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摘要】英语一直是大学学习期间学生必修的科目,但
大多数情况下,学校教学依旧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学生学习
英语的目的也是为了“考证考级”,这就导致了语言学习片面化的
现象,剥离了文化学习与技能学习的和谐统一关系,而英语通识
化教育希望通过广阔的视野、文化的交融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从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出发,探究其在通识教育中的
地位作用,并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大学英语通识化的注意事项,望
可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是一种源自西方“自由式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西
方历史流传已久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教学成果,它追求学生的全
面发展,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三方面入手,对学生
的道德、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实现积极的引导作用,以期超
越功利性和实用性,挖掘学生的内在差异与精神品质。我国古典
著作中也有许多相关性论述,如《中庸》中提及的“博学审问”,
强调知识丰富、拓宽视野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文
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通识教育所能带来的教育教
学成效愈来愈显著,我国高等院校也普遍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并
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
中指出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更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应以语言
知识与应用为主要内容,强调跨文化交际的人文特点,综合选择
英语教学策略。围绕这一文件,国内高校纷纷对大学英语的教学
模式、课程设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大学英语通识化则是其
中的重点方向,取得了一些成功实例,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1、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顺应当下全球紧密结合的趋势,英语早已成为国人走向世
界必不可少的实用技能,在大学教育中同语文学科一起,成为通
识课程设置中的基础部分。我们可以从通识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
入手,来对大学英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
还多以应试教育为主,尤其是高中阶段,之前经历了长期的文理
分科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严重失衡,甚至会出现文科生、理科
生交流困难的情况,到了大学阶段,无论是学生自我发展需求还
是学校教育的外在需要,都期待通过通识教育弥补学生知识结构
的偏失,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英语则是文科生与理科生
都需要重点掌握的科目,可以其为切入点,例如学生大学英语初
始学习一定会遇到的“Introduceyourmajor”、“Discussyourhigh
schoollife”等等,通过这一交流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打破入学的
尴尬氛围,还可以了解他人眼中世界,实现同学间的优势互补。
其次,通识教育还肩负着整合各个领域知识、拓宽学生视
野的使命,学生首先要获取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知识,达
到一定的储备量,方才能为知识融合奠定基础,而部分领域获取
到的最新文献往往是英文原版资料,比如半导体技术、生物工程
技术等等,英语的工具性与实用性在此得到充分体现,作为语文
的补充,为学生获取资源提供服务。通识教育的最高目标则是超
越功利性追求,实现“全人”的培养。目前很多情况下,知识与伦
理、社会道德已经“分家”,社会趋向冷漠,通识教育则希望受教
育者身心合一,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而英语作为一种文化的
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势必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塑造学生完善人
格起到积极引导意义。
2、英语文化教学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国外文化的
自由、民主与我国文化的厚德、内敛相辅相成,优势互补,而通
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多种文化的融合实现学生
心智的平衡、拓宽学生视野,实现学生德、智、情、意全面发展。
英语架起了我国文化与国外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获取原汁原味
的国外文化,学生的多元审美能力将会得到提升,学会尊重不同
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学基础英语课中一般都会设置
“Culture”章节,但在真正学习中,文化是渗透在英语学习的一点
一滴里。例如在“Architecture”主题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
的喜好搜集不同风格的国外建筑资料,而后进行课上交流,在欣
赏与讨论的过程中,透过不同建筑风格去窥探那个时代的背景、
不同设计风格蕴含的人文精神,拓宽视野,在不同种文化的碰撞
中实现思维的深化。而随着通识教育理念的逐步推广,不少大学
也专门设置了英美文化赏析选修课,还有一些透过艺术了解文化
的课程诸如英美电影赏析、外国戏剧赏析等等,学生有了更多深
入了解外国文化的机会。在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得学
生真正融入情境中,通过与国外先进文化对话的方式实现自我提
升。
二、大学英语课程通识化展开途径
1、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通识教育注重对学生思考、逻辑、沟通、想象力等多种社
会适应力的培养,涵盖三大知识领域内容,且要求每个领域的知
识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对英语教师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
战,尤其是自然科学类目,思维习惯、研究问题的方式、历史发
展脉络等等,教师很难深入理解这些学科内容,更难以深度和广
度的有机结合去传授给学生。事实证明,即便是社会科学和人文
科学,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也是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的,
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英语通识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来,其他专业
背景出身投身英语教学的人才愈来愈多,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
一条道路,许多高校开设双语专业课教学,学生可在不同专业课
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大学教育鼓励自由发展,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
择适合自我发展的课程,因此,学校在进行英语通识课设置时,
可采取分层次的方式,即在规定的学分内,既有如英语写作、英
语口语练习、外文文献检索等基础性学科,又有提升学生社交能
力的口译、笔译、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应用性学科,还应包括
国外影视赏析、国外戏剧赏析、国外诗歌赏析等文化鉴赏类课程,
通过三类课程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应用能力、审美
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互动探究,合作学习
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沟通能力已得到极大发展,学习实践
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寻求
到解决方法,合作学习已经是大学中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方式。
在通识教育中,合作学习可以展现更大的优势,通过组内成员的
交流沟通、组间同学的思维碰撞,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都
得到了锻炼。英语课堂中许多主题都适合探究学习方式,可依据
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EnvironmentalProtection”主题
适宜采用演讲的形式,通过演讲者富有激情的话语引发所有学生
的情感共鸣;“Traveling”主题更适合PPT演讲,学生可自己搜集
美丽的图片,悠扬的曲子,以PPT、Flash、Video等形式进行展
示。在合作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激发,学生的
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符合通识教育能力培养的要
求。
4、第二课堂,寓教于乐
大学期间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目前许多大学都有英语社团,邀请外教加入,设立英语角,在和
谐融洽的氛围中交流沟通,谈生活中的趣事、谈学习上的困难、
也可以倾诉内心的烦恼。在这样一个温馨的范围内,学生之间、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学生的思想更易得到良性引
导,心理也能得到积极的塑造。
大学英语在通识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识教育也是大学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将中外文
化交流、融合贯穿于教育中,为培养高素质的“全人”奠定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9:22: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301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