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
(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
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
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
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
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
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
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
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
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
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
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
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
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
《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
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
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
(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
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
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
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
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
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
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
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
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
“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
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
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
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
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
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
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
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
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
《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37~1945)
在国民党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直
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政治部三厅领导下,由阳翰笙担任编导委
员会主任委员,迅速投入抗战电影的摄制及其他工作。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
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
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国民党
直接领导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和1935年成立于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也拍摄了宣传抗日的故事
片和新闻纪录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为止,成立了南洋、大观等50多家拍摄粤语片的电影公司。随着抗
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
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上海
租界为止,上海被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1938年有新华、艺华、国华等私营电影
公司拍摄影片。随着新华摄制的影片《木兰从军》上映后的卖座,形成了古装片拍摄浪潮。
1941年,时装片取代古装片,新华、艺华、国华、金星等10几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
影片,时装片有60部。万籁鸣、万古蟾(见万氏兄弟)绘制完成的动画片《铁扇公主》是中
国第一部较长的动画片。
在日本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1937年8月21日在长春成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
“满映”)。后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于上海成立中华电
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新华等几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中华联合制
片有限公司(简称中联)。1943年5月12日将以上电影机构合并,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
有限公司(简称华影)。中联和华影在4年中拍摄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扬所谓“中日亲
善”、“共存共荣”的《春江遗恨》等影片,为迷惑中国观众,也拍摄了不少以恋爱为中
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据地,1938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下,由延安电影团袁牧之担任编导,吴印
咸、徐肖冰、吴本立担任摄影,用仅有的两部摄影机拍摄长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
年又完成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以及一些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
新闻片。还建立一个放映队,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前线一带放映电影。新四军淮北根
据地于1942年购得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有关新四军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
长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
产业。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
摄影场改组的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国民党的电影基地,拍
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
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使之拍出进步影片。这样,在1946~
1949年间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松花江上》、
《夜店》、《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优秀影片。
这一时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电影公司,拍摄了约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
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1947年以该厂部分人员为基础,组成西北电影工
学队前往东北。1946年10月在晋察冀军区成立华北电影队。1946年长春解放后,中共中
央东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满映”。1946年10月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17辑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以及木偶片《皇帝梦》、
科教片《预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动画片《瓮中捉鳖》、翻译片《普通
一兵》。1949年4月,东影迁回长春,1955年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北平、上海解放后,
在北平、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国民党制片机构,分别成立
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成立中央电
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
新中国电影事业
(1949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
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建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这样,故事片的生产完全由长春、北京、上海3家国营厂承担。为了培养人才,上海、北
京先后成立电影学校,北京的电影学校后成为中国唯一的高等电影专业学府——北京电影
学院。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筹建了保定电影胶片厂,南京、哈尔滨、
上海都建立了电影机械厂,以及八一电影机械厂和北京电影洗印厂等电影工业企业。新中
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桥》开始,在很短的
时间,拍摄了《白毛女》、《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
红旗》、《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
《红旗漫卷西风》等。但是,由于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作用,
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对《武训传》等影片的批判,挫伤了部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
了创作拘谨、产量下降。1953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关领导提出改进领导方法,鼓励
艺术家发挥各自长处,从各方面反映革命的历史和现实。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发展
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电影局
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积极成果,故事片生产由1951年年产10
多部逐渐增加到1957年年产40多部,1957年文化部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
次优秀影片评奖,奖励了1949~1955年摄制的《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
记》、《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神笔》(美术片)、《淡水
养鱼》(科教片)等69部优秀影片。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
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
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中央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
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
时期,拍摄了《林则徐》、《聂耳》、《万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老
兵新传》、《五朵金花》等题材风格多样、在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统一的影片。但是
不久,在反右倾运动中,电影界又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加之三年自然
灾害,胶片、器材等严重短缺,电影生产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
重申坚决贯彻双百方针,纠正了违背艺术规律,对文艺创作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干预的
“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条例。使60年代初期的电影走
入正轨,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高潮,生产了《甲午风
云》、《革命家庭》、《红旗谱》、《舞台姐妹》、《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农
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杨门女将》等优秀影片,以及优秀美术片《大
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与此同时,电影放映单位从1949年的400多个发展到1965
年的20363个。到1965年为止,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发行1213部长短影片。中国自
己的电影工业也已具备相当规模,可以生产洗印、录音、摄影、放映机等各种设备、器材,
并基本达到自给。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9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
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
治、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重申执行双百方针。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
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
勃发展的新时期。其主要特点:①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
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天云山传奇》、《喜盈门》、
《人到中年》、《高山下的花环》、《血,总是热的》、《伤逝》、《骆驼祥子》等影片。
②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创造出各种真实生动的银幕形象,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性格。
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廖仲恺》等影片对革命领导人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
对蒋介石等历史人物能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表现。③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
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探索自己最适宜的
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
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如《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猎
场札撒》、《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别姬》等。在
电影创作繁荣的同时,电影理论研究也空前活跃,并在相当多的创作人员中发生影响。
中国美术片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美术片是
中国影片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一个片种。新闻纪录片已向纵深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
系统地编辑一些重要的文献片,并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与重要事件进行综合报道、专题
报道;还注意表现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丰富的细节,以情动人。科教
片也有新发展。电影厂在原有的基础上陆续增建八一电影制片厂、儿童电影制片厂、珠江
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峨嵋电影制片厂、潇湘电影制片厂、内蒙古电影制片厂、
天山电影制片厂、福建电影制片厂、广西电影制片厂、青年电影制片厂、深圳影业公司、
云南电影制片厂13个主要生产故事片的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科学
教育电影制片厂、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和中
国农业电影制片厂。1958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电影资料馆,1989年在该馆基础上建立了中
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并创办《当代电影》和《电影信息报》。电影工业和科研方面都有
相当大的发展。国产电影器材已基本上可以解决放映和制片需要,还研制成功立体电影、
环幕电影等。全国放映单位已达14万之多,比1949年增长了350倍。1960年成立中国电
影工作者协会,1979年改组为中国电影家协会,颁发电影金鸡奖;影协下设中国电影出版
社;还编辑出版《大众电影》,举办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自1980年起每年由文化部(1986
年起改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对上年度的优秀影片颁发政府奖。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在于提
高质量,开拓新的题材和体裁,继承和发扬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借鉴外国影片的经验,
创作出既有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又有国际水平的影片。
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5年12月28日,电影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重镇法国问世。第二年,这一西方最新的
技术成果就传入了中国。据《申报》记载,1986年8月11日(光绪22年),一位法国游
客在上海徐园的茶楼“又一村”放映了一部短片,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放映。和在国外
放映的情形相同,这部电影是穿插在“戏法”、“烟火”等游艺节目中放映的;放映地点
也和世界上第一次电影放映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后者是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
第一部中国电影的问世
早期在中国放映的电影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
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
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第一部国产短故事片
1913年,亚细亚影戏公司出品了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
花烛》),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剧情的短故事片。
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
此问世。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
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凌辱,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
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戏曲艺人的生
活悲欢,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迫害。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在苏联举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获得
了荣获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渔光曲》遂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
际上获奖的影片。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
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影片以京剧大师
梅兰芳主演的同名舞台剧为蓝本,对原剧进行了删减,用16毫米彩色胶片摄制,然后翻制
为35毫米。虽然由于经验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够理想,但毕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此后,中国大陆再无拍摄彩色片的纪录。
直至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由桑弧导演,黄绍芬摄影的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
英台》(袁雪芬、范瑞娟主演),它不但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舞台戏曲片,也是新中国
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电影。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
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海燕厂)拍摄了我国第一部35毫米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
兵新传》。这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导演:沈
浮,主演:崔嵬等。影片以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为题材,利用彩色
宽银幕充分展示了北大荒广阔无垠的北国风光,与影片的内容相得益彰。影片在1959年莫
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技术成就银质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电影
1960年,上海东湖电影院成为全国第一家立体电影院。影院采用的是国产立体电影设备,
开始放映《青春的旋律》、《欢乐的童年》、《黄浦江畔》等彩色立体纪录片。这也是我
国银幕上第一次放映立体电影。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最高奖的故事片
1988年,由张艺谋执导,巩俐和姜文主演的中国影片《红高粱》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
节上获得最高奖金熊奖;这是第一部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的中国电影。
中国第一个由专业影人评选的电影奖
在中国电影三大奖中,电影金鸡奖是由专业电影人员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金鸡奖始创于
1981年中国农历鸡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奖杯为一尊引颈高唱的金鸡,以金鸡啼晓
象征百家争鸣,同时亦包含着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奋发前进的意义。该奖每年评选
一次。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担任评委。在这一类别的电影奖中它不仅是第一个,也
是惟一的一个。它也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问世于改革开放初始的年代。在此之前,中国影坛上已经有了“百花奖”
和政府奖。随着思想解放的进程,中国电影在思想和艺术上开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开拓,
为进一步推动电影创作已经呈现出来的初步繁荣,全面提高电影艺术和技术的水准,电影
界许多艺术家提出设立一个专业性电影奖的意见。金鸡奖即在此条件下诞生。它与《大众
电影》百花奖、电影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鼎足而立,成为相互补充的中国影坛
三大奖之一。
中国电影著名导演
■第一代导演: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
■第二代导演: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等
■第三代导演: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等
■第四代导演: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黄健中、滕文骥等
■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等
注: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是一项从电影史学衍生到社会中的运动,当下许多导演反
对这种分代,尤其是第五代以及其后的导演们对此更是十分反感。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5:42: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90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