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中文

更新时间:2022-11-27 09:57:33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7日发(作者:charlie hebdo)

电热水器澳洲标准中文版(doc83页)

部门:xxx

时间: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

电热水器

第一部分:能量消耗、性能及通用要求

标准AS/NZS4692.1:2005

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标准由电热水装置技术委员会(EL-

20)编制,分别于2005年9月2日由澳大利亚标准化委员会

和新西兰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标准发行日期:2005年9月14日。

________________

EL-20代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如下:

澳大利亚工商联合会

澳大利亚电气和电子制造商协会

澳大利亚天然气协会

澳大利亚温室效应办公室

澳大利亚工业集团

澳大利亚不锈钢发展协会

新西兰商务部

认证中心(澳大利亚)

工业、旅游与资源部(英联邦)

新西兰能效与节能管理局

澳大利亚电气设备符合性测试协会

天然气装置供应商协会(新西兰)

热交换制造商协会

新西兰专业工程师学会

新西兰天然气安装工及给排水施工人员协会

澳大利亚国家家用电器与设备能效委员会

新西兰雇主和制造商协会

悉尼自来水公司

________________

标准随时更新

标准是反映科技和系统进步的有效文件,为了保持其通用性,

必须定期审查所有标准,并发行新的版本。在各版本之间,可

发行修改单。标准还可取消。重要的是,读者自己要保证能使用

现行的标准,这些现行标准包括从采购标准以后发行的任何修

改单。

关于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标准的详细资料,请登录澳大利亚

标准网站或新西兰标准网站

,通过在线目录查找相关标准。

另外,两个组织都会发行一份年度打印产品目录,包括所有现

行标准的全部详细内容。关于更加频繁的修订、修改和作废的列

表或通告,澳大利亚标准协会(StandardsAustralia)和新

西兰标准协会(StandardsNewzealand)会提供一些最新的方

案。关于这些服务的详细情况,用户宜与其各自国家的标准化

组织联系。

为了不断进步,我们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特别鼓励读者及时

通知我们任何明显的不准确和模凌两可的内容。请将您的意见

按封底上的地址发给澳大利亚标准协会(Standards

Australia)和新西兰标准协会(StandardsNewzealand)的

主管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

本标准作为DR04388意见草案发行

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

电热水器

第一部分:能量消耗,性能和通用要求

AS1056.1首次作为ASC316-1957的一

部分发行;

ASC316-1970修订并重新编成AS1056-

1972;

AS1056-1977修订并重新编成标准AS

1056.1-1985;

AS1056.2首次发行于1985年;

AS1056.3首次作为标准ASC316-1970的

一部分发行;

ASC316-1970修订并重新编成AS1056-

1972;

AS1056-1977修订并重新编成AS

1056.3-1985的一部分;1991年第二版;

AS1056.1-1991、AS1056.2-1985和AS

1056.3-1991修订、合并重新

编成标准AS/NZS4692.1:2005

版权所有

©澳大利亚标准/新西兰标准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未经出版商的书面

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手段

【电子的或机械的(包括影印本)】复制

本著作的任何部分。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Standards

Australia)(地址:GPOBox476,

Sydney,NSW2001)和新西兰标准化协会

(地址:PrivateBag2439,

Wellington6020)联合发布。

ISBN

序言

本标准由澳大利亚标准协会(StandardsAustralia)/新西兰

标准协会(StandardsNewzealand)联合委员会EL-020(电

热水器具)编制,最终在固定的日期代替了AS1056.1-1990

《储水式热水器-通用要求》、标准AS1056.2-1985水式热水

器-带有单一外壳的热水器的具体要求》和AS1056.3-1991

《储水式热水器-带有合成外壳的热水器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旨在于固定日期最终代替NZS4602:1998《低压铜储热

式电热水器》和NZS4606的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以及AS1056

的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的新西兰改编本。

本标准属于下列标准的一部分:

标准AS/NZS

4692电热水器;

4692.1第一部分:能量消耗,性能和通用要求;

4692.2第二部分:最低能量性能标准(MEPS)要求和能量

标识。

标准AS/NZS4692系列标准的总体目标是促进热水器的高质量、

性能和能效水平。

标准AS/NZS4692的各部分汇总如下:

(a)第一部分包括试验步骤、最低性能要求以及热水器的其

它要求,还包括电动储水式热水器的确定恒定的热损失修

订后的试验方法以及确定热水出水量和混合热水出水量的

方法。

(b)第二部分包括电动储水式热水器和电动热交换式热水器

的最低能量性能标准(MEPS)要求,包括了电动储水式热

水器“顶级节能奖”标识的具体细则,其结构适合现行立

法参考,并与第一部分一起使用。

修订后的标准AS/NZS4692标准现在包括以前AS1361标准包

括的热交换式热水器的要求,政府旨在引进冷冻水和沸水分配

器的最低能量性能标准(MEPS)水平,这将包括在今后的标准

AS/NZS4692.2修正或修订中。冷冻水和沸水分配器的试验方法

将作为本标准单独的一部分。

为了按照标准AS/NZS4692.2的要求进行管制,按照本标准或

AS1056.1的修改单5或AS1361的修改单(适合时)的热损

失试验在通知之日前具有同等效力,之后只能按照本标准进行

试验。

所有图表中附注的强制条款的明确声明被视为本标准的要求。

为了定义附录的应用场合,本标准已经采用了术语“规范性附

录”和“资料性附录”。“规范性附录”属于标准的有机组成

部分,而“资料性附录”仅供参考并且属于指导性附录。

目录

页次

第一节范围和总则

1.1范围........................................11

1.2应用........................................11

1.3参考文件....................................12

1.4定义........................................14

1.5其它规范的符合性............................20

第二节设计和构造要求

2.1本节范围....................................21

2.2强度........................................21

2.3与水接触的材料和零部件......................23

2.4水管件......................................24

2.5水管子......................................24

2.6排水设施....................................25

2.7水套管......................................25

2.8保护支架....................................25

2.9绝热........................................26

2.10维护保养设施...............................26

2.11包装.......................................27

第三节电气零部件

3.1本节范围....................................28

3.2加热单元....................................28

3.3温度控制装置和热保护装置....................30

第四节标志和使用说明

4.1本节范围....................................32

4.2标志和使用说明..............................32

4.3安装说明....................................32

第五节热水器和容器贮存的具体要求

5.1本节范围....................................34

5.2热水出水量/标称量...........................34

5.3水密性......................................34

5.4带有合成外壳的热水器........................35

5.5有单一外壳的加热器..........................41

5.6自带进水箱的加热器..........................43

5.7恒温控制器..................................45

5.8增压式加热单元..............................46

5.9标记和说明须知..............................47

第六节热交换水加热器的具体要求

6.1本节范围....................................48

6.2热水出水量/标称容量.........................48

6.3强度........................................48

6.4自带进水箱的加热器..........................49

6.5恒温控制器-表面接触式.......................49

6.6标志和使用说明..............................49

6.7产品规格....................................49

附录

A证实符合本标准的手段.........................50

B标准化的试验条件.............................61

C确定恒定的热损失.............................73

D确定热水出水量...............................81

E混合热水出水量...............................87

F储水式热水器的典型规格.......................94

G不透气容器的压力疲劳测试....................100

H铜、低压热水器外壳的构造细则.................102

I配置和确定空气温度传感器的时间常数.........107

J线性回归...................................111

K水的密度....................................113

L试验室配置..................................116

M确定玻璃状搪瓷上釉衬料可溶性的方法..........119

N确定水箱热损失的误差........................123

澳大利亚标准/新西兰标准

_________

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

电热水器

_________

第一部分:能量消耗、性能和总体要求

_________

第一节范围和总则

1.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下列类型电热水器的试验方法以及性能和构造要

求。

(a)额定热水出水量达到630L或者标称容量达到710L的储

水式热水器,包括太阳能、热泵和间接加热系统的储水零部

件。

(b)加热储水容积达710L的热交换式热水器;

(c)使用电阻性加热作为主要能源的热水器,但是热损失和

出水的试验方法还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热水器(例如太阳

能热水器和热泵)。

注:

1.打算采购超出本标准范围的热水器建议将本标准的相关

要求包括在其规范中,典型的产品规格型式见附录F。

2.本标准的试验方法还可应用于不在本标准范围内的产品

规格。

1.2应用

证明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手段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标准化的试验条件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确认标准的热损失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1.3参考文件

本标准参考了下列文件:

AS

1210压力容器

1308电热水器-恒温控制器和热保护切断装置

1357主要用于热水系统的阀门

1357.1第一部分:保护阀门

1357.2第二部分:控制阀门

1361电动热交换式热水器-家用

1432给排水、燃气管件和排水应用的铜管

1566铜和铜合金-轧制扁材

1722惠氏螺纹牙样的管螺纹

1722.1第一部分:密封管螺纹

1722.2第二部分:紧固管螺纹

2239流电(牺牲)的印迹保护

2812金属铆焊-术语词汇表

AS

3498给排水产品的授权要求-热水器和热水储水箱

3688供水-金属管件和接头

AS/NZS

3161审批和试验规范-恒温控制器和能量调节器

3500给排水

3500.1第一部分:水设施

3500.4第四部分:加热水设施

3823电器装置的性能-空气调节装置和加热泵

3823.1.1第一部分.1试验方法-非管道式空气调节装置

和加热泵-性能的测试和标定等级

4020与饮用水接触的产品测试

4692电热水器

4692.2第二部分:最低能量性能标准(MEPS)要求和贴

标识

60335家用和类似电器装置-安全

60335.1第一部分:通用要求(IEC60335-1:

2001,MOD)

60335.2.15第二部分.15:液体加热器具的特定要求

60335.2.21第二部分.21:特定要求-储水式热水器

HB18第三方认证和鉴定指南

HB18.28(ISO/IEC导则28)产品型号第三方认证方案

的总则

NZS

3501水、燃气和卫生系统用铜管规范

4602低压铜热储水式电热水器

4606储水式热水器

6214家用热储水式电热水器的恒温控制器和热保护切

断装置(只用于交流电)

ASTM

A240铬和铬-镍不锈钢的标准规范

S31600压力容器和通用应用场合的板材和带材

BS

21压紧接头用螺纹连接的管材和管件的管螺纹规范。

BSEN

1652铜和铜合金-通用应用场合的板材、带材和圆材

1044金属铜焊料

BSENISO

228-1压紧接头不用螺纹连接的管螺纹公差和牌号

ISO/IEC

17025测试和校准实验室胜任能力的通用要求

NZBC新西兰建筑规范

G12给水设施

1.4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1.4.1空气源热泵式热水器

由带有一个空气源蒸发器的热泵和一个将热量输送至热水储水

式容器的冷凝器组成的一种系统。环境能量从大气的潜伏热和

显热收集。

1.4.2粘合型釉瓷涂层

附着在容器主要构件上并且能耐受连续暴露至热水的一种涂

层,粘合性釉瓷涂层的种类如下:

(a)X级涂层-旨在用于水温不超过70℃的粘合型涂层;

(b)Y级-溶解性低于X级涂层的粘合型涂层,旨在更加能耐

受温度达到70℃的水的溶解作用或者在温度超过70℃时

使用。

1.4.3水套

容器四周的夹套及其绝热层。

1.4.4容器

热水(或热交换式热水器的传热液)在其中加热、加热和储热

或者储热的容器(包括配件)。

1.4.5保护支架

用于支撑容器或容器配件的支架、支撑物或约束装置。

1.4.6容积式热水器

水从底部或者底部附近进入容器且当其从顶部或顶部抽出时排

出热水的一种储水式热水器。容积式热水器有以下几种类型:

(a)水槽供水式热水器:一种透气容积式热水器,从分体安

装的给水箱供水,给水箱的水位自动保持。

(b)自由出水式热水器:一种装有常开出口的容积式热水

器,热水根据储水容器的容积排出,流量由进水给水管路

上阀门控制。

(c)低压热水器:专门设计成工作压力不超过120kPa的一种

容积式热水器,可采用透气式,也可采用不透气式。

(d)总水源压力式热水器:一种非透气容积式热水器,旨在

直接连接至给水系统,并且

(i)在澳大利亚,温度/泄压阀(安全阀)的设定值不超

过1400KPa;

(ii)在新西兰,设计的工作压力超过120KPa。

(e)侧进水式热水器:一种低压热水器,带有自由水面,其

进口从接在热水器侧面的给水箱供水,热水从位于自由水

面下方的出水口抽出。

(f)自带水箱的热水器:无自由水面的低压热水器,其中进

水通过附着固定在热水器上的给水箱供给。

1.4.7水位下降式热水器

一种非容积式热水器,带有自由水面,热水从底部或底部附近

抽出,在热水抽出时,其水位下降。

1.4.8热交换式热水器

通过传热系统将其中的饮用水加热的热水器,传热系统的作用

是保持主要的传热液(可是蒸馏水、去矿物水或饮用水、专门的

制冷剂或化学品)也饮用水之间的物理分离。

注:传热液可由电加热、太阳能加热、煤气加热或其它能源

加热。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的传热液(其作用是储能)装

在容器中(通常是透气的),而热交换器(其作用是排除主

要传热液的热量)通常是不透气的。

当加热后的水(实质上是热水)容积比传热液的溶解大时,带

有热交换器的热水器应当成一种储水式热水器。

1.4.9热交换器

将热量从传热液传给供水的一种系统。

注:如果热水器的热交换器中储藏的热和供水是经过燃烧

过程,则该定义不适用。

1.4.10热泵式热水器

一种带有机械装置的热水器,采用周期性的蒸汽绝热压缩、然

后膨胀,发生相变,最后通过热交换过程加热其中的水(也称

为蒸汽压缩式热水器)。

1.4.11储热量

热交换式热水器内水与传热液的总容积。

1.4.12加热元件

由通过电阻性介质的电流加热的实际导电介质。

1.4.13加热单元

一种加热元件,包括其绝热材料和支撑架以及其中的任何外罩

和密封垫。加热单元的种类如下:

(a)绕线筒式加热单元:加热元件串绕在其绝缘绕线筒上并

且安装在容器的原件管内的加热单元。

(b)增压式加热单元:当主加热源不够或者不可用时,向储

藏容积辅助供热的一种加热单元。

注:在某些配置中,增压式加热单元的功能可由单独的控

制装置实施,该控制装置的作用是将主加热单元加压至较低

断开温度。

(c)主加热单元:一种旨在加热热水器内所有水的加热单元

(d)非同时增压式加热单元:一种旨在向由主加热单元供热

的加热单元辅助供热的加热单元,但是在其接线时,应防

止与主加热单元同时接通。

(e)管状护套浸入式加热单元:一种由矿物质绝缘的金属护

套(MIMS)元件组成的加热单元。

1.4.14热水出水量

以不超过规定的温度降(如果是热交换器式热水器,不超过规

定的冷温升)的规定流速连续抽出的热水数量。

1.4.15混合热水出水量

热水器的混合热水出水量是指在45℃时能以恒定的能量流速

出水的容积。

注:该容积是通过计算求出。

1.4.16最大扬程

从热水器最低点测得的热水器的最大工作压力。

注:对于有些热水器,不同元件(例如热交换式热水器的

容器和线圈)可有不同的工作压力,测量最大工作压力的单

位如下:

(a)低压热水

器..............................................

.................................................

....米水柱(mH2O);

(b)非透气热水

器..............................................

.................................................

..........千帕(kPa)

1.4.17最大供水压力

向与之连接的热水器(包括减压阀,如果有)供水的最大压力

1.4.18标称容量

1.对于不带热交换器的储水式热水器,是指容器内储水的标

称容积。

2.对于有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式热水器或储水式热水器,是指

在容器内储水温度时,容器内传热液的容积加上容器内的

供水容积。

1.4.19运行压力

由运行泄压阀(安全阀)/安全装置规定的热水器容器的最大

工作压力或在透气管上通常由泄压阀(安全阀)/安全装置或

透气管限制的最大工作压力。

1.4.20额定值

制造厂规定的值。

1.4.21外壳

包括所有附属配件的容器。

1.4.22太阳能增压热泵式热水器

由一个热泵(带有一个敞露至太阳能辐射区域的蒸发器)和一

个冷凝器(将热量传给热水储水容器)组成的一种系统。环境

能量从太阳能辐射和大气潜热收集。

1.4.23太阳能热水器

通常由一个集热器和容器组成的一种系统,这种系统可是一体

化的,可采用直接连接,也可采用远程的,其中的水(或水基

热交换液)通过太阳的辐射能量加热。太阳能收集器中的水或

其它流体可通过热虹吸原理或采用泵循环。通常情况下,太阳

能热水器装有或者连接至辅助加热能源。

注:本标准中,太阳能热水器不包括任何类型的热泵式热

水器。

1.4.24储水式热水器

一种装有一个热绝缘容器的器具,水加入容器中并储藏,方便

日后使用。

1.4.25试验

1.4.25.1例行试验(批次放行试验)

从生产批次中取样进行试验,作为生产过程的一部分,保证单

个产品或者生产批次在放行前,完全符合基本的性能和安全要

求并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1.4.25.2型式试验

用样品进行的一种试验,旨在证明新设计(或者更改设计后)

的热水器、零部件或生产方法的适合性及性能,并证实在产品

放行以前完全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1.4.26非透气式热水器

由安全阀控制的、要求透气至大气中的一种热水器。

注:关于最大压力小于120kPa的非透气式低压热水器,新

西兰有单独要求。

1.4.27透气热水器

一种敞开至大气的热水器,目的是在任何使用条件下,水面上

的压力不会超过大气压力。

1.5其它规范的符合性

1.5.1安全要求

注:除了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外,热水器可满足下述标准的要

求:

(a)标准AS/NZS60335.1;

(b)标准AS/NZS0335.2.15;

(c)标准AS/NZS60335.2.21.

1.5.2供水当局和其它主管当局的要求

除了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外,热水器可要求满足相关当局的法规

和澳大利亚标准AS3498的要求。

注:所有器具可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EMC)。

第二节设计和构造要求

2.1本节范围

本节规定了本标准范围内热水器和热水储水器的设计和构造的

最低要求。

注:储水式热水器的典型产品规格举例详见附录F。

2.2强度

2.2.1总则

型式试验采用2.2.2和2.2.4中规定的试验,例行试验可采用

其它试验。

2.2.2流体静压力

热水器应能承受正常工作下的水压。

应按照表2.1的规定验证其符合性。

表2.1

符合性测试

热水器类型标准

电动储水式AS/NZS60335.2.21

热交换式AS/NZS60335.2.21

沸水式AS/NZS60335.2.15

注:关于从二○○五年十月以后各

种类型热水器修订后的热损失要

求,详见标准AS/NZS4692.2。

2.2.3压力波动和疲劳

热水器应能承受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水压波动。

如果热水器的内部元件(储水箱和热交换器)有水压波动,应

按照附录G的要求试验,不得有泄漏和对热水器有副作用的永

久性损坏或变形。

2.2.4外部扭矩应用

要求密封压力超过120kPa的热水器进口、出口和泄压接头应能

承受正常安装和维护保养过程中零配件可能作用的扭矩。

试验时,施加34牛顿米的扭矩,持续10秒钟,模拟与器具连

接,所有装置不得有变形,并且器具不得出现可能影响热水器

运行的损坏。

注:在需要使用两把扳手紧固的地方(例如压缩接头),

可另外用一把扳手支撑住接头,同时在接头的另一端施加力

矩。

对于最大额定工作压力超过2米水柱(19.6kPa)的容器,试

验容器应进行静水力学过压试验(见2.2.2)。

注:对于低压型,可试验任何容器。

2.3与水接触的材料和零部件

2.3.1总则

凡是接触到饮用水的所有材料应符合标准AS/NZS4020的规定。

2.3.2牺牲阳极

如果热水器的设计要求有牺牲阳极保护,那么牺牲阳极应适合

其预定用途,采用钢质芯,符合标准AS2239的规定并且采用

M1、M2或A5合金。

应满足下列要求:

(a)衬有釉瓷合成外壳应配备至少一块牺牲阳极;

(b)所有的牺牲阳极应采用有钢芯的镁或其它合适材料,容

器表面的活性材料的总质量不小于270克/㎡。

(c)所有的牺牲阳极应可替换,并且应与容器保持电气接触;

(d)对于有内弯拱端的热水器,牺牲阳极应伸至最远拱端的

最近点100mm之内。对于有外弯拱端的热水器,牺牲阳极应

伸至要求阴极保护的任何材料、元件或点(例如焊缝)的

D/2以内(其中D表示容器的内径)。

2.3.3容器

容器、配件、交换器以及与水接触的衬料应采用相互(包括与装

在容器上或者与容器配套使用的其它任何配件)在化学上或流

电上相容的材料制作,可使用能满足本标准性能要求的任何材

料。

注:如果外壳的材质采用铜或不锈钢,那么宜使用铜质标

准AS1566/C12200和不锈钢材质。

凡是与水接触的配件应该与接触到水的外壳(也就是说,对于

单一外壳是指外壳的材料,对于合成外壳是指保护衬料)表面

在流电上相容。

凡是衬有釉瓷的外壳上的配件,在敞露至自由循环水的部位,

应衬有釉瓷或其它合适的材料。

注:如果在配件内有足够的流电保护,那么配件可衬釉

瓷,目的是保证足够的使用寿命。另外一种方法是,为了抑

制自由循环水和/或从流电上分离出不兼容的材料,在设计

时,配件可内衬经久耐用的耐水非金属材料,这类非金属材

料在最高运行温度下宜有足够的性能(宜考虑能量切断温

度)。

2.4水管件

2.4.1尺寸

外部水管件的尺寸要够大,目的是保证达到各自出水试验(如

果适合)规定的热水流速,但是不得小于DN15。

对于自由出口型以外的容积式热水器,容器进口管件的标称尺

寸不得小于出口管件的标称尺寸。

2.4.2热水器的给排水连接

给排水管件连接的螺纹应按标准AS1722.1或标准AS1722.2

的规定执行。对于在澳大利亚使用的热水器,有色金属管件应

按标准AS3688的规定执行,所有的连接均应可拆卸。

2.5水管子

与热水器连接在一起的水管子宜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制作,其性

质不得次于铜的性质。所有的铜管子应按标准AS1432或标准

NZS3501的相关规定执行,其它材料按相关标准执行。

与容器连接的所有管子应设计成:

(a)容器和水套管之间的传递或形成的弯矩应降低到最低程

度。

(b)膨胀和收缩应力不得传递至容器上;

(c)用于外部连接的配件必须按照2.2.4的要求固定,并且

在连接时,不得造成任何损伤。

2.6排水设施

对于标称容量超过50L的容器,应配备一个设施,将容器的水

排放至更换加热单元或恒温控制器时必须打开的任何孔以下的

水位,进口管件可采用能断开的形式。

2.7水套管

水套管应具有适当的机械性质和耐腐蚀性质。在使用条件下,

耐腐蚀性质不得次于未受支撑的0.4mm锌涂层薄钢板的性质。

如果热水器旨在用于敞露至外部气候条件的区域,那么:

(a)热水器的水套管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包装和运输

材料;

(b)热水器的水套管在安装过程中应耐损坏;

(c)户外热水器水夹层应具有耐腐蚀性质,目的是延长热水

器的使用寿命,应与相似应用场合的外部铠装层使用的已

知材料类似(例如热浸镀锌);

(d)任何浸水现象对热水器的使用寿命或其运行均不利。

水套管应耐虫害袭击。

注:所有电气零部件及布线的防护等级(IP等级)均应符

合标准AS/NZS60335相关部分的要求。

2.8保护支架

如果使用保护支架,保护支架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在使

用条件下,耐腐蚀性质不得低于水套管的耐腐蚀性质。

2.9绝热

使用电阻性加热元件作为主要的热源并且在标准

AS/NZS4692.2范围内的热水器应按标准AS/NZS4692.2关于热

损失和出水量的规定执行。

注:

1.线性回归的背景和原理见附录J(包括举例);

2.本标准用于计算水的密度的值见附录K.

3.在确定按照本标准的要求测量的电热水器的热损失时计

算可能误差的方法见附录N。

装在热水器内的绝热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a)绝热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严重恶化,在运输和安装过

程中不得压扁或者留有未绝热的空隙,不得腐蚀所接触的

热水器的任何部分。

(b)为了热水器的效率,必须装绝热材料,防止接触接线终

结点或温度控制器,避免虫害袭击。

注:绝缘材料的耐火性质的要求和试验见标准

AS/NZS60335.1。

2.10维护保养设施

热水器的设计应方便维护保养。

相同品牌、型号和尺寸热水器的类似部件应可尽量互换,其制

造和就位应能方便更换零部件,无需单独的装配或调节。

在安装加热单元、恒温控制器、牺牲阳极和热保护切断装置时,

与其外罩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隙,保证在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

明书的要求安装热水器时,能方便取出。在拆卸或更换零部件

期间,加热单元不得影响到其它任何加热单元。

2.11包装

热水器和包装材料应设计和制作成避免在搬运和运输期间损坏

热水器。

第三节电气零部件

3.1本节范围

本节规定了热水器电气零部件的最低要求。

3.2加热单元

3.2.1加热单元的标定值

电气加热单元上应永久性标明额定电压和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注:

1.在澳大利亚,对于储水式热水器,功率等级的最佳值(单

位:W)如下:

1200

2.在新西兰,储水式热水器任何加热单元的等级宜在1000W

至6000W范围内。

3.2.2管状护套浸入式加热单元

3.2.2.1总则

管状护套浸入式加热单元在澳大利亚应采用螺栓紧固型,在新

西兰可采用螺栓紧固,也可采用螺丝上紧。

电动储水式热水器的螺栓紧固单元的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四螺栓”型设计的加热单元采用安装法兰的法兰板、

其螺栓或螺柱在64mm节圆直径上均匀布置,与垂直中心线

成45°的角位移;

(b)加热单元的法兰应设计成与法兰配置匹配;

(c)加热单元法兰上螺栓孔的尺寸应在8-11mm的直径范围内;

(d)加热单元应能通过40mm直径的空洞安装。

3.2.2.2密封

各加热单元均应装密封,保持容器(包括加热单元)完全符合

相关的流体静压和压力疲劳试验的要求(见2.2.2和2.2.3)

在热水器的使用寿命期间,所有的密封应能承受在任何温度下

正常使用所经受的含氧水的作用。

3.2.2.3护套的材质

护套的材料应与接触到水的任何衬料或外壳材料在化学上和流

电上相容。

3.2.2.4外壳与护套的绝缘

在带有保护性阳极的热水器中,任何金属护套型加热单元应该

只通过所装的电阻器在电气上与法兰连接,将阳极至护套的电

流降低到最低程度。

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护套的相邻部分应防止离得太

近,因为相邻部分的接触可能会降低加热单元的使用寿命,

间距宜超过2mm。

3.2.2.5功率密度

功率密度不得超过120kW/㎡,如果加热单元的质量和设计不

降低使用寿命,加热单元可采用较高的功率密度。

注:如果饱和指数超过+0.8,宜使用功率密度不超过40kW/

㎡的原件;如果饱和指数低于-1.0,宜使用耐腐原件。

3.2.3绕线筒式加热单元

绕线筒式加热单元应很容易滑至原件管内,并且应设计和制作

成在正常工况下保证足够的使用寿命。

注:原件螺纹宜按标准AS1722.2的规定执行。

3.3温度控制装置和热保护装置

3.3.1总则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温度控制装置应按照标准AS/NZS60335.1

的要求以安全方式控制能量。

恒温控制器(包括那些装在多功能装置内的)应至少按下列标

准之一执行:

(a)AS/NZS3161;

(b)AS1308;

(c)NZS6214.

3.3.2浸入式探针温度控制装置

如果浸入式探针温度控制装置的感温包设计成用于水中,其放

置位置应在所有正常情况下一直保持淹没在水中(包括供水临

时故障)。

3.3.3热保护装置

按照标准AS/NZS60335.2.15或标准AS/NZS60335.2.21的要

求,应装热保护装置,在相关的地方,应按标准AS1308的规

定执行。

第四节标志和使用说明

4.1本节范围

本节规定了热水器标志和标识以及附在热水器上的说明须知的

最低要求。

4.2标志和使用说明

除了其它合适的标准规定的标志外,热水器的铭牌或热水器本

身上应清晰坚牢地标志出足够的信息,便于识别以下内容:

(a)制造厂和(如适合)进口商;

(b)产品的型号;

(c)制造的年月(例如01/05表示2005年1月)或者序列

号,以及为了可追溯制造批次的其它必要的信息;

(d)符合本标准相关章节规定的其它要求。

还宜在产品上或产品资料里面标明额定的混合热水出水量。

注:建议声明产品、包装或与该产品有关的宣传资料符合本

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的制造厂,保证这类符合性能验证。

4.3安装说明

热水器的安装和维护保养的说明书应采用英文,按照本标准相

关章节的规定,配以适当的图,给出详细的接线方法和有关信

息。

各热水器的随机说明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a)英文版的接线图和清晰的说明,给出详细的接线和安装

方法,这些图和说明应包括:

(i)产品按照要求安装的效果声明:

(A)在澳大利亚,采用标准AS/NZS3500.4以及相关主管

当局的规定;

(B)在新西兰,采用《新西兰建筑规范》的x12

(ii)概述在容器排水、加热期间水的膨胀以及泄放掉部分

真空需要遵守的规程;

(b)将热水器投入使用并保证热水器的足够应遵守的程序;

(c)合理使用温度/泄压阀(安全阀)(如果有)的细则;

(d)更换阳极保护的细则(如适合);

(e)除去污垢的详细排放程序(如适合)。

(f)关于热水器适合的供水品质的细则(如适合);

(g)如果热水器装有牺牲阳极,需要贴上如下类似警告声

明:

如果热水系统在两个星期以上不使用,热水器中可能积有可燃的

氢气。为了安全地散发这种气体,推荐非电动的热水龙头全部打开

两分钟。在此过程中,宜避免烟火或操作电器。

(h)详细的销售和质量保证条款。

第五节热水器和容器贮存的具体要求

5.1本节范围

本节规定了热水在其中保留并从容器中放出的储水式热水器的

要求,不适用于沸水热水器。

5.2热水出水量/标称量

5.2.1额定热水出水量—澳大利亚

非透气容积式电热水器的额定热水出水量(单位:L)应为下

列数值之一:

2531.5405063

80

250

对于其它储水式热水器,应标明额定值,并四舍五入取整数

(单位:L)。

对于热水出水量小于25L的储水式热水器,在按照附录D的要

求测定时,额定值应标成热出水量,精确至0.5L。

在按照附录D的要求测定时,热水出水量不得小于额定值。

5.2.2标称容量—新西兰

热水器的标称容量的单位应标成“L”,通过加冷水测得的容

量不得与标称容量相差超过+5%~-0%。

5.2.3额定混合热水出水量

如果电动储水式热水器的额定混合热水出水量已经标明,那么

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测定并按照4.2的规定标志。

5.3水密性

在大于容器最大运行压力(或者20kPa)试验时,容器不得发

生泄漏。

注:这属于例行试验,还要按照2.4.2的规定进行型式试验

5.4带有合成外壳的热水器

5.4.1总则

衬有金属的外壳和粘接的衬有塑料的外壳应按标准AS

1056.3-1992的相关规定执行。

5.4.2钢制外壳

5.4.2.1等级

外壳应采用一级钢材制成,钢材需要保证衬料与拟采用的釉面

一致。

5.4.2.2焊接.

焊缝的品质不得次于采用埋弧焊焊接出的焊缝品质,纵向焊缝

应为对接焊。

在上釉后,采用封闭周向焊以外的所有焊缝(见5.4.3)应在

上釉前进行修理(必要时)。

5.4.3搪瓷上釉衬料的应用

5.4.3.1需要覆盖的面积

敞露至水中的所有不锈钢表面均应施搪瓷衬料,如果锐边

不可避免,在从锐边测量时,那么釉蒸发的范围不得超过

3mm。

5.4.3.2厚度

衬料的厚度如下:

(a)最小总体厚

度................................................

...................................................

..................150μm;

(b)最小局部厚度(总面积不超过

4000mm2).........................................

.............................120μm;

(c)最大局部厚

度................................................

................................................平

均厚度加400μm;

(d)最小表面涂层厚度(对于两道涂层工

艺)...............................................

............................100μm;

5.4.3.3允许的瑕疵

允许出现下列瑕疵:

(a)在检查衬料的时,由切割外壳引起的损坏。

(b)在最大尺寸位置且总面积不超过下列面积时,分别不超

过3mm的金属和底层涂料(对于两道涂层Y级搪瓷)的敞

露面积:

(i)对于X级釉瓷..........350mm2/㎡表面积;

(ii)对于Y级釉瓷..........175mm2/㎡表面积;

注:在计算总面积时,单个敞露部分的面积基于采用带有校

准目镜的低倍率显微镜判断的其等效平均直径。

(c)蒸发的面积应符合5.4.4.2的规定。

5.4.4搪瓷上釉后的周向焊接

5.4.4.1匹配和校线

预上釉部件的匹配及其焊接不得导致任何敞露至自由循环的水

中的釉衬料折断、脱落或损坏。

所有部件应采用釉与釉接触,但是在纵向缝附近可能会有宽度

不超过1.5mm、长度不超过50mm的间隙例外(见图1)。

5.4.4.2焊接

釉-釉接触的内线条与周向焊缝的根部之间的距离至少3.0mm

(见图2)。

裸钢或蒸发的釉面不得伸进超出釉与釉接触的内线条的外壳内

5.4.4.3焊接的修理.

在下列情况,可修理封闭周向焊缝:

(a)焊接应局限于搭接角焊缝和端接焊缝。(关于这些焊缝的

插图,请见标准AS2812)

(b)修理焊缝应采用弧焊。

(c)个别修理焊缝不得超过50mm,任何一个外壳的总焊缝长

度不得超过200mm。

.

尺寸单位为mm

图1在轴向接头处釉与釉接触允许的间隙

5.4.5衬釉外壳的要求

5.4.5.1衬料的可溶性

在按照附录M确定时,各试样的质量损失不得超过下述规定

值:

(a)X级釉瓷..........0.03mg/mm2表面积;

(b)Y级釉瓷..........0.015mg/mm2表面积;

5.4.5.2搪瓷上釉损伤

最大50

搪瓷衬

最大1.5

纵向焊缝

在最大运行压力用水试验时,上釉的外壳不得有泄漏,搪瓷衬

料也不得有任何龟裂或层裂。

(a)底拱伸至壁以下的外部焊缝

周向焊

缝根部

釉与釉接

触的内线

周向焊缝

根部

釉与釉接

触的内线

水水

(b)壁伸至底拱以下的内焊缝

(c)壁卷边允许方便装配底拱的外部焊缝

(d)“正向”底拱的搪瓷衬附近的焊缝

尺寸单位为mm

图2在上釉后焊接的周向接头-典型的配置

周向焊

缝根部

釉与釉接

触的内线

周向焊缝

根部

釉与釉接

触的内线

水水

搪瓷衬料

不得被焊

缝损坏

5.5有单一外壳的加热器

5.5.1材料

容器应由与容器上装配的或者与容器配套使用的配件在化学上

和流电上相容的材料制成。

可使用能满足本标准要求的任何材料。

5.5.2设计和构造

5.5.2.1厚度

可根据许用的设计应力和按照标准AS1210规定的计算方法确

定外壳的厚度。

5.5.2.2符合标准AS1566/C12200要求的铜制容器

用于由122级铜制成的容器的连接方法不得次于表5.1规定的

那些方法,焊缝的质量不得次于气体金属弧焊焊接出的那些焊

缝。

表5.1

合适的连接方法

接头的类型焊料应用

卷边接缝软钎焊P1

铜焊P2

搭接焊接

(见注2)

铜焊P3

电焊P3

对接焊接铜焊P1

电焊P3

注:

1P1表示在压头<2mH2O

(19.6kPa)时运行;

P2表示在压头≤8mH2O

(78.3KPa)时运行;

P3表示对压头没有限制

2搭接焊接的长度应大于12mm或者材

料厚度的九倍。

5.5.2.3铜制外壳的符合性手段

按照附录H制成的外壳应视为满足5.5.2.1和5.5.2.2的要

求。

5.5.2.4不锈钢容器

不锈钢容器应采用不次于UNS-S31603耐腐蚀性等级的不锈钢

的制成,并且焊缝应符合以下要求:

(a)外观检查时,与水接触的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缝和气孔。

(b)焊缝的品质不得次于气体金属电弧焊(GMAC)或气体钨

电弧焊(GTAW)焊接出的焊缝。气体保护激光焊束、真空电

子焊束或等离子电弧焊应能接受。使用的任何金属焊丝应能

与外壳材料相容,并且形成的电焊金属耐腐蚀性与外壳材

料相同,所有的焊缝应采用满焊。

5.5.2.5不锈钢容器的防腐保护

不锈钢容器应按如下要求制作和防腐:

(a)外壳的内部应经过处理,保证不得有铁屑和焊接废料;

(b)容器的外部制作成表面清洁,不得有铁屑和焊接废料;

(c)应提供防止(从配件或从外部)渗水到达容器外部的手

段;

(d)设计应保证尽量在容器中装满水;

(e)元件应使用平垫圈。

注:在焊接过程中,留在表面上的有机物质(包括润滑剂、

污物和纤维等等)可导致钢材的局部含碳量增加至不可接受

的程度。

5.6自带进水箱的加热器

注:关于非自带进水箱(储水池),见标准AS/NZS3500.1。

5.6.1材料

进水箱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应设计成

能保持到器具的设计使用寿命。

5.6.1.1金属

凡是与水接触的所有金属部件在流电上应与容器相容,并且其

材质的耐腐蚀性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得次于与本标准规定的

载水零部件接触的器具的其它材料。由铜合金制成的部件应耐

脱锌作用。

5.6.1.2塑料

构造材料和设计应与有类似设计使用寿命和性能的金属进水箱

的器具构造的其它材料相容。为了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受阳光

直射的进水箱应耐紫外光。

5.6.2出水量

除非采购人员另有规定,在按照附录D的要求试验时,装有进

水箱的热水器在金属性关闭且达到标志水位时含冷水的热水出

水量如下:

(a)额定容量为400L及以下的热水

器................................................

........................不小于36L;

(b)额定容量大于400L的热水

器................................................

................................不小于68L;

注:如果冷水进水流量较低,那么进水箱的容量可比上述

规定的相关值大,目的是保证满足热水器的运行要求。

5.6.3进水箱、浮球控制阀-温度耐久性

进水箱及其相关的浮球控制阀(正常情况下支撑在热水器上并

且与冷水供水管相连)应能承受容器中保持在沸点的水48小

时。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扭曲或明显的损坏不得影响水箱

的运行。

5.6.4水位

应采用永不褪色的方式在进水箱的内部清晰标明正常工作水位

5.6.5溢流

为了保证在浮球控制阀全部打开时,所有的用水出口关闭并且

供水压力维持在700kPa,进水箱应配备溢流管。

(a)出水口和进水口底部之间的垂直间隙不小于20mm;

(b)进水箱不得有任何溢水

关于储水池给水和自带水箱的热水器,溢流管的位置应保证整

个容器从冷水加热至70K并且所有的用水出口都关闭时,水不

得流出。如果进水箱不溢流就可在标志水位以上增加热水器容

量3%的容积,那么可视为能满足该要求。

5.6.6水箱盖

冷水进水箱应装有密闭性好的可移动盖子,采用机械安装,目

的是让凝结水排回至水箱。

5.7恒温控制器

5.7.1恒温控制器的设定

恒温控制器的出厂设定按照出水口测得的储水温度应不小于

60℃,为了调节水温至制造厂推荐的最大值,应为用户提供

适当的手段。

注:

1.在出水口测得的储水温度不宜超过以下值:

(a)带有金属插件的外

壳...........................................

..............................................

...85℃;

(b)带有X级搪瓷衬料的外

壳...........................................

........................................70℃;

(c)带有Y级搪瓷衬料的外

壳...........................................

........................................85℃

塑料水箱和塑料衬料正在考虑中。

2.自动增压式加热单元的恒温控制器宜设定成至少比恒温

控制器的设定低10℃。

3.在设定恒温控制器时,宜考虑以下几点:

(a)较低的储水温度会降低容器的热损失以及在洗澡

(盆浴和淋浴)等烫伤的风险,但是,降低的储水温

度还会降低热能储藏,这可能会导致用户在使用时热

水不够用。

(b)标准AS/NZS3500.4和NZBCx12/AS1规定了个人卫

生洁具出水的最高温度,目的是避免烫伤风险,这些

温度可通过安装调节阀或向某些用水点给水的恒温控

制混流阀,同时保持较高的储存温度。

(c)厨房和洗衣房可要求较高的水温。

(d)标准AS/NZS3500.4和NZBCG12/AS1规定的最低

储水温度为60℃,目的是抑制好氧性革兰氏阴性杆

菌的生长。

(e)具体导则,见标准AS3498。

5.7.2表面接触式恒温控制器

表面接触式恒温控制器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在所有使用条件下

(包括供水临时故障),均能有效控制水温。

在取出并更换恒温控制器二十个循环以后,连接手段应持续保

持在恒温控制器和容器之间的有效接触。

5.8增压式加热单元

如果热水器配有增压式加热单元,那么增压式加热单元应位

于温度/泄压阀(安全阀)传感器水位以下。增压式加热单元的

恒温控制器的布置位置应保证恒温控制器中线上方的储水不小

于30L且不超过热水器标称容量的一定比例,具体如下:

(a)额定热水出水量不小于200L的非透气式热水

器................................................

...............20%;

(b)额定热水出水量小于200L的非透气式热水

器................................................

.................30%;

(c)侧进水式热水

器...............................................

...................................................

.................30%;

(d)非侧进水透气式热水

器...............................................

...................................................

.....25%;

水量可直接测量(单位:L)或者通过线性尺寸推算。

注:在某些配置中,可根据单独的控制装置实施功能,而不

将主加热单元的温度增加至较低的切断温度。

5.9标记和说明须知

除了4.1的要求外,储水式热水器的标志应包括以下项目:

(a)容器的描述(例如铜、衬铜钢、上X级或Y级釉的钢);

(b)对于在澳大利亚使用的电动储水式热水器,标明额定热

出水量(单位:L)(见5.2.1);

(c)对于其它类型的储水式热水器,标明标称容量(单位:

L)(见5.2.2);

(d)推荐的最大恒温控制器的设定值(单位:℃)

电气回路应清晰。

第六节热交换水加热器的具体要求

6.1本节范围

本节规定了热交换式热水器的要求。

6.2热水出水量/标称容量

6.2.1额定加热储水量(澳大利亚)

热交换式热水器的标称加热储水量的标示单位应采用L,当按

照附录D的要求确定时,热水出水量不得小于标称加热储水量

的40%。

热交换式热水器的额定容量应通过加冷水测量,并且不得小于

标称加热出水量的97.5%。如果热交换器能在受控的加热储水

温度时正常储水,热水器加水应包括向加热储水容器和热交换

器加水。

6.2.2额定加热储水量-新西兰

热水器的标称容量的标示单位应采用L,通过加冷水测量容

量,与标称容量的差值不超过+5%~-0%标称容量。如果热交

换器能在受控的加热储水温度时正常储水,热水器加水应包括

向加热储水容器和热交换器加水。

6.2.3额定混合热水出水量

如果热交换式热水器标示的是热的混合热水出水量,应该根据

附录E确定,并且按照4.3标志在产品上或者产品资料上。

6.3强度

6.3.1水密性

加热储水式容器在以下试验时不得泄漏-

(a)压力等于其正常运行压力;或者

(b)达到其最大运行压力.

注:这属于例行试验,还要根据2.2.2的要求进行型式试

验。

6.3.2流水静力学压力试验

容器和热交换器各自应能承受1.5倍其工作压力的流水静力学

压力,持续时间两分钟。在试验过程中,容器的顶部可需要专

门密封,可限制容器,目的是避免扭曲。

6.4自带进水箱的加热器

自带进水箱应满足5.6的要求。

6.5恒温控制器-表面接触式

表面接触式恒温控制器的布置位置应能保证在所有使用条件下

(包括供水临时故障),均能有效控制水温。在取出并更换恒

温控制器二十个循环以后,连接手段应持续保持在恒温控制器

和容器之间的有效接触。

6.6标志和使用说明

除了第四节的要求外,热交换式热水器的标志应包括容器和

热交换器的描述(例如铜、不锈钢)。

另外,在澳大利亚,电热水器应包括:

(a)标称加热储水量(单位:L);

(b)推荐的恒温控制器的最大设定值(单位:℃)。

6.7产品规格

在进行型式试验或例行试验时,应提供所试验单元的产品规格

注:书面产品规格的指南见附录F。

附录A

证实符合本标准的手段

(规范性附录)

A1范围

本附录制定了由制造厂能证实的符合本标准的手段。

A2关联性

给排水系统的长期性能对建筑物基础设施的耐久性、公共卫生

和安全的保护以及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A3产品认证

产品认证的目的旨在提供按本标准执行的制造厂声明的独立保

证。

认证方案应满足SAHB18/SANZHB18.28(ISO/IEC导则28)

规定的准则以及独立取样的生产和后续的符合性验证的全部型

式试验的准则,要求制造厂保持有效的控制生产的部署。

认证方案的目的是表明所有的产品一致性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A5段中规定的取样和测试计划的频次应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

执行。

A4定义

A4.1型式试验批次

相同型式和标称尺寸的单位计划,批次由制造厂确定。

A4.2生产批次

清楚可识别的单位汇总,在相同条件下,按照相同的规范连续

制造而成。

A4.3样品

从一个批次里面抽出的一个或多个产品,任意选取,与质量无

关。

注:样品中产品的单位数量是样品的尺寸。

A4.4取样计划

一种专门的计划,表示需要试验的零部件或总成的单位数量。

A4.5型式试验

为了证实材料、零部件、接头或总成能符合本标准要求进行的测

试。

注:型式试验通常由通过ISO/IEC17025认证的实验室执

行。

A4.6批次放行试验

由制造厂对热水器批次做的试验,该试验必须在批次放行前完

成并符合要求。

A5测试

A5.1型式试验

表A1规定了型式试验和重新验证频次的要求。

A5.2过程验证

表A2规定了产品验证试验/产品审查频次的要求。

A5.3批量放行测试

表A3规定了制造厂为了持续不断地证实产品符合本标准要求

的最低取样和测试频次计划方面的要求,但是,如果制造厂能

向认证机构证实足够的过程控制,那么,本标准中可优先采用

制造厂的品质控制计划和/或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的取样和测

试。

A5.4重试

如果试验失败,批次内的所有产品必须100%试验,并且只有

那些完全符合要求的批次方可按照本标准声明和/或标志。

表A1

型式试验

特性条款要求试验方法频次

第一节范围和总则

与其它

规范的

一致性

1.4.1

安全要求

(电气/

燃气)

批准的证据/试验报告根据批

准的要

1.4.2

供水和其

他主管当

局的要求

第二节设计和构造

设计和

构造

2.2强度设计上

的任何

变化会

影响该

项要求

2.2.2

流体静压

根据热水器的类型

标准

AS/NZS60335.2.15/21

2.2.3

压力波动

和疲劳

附录G

2.2.4

外部力矩

应用

第2.2.4条款

2.3接触水的材料和零部件设计和

材料使

用上的

任何变

化会影

响该项

要求

2.3.1总则标准AS/NZS4020

2.3.2牺牲阳极AS2239/DR

2.3.3容器DR

2.4水管件设计上

的任何

变化会

影响该

项要求

2.4.1尺寸DR

2.4.2

热水器的

给排水管

连接

AS1722,AS3688和

DR

2.5水管子DR设计上

2.6排水设施DR的任何

变化会

影响该

项要求

2.7水套管ASIP4

2.8保护支架DR

2.9绝热

标准

AS/NZS4692.2/DR

2.10

维护保养

设施

DR

2.11包装DR/PR

第三节电气零部件

电气零

部件

3.2加热单元

3.2.1标定等级DR设计上

的任何

变化会

影响该

项要求

3.2.2

管状护套

浸入式加

热单元

DR

3.2.2.1总则DR

3.2.2.2密封DR

3.2.2.3

护套的材

DR

3.2.2.4

外壳与护

套的隔离

DR

3.2.2.5功率密度DR

(待续)

表A1(续)

特性条款要求试验方法频次

3.2.3绕线筒式加

热单元

DR/PR

温度控制装置和热保护装置

3.3.1总则标准

AS/NZS3161,

AS1308

或标准

NZS6214

设计上的任

何变化会影

响该项要求

3.3.2浸入探针式

温度控制装

DR

3.3.3热保护装置DR/AS1308

第四节标志和使用说明

标志和使

用说明

4.2标志DR设计上的任

何变化会影

响该项要求

4.3安装说明DR

第五节热水器和容器贮存的具体要求

5.2热水出水量/标称容量设计上的任

何变化会影

响该项要求

5.2.1额定热水出

水量-澳大

利亚

附录D

5.2.2正常容量-

新西兰

第5.2.2条

5.2.3额定混合热

水出水量

第5.2.2条款

5.3水密性第5.3条款设计上的任

何变化会影

响该项要求

5.4带有合成外

壳的加热器

开关

衬有金属和衬

有塑料

符合标准AS

1056.3:1993

的要求

5.4.1钢制外壳

5.4.1.1等级DR/PR

5.4.1.2焊接DR/PR

5.4.2搪瓷衬材料DR/PR

5.4.2.1需要覆盖的

部位

第5.4.2.1条

5.4.2.2厚度第5.4.2.2条

5.4.3在上釉后的周向焊接

5.4.3.1匹配和校线DR/PR

5.4.3.2焊接DR

5.4.3.3补焊PR

5.4.4搪瓷衬外壳材料的要求

5.4.4.1衬料的溶解

第5.4.4.1条

5.4.4.2搪瓷上釉损

第5.4.4.2条

5.5带有单一材料外壳的加热

设计上的任

何变化会影

响该项要求

5.5.1材料DR

5.5.2设计和构造DR

5.5.2.1厚度AS1210/DR

5.5.2.2铜制容器,

符合标准

AS1566

(C12200)

的要求

DR/PR

(续)

表A1(续)

特性条款要求试验方法频次

5.5.2.3铜制外壳的

符合性手段

附录H

5.5.2.4不锈钢制成

的容器

DR/PR

5.5.2.5不锈钢容器

的防腐保护

DR/PR

5.6自带进水箱的加热器设计上的任

何变化会影

响该项要求

5.6.1材料DR

5.6.2出水量第5.6.2条款

5.6.3出口温度第5.6.3条款

5.6.4水位DR

5.6.5溢流第5.6.2条款

5.6.6盖子DR

5.7恒温控制器设计上的任

何变化会影

响该项要求

5.7.1恒温控制器

的设定

5.7.2表面接触式

恒温控制器

第5.7.2条款

/DR

5.8加压装置第5.8条款

/DR

设计上的任

何变化会影

响该项要求

5.9标记和说明

须知

DR

第六节热交换水加热器的具体要求

6.2热水出水量/容量设计上的任

何变化会影

响该项要求

6.2.1额定加热储

水量-澳大

利亚

附录D

6.2.2额定加热储

水量-新西

第6.2.2条款

6.3强度

6.3.1水密性第6.3.1条款

6.3.2流水静力学

压力试验

第6.3.2条款

6.4加热器开关

自带水箱

第5.6条款

6.5恒温控制器

6.5.1表面接触式

恒温控制器

第6.5.1条款

/DR

6.6标记和说明

须知

DR设计上的任

何变化会影

响该项要求

图例:

DR(设计评审):通过评审产品的文件资料(图纸、材料清单、

工程计算、标识和安装说明等等)进行验证。

PR(过程评审):通过过程资料(施工说明、外观检查或过程

更新)进行验证。

表A2

过程验证试验/产品审查

特性条款要求试验方法频次

设计和

构造

2.2.2强度-流水

静力学压

适合热水器的种类

标准

AS/NZS60335.2.2.1

每系列

直径水

箱取一

个,产

品制造

每三个

月一次

2.2.3强度-压力

波动和疲

(250000

个循环安

全阀压力

或50000

个循环

125%安全

阀压力)

附录G

2.2.4强度-外部

力矩应用

2.2.4安装热

水器的

设计,

每年一

表A3

批次放行试验

特性条款要求试验方法频次

设计和构

2.4.2水管件-热

水器的给

排水连接

AS1722,

AS3688

每批零部

件一次

标志和安

装说明

4.2标志外观检查100%

储水式热5.3水密性第3条款100%

水器和容

器的具体

要求

5.4.4.1衬料的可

溶性

附录N每年一次

5.9/6.6标记和说

明须知

外观检查100%

6.3.1水密性第6.3.1

条款

100%

6.6标记和说

明须知

外观检查100%

热交换式

热水器的

具体要求

6.3.1水密性第6.3.1

条款

100%

6.6标记和说

明须知

外观检查100%

注:批量规模(由制造厂根据各要求确定)取决于工

艺过程、关键的零部件等等,并且应由制造厂证明其合

理性。

附录B

标准化的试验条件

(规范性附录)

B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用于本标准规定的所有出水和热损失试验的通用

试验条件、设备和配置。在有些情况下,具体试验可不采用这些

通用要求。

注:符合空气温度,空气流动和辐射要求的手段(见B2

段)参见附录L。

B2试验条件

B2.1空气温度

在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3K范围内。另外,

关于试验的持续时间,环境空气温度应控制,以至于最高温度

和最低温度的差小于或等于3K,环境湿度在本试验中不作具

体规定。

注:加热泵式热水器热损失试验通常采用插入水箱内的电

阻性元件进行试验,带有加热泵的加热泵式热水器的性能宜

在专门修建的试验室内测量,试验室能在试验过程中保持要

求的条件。合适的房间需要按照标准AS/NZS3823.1.1进行空

气调节装置性能测试规定的热量计。

B2.2热损失试验的空气流动

热水器和试验箱及其相关的隔断和挡板应配置成使空气的速

度在容器附近的位置达到0.25m/s和0.5m/s。试验室和相

关控制装置(例如隔断和设备的位置、气流速率、风扇的设定和

控制装置)的配置在整个试验的持续时间内都应保持。在试验

各零部件开始和结束时应记录空气速度(例如稳定性试验和热

损失试验)并且在该位置应保持在初始测得的空气速度±0.1

m/s。

B2.3辐射

在试验过程中,正在试验的热水器不得暴露至任何有辐射的热

源。如果试验室装有窗户,那么所有的窗户应装有辐射屏蔽保

护装置。试验室的墙壁和天花板应绝热,确保试验室内壁和天

花板表面的稳定在空气温度的2K内。如果任何试验室设备和试

验室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超过5K,那么正在试验中的器具应

装有防止相关设备之间辐射的屏蔽层。热水器不宜接触到任何

与试验室温度调节系统或任何其它设备(包括其它任何正在试

验的热水器)有关的高温表面。距离6m远的正在试验的热水器

不要求具体的屏蔽措施。辐射屏蔽装置或隔断与正在试验的热

水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

由于日光灯的光输出量高、表面温度低以及试验室的热负荷

低,所以通常推荐采用日光灯照明。有些光源(例如白炽灯、石

英卤素灯和高强度放电灯)通常不推荐使用。如果这些光源与

任何热水器之间的距离小于3m,那么应采取防直接辐射的屏

蔽措施。

B2.4冷水温度

在抽水试验过程中,冷水进口温度应保持在20℃±2K。如果

是用作制造厂声明额定出水量的容积式热水器试验,那么在整

个试验过程中的温度应低于22℃。

注:本试验不对水的硬度作具体要求。但是通常推荐采用小于

100ppmCaCO3或同等的硬度的软水。

B2.5水压

供水(如果有要求)应保持足够的压力,保证在抽水试验过程

中的流速和性能一致。供水应保证出水压力不超过在试验过程

中装在热水器或任何泄压阀(安全阀)的额定压力【关于在有

些情况下附加泄压阀(安全阀)的安装,见B3.4段】。

B2.6电源

如果设备的额定电压全部或部分位于208V和253V之间,那么

标称试验电压应为230V。关于其它额定电压范围或相位配置,

标称试验电压应为距额定电压最近的标称供电电压。

在所有试验过程中与器具连接点的电源应保持在以下极限范围

内:

(a)对于采用电阻性元件加热的热水器,电压应保证能量计

量设备精度的规范能满足本电压范围的要求(见B4.2

段),但是,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的任何时候,电压的偏差

不得超过标称电压的±20%。

(b)在其它情况下,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应保持在

标称电压的±2.5%以内。

注: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标称单相电压为230V,普通配

置为2相或3相连接,等于单相电压的1.73倍。在有些情

况下,可用两倍单相电压的中心抽头。

试验频率应为器具额定频率±2%,如果超过额定频率,应在试

验报告中注明,并且试验应在50Hz时进行。

注: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电源被视为比频率调节的±1%

好。其它电源需要要求频率验证。

B3要求和搭建

B3.1容器热水或传热液温度测量位置

所储藏的水应通过水平面分成六等分容积,在热水器水箱内应

装上六只温度测量传感器,以至于各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容器内

六等分容积的每个质心位置。

注:温度传感器宜尽可能远离任何加热元件、牺牲阳极保护

装置(如果试验要求需要装配)、容器壁和烟管壁布置。

如果容器是立式圆筒形,那么传感器的位置应考虑穹形端部

(如果有)的方向和深度。

注:通常需要从工程图纸上计算带有穹形端部的容器的传

感器位置。所使用的温度传感器的实际位置宜根据验证试验

的要求配备。如果各等分容积和传感器位置由试验实验室进

行大概估计(因为没有工程数据可用),那么应在试验报告

中注明。

如果容器时卧式圆筒形,那么六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应按表

B1的规定执行,位置应是水箱内径(d)的函数,与容器的终

端配置无关。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温度传感器的实际位置应在其希望位置

±0.01范围内。

表B1

传感器的位置

传感器高度/直径

顶部0.86D

20.70D

30.57D

40.43D

50.30D

底部0.14D

注:这些位置假设的是平端圆筒,

但是应用于所有卧式容器,与终端

配置无关。

如果试验实验室能证实特定水箱设计和温度控制死区具有相当

的结果,那么他们可选用小于六个温度传感器。如果是进行验

证试验或者发生分歧,以按照上述规定的采用六个传感器的结

果为准。

注:在按照本标准进行的热损失试验时,很多卧式水箱有明

显的层化现象和不均匀的热损失曲线,所以强烈推荐这类水

箱采用六个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应通过下列装置安装:

(a)牺牲阳极保护装置的开口;

(b)其它任何现有的容器穿孔(例如备用的未使用的热水出

口或冷水进口);

(c)泄压阀(安全阀)开孔(尽量少用);

(d)用于抽水试验的热水出口;

(e)如果没有现存的孔,在水箱定制的安装温度传感器的专

用孔(例如一些加热泵式热水器和和热交换式热水器)

(尽量少用)。

注:热损失测试(见B3.4段)时可取出牺牲阳极。选项

(a)和(b)都是优先采用的,但是如果牺牲阳极,(a)

通常最方便。如果选择(c)项,组合式温度/泄压阀(安全

阀)的温度泄放功能要求能起作用。

如果通过安全阀开口或热水出口安装,那么T形管件或出口管

系(适合时)应尽量靠近其原始位置安装。附加的管件应按照

B3.4段的规定敷绝热层。

B3.2容器温度测定

B3.2.1平均温度

超过规定时期的热水或传热的平均温度(通常是超过测定热损

失的一整个温度控制循环)应等于六个温度传感器(或相当数

量的传感器)在该时期的平均值。

B3.2.2保护装置断开的温度

在温度控制保护装置断开时的热水或传热液温度(用于测定在

温度控制循环始末的能力修正)应等于六个温度传感器(或相

当数量的传感器)在温度控制保护装置断开后3min起5min时

期内的平均温度。

B3.2.3平均核心温度

在温度控制保护装置断开时的核心热水或传热液温度(通常是

在测定热损失的一整个温度控制循环内)按照中间两个传感器

(或者给出容器质心温度的相当数量的传感器)在该时期的平

均温度定义。

B3.2.4在保护装置断开时的核心温度

在规定时期(在热损失试验期间控制容器的热源)的核心热水

或传热液温度按照中间两个传感器(或者给出容器质心温度的

相当数量的传感器)在温度控制保护装置断开后3min~5min时

期内的平均温度定义。

注:试验已经显示了在将容器加热源的对流影响降低到最低

程度的温度控制保护装置断开后5min以内的平均热水或传

热液温度。

B3.3水流温度测量

当热水从热水器中抽出时,应测量热水出口和冷水进口温度。

(应按照相关章节规定的频次)通过装在出水或进水路径上

300mm容器装置内的感温装置测量水温。温度传感器应满足以

下要求:

(a)末端焊接的铜/铜-镍热电偶,T型;

(b)电线尺寸<0.25mm或更细;

(c)感应部件需要时裸线;

(d)温度范围:0℃~100℃。

(e)热电偶和测量系统【在冰点(0℃)时】的精度为

±0.5℃。

温度测量要求的其它任何管件和所有的出口管子应按照B3.4

段的规定进行绝热(绝缘)处理。

B3.4容器搭建和安装

在试验时,热水器应按照制造厂提供的安装图和说明搭建和连

接,如果这些安装图和说明与本标准要求不一致者除外。如果

制造厂推荐其它连接方法,那么这些方法之一可在测试实验室

测试后使用。所使用的试验搭建和方法应在试验报告中详细描

述。

如果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水箱上装有牺牲阳极,在进行热损失

和抽水试验时,牺牲阳极可取出。使用牺牲阳极与否应在试验

报告中注明。

除了下述规定外,在试验过程中,所有的控制阀、止回阀、减压

阀和安全阀以及正常情况下装在热水器或进水箱的冷水供水管

路上的其它任何装置应接上,包括安全阀/出口阀的任何组合。

机组上的随机配件应用于试验。试验实验室应提供要求的配

件,但是不属于热水器的随机配件。试验报告应包括所有配件

及其原产地的描述。

热水器应装在20mm~30mm厚度的芯板材(碎木板)、中等

密度的纤维板、水泥、宝利板或相当的木板制成的平台上,平台

上方高出地面300mm~400mm。

在进行热损失试验时,容器的进、出口应通过尽量靠近容器安

装的“快速接头”(或相当的快装式止回阀)断开,非绝热的

“快速接头”的最大外径应为25mm。在进行抽水试验时,连

接热水出口的管子应装在容器与热水器基座连接的一侧的下方

。热水出口和热水器基座之间不得连接(热水出口温度测量要

求的和制造厂要求的以外的)任何配件。控制阀和流量计应接

在热水器的基座以外。

“快速接头”(或相当的配件)的一部分应装在热水器上(在

断开时,装在热水器上的配件必须密封)。必要时,可另装一

个配件(例如M&F弯头),用作将配件定位在一个更加方便的

位置。(这特别适合于顶出水和顶进水式容器,目的是减少容

器上的溢水渗入凹陷的地方。其它附加装置应按照下述规定进

行绝热处理并且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注:合适的产品有JamecHV40SM或Nitto航空装配设备产

品(600SH沉插口和600SM插头)。

如果装有快速接头的热水器没有任何泄压手段,那么在容器和

快速接头之间或在另外合适的现有穿孔上装一个泄压阀(安全

阀)。如果可使用另外的位置,这种泄压阀(安全阀)应装在

容器的最低位置或最冷的位置,目的是将与泄压阀(安全阀)

有关的附加热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该泄压阀(安全阀)的标

定等级应小于热水器的最大额定工作压力。任何专门安装的泄

压阀(安全阀)应按照下述规定进行绝热处理。

注:如果要求安装一个泄压阀(安全阀),推荐的方法是

将该泄压阀(安全阀)通过一根小的绝热管子与容器远距离

安装,目的是将热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该管子可采用合

适的压力标定等级的非金属)。最合适的配置是在配有快速

接头的进口和连接泄压阀(安全阀)的管子上装上T型管件

(注意这仅用于试验,不能用于正常安装)。

下列项目应采用标称厚度为20mm的闭室聚合物管子保护层

(氯丁二烯橡胶)或者具有相当绝热效果的其它材料:

(a)装在热水出口上用于试验的配件【包括快速接头(或相

当的阀门)】;

(b)只在抽水试验期间,向下接至容器基座的热水出口(适

合时);

(c)装在试验冷水进水口上的配件(包括快速接头);

(d)自带水箱式热水器在垂直水位以上300mm的暴露透气管

(e)热损失测试或抽水测试专门要求的其它所有管道和管件

(包括水箱上用于温度测量传感器进口或其它通常没有安

装在热水器上的泄压阀(安全阀)的其它任何进口点。

在进行热损失试验时,以下项目不得专门进行绝热处理(有规

定的除外):

(i)容器随机装配的或正常运行要求安装的任何温度和/或压

力安全阀,除非配件装有由阀门或热水器制造厂提供的专

用绝热层。

(ii)正常情况下安装在容器上的配件(例如备用进、出口的堵

头或塞子),这些配件应按照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装配

(通常不需要另外的绝热层)。

如果热水器装有与外部装置(例如太阳能板或其它热源)连接

的配件,那么在热损失试验和抽水试验时应断开配件,并且在

容器进口处的配件应按上述规定密封和绝缘处理。如果容器有

吸热设施,那么在热损失试验和抽水试验时应断开该吸热设施

或使其不起作用(如果可能)。任何改动或断开应在试验报告

中注明。如果断开装置不可能不损坏容器,那么该装置在测试

时应留在那里,无需断开,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B3.5电气连接

只有底部(主)加热单元才能在正常运行时通电,但是由满足

本程序的具体试验要求的外部控制器控制的或者制造厂另有规

定的除外。

注:其它元器件和元器件配置以及控制装置的设定可用于

确定热水出水量性能,但是,要求时,正常的热损失试验

只通过主元器件确定。

B4测量精确度和仪器仪表

B4.1温度

温度测量应采用总的测量不确定度在95%的置信水平时好于

±0.5K的装置,温度测量仪器的分辨率为0.1K或更好。

注:

1.为了满足在95%的置信水平时±0.5K的不确定度,通常

有必要使用精确度为±0.25K或更好的测量仪器。为了保

证精确计算由于容器温度的变化和差值的能量,要求分

辨率为0.1K。

2.温度测量的细微误差对测得的热水器的热损失有很大影

响。为了满足该要求,传感器(如热电偶)的测量规范同

时需要校准,采用铂电阻温度计或其它高精度的传感器。

但是,高温传感器必须只能在45℃~75℃的温度范围

内校准,而低温传感器只能在15℃~25℃的范围内

校准。

3.在抽水试验过程中用于测量水温的温度传感器的物理规

范在B3.3段中有规定。

环境空气温度传感器当暴露至0.5m/s的气流时,其时间常

数应小于2min。关于在试验过程中的许用的环境温度变化,

见B2.1段。

空气温度传感器的配置、搭建和规范应符合附录I的要求。

注:温度传感器的时间常数定义成当温度发生阶跃变化时

达到(1–1/e)(63.2%)温度变化所需要的时间(见附录

I)。

B4.2电气能量消耗

测量能量消耗采用的不确定度在95%的置信水平时不超过1%,

且分辨率为10Wh或更好。

注:为了满足在95%的置信水平时1%的不确定度,通常有必

要使用精确度为0.5%或更好的测量仪器。第0.5类的电子能

量计随时可用。但是,合理尺寸和校准的第1类旋转盘式计

宜能够满足该要求,最好是1Wh的能量分辨率。

B4.3长度

100mm以上(含)的长度测量应采用精确度为±1%或更好且

分辨率为1.0mm或更好的仪器,100mm以下的长度测量应采

用精确度为±1mm或更好且分辨率为1.0mm或更好的仪器。

B4.4质量

质量测量应采用精确度为0.5%或更好的测量仪器,所有的质

量测量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B4.5时间

事件时间的测量应采用精确度为±0.05%或更好的仪器,其读

数分辨率为1s或更好。所有试件时间测量应精确至秒(四舍五

入)。

注:通常以较快的速率(每秒)取样,并且每分钟记录一

次热损失试验的平均值,热损失试验的持续时间较长,其它

试验(如抽水试验)要求更加频繁地记录数据。

B4.6水量

应采用精确度为1%或更好的、分辨率为0.1L或更好的仪表测

量容积,应记录测量所有水的容积,精确至0.1L(四舍五

入)。如果使用流量计,那么流量计应在运行的标称温度下按

照要求的精确度校准。只有非透气式热水器或封闭系统(例如

在抽水过程中没有空气进入系统的热交换器线圈),才允许在

热水出水量试验过程中冷水进口上接流量计。

注:在这类系统的冷水侧装计量表会引起小误差,因为在抽

水试验过程中水和容器的容积会有小小的变化,但是,引起

的误差通常小于测量热水量相关的误差。

附录C

确定恒定的热损失

(规范性附录)

C1范围

本附录制定了确定储水式热水器或热交换式热水器的热损失的

方法,不适用于快速热水器或沸水机组。

C2原理

当热水器的容器加充热水时,热量从热水器上损失。热水器通

常装有一些配件,经过适当连接(热水出口管和冷水进口除

外)、绝热处理(按照B3.4段的规定)、并在75℃标称储水

温度时运行不小于24h、没有热水抽出,以至于机组达到热均

衡。热损失根据在不小于48h的时期内测量的能量输入确定,

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进行修正,单位为kWh/24h。

注:本试验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工程测量热水器性能,热

水的使用能量消耗可采用热损失试验结果的模拟测定

C3试验要求条件

C3.1总则

试验条件和设备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另有规定或者按照

C3.2和C3.3变化的除外。

C3.2加热器配置

C3.2段中规定的试验程序旨在用运行中的主要元件测定系统

的热损失。(见附录B的B3.5段)。

对于那些有电阻性电气元件作为其唯一的热水加热源的容器,

主要的元器件应用于试验,测定热损失。

对于那些有只加热容器容积一部分的加压电阻性元件并且旨在

采用除电以外的能源(如太阳能、固体燃料)的热水器,应采

用特制的元器件试验,目的是达到容器容积底部10%的元器件

在容器底部至少有50%的活性区域。

对于那些没有装元器件(例如加热泵、一些太阳能系统和热发

生器)的容器,应采用特制的元器件试验,目的是达到容器容

积底部10%的元器件的容器底部至少有50%的活性区域。

注:装有全加热容器的热损失试验要求使用建模软件评价热

水器的运行能量消耗。用加压元件测量水箱的热损失会花很

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因为从加热区域到非加热区域

的传导已经这类测量不适合负荷循环性能建模。带有加压元

器件容器的在用能量和热损失影响可根据完全加热的容器的

热损失数据进行模拟,但是,如果只是电热水器,按照配有

元器件的试验报告要求确认热水出水量和最低能量性能标准

(MEPS)的符合性。

用于试验的元器件应在制造厂推荐的输入功率范围内,但不小

于1800W。

对于那些包含在储水容器内接触热水的液体-液体热交换器的

容器,在进行热损失试验时,热交换器应加充水。对于外接热

源(例如太阳能系统、连接至固体燃料加热器)的机组,应断

开外接热源、并按照附录B中B3.4段的要求堵塞和绝热处理。

对于使用其它类型热交换器(例如采用蒸汽压缩加热泵或任何

类型的燃烧热交换器)的热水器,应按原样进行试验。

C3.3温度要求

试验应采用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可加热至所测核心温度75℃

±2K的温度的容器。

在本试验中,如果容器本身的温度控制装置能够满足上述控制

要求(见注释),可使用这些装置。如果热水器本身的温度控

制器不能保持上述温度条件,应使用适当校准的外部控制器。

通常来说,在进行热损失试验时,最好是采用系统随机供应的

加热元件,C3.2段规定的除外。用于试验的元器件应详细记录

在试验报告里面。

注:温度控制保护装置用于起动和完成热损失试验,因为在

这一点的热水温度最均匀和一致,通常建议该试验采用能够

控制温度控制保护装置至1K或更好的外部温度控制器。控制

器宜设置并调整成核心热水温度在各温度控制保护装置处

(见附录B的B3.2.4段)尽量一致。商用容器上的很多温

度控制装置不能满足上述规范的要求。

C3.4程序

试验程序如下:

(a)在容器中加冷水或通过进水箱加至正常操作水位或者加

满(视情况)。对于非透气式机型,保证尽量排除空气,保

证所有相关配件已经按规定连接和绝热处理,保证任何液

体-液体热交换器有水。断开热水出口和冷水进口,接上绝

热的快速接头。保证系统有泄压的手段,因为在加热过程

中,水会膨胀(见附录B的B3.4段)。

(b)向热水器元器件通电,并让热水温度从温度控制保护装

置断开开始保持稳定不小于24h,需要满足C3.3段的温度

要求,同时允许非透气式容器中的水膨胀并通过安全阀

排出(如果适合)。

如果在初始加热过程中管子接在泄压装置上允许集水,那

么在热损失试验前应断开。

(c)当条件达到C3.3段的规定后,在温度控制保护装置处开

始测量热损失,继续测量热损失,直至温度控制保护装置

断开,从开始试验起不小于48h或四个温度控制循环(以

较长的为准),在整个试验持续过程中,以相同的时间间

隔(1min或以下)记录各传感器的热水温度、环境空气温度

和能量消耗。

如果整个试验过程中,通过各温度控制循环的瞬态热损失值的

线性回归的斜率小于0.5%/50h(参见本要求C4段中的方

法),那么就已经达到热平衡并且该试验合格。

注:

1.在完成热损失试验后,可马上进行热水出水量试验,在

中止热损失试验前,通常是仔细评审试验数据,按照上

述(d)步的要求检查热平衡的有效性,详细的计算方法

见C4段。

2.完成检查热损失要求的验证试验规则见标准AS/NZS

4692.2。

C4计算

由容器温度变化引起的热损失变化的数字修正应记录在试验数

据中,这种修正包括以下两部分:

(a)测得的改变从试验开始时的初始温度到试验结束时的不

同温度【或者正在检查的温度控制时期(从温度控制循环

的起点到起点)-这种修正可正可负】的平均储水温度的能

量。

(b)在监测时期中,空气温度和平均热水温度的实际差的总

热损失。

一个或多个温度控制循环的一个试验时期的热损失(Qloss)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Elin=整个试验时期的电能输入(kWh);

E=容器中的热能;

E1=第一个温度控制护装置断开时的热能(kWh);

E2=最后一个温度控制护装置断开时的热能

(kWh);

Tt=平均容器温度(℃)(ll个传感器的平均

值);

Ta=空气温度(℃);

Tt-Ta=在温度控制事件之间记录的各数据记录时期

的温差的综合平均值;

UA=单位温差的热损失率【(kWh)/h/K】

因此

其中

t=温度控制保护装置断开之间的时间

(h)

因此,修正回到55K的温差时在24h内标准的恒定热损失

(Qloss)为:

Qloss=UA×55

×24

.......C4(3)

式中,Elin,E1和E2的单位均为kWh,而Qloss,55的单位为

kWh/24h(温差为55K)

容器在内试验始末的热能(E1和E2,单位为kWh)可通过容

器内水和任何热交换器内水的热质量以及直接接触热水的所有

金属(例如容器壁和内部热交换器)的热质量近似计算如下:

式中:

M=容器和热交换器(以适合的为准)

中水以及直接接触水的金属的热质量;

TH=热水温度,单位为℃,按照

B3.2.2段定义;

V=储水式热水器以及相关内部热交

换器的静容量(单位:L);

Cp=4186J/(kg.K)=运行范围为20℃~75℃

的水具有代表性的比热;

Y=直接接触水的金属质量(单位:

kg);

Cm=表示直接接触热水的金属的比热

(单位:J/kg·K)

ρ=水在75℃时的密度(单位:

kg/m3)

等于3.6×06J/kWh;

等于10-3m3/L。

注:如果热水器中不止一种金属,那么各金属的质量和比热

应相乘后代入到公式C4(4)中。常见热水器金属的具有代表

性的值Cm为:钢和不锈钢=470J/(kg.K);镁=1000J/

(kg.K)(例如试验用的阳极)和铜=390J/(kg.K)。实际

使用的金属的值宜采用那些已知的值。作为一种导则,只有那

些总的热质量大于系统总热质量的0.5%的金属才需要包含在

其中。根据容器的大小,典型容器镍金属的热质量通常等于总

热质量1%~6%的阶乘,根据容积大小和构造的不同而不同。

在验证试验时可需要接触热水的金属种类和质量的资料。如果

没有金属质量数据,为了计算,可取空容器干质量的80%进行

初始估算。

计算热损失和验证热稳定性的方法如下:

(i)根据公式C4(1)计算在C3.4段规定的试验时期过程中

从各温度控制循环的开始到结束的Qloss,55值。注意得

出的值可随各温度控制循环的变化发生明显的变化。建议在

整个试验时期中(>48h)将这些值绘制在一个图形上,观

察是否有明显的热损失趋势或不连续。如果有必要,选择一

个连续的时期【开始摆脱搭建或数据不连续以及符合C3.4

段规定的时期要求并且热损失数据明显出现热均衡(例如

在分析中,不宜包括Qloss,55值的斜率值由于水加热发

生明显快速变化的热损失值)】。

(ii)如果这些值明显很稳定,将所选的整个时期的结果进行

线性回归。

注:

1.详见附录J。

2.通常推荐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自带的线性回归工具。

(iii)验证Qloss回归线的斜率与时间的关系是否符合

C3.4段的要求,即:

热水器的热损失等于在C3.4段中规定的时期内满足C3.4段要

求的值Qloss,55的平均值。

注:热损失平均值宜根据C4(ⅰ)段给出的试验时期的平

均值而不是用于计算回归的Y截距。

C5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项目:

(a)恒热损失【单位:kWh/24h(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b)所试验的热水器、搭建、温度控制器和设置、试验条件以及

使用的设备的详细内容;

(c)安装在热水管件上的温度或温度/压力安全阀的数量。

附录D

确定热水出水量

(规范性附录)

D1范围

本附录制定了确定供至澳大利亚的电动储水式热水器的热水出

水量的方法,还制定了确定液体-液体热交换式热水器的热水

出水量的方法,不适用于快速热水器或沸水机组。

本试验方法可用于能够达到75℃±2K的热水储水温度的其

它类型的储水式热水器,但是,本标准的这些热水器类型不做

这种测量要求。

注:各类热水器在热水器(混合热水出水量)中的有效储热

量宜根据附录E测定。

D2原理

从预定的储水温度开始,以规定的流速供热水,直至出水口的

出水温度降至规定值。在开始抽水前,热水器处于热均衡状

态,目的是达到可重复的结果。本试验并非热水器抽水和恢复

试验的一部分。确定加压式元器件恢复能力的方法见D4段。

注:本试验旨在工程测量水箱在严格控制条件下的性能,并

且旨在确定在出水条件过程中储水箱的混合和层化性能,建

议所有的容积式和热交换式热水器在热损失试验后立即进行

热水出水试验,包括通常不由电阻性加热元件加热的那些水

箱。

D3搭建和方法

D3.1总则

试验条件和设备应按照附录B的要求定义,另有规定或者根据

D3.2和D3.3段有变化者除外。

D3.2加热器的配置

试验用的加热器元器件宜按照附录C的C3.2段的规定配置。

注:

1.为了按照热水器的原样测量辅助加压元件的性能,可进

行附加试验,但是,这些试验需要与D3.4段中用于评定

装置热水出水量等级的试验分开,详见D4段。

2.热水出水量试验是测量水箱的容量及其在出水条件下层

化的能力,而热水出水量试验能采用加压元件进行,这

可出现重复性问题,因为水箱在试验规定的时间内不可

能达到均衡的温度,且结果会低估出水量,详见D4段。

混合热水出水量试验(附录E)是用所供元器件测量水箱

的最大“加热”量。

D3.3温度要求

水箱温度要求应按附录C中C3.3段规定执行。

D3.4程序

程序如下:

(a)在容器中加冷水或通过进水箱加至正常操作水位或者加

满(视情况)。对于非透气式机型,保证尽量排除空气,保

证所有相关配件已经按规定连接和绝热处理,保证任何液

体-液体热交换器有水。断开热水出口和冷水进口,接上绝

热的快速接头。保证系统有泄压的手段,因为在加热过程

中,水会膨胀(见附录B的B3.4段)。

(b)向热水器元器件通电,并让热水温度从温度控制保护装

置断开开始保持稳定不小于24h,需要满足C3.3段的温度

要求,同时允许非透气式容器中的水膨胀并通过安全阀

排出(如果适合)。

注:步骤(a)和(b)可用附录C中规定的热损失试验替

换。

(c)在达到稳定后且在温度控制循环结束时(在温度控制保

护装置断开时),断开电源,用快速接头重新连接热水出

口和冷水进口,包括相关的仪器仪表,并且在按照附录B

中B3.2段的要求测定核心温度和平均温度后10分钟内开

始进行抽水试验。对于水位降式热水器,保证冷水进口在开

始抽水前仍然保持关闭。

(d)以9L/min~10L/min的流速抽热水。保证抽水处于稳定状

态,热水出水口不能进入空气。

注:在试验过程中验证规定的流速范围宜考虑所使用的仪

器仪表测量流速和取样速率的不确定度。

(e)以5s或更短的相等的时间间隔测量正在抽的热水温度

和容积。

注:测量水容积要求采用0.1L或更好的分辨率(见附录B

中B4.6段),测量频次最好是1s或更短的时间。

(f)对于储水式热水器,在出口热水温度降至低于初始热水

温度以下12K以前,从(e)步推算出以规定流速连续抽出

的水量(单位:L)。初始的热水供水温度是在从最初抽的

10L水中观测到的最高出水温度。热水出水量的容积应采用

刚好高出和刚好低于12K(即名义上为63℃)温度降的体

积的线性插值或最佳拟合线进行测定,该体积即为所测得

的热水出水量。

注:测量热水出水量包括从测量开始抽出的所有水,包括

在(f)步确定最高温度点以前放出的水的体积。

(g)对于热交换式热水器,在出口热水温度降至高出冷水供

水温度30K以前,从(e)步推算出以规定流速连续抽出的

水量(单位:L)。热水出水量的容积应采用刚好高出和刚

好低于30K温升的体积的线性插值或最佳拟合线进行测

定,该体积即为所测得的热水出水。

注:热交换式热水器30K的温升源自于标准AS1361。

D4辅助、加压元器件的搭建和方法。

D4.1总则

在所有情况下,热水出水量应按照C3段规定的热水器配置测

定。除了C3段规定的试验外,带有加压系统的水箱的加压热

水出水量等级可采用D4.4规定方法测定。

注:加压系统可是辅助的或加压的元器件,但是也可是单

独的通过主元器件在整个规定的时期过程中将整个水箱加

热至一个较低温度的控制器。

这种方法应用于测量配有加压元件(例如传统容积储水式热水

器内的顶置元器件或卧式太阳能热水器内平的或突起的加压元

件)的水箱的增压功能的出水量,应通过反复加热和抽水测

定,直至得出稳定的结果。

试验条件和设备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另有规定或者按照

D4.2和D4.4段有变化者除外。

D4.2热水器的配置

试验用的加热器元器件应按照制造厂推荐的方法配置(通常配

有水箱或按规定),只有用于试验的元器件才允许在本次试验

中操作。

D4.3温度要求

水箱的温度要求应按制造厂推荐的要求执行,如果没有推荐

要求,装置应按照供货原样试验。

D4.4加压元件程序

程序如下:

(a)在容器中加冷水或通过进水箱加至正常操作水位或者加

满(视情况)。对于非透气式机型,保证尽量排除空气,保

证所有相关配件已经按规定连接和绝热处理,保证任何液

体-液体热交换器有水。在本试验过程中,让热水出口和冷

水进口保持连接。保证系统有泄压的手段,因为在加热过程

中,水会膨胀(见附录B的B3.4段)。

(b)向正在试验中的热水器元器件和控制装置通电,并操作

机组直至第一个温度控制保护装置断开,允许非透气式容

器中的水膨胀并通过安全阀排出(如果适合的话)。

(c)温度控制保护装置断开时,保持电源连接并在按照附录B

中B3.2段的要求测定核心温度和平均温度以后10min内

开始抽水试验。对于水位降式热水器,断开电源,并保证在

开始抽水前冷水进口仍然保持关闭。

(d)以9L/min~10L/min的流速抽出热水。对于其它自由出

水口热水器,保证抽水处于稳定状态,热水出水口管内不

得混入空气。

(e)以5s或更短的相等的时间间隔测量正在抽的热水温度

和容积。

注:测量水容积要求采用0.1L或更好的分辨率(见附录B

中B4.6段),测量频次最好是1s或更短的时间。

(f)对于储水式热水器,在出口热水温度降至低于初始热水

温度以下12K以前,从(e)步推算出以规定流速连续抽出

的水量(单位:L)。初始的热水供水温度是在从最初抽的

10L水中观测到的最高出水温度。当达到12K(即名义上为

63℃)温度降时,应立即终止抽水。对于水位降式热水

器,如果要进行另外的抽水,打开冷水进口并打开电源。

注:测量热水出水量包括从测量开始抽出的所有水,包括在

(f)步确定最高温度点以前放出的水的体积。

(g)对于热交换式热水器,在出口热水温度降至高出冷水供

水温度30K以前,从(e)步推算出以规定流速连续抽出的

水量(单位:L)。当温升降至高出冷水供水温度以上30K

时,应立即终止抽水。

(h)应记录每次抽水的恢复期,恢复期的定义为从温度控制

保护装置切断到下一次温度控制保护装置切断的时间减去

从初始温度控制保护装置切断到开始抽热水的时间。

(i)重复(c)~(f)/(g)的步骤,不小于四次,直至在

(f)/(g)中确定的热水出水量的值在前两次读数的4%

以内。这三个读数的平均值即为所测得的加压功能的热水出

水量。

D5报告

应报告所测得的热水出水量(单位:L)(四舍五入精确至

0.1L),包括冷水温度为20℃所消耗的能量【参见公式E3

(1)】。试验报告应包括所试验的热水器的详细资料、搭建、温

度控制器和设置、试验条件和使用的设备。试验报告还宜给出出

水量(单位:L)和热水温度的关系曲线。

如果是辅助的、加压元器件试验,需要记录的其它信息包括各

次试验测定的热水出水量、符合D4.4(h)段要求的最后三次

试验的平均值以及恢复时期(单位:min)。

附录E

混合热水出水量

(规范性附录)

E1范围

本规范制定了测量储水式热水器混合热水出水量的方法,该试

验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储水式热水器(包括热交换式和加热

泵式储水式热水器),不适用于带有小的或不带储水容器(快

速热水器)的装置或沸水装置。

本试验用于根据通常连接至热水器的受控的能量输入(如电)

在正常工况下测量混合热水出水量,并非用于在有不可控的能

量输入(如锅炉或太阳能板)的条件(例如水箱中的水接近沸

腾)测定最大混合热水出水量。

注:用不可控制的能量输入测量最大的混合热水出水量的试

验条件正在考虑中。

E2原理

装置的温度控制设定在其最大设定值位置(最大储能量),并

且按照规定的流速供应的热水能够到达45℃的名义混合出口

温度,直至出口水温降至40℃以下。如果用20℃的冷水混

合,热水的流速可调节成以9L/min~10L/min的流速在

45℃时形成水流。为了得出可重复的结果,在开始抽水前,热

水器应处于热均衡状态。该试验并非是热水器抽水和恢复试验

的一部分。

E3试验设备和条件

E3.1总则

试验条件和方法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另有规定或者按照本条

规定发生变化者除外。

E3.2热水器的配置

在本试验过程中,在任何情况下均应使用容器本身的元器件或

加热系统。

注:加热泵系统(直接的和间接的)可按照本附录的规定安

装并测试。本附录可用于评定依靠直接太阳能辐射并且有加

压元器件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加压元器件的性能。依靠直接太

阳能辐射但没有加压元器件的太阳能热水器通常不能按照本

附录试验,除非装有加压元器件。

E3.3温度要求

本试验中,在任何情况下应采用容器本身的温度控制装置。系

统温度控制装置应设定在通常由用户(适合时)可选择的最大

设定值。如果没有温度调节装置,那么机组应按照供货原样试

验。

如果机器上或随机文件中有最高温度的声明,那么各机

组至少应达到该热水温度,当机组设定在最大设置时,

要么按照附录B中B3.2.4段的要求确定核心温度,要

么按照在抽水试验过程中的输出达到最高温度。

E3.4程序

程序应用于附录D中D3.4段中的热水出水试验,根据

本条的规定发生变化者除外。

热水器应通电,并且允许在首次温度控制保护装置断开

或四个温度控制循环(以较长的为准)后稳定24h。如

果前三个温度控制保护装置断开事件的核心温度在控制

保护装置断开平均温度的2K内,那么试验可在温度控

制保护装置断开10min内的稳定期后开始(见附录B中

B3.2.4段)。

注:如果随机提供的控制器有误差,那么可花一些时

间,满足该要求。

混合热水出水量试验的目的是调整热水的水流,以至于

热水能量的出水率相当于在45℃时9L/min~10L

/min的混合热水流,这相当于以20℃的名义水温为相

对基础,大约在15.53kW和17.26kW之间的出水功率

(在测量出口温度时,不允许有任何误差)。随着热水

出水温度降低,流速增加,目的是保持在上述极限之间

的输出功率。

抽样周期的混合热水出水试验过程中,最大流速和最小

流速(公升/分钟)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因此,

在45℃时以9L/min的流速是15.53kW。

因此

式中

ρ=热水出水的平均密度(单位:

kg/m3),取在平均热水出水温度时的密

度=(恒温装置的最大设定值

+45℃)/2;

Cp=热水出水的平均比热(单位:J/

(kg.K),取温度范围为20℃~

75℃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值4184J/

(kg.K);

THi=在第i各取样时期中测得的瞬时热水温

度(单位:℃);

TCi=容积式水箱取20℃或在饮用水和水箱芯

之间装有热交换器的水箱取冷水进水温度;

V=储水式热水器及其任何相关的内部热交

换器的静态容量(单位:L)。

因此,在混合热水出水试验过程中,最大流速和最小流

速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最大流速=222706/ρ(THi-

Tci)...

E3(4)

最大流速=2247514/ρ(THi-

Tci)...

E3(5)

如果是非透气式容积是热水器和水源压力热交换式热水

器,那么水的容积计量表可装在冷水进口或热水出口上

(只要在抽水试验过程中没有向外排水)。对于其它所有

类型的热水器,热水容积计量表应装从热水出口上。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流速应调整至上述极限范围内,直至

出口温度降至40℃以下。在试验过程期间温度急剧变化

的过程中(例如在容积式热水器的初始开始流出的10L以

及在出水试验的结束时),为了保证热水功率在各取样时

段要求的范围内,很难保持要求的流速。在这些情况下,

流速可在短时间内超出上述流速极限,不会影响到试验效

果,其中产生的任何偏差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如果出水

温度超过45℃并且流速降至最低极限以下或超过最高极

限以上超过混合出水量的2%,那么试验不合格。

E4计算

根据试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测定以下参数值:

(a)在45℃或以上水的总容积(单位:L)。

(b)出水温度在45℃或以上的混合水温度在45℃的当

量容积(单位:L),这应通过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取

样时段的实际容积和平均温度确定当量容积来完成。

(c)在45℃或以上相对于20℃出水的总能力【见公式

E3(1)】。

第i个取样时段在45℃时的当量容积可根据以下公式计

算:

式中

V45i=第i个取样时段混在45℃时混合水的当

量容积;

Vi=在第i个取样时段中所测得的实际容积;

VHi=在第i个取样时段中所测得的平均热水温

度;

TCi=20℃(或者对于热交换式热水器,在第i

个取样时段中测得的平均冷水进口温度)

在45℃时总的当量容积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水温在45℃或者以上有n个取样时段,式中i=1

~n。

注: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实际温度可上下波动。必要时,

第n个取样时段的容积应采用插值,保证在这最后取样时段

内的Vn中只有45℃或者以上的容积。

在整个试验期间,总的出水能量需要按照E3.4段的公式E3

(1)根据各取样时段的总能量计算。

注:根据热水出水数据确定混合热水量的方法正在考虑中。

E5报告

在45℃以上的热水出水和混合热水出水容积(单位:L,四

舍五入精确至0.1L)将与用于试验的出水温度和设定值一起

报告,在45℃以上的总能量(单位:kWh,四舍五入精确至

0.01kWh或更准确)还应报告。

所试验的热水器、搭建、温度控制器和设置、试验条件以及使用

的设备的详细内容应包括试验报告中。

注:试验报告还宜附上出水容积(单位:L)和热水温度以

及出水容积(单位:L)和热水出水功率的关系图。

附录F

储水式热水器的典型规格

(资料性附录)

型号:

制造厂:

总体描述和标定等级:

热水器的类型、型号、特别选配项等等:

标志:(描述和铭牌

详细内容)

热水出水量:.....L

安全阀的设定:.....kPa

最大供水压力:.....kPa

减压阀的设定(如果适.....kPa

最大扬程(水箱式热水.....mH2O

最大输入:.....kW

外形尺寸:.....mm(H×W×D)

(提供一份标有配件、进线、进水箱和水位标记关系的图纸(适

合时)。)

热水器的近似质量,盛满.....Kg

热水器的近似质量,空:.....Kg

容器构造:

类型:

单一外壳或合成外壳(注明采用的那一种)

最大工作压力:.....KPa

内径:.....mm

总长度:.....mm(标在图纸

末端:(等级)

标称厚度:.....mm

主球形半径:.....mm

角(根部)半径:.....mm

凹部或凸部压力:(注明采用的那一种)

压力式或旋转式(注明采用的那一种)

壁:

材料规范:(等级)

标称厚度:.....mm

内径:.....mm

总长:.....mm(标在图纸

周向接头:.....(方法和接头的

纵向接头:.....(接头的类型)

(续)

衬料:

铜或铜合金:

材料规范:(等级)

标称厚度端部:.....mm

压力式或旋转式(注明采用的那一种.)

标称厚度壁:.....mm

接头:

(提供周向接头和纵向接头的大样图,描述电焊和铜

焊等接头的类型和方法)

搪瓷釉料:

(搪瓷用的)玻璃料:(供应商和规范)

标称厚度:.....mm

配件:

自带的或可拆下的:(描述,包括材料、螺纹

以及与容器的连接方

法)

水套管:

端部:

材料规范:(类型和等级)

标称厚度:.....mm

壁:

材料规范:(类型和等级)

标称厚度:.....mm

接头详细说明:(纵向和周向,是否采

用铆钉、螺钉或其它)

进水箱:

材料:(类型和等级)

标称厚度:.....mm

尺寸.....mm

控制阀:(类型和是否被水务当

局批准)

供应商名称:

型号:

臂长:.....mm

绝热:

壁:

供应商名称:

材料规范:(类型和等级)

厚度:.....mm

质量:.....Kg

基座:

材料规范:(类型和等级)

厚度:.....mm

(续)

顶部:

材料规范(类型和等级)

厚度:.....mm

电气:

布线:

(提供原理图并表明线缆导体的横截面积、股数、绝缘

材料,和温度标定等级)

线缆进线:(位置)

导管端接的类型和尺寸:(制造厂和端子的数

量)

接线端子排:

恒温控制器:

供应商名称:

型号:

按标准AS/NZS3161的审批情

况:

(提供审批编号或证书

影印件)

是否按照标准AS1308试

验:

(提供试验证书编号或

证书影印件)

标称温度的设定:(固定的设定值和范

围,如果可调)

制造厂推荐的最大设定值:

安装件:

热保护装置断开:

供应商名称:

型号:

按标准AS/NZS3161的审批情

况:

(提供审批编号或证书

影印件)

是否按照标准AS1308试

验:

(提供试验证书编号或

证书影印件)

安装细节

主加热单元/增压式加热单元:

最大标定等级:.....kW

供应商名称:

加热单元类型:(绕线筒式加热单元或

管状式)

固定在容器上的方法:

护套材料:

串联电阻器的电阻(适合

时):

.....Ω

功率密度:.....kW/m2

加热单元密封垫:

材料规范:(另附断面草图)

制造厂的识别编号:

标称厚度:.....mm

(续)

阀门和管件:

泄压阀(安全阀):(注明温度和压力安全

供应商名称:

型号:

按照标准AS1357.1的审批(提供审批编号或证书

装配件:.....mm(进口和出

标志:

容器上阀门的位置:.....mm(与顶部的距

减压阀:

供应商名称:

型号:

按照标准AS1357.2的审批(提供审批编号或证书

装配件:.....mm(进口和出

标志:

容器上阀门的位置:.....mm(与顶部的距

牺牲阳极:

供应商名称:

阳极杆:

总成:

AS2239-合金类型:(元件的比例)

阳极材料的长度:......mm

阳极材料的直径:.....mm

阳极材料的质量:.....Kg

非阳极材料的质量:.....Kg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9:5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03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东营一中
下一篇:creativity
标签:澳洲中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