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统计
《余罪》为什么这么⽕?
“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看《余罪》”
“莫愁前路⽆知⼰,天下谁不看《余罪》”
“垂死病中惊坐起,打开电脑看《余罪》”
这⼤概是近⼀段时间以来许多⼈的⽇常。
这部叫做《余罪》的⽹剧,⾃上线之⽇起,就如炸弹投⼊⽕药桶般燃爆了观众的情绪,当仁不让地成为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
经历了抗战、宫⽃、穿越各类神剧洗礼的⼈民群众,玩过权⼒的游戏也见过太阳的后裔的⼈民群众,似乎在这部剧集的感召下,重燃了对警匪剧的
热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故事要从⼗年前说起。
⼤概在2003年前后,⼤陆曾经出现过⼀个警匪剧的黄⾦时期,《重案六组》等⼀批剧作正是在这⼀时段展露锋芒。编剧们将从《犯罪⼼理》等⼀
系列美剧中学到的叙事⼿法,套上中国刑侦中出现的⼤案要案,刮起⼀阵警匪⽚之风。
但在短暂的新鲜期过去后,缺乏持续创新供给的警匪剧开始⼤量雷同,且对犯罪情节的细致描写引发了“犯罪教科书”的指责,社会影响和政治影
响不佳。于是,⼴电在2005年下令,黄⾦时间不得播放“凶杀暴⼒涉案剧”。警匪剧进⼊了冰封期。
即便是在这段短暂的黄⾦时期⾥,警匪剧数量的⼤幅增加也并未带来质量的提⾼。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时段的警匪剧剧情都⽐较同质化,⼈物
形象都⽐较脸谱化。警察基本都是伟⼤光荣正确的,业务⼜精政治觉悟⼜⾼;罪犯则要么是笨蛋怂货,要么是穷凶极恶。尽管部分⽚⼦有所突破,
但依旧难以跳脱先天不⾜的窠⾅。
这也难怪。⼀般来说,涉警题材剧集除了要经过⼴电的审查,还要经过公安部门的审查,不得不慎之⼜慎。出于维护正⾯形象的考量,过审的警匪
⽚⼤多都太飘着了,太端着了。
⽽《余罪》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起来,成为现象级的警匪剧,关键就在于其放下⾝段的,颠覆传统的,⼀反常理的“叛逆”和“张扬”。
所谓叛逆,是设定与叙事上的叛逆。跟张⼀⼭塑造的余罪⼀样,这部剧也完全不按传统警匪⽚套路出牌。警察都伟光正?那就找⼀个充满街头痞⼦
⽓息的,狡诈与乖戾并存的⼩混混做男⼀,再找⼀帮胸⽆⼤志不学⽆术的狐朋狗友做后盾;毒贩都穷凶极恶?⽼傅随⼿拿起⼀本书,不是马尔克斯
的《百年孤独》就是余华的《现实⼀种》,那份儒雅估计要让很多⼤学教授⽆地⾃容。
所谓张扬,是情节和内容上的张扬。吃喝嫖赌抽样样精通,坑蒙拐骗偷⽆⼀不全。⼤学校园打群架,KTV⾥找⼩姐;天桥上设诈骗局,声⾊场中
⽢卖⾝;公共场合耍⼤⼑,旅馆房间假床戏;甚⾄包括省厅厅长跟许平秋⽿语,不能因为让你们⼀个部门完成任务⽽让其他部门吃亏这种略带厚⿊
的官场哲学,都显得那么的有味道。
看着看着你会觉得,终于有⼀部剧,将那些明明⼈⼈都⽿熟能详却⼜不得不视若⽆物的东西,都拎了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晒上⼀晒。
说⽩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整部⽚⼦最成功的地⽅,就在于其对于主旋律叙事⽅式的背离。
没有太多的居⾼临下的说教,没有太多根正苗红的训导。不那么端着,反⽽更容易让⼈接受。
当然,这个剧漏洞很多。⽼实说,还当不起电视剧版《⽆间道》这样的赞誉。
张⼀⼭演技⼤爆发,但有的地⽅显得过于⽤⼒;其他配⾓的表现偶有惊喜,但总体上只能说差可告慰;剧情设计上逻辑不严密,⼈物关系失控,不
符合常理的地⽅⽐⽐皆是,尤其是第⼆季,简直把毒贩都当成了弱智,不仅侮辱了⼈家职业尊严,还侮辱了⼈家智商。
有原著党说,电视剧完全没有体现出原著的⽔准,如果原著的本⼦能够拍成美剧,会更精彩。
的确,在这⼀类题材上,美剧的整体创作⽔平完爆国内⼗条街,不管是《CSI:犯罪现场调查》这样的技术剧,还是《犯罪⼼理》这样的悬疑剧,
亦或是《24⼩时》这样的动作惊悚剧,乃⾄《冰⾎暴》和《真探》第⼀季这样的集⼤成神剧,都值得国内的影视创作者深⼊学习。
但是话说回来,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硬伤,即使与美剧还有很⼤的差距,我们也还是愿意保持对《余罪》的期待,愿意在对第⼆季的持续吐槽中,等
待第三季的放出。
⽼实说,在涉警负⾯消息频发的今天,《余罪》能够过审,实属不易。不管这部剧的出现究竟是警匪⽚凤凰涅槃的好开头,还是仅仅只是⼴电疏忽
之下的昙花⼀现,都给了我们⾜够的理由和信⼼,去等待下⼀部佳作的出现。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5:32: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9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