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怎么样

更新时间:2022-11-27 06:15:55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7日发(作者:collagen)

2004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B)。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3、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B)。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C)。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C)。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A)。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7、时间和空间是(B)。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8、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D)。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矛盾是(A)。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C.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

D.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11、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13、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C)。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14、认识的本质是(C)。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1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D.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6、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1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B)。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18、认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D)。

A.宿命论观点

B.天命论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9、人类解放就是(C)。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

20、哲学上的交往概念的含义是指(A)。

A.人所特有的相互往来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

B.信息交流

C.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沟通

D.特意完成的交往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属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有(ABD)。

A.朴素辩证法

B.唯心辩证法

C.思维辩证法

D.唯物辩证法

E.自然辩证法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根据包括(ABCD)。

A.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

E.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只有承认相对静止(ABCDE)。

A.才能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不同事物

C.才能理解事物的分化和生命现象的产生

D.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E.才能理解暂时平衡状态的可能性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有(ABDE)。

A.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B.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C.外因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D.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E.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本质是(ABCDE)。

A.事物的根本性质

B.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内在根据

D.由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决定的

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

6、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是由于人的认识(ACE)。

A.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B.不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主体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的限制

D.不受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E.受各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7、群体意识(ABCD)。

A.是对同一群体的人们共同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

B.包括家庭意识、集体意识、团体意识、阶级意识、阶层意识、民族意识等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个体意识

D.寓于个体意识之中并通过个体意识表现出来

E.是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意识的汇集

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ACDE)。

A.社会基本矛盾

B.民主制度的建立

C.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

D.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

E.社会的辩证否定,即“扬弃”

9、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就在于它(ABCDE)。

A.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念

B.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

C.贯穿于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之中的根本路线

D.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

E.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切工作中克敌制胜的法宝

10、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表现在(ABCD)。

A.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B.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C.人的解放受社会进步程度的制约

D.人的解放程度影响着社会进步的性质和水平

E.人的解放程度可以超越社会的进步状态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答: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只有解放思

想,才能与时俱进,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内

在要求,解放思想不是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也不是随意地否定一切,而是要达到思

想认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因此,要真正做到实事求

是,就必须解放思想;而要真正解放思想,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

是是内在统一的,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任何把二者

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答:生产力与生产关象是生产中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

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

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只能依据一定的生产力发展

水平才能建立起来。(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当一种生产力被

另一种生产力代替以后,旧的生产关系也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

展。其适合与阻碍的程度,又依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

3、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答: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指贯串在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中,各种社会意识形

式都具有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具体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

存在。其次,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再次,在阶级社会里,作为社会存在的

反映,社会意识的某些形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

展的非完全同步性。其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再次,社会意

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社会意

识的能动性亦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一是落后的或反动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起阻碍作用,延续历史发展的进程。

4、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答:(1)国体问题,说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政体问题,

说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国体和政体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国体和政体是不同的。国体指国

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内容,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其次,国体和政体又是密切

联系着。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即必须根据国家的阶级内容采取适

当的政权组织形式。

5、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

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但对每一个人来说,不可能事事都去实践。接受间接经

验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间接经验也是源于别人的实践。直接经验与间接经

验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首先,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

探索和研究。其次,实践给人们提出新课题的同时,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标准

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不断解决认识问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再次,实践

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认识,是否正确

地反映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检验。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

界。

四、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错。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

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

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

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它们的"总和"。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普遍和特

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把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往往以主观的判断

代替真实的联系,阻碍具体科学、也阻碍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

了"科学之科学"的统治,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根本变革。

2、、错误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对。这是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论断。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

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

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来自客观世界,只不过错误

思想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颠倒的反映罢了。

错误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指:第一,错误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

如神、鬼等错误观念的客观"原型"就是人自己,是人这一"原型"的主观变形。第二,

错误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有其产生的客观物质根源,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根源。

第三,错误思想也随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分析和克服错误思想时,就要分

析这种错误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前提和根源。

2、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

的。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认识论和真理论中"元"是本质的意思。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认为,真理的客

观来源只有一个,即物质世界。凡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否则就不

是真理,因此真理不能是多元的。在自然科学中,运用不同的科学理论形式或科学方

法来说明同一对象,是正常的和必要的。但是科学理论认识的多重性特点与真理认

识的本质不能混为一谈。真理认识的本质只有一个,不能是多元的。

3、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答:这是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正确论

断。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无数互相冲突的个人的意志构成无数互相交错

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融合为"一个总的合力",构成历史事件和历史过

程。每个人都对"合力"有所"贡献",都"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因为每个人都参加

了一定的历史活动,有的起推动作用,有的起阻碍作用;其作用的大小、范围、深浅

也有程度的不同。但应指出,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答:这是一种否认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的错误观点。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根

本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决定

的事物发展的不确定趋势。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偶然性中包含、体现、隐藏

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实现和开辟道路。

科学探索的任务在于通过反复实验和研究,揭示事物发展规律,即通过大量偶

然性发现必然性。偶然性是科学活动中的"机遇",对科学发现具有重要作用。认为"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否认了偶然性之中包含着必然性,否认了偶然性在科学发现

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无法认识必然性,实际上也就取消了科学。

5、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答:这是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特征问题上的一个正确论断。意识固然从非生命

的机械、物理、化学反应,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和动物的感觉及动物心理长期演化而

来,但它和其他物质反映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感觉不同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活动,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人的感知能力在个别方面不如某些动物,

但在整体水平上却是任何动物不能比拟的。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的本质是抽象思维,

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提出改造世

界的目的和蓝图,并通过实践创造世界,这是动物所没有的。如果认为动物、甚至一

切非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那会犯"物活论"的错误。

五、论述题(20分):

1、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说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的伟大意义。答:(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科学真

理。这个真理主要有三层涵义:

①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之中。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或工艺过

程,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类要素中去,从而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②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在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

术、生产三者互相依赖,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其中物质生产对科学起归

根结底地决定作用,科学对物质生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技术是联结科学

和生产的中间环节。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由科技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

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教

育为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才能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

的繁荣。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6:1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92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peppapig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