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学习效率

更新时间:2022-11-27 08:49:31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7日发(作者:fish的复数形式)

1

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注意力,也可以采用"五到听课法"。也就是上课做到:耳到、眼

到、口到、心到、手到。

耳到即耳听。注意听老师的讲授,听同学的回答、老师的答疑。

眼到即眼看。认真看教材,老师的表情、手势,老师的板书、实验演示等。

口到即口说。复述老师讲述的重点、背诵重点的概念、定理、朗读指定的段落;大胆提

间,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

心到即动脑筋。对接触的知识积极思考。

手到即手写。写教师讲授的重点,抄有价值的板书。听课时,边听边在教材上圈圈点点。

圈重点、划出难点。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按照

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后,就会"学然后知不足",才能切实懂得老师讲授的重要;同时带着问

题听课,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从而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的授课。无数成功和失败的事例

都说明,作为学生,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人的大脑好比汽车,一节课就是四十五分钟,有的同学开足马力、注意集中,驾驶自己的

汽车跑了四十五分钟,有的同学跑了三十分钟,也有的同学跑了二十分钟就不再想开了,还有

少数同学懒得出奇跑了十分钟就想开小差,这样一节课下来差别是可想而知的。假若连续三

年都是这样,差异越积越大,有的同学到初中三年级毕业的时候也就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水

平这是很正常的。虽然同学们坐在教室里的时间是一样的,但实际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却相差

很大,几乎一个同学一个样,你想对吗?假若符合实际,那怎样上课呢?

一、积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

物质的准备,是指上课前必须将上课用的教材、笔记本、基础训练、实验报告册、作业

本及相关的文具准备好,以便在上课过程中随时方便使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有些同学缺

乏这些准备,上课了才去翻书包,既耽误了自己听课,又影响周围同学;由于事前未准备好笔

或笔记本,意识到要做笔记时再去找,等找出来时,老师讲的内容已经讲完,这样能不影响学

习吗?可见物质准备也很重要。

二、积极做好知识的准备

主要是指做好预习及老师要提问或通过其他方式要检查的内容。

2

三、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良好健康的身体是顺利学习的保障,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使大脑保持清醒、兴奋状态,保证上课的效率。相反,如果长期开夜车,上课昏昏沉沉,只能是

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学习效果必定不好。

在上课时,除了保持大脑清醒兴奋之外,还要保持专注、轻松、愉悦、乐学的心情。有

些同学课间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高谈阔论,上课时仍念念不忘刚才的活动或话题,不能将注

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影响了课堂学习。因此,上课铃声一响就必须忘记一切与上课无关的

事情和活动,从而专注于课堂学习。上课时还必须心情轻松愉悦、乐于学习。科学研究表明,

上课时怀着迫切的学习愿望,虚心的学习态度,愉快的学习情绪,就容易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反,有厌学、畏难心理,缺乏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同学,其学习效果必定差。

四、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上课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因此消极地等待还是

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就成为学习成绩好与差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课堂听课必须做到如下几

点:

(一)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与词语,有

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

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防止开"小差"。力争当堂学习的内容,

当堂理解并巩固。要使听课注意力集中,要努力使自己做到"眼观三路,耳听一方"。所谓"眼

观三路",就是上课时应注意老师、黑板及相关的实验、投影等。课堂上老师既是导演,他要

把自己对新知识的认识、理解传授给大家;有时又要当演员,老师的一举一动甚至某个面部

表情都可能向我们暗示着某种知识。同时,目光注视老师,是使自己注意力集中的好方法,因

此决不能"目中元人"。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般来说,一堂课的新知识点、重点、难点都

会在黑板上得到体现,因此要字字句句理解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不断

地进入课堂,各种投影、录像、实验、模型等,学生必须努力观察、实践,能加强记忆和理解。

所谓"耳听一方",就是将所有听力集中在老师的讲或同学们的发言或录音上。因此将其他一

切杂音,如教室外的喧闹声、个别同学的窃窃细语声摒弃于耳外。只有"耳听一方"才能"心

往一处",才能跟上老师的讲课,积极思维,有选择地听出重点、疑点、难点,才能真正有所收

获。如果上课时"耳听八方",分散注意力,老师讲的内容不能全部听清;或者走神,人虽在神已

3

走,结果是"充耳不闻",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

(二)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讲课内容比较,

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记忆,纠正自己主动理解的错误,既做到"超前思考",也可

做"事后诸葛亮"。

通过听课知道,如果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是一致的,甚至有时的理解比老师的

看法要深一些,就会感到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如果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不致,有时完全

错了,就要认真思考问题,分析错误的原因,自觉地求得问题的解决。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爱因斯坦也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可见思考的重要。

所谓"超前思考",就是在老师未讲解之前,自己先对问题作深入思考。上课时,老师提出

问题后,总是留有思考的时间,这时有的同学消极地等老师讲解,有的则积极思考,寻找解决

问题的方法,再将思考结果与老师的正确讲解相对照,相同则说明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正确,

错则表明此法行不通,下次遇到类似问题也就不会走这样的弯路了,也就离成功地解决问题

更靠近了一步。

"事后诸葛亮"就是在事后才明白所以然,这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为人们所鄙视。而在学习

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对每个问题都能独到地透彻理解,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才能使我们豁然开

朗,明白所以然,也是很好的方法。

(三)多举手发言。

有的同学上课时不积极举手,怕回答错了同学嘲笑,这是很不正确的,因为有错我们才需

要学习,多数的教师不批评答错的同学,因此,请同学们尽管大胆发言。特别是学习中等或偏

下的学生,长时间不敢发问,就不可能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问题闷在心中,长期得不到解决,

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严重的知识缺陷。不敢提问题,是许多中学生学不好功课的重

要原因。

但是也不要乱发问。有的同学有问题不举手,在下边乱发问,或者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

这是很不正确的,问问题必须举手,否则教室里乱哄哄的,影响学习效果。

也要想到,一个问题,常常有很多人举手要求回答,每个人都照顾到是不可能的。对举手

的人来说,有两重意义,一是请求回答,二是增加上课的责任感,增强注意力。即使没有机会回

答,也不要紧,第二种意义是最重要的。

(四)要积极参与讨论。

4

有时课堂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时同学们千万别放过这个机会,别做局外人,不

要"闭关自守",要自觉参与到小组或全班讨论中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组成了一个"布尔巴基集团"的学习小

组,经常讨论数学问题,并且雄心勃勃地对数学进行全盘改造。他们总是由一个人起草初稿,

然后大家各抒己见,有时激烈到大吵大叫,初稿经常"粉身碎骨",之后再另起炉灶。一篇文章

几经评判,大家不一致通过不准发表。后来被世界认为最权威的数学著作《数学原本》就这

样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而且他们当中涌现出了魏耳、狄东涅等一批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由此可见,讨论对学习的重要性。

(五)要记好课堂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的人曾做过研究,讨论过的内容,如不做书面记录,两星

期后忘掉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上课必须做好笔记。

怎样记笔记呢?不要一字不漏地记,要一边听讲,一边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一边记录重

点或难点;有时可记典型的题目;可以记黑板上的板书、板图;可以记下不理解没弄明白的内

容,便于课下问老师;可以记老师补充的内容:老师归纳总结的重要规律。一定要有重点地记,

如果记的内容过多,占用了思考的时间,反而会降低课堂学习效率。

有的学科如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内容,可以直接记在课本上的合适位

置,不一定非要记在本子上,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便于复习。

(六)做好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习中从理论到应用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巩固知识和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

手段。绝大部分老师上课都安排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时,要坚持理解消化,立足于懂,不要图快。要仔细审题,对练习题进行认真阅读,

思考,弄清题的条件,要求做些什么?练习是课本知识的引伸、拓展、演化或迁移。如不仔细

分析思考,就不能掌握实质,容易造成答题错误,有时因一字之差题目的内容要求却相差很

大。还要认真答题,符号题的每一步都要遵循正确的思维规律。答完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是练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有不少的同学愿意答题,但不愿检查,以致会做的题,由

于马虎,错了也不知道,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习惯。检查时,重点检查做题的正确性,做题是否

符合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8:4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99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