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8年第17卷第2期
充填材料微渗漏的研究进展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dental filling material microleakage
徐 莉 综述 熊世江 审校
(山东省口腔医院综合科250012)
・85・
【摘要】牙体修复后充填材料的微渗漏可导致充填体边缘着色、继发龋、牙髓病变以及根管治疗最终失
败等不良后果。影响充填体微渗漏的因素有充填材料的类型、洞型的制备、牙体组织自身结构和牙髓组织的
活力等.本文就有关微渗漏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充填材料银汞合金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微渗漏
口腔中的细菌、酸、酶及其产物等通过临床上不
能检测到的牙体与充填物之间的缝隙进入牙体组织
成为微渗漏。本文就充填体边缘微渗漏有关的影响
因素、实验研究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现状综述如下。
1 影响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因素
1.1修复材料的自身性能
随着现代口腔修复材料的不断研发和治疗技术
的改进,牙体修复的原则已逐渐摒弃了过去破坏过
多的健康牙体组织,制备标准洞形以提高修复体的
固位力和抗力的方法,只需要少量甚至不磨除健康
牙体组织即能发挥材料最大的固位和抗力作用。目
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充填材料有银汞合金、复合树
脂、改性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等。
1.1.1 银汞合金
银汞合金是齿科材料中使用时间最长并得到公
认的一种充填类材料。对牙体组织缺乏粘结性从而
产生边缘微渗漏是其最大缺点,也是其充填后远期
出现继发龋、造成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大
量研究证明,银汞合金粘结修复(Bonded amalgam
restorations BAR1可明显减少以至完全消除银汞合
金的微渗漏[11。BAR是当粘接树脂尚未聚合处于湿
润状态时,通过银汞充填时施加的压力,与新鲜调制
的银汞合金相互掺杂,嵌合而形成一掺杂结构带。
BAR有两个界面:粘接剂与牙体界面、粘接剂与银
汞合金界面。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机理是树脂与
管间牙本质及脱矿牙本质中的胶原纤维的微间隙机
械粘接.即亲水底胶湿润并渗入脱矿牙本质中的胶
原纤维网中的微间隙和牙本质小管,随后粘接树脂
渗入,固化后形成与胶原纤维相互联锁的混和层,与
通讯作者:熊世江,E-maihxiongsj@sdu.edu.CB
牙本质管中的大树脂突相互作用,粘合于牙本质表
面。粘接剂与银汞合金间以微间隙机械嵌合和范德
华力相互结合。扫描电镜观察银汞合金可延伸至树
脂内形成“银汞岛”。王勤波等[21对BAR界面做扫描
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BAR放大180倍的界面未见
间隙,而常规银汞充填体与牙本质问有3.0—15.Op.m
的间隙。粘接剂与银汞合金相互嵌合渗透成约
20txm的混合带.能谱分析见混合带存在着明显的
相关元素过渡分布情况。黄辉等[31用扫描电镜观察
银汞充填窝洞时边缘缝隙宽度,放大1000倍显示使
用粘结剂为3.02txm,不使用粘结剂为14.52txm。
常用银汞合金粘接剂多为牙本质树脂粘结剂,
玻璃离子水门汀也可做银汞合金粘结剂。于亦明等
[41将窝沟封闭剂应用于银汞合金充填后牙颊侧颈部
V类洞两年回访效果显示:应用者比未用者成功率
高30%。有研究证明,粘接强度与封闭效果成正比。
如果充填前粘接剂处于未固化状态,效果则更好。赵
蕾等昀通过实验检测出玻璃离子水门汀在粘接银汞
合金充填体时,其剪切力比元粘接剂的对照组提高
59%。宋萍等悯通过对离体牙抗剪切力的测试证明,
粘接能使银汞合金更能耐受疲劳性咀嚼,符合口腔
的生理特点。
冠部封闭性是影响牙髓治疗远期效果的重要因
素。Howdle等同比较了根管治疗后以粘接银汞合金
冠根核修复的冠部微渗漏,证明粘接银汞合金核微
渗漏明显小于非粘接银汞核。Olmez等[81报告,经过
3年的临床使用后,粘接银汞合金充填体仍有43%
保持全无渗漏,93%的修复体微渗漏仅限于釉质,
证明了BAR基本解决了银汞合金的微渗漏问题。
Summitt等[91报告:5年内,粘接剂可提供与自攻自断
螺纹钉相近的固位力。但Smale等【 ol对粘接银汞合
金修复体做5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其在各项临床指
维普资讯
・86・
标,包括充填后敏感,边缘密合性,继发龋,边缘折裂
等各方面与洞漆组无显著差异。
1.1.2复合树脂
复合树脂与微渗漏有关的性能包括聚合收缩、
与牙体组织不同的膨胀系数。复合树脂固化时产生
聚合收缩,聚合收缩使牙体与修复体之间产生张力
和/或剪切力。张力可破坏修复体与洞壁间的连接,
从而导致微渗漏。复合树脂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天然
牙,在口腔温度急剧变化时,将引起热应力的产生,
热应力长期作用的结果可使充填体与牙体间形成缝
隙。研究证明收缩应力主要集中在黏结界面即树脂
的边缘及洞壁牙体组织的线角处。影响收缩应力的
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性质,如弹性模
量、树脂基质、无机填料的种类、数量等;二是充填的
过程,如洞形因素、修复技术、树脂固的化速度、粘结
剂厚度等[1l1。
在充填体厚度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采取整体充填
技术。如果窝洞较大,则最好采用斜向分层填入树
脂,这样可防止树脂由周围向中心收缩所致的微渗
漏,特别是可减少邻面洞龈壁微渗漏的发生[】21。
陈凌等【 31研究若在复合树脂聚合初期采用强度
较低的光照将延缓复合树脂的固化过程.使一部分
聚合收缩在复合树脂仍有流动性的阶段完成。有利
于复合树脂的流动性补偿聚合时产生的收缩应力,
从而减少微渗漏的发生。卢友光等㈣研究表明嵌体
二次固化法显著优于直接充填法.而且龈缘的位置
对微渗漏也有一定的影响.即龈壁位于釉牙骨质界
以下时更易产生微渗漏。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且研究较多的是全酸蚀湿润
黏接技术f第4代、第5代牙本质粘接系统1及自酸
蚀粘接技术f第5代、第6代粘接系统1,第5代、第
6代粘接系统中哪一代粘接效果更好至今没有定
论。熊宇等旧用多剖面评分法研究了常用全/自酸蚀
粘结剂系统复合树脂充填的微渗漏情况。表明全/自
粘结剂之间的微漏程度无显著性差异。自蚀粘接剂
未能显著减少复合树脂的微渗漏。
1.1.3玻璃离子水门汀
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 ionomer cement。GIC)因
与牙体组织间形成化学结合,释放氟,热膨胀系数与
牙体组织接近、固化收缩小,有利于修复体边缘密
合,能有效地防止微漏,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牙科医生
的青睐。但GIC机械强度不足,尤其是耐磨性差,使
其广泛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近年来玻璃离子水门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o8年第l7卷第2期
汀的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其物理力学性能和临床
操作性均得以改善。许多学者尝试着用不同添加物来
改善GIC的性能,使其有望成为银汞合金替代材料。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Resin 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RMGIC1是在传统的GIC中加入亲
水性的光固化树脂成份.经酸碱反应和光激活双重
聚合反应而固化的水基水门汀。其代表产品有
Photae—Fil、FujiⅡLC、Ionosit、Vitremer等。RMGIC
具有许多优于传统的GIC的特性,如粘接强度提
高;材料早期强度迅速增加,使其不易受唾液污染。
无需涂保护层:抗折性能及透明性均有显著改善等。
但其表面粗糙度、耐磨性、综合机械强度等方面仍不
及超微填料的复合树脂。由于树脂在聚合过程中会
有聚合收缩,RMGIC在固化过程中会有3%的体积
收缩[161,这将有可能导致最后RMGIC与牙本质的
脱离,残留单体的释放会刺激充填体周围细菌的
生成以及产生过敏反应[171.使其不能得到广泛的临
床应用。
金属增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是人们尝试将GIC
粉与金属粉末复合.出现的金属增强型GIC.可加入
的金属粉末包括Sn、Ag、Au、Tj、Pd、Ba、Sr、La及不
锈钢。其中以银合金粉最为常用。金属增强型GIC
机械强度、耐磨性均有所提高、且X线阻射。但在颜
色、牙髓刺激性上较传统GIC差。李瑛【 81经对银粉玻
璃离子和银汞合金两年的临床疗效观察显示:银粉
玻璃离子成功率为95.86%.可以成为银汞合金的
替代材料。刘萍等【一91用电镜观察银粉玻璃离子充填
窝洞时微缝隙呈间断性。最大宽度不超过0.4p.m,平
均0.163p.m.从理论上验证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的
优良性能.为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替代银汞合金提
供了理论依据。
羟基磷灰石改性型玻璃离子水门汀fHA—GIC1
是在传统型GIC粉剂中加入羟基磷灰石,发现其抗
断裂强度在最初15 min就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且与牙本质的粘结性能和氟释放性能没有改变 。
Arita等[2—1也报道。在GIC中加入足够量的羟基磷灰
石可使GIC的弯曲强度、微观结构和最初的抗弯强
度得到提高。
生物活性颗粒改性型玻璃离子水门汀fBAG—
GIC)是在传统型GIC粉剂中加入一定量生物活性颗
粒,使其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Helena[221研制的
BAG—GIC较传统GIC的氟和钙的释放增高,但抗压
强度、表而硬度有所下降。有体外研究发现BAG—
维普资讯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8年第17卷第2期
GIC可刺激牙本质矿化.具有抗龋特性。
1.2洞型制备
随着粘结修复技术的发展,洞型的制备已经有了
更多的选择。王雪梅等圜用Er,Cr:YSGG激光制洞不
会减弱或提高黏结材料与洞壁的边缘密合性。研究显
示单独使用喷砂备洞处理并不能减少牙本质和树脂
之间的细菌微渗漏 。但备洞后,用Nd:YAG激光缓
慢扫描式照射洞缘牙釉质,可减少牙本质的微渗漏[2.51。
1.3牙体自身结构
大量研究表明复合树脂在V类洞的修复中.龈
壁渗透程度远远大于耠壁。Alessandro[ ̄在研究龈壁
的位置对微渗漏的影响时指出龈上更易封闭。
1.4其他
牙髓活力.White【驯等认为经牙本质小管向牙髓
渗漏可能比沿粘结剂一牙界面渗漏的危害更大.而
从牙髓向外的牙本质液流可以机械性地阻止细菌向
小管内深入,从而减少微漏,表明保持牙髓活力对修
复体成功的意义。
2评价充填体微渗漏的实验研究
2.1 牙体标本的保存
牙齿拔除后其结构性能会发生改变,如牙本质
小管内的有机物开始降解,牙本质的渗透性随时间
延长而增加.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其储存方式及储存
时间更可能因影响牙本质的通透性、化学组成及结
构,从而影响实验结果。Titley等【嚣l用室温下保存新
鲜离体牙、一2O℃蒸馏水中冰冻、4 ̄C时储存于10%
福尔马林液、0.05%麝香草酚、0.5%氯胺等方法比较
牙本质的粘结力,结果表明:2O℃冰冻的离体牙与新
鲜的离体牙最相似。
2.2检测方法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染料渗漏实验、放射性核素
渗漏实验和微生物渗漏实验。但近年来更多的新方
法新技术被应用于微渗漏的检测中,如液压技术、显
微电镜、计算机三维重建、电化学法和流体滤过法
等。染料渗入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方法为半定量,电化
学法和流体滤过法为定量测量。染料渗入法中各种
染料由于理化性质和颗粒大小的不同,渗透能力亦
有差异。Schafer等 比较了甲基蓝与印度墨汁的渗
透能力.发现前者的渗透能力更强一些。细菌可以较
为准确的模拟渗漏的真实情况,而染料、核素虽然分
子量大小相差大而导致结果不够可靠,但其简单、易
用.结果也较为直观.数据统计较方便。
3预防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措施
・87・
防止和减少充填体边缘微渗漏是提高牙体修复
质量,保证远期效果的重要环节。首先在洞型设计时
就应该依据修复材料的性质和具体的牙体缺损情况
制备合理的洞型,其次,在充填过程中更应当依据材
料的性能,严格地按照厂家建议的步骤和方法进行
充填。充填后的表面抛光也可大大减少微渗漏的形
成。严格规范的临床操作是减少微渗漏,保证和提高
牙体修复质量的根本。
目前,各类充填材料均在临床上得到了不同程
度的应用与推广,至于哪种充填材料最有利于充填
体寿命的延长尚无定论,但总体均倾向于有粘结性、
抗力比较强的牙体修复材料。
参考文献
1 Christensen GJ.The bonding evolution is dentistry continues.J Am
Dent Assoc,1996,127(7):1114.
2 王勤波,茅永强,刘美英,等.银汞合金粘接修复界面的扫描电镜
观察和能谱分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199.
3 黄辉,许华山,徐萍,等.粘结技术对银汞合金充填体边缘微渗漏
的影响.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9.8 ̄):187~189.
4 于亦明,刘晓华,李大鲁.窝沟封闭剂用于银汞合金充填的效果
观察.上海口腔医学,2003.12(3):237~238.
5 赵蕾,林伟杰.玻璃离子水门汀与银汞粘接的剪切力测试.口
腔材料器械杂志,1998,7(3):137~138.
6 宋萍,詹福良.OptiBond Solo粘接剂粘接银汞合金剪切力测试.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o01,10:69~70.
7 Howdle MD,Fox K,Youngson CC.An in vitro study of coronal
microleakage around bonded amalgam coronal—radicular cores in
endodontically treated molar teeth.Quintessence Int,2002,33(1)
:22~29.
8 Olmez A,Cula S,Ulusu T.Clinical evaluation and marginal
leakage of Amalgam Bond Plus:Three years results.
Quintessence Int,1997,28(1 o):651 ̄656.
9 Summitt JB,Burgess JO,Berry TG,et a1.The performance of
bonded VS.pin—retained complex amalgam restorations:a five-year
clinical evaluation.J Am Dent Assoc,2001,132 :923 31.
10 Smales RJ,Wetherell JD.Review of bonded amalgam restorations
and assessment in a general practice over five years.Oper Dent,
2000,25(5):374 ̄381.
1 1 Fe ̄acane JL.Developing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stress produced in dental composites during polymerization.Dent
Mater,2005,21(1):36 ̄42.
12 Deliperi S,Bardwell DN.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reduce poly・
merization shrinkage in direct posterior composite restorations.J
Am Dent Assoc,2002,133(10):1387 ̄1398.
13 陈凌,魏斌,汪义永等.SOFT—START光聚合技术对复合树脂充
填体边缘漏影响的实验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7):
维普资讯
14
・88・
390-391.
卢友光,程辉,黄常伟,等.复合树脂不同修复方法微渗漏的比较,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0,34(3):272~273.
熊宇,陈吉华,王辉等.四种常用牙本质粘结剂的边缘封闭性比
较.临床13腔医学杂志.2006.22(1):10—12.
Pereira PN,Yamada T,Inokoshi S,et a1.Adhesion of resin—
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s using resin bonding systems.J
Dent,1998,26(5—6):479-485.
Elliott JE,Lovell LG.Bowman CN.Primary cyclization in the
polymerization of Bis—GMA and TEGDMA:a modeling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cure of dental resins.Dent Mater,2o01.17
(3):221-229.
李瑛,李慧兰,白丽娜,等.银粉玻璃离子和银汞合金牙体充填疗
效的对比观察.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0。14(1):51-52.
刘萍,徐津,董亚利,等.银粉玻璃离子牙体充填洞壁密合度的电
镜研究.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7(4):541—543.
Lucas ME.Arita l(’Nishino M.TouIghness bonding and fluoride—
release properties of hydroxyapatite-added glass ionomer.Bioma—
terials,2003,24(21):3787-3794.
Arita K,Lucas ME, Nishino M. The effect of adding
hydroxyapatite on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glass ionomer cement.
Dent Mater J,2003,22(2):126-136.
27
29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8年第17卷第2期
30Yli—Urpo}I,Lassila LV,Narhi T’et a1.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of glass ionomer cements modified by par-
ticles of bioactive glass.Dent Mater,2005,21(3):201~209.
王雪梅,于静涛,贾兴亚,等.Er,Cr:YSGG激光制备颊(舌)面近颈
部洞对材料与洞壁密合性影响的研究.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
志,2004,14(6):300—302.
叶楠,吴补领,陈嵘,等.喷砂制洞和复合树脂充填对邻殆面洞细
菌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3,13
(4):205-208.
李梅,朱晓斌,欧尧,等.Nd:YAG激光对Dyract复合体充填微渗
漏的影响.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l1(17):261~262.
Loguercio AD,de Olivira Bauer JR,Reis A,et a1.In vitro mi—
croleakage of packable composites in Class II restorations.
Quintessence Int,2004,35(1):29-34.
White SN,Furuichi R,Kyomen SM.Microleakage through dentin
after cro ̄c(n cementation.J Endod,1995,2(1):9~12.
Titley KC,Chernecky R,Rossouw PE,et a1.Arch Oral Biol,1998,
43(4):305-31 1.
Schafer E.OlthoffG.Effect ofthree diferent sealers onthe seal-
ing ability of both thermafil obturators and cold laterally com—
pacted Gutta—Percha.J Endod,2002,28(9):638-642.
(收稿日期:2007—10L_16修回日期:2007一l1—O9)
(上接第75页)
治疗方法,纠正上颌牙弓和颌骨长度的发育不足,同
时还需注意抑制下颌过度生长。
Sperryt 41比较Angle I类、Ⅱ类和Ⅲ类患者发现,
Angle II1类患者下颌牙齿近远中径较大.全牙比增
加。Hnat[ 5】等报道,Angle II1类下颌牙量增加时,下颌
牙弓长度和宽度均会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个别
正常殆相比。Angle II1类患者下颌牙量增加,这与以
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牙量骨量不调是错拾发生
的重要机制,Angle II1类患者下颌牙量增加可能是
造成磨牙Ⅲ类关系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对Angle II1
类患者应详细测量所有牙齿的近远中径.计算牙量、
Bohon指数,对于下颌牙量明显偏大,前牙比或全牙
比偏大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考虑适当配合下颌牙
的减径或减数来改善Ⅲ类咬合关系。
参考文献
2
3
Lee RT.Arch width and fom:a review『J1'Am J Orthod Dento-
facial Orthop,1999,1 15:305-313.
Bishara M,Samir E,Paymun D,et a1.Longitudinal comparisons
of dental arch changes in normal and untreated Class II,Division
1 subjects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J].Am J Orthod Dento—
fac Orthop,1996,1 10:483-489.
Sayin M,Hakan T.Comparison of dental arch and alveolar widths
of patients with Class II,division 1 malocclusion and subiects with
Class I ideal occlusion[J].Angle Orthod,2004,74(3):356--360.
4
5
6
7
8
9
14
王萍,李晓智,季平.重庆市正常猞青少年牙颌模型测量研究
[J1_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6):639-641.
米红,赵碧蓉,张跃东.成都市正常殆的青少年Howes值测量分
析[J】.华西121腔医学杂志,1995,13(2):102~104.
Samir E,Jane R,Jean T.Arch length changes from 6 weeks to
45 years[JJ.Angle Orthod 1998,68(1):69-74.
Declan E,Jamie Workman,Rebecca Brown,et a1.Changes in
arch width A 20一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J】.Angle Orthod,2006,76(1):6-13.
Tancan U,Serdar U,Badel M,et a1.Dental and alveolar arch
widths in normal occlusion and classⅢmalocclusion[J】.Angle
Orthod,2005,75(5):8o9~81 3.
潭家莉,段银钟,匡威,等.AngleⅢ类错猞牙弓及牙槽弓宽度
测量分析[JJ.临床口腔医学.2006,22(12):739~742.
聂琼,林久祥.错猞畸形牙弓宽度比较[J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O00,14(6):383~385.
周立新,历松,王邦康.牙猞模型视频立体测量系统的建立与应
用[J1.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347—349.
Tancan U,Serdar U,Badel M,et a1.Dental and alveolar arch
widths in normal occlusion and Class III malocclusion[J].Angle
Orthod,2005,75(5):809~813.
曾祥龙主编.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
版社,2000:31~32.
Sperry TP,Worms FW,Isaacson RJ.et a1.Tooth-size discrepancy
in mandibular prognathism[J].Am J Orthod,1977,72:183-190.
Hnat WP'Braun S,Chinhara A.et a1.The relationship of arch
length to alterations in dental arch width[J].Am J Orthod Dento.
facial Orthop,2000,l18:184~188.
(收稿日期:2007—08—15修回日期:2008—01—29)
维普资讯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4:53: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88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