝,儿子高中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朋友、《一座楼的背影》的摄影、三次获奖的
搭档,RDFZ电视台台长,为追求电影《初见》的放映效果,竟然能动手拆掉黑板、粉刷墙
面,他送的礼物是一条围巾!
左郑齐的礼物魔方一家
左宋子豪的礼物北岛《结
局或开始》和一张小学照片
4
5、余佳晨,儿子初中时形影不离的伙伴,三年笔耕不缀,一起完成了《栾语》,《星际
大战》的引路人,RDFZ高三上学期末考试的年级第一名,爱长跑,爱国学,2013年北京
市高考理科状元的种子选手,心心念念北大物理系,忙着写作业,来不及准备礼物了。
6、路佳伟,一个阳光快乐的小姑娘,模联、《影子教育》的同伴,杜克大学2013级新
生,送了一个可爱的小音箱当作礼物。
7、儿子曾经的同桌张旭宁,英语课代表,“在我们(小学时)还在’海心杯’混的时候,她
已经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大赛一等奖了”,送给他的礼物是三颗棒棒糖和一封快乐稚气的亲笔
信。
8、那三位我不认识的小姑娘(其中一位已经被芝加哥大学录取),竟然合买了一个大
大的耳麦——开飞机使用的设备。太贵重了!
9、还有景山学校的李想和吴凡,北京四中的茱莉娅,他们精心制作或随意地挑选的礼
物,也送来美好的心意和祝福。
三引路的神灯
在儿子的成长道路上,爸爸妈妈是引路人,学校和老师为他搭建了高高的平台,给予他
广阔的视野,但是,在他人生最初的这片天地中,最精彩的则是他这些阳光般灿烂的同学们。
他们是一起长大的幼苗,是争奇斗妍的芬芳。他们在一起,成林,成园,或许,他们还能长
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蓝天。
孟繁朝让他看到率性、勇敢、激情和乐观,余佳晨为他树立毅力、学业和专业的标准,
左彤(耶鲁大学2012级学生,举办个人钢琴音乐会,耶鲁合唱团成员)、郑齐(钢琴、书
法)、王铭赞(摄影)让他看到业余的爱好可以做到多好。
5
他上一届的同学孙宇童,哈佛大学2012级学生,指导他申请的学姐,“是RDFZMUN的
精神领袖”。王远望,剑桥大学PPS(哲学心理学社会学)2012级学生,儿子的伯乐,客观
直率指出他弱点的学长。还有那位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李泰伯,2010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
被美国10所大学拒收,4月份开始准备高考,6月份考得全市第一名,但也千夫所指,被
当作中国教育失败的典型。2010年进入清华大学,2011年进入香港大学,2012年进入麻
省理工学院,2013年将进入剑桥大学。可以想见这个孩子经受过什么样的压力,但在儿子
的照片中、录像里,他永远都是一脸谦和的微笑。
还有北京四中的不同凡响的李一格,小小年纪学校就委任她策划组织国际顾拜旦青年论
坛,独立撰写出版了《格外》。北师大实验中学的传奇姑娘石旻玥,高二年级就敢向学校贷
款把咖啡厅开在校园里,如今,不等申请结果出来,一人远赴重庆找工作实习去了。
左王铭赞的摄影
作品人大附中初
秋
右郑齐的钢琴演
奏作品集
6
左李一格和她的《格外》
右咖啡厅里的石旻玥(照片中的黑衣姑娘)
这是儿子少年时代的伙伴,有朝夕相处的同学,有曾一起共事或共赴海外交流的朋友。
有的亲密无间,有的志同道合,也有的遥遥相望,交相辉映。
人们说,男孩子最重要的是有见识。在儿子品格、意志、气度形成的关键时期,他幸运
地领略了这些意气风发、个性独立的年轻人的才华和胸怀,朋友们的勤奋激发着他的潜力,
朋友们的卓越也教会他淡定、欣赏和反思。
儿子那样赞叹地对妈妈说,班里有位同学对古典音乐如数家珍,自己是不是也该学学音
乐史?他得了竞赛奖获得清华保送生资格,但他说:“真没什么可得瑟的。你感觉得了一等奖
很牛吧?可比你高50分的是你初二的学弟,比初二还厉害的是小五班(小学五年级直升初
一)的小孩儿。小五班也没什么好骄傲的,因为前面还有个国际金奖范浩强”。
“跟马悦然(文科生但获得丘成桐国际数学竞赛银牌,哈佛大学2010级学生)没法比,
她天生就是为学术而生的。做数学题是她的休息方式。”
“郭彦哲(RDFZ新一届学生会主席)对学生会进行改革,建立真正的代议制,他理想
明确,就是要成为一名大法官。我佩
服他的勇气和魄力,但我还做不到。”
儿子讲述了北京市教委组织官方
模联活动与各校学生发生的冲突,讲到北大附中一位老师为此受到的委屈和不公,讲到了此
事在北大附中引起的公开讨论,“北大附中有北大的自由传统,人大附中现在还做不到。”
……
7
这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是照亮儿子前行的神灯,因为有余佳晨这位物理“大师”的引领,
申请季已经结束了,他仍然报名了5月份的2门物理AP考试。或许是李一格、石旻玥的经
历让他觉得没什么事是不能实现的,或许,他们本来就具有这样的胆魄和实力,一周后,他
的信息科学AP班就要开课了。为了让同学听得明白,他请了4位同学当第一批学生做了完
整的试讲,“妈妈,学和教不同,真挺难的呀!”。
在儿子视野中,还有高三不再上学而去做基因研究的赵柏闻学长,19岁就作为项目负
责人领导一群本科硕士博士;有去年高中毕业放弃高考和同学们一起开发网站的十一学校的
朋友。他们的选择,让这个刚刚开始站在人生路口的男孩知道,人生之路有着多元化的可能
和斑斓的色彩。
——未完,待续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10:44: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05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