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体育发展而制定的政策与法则
建国以来我国制定的体育政策
建国初期我国的体育方针基本上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
重普及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
领中规定,国家提倡国民体育同年9月,朱德在中华全国
体育总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上说:现在我国的体育事业,一定要
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服务,表明了新生的人民政
府对国民体育的重视特别是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在中华
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
u
体质,为新中国体育方针确定了理论基调1954年,中共中央
在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中,又一次特别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
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
任务这充分表明了党对群众体育的关心和支持当时劳卫
利就具体体现了政府对国民在体育锻炼上的要求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原
因,我国体育事业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直到1976年,体育领域
在邓小平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始全面的拨乱反正,随着改革的
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1980年在困境中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以积极
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以开明的政治手段和灵活的经济手段使
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了一个兴旺发达的新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一
点便是扩大了奥运会的影响并推动了各国群众性奥林匹克运动这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
育方针的制定也起了推动
的开展
作用
1984年,党中央在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体
育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
通知(中发ulchaH号),提出了加快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
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表明了党中央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关
心与支持1985年我国体育工作者提出了以革命化为灵魂,以
社会化和科学化为两翼,实现体育腾飞的改革指导思想1987
年又提出了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战略在实践中协调发
展的观点1992年,中国体育工作者又提出了结合中国特色
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问题,这更加坚定了实施奥运战略和全民
健身战略协调发展方针的决心中国体育在这一阶段的发展是
符合历史和实际的,也正是改革开放的中国所追求的这一阶段
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尤其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
杰出的表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影响的增
大以及全民精神的振作,而这与中国体育方针的正确制定是密
切相关的
1993年6月,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签署了一项基本目的应该是到2000年人人
享有体育与健康的协议
1994年3月,国际奥委会又在乌拉圭召开了专门研究体育和健康的
会议,要求各国积极发展群众体育以增强身体健康正是在这种
国际背景下,我国于1993年推出了深化体育改革的目标,提出
了群众体育改革方案和训练体制改革方案,重新思考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体育的发展道路和基本方针问题,
a
直接促成了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台这两项
计划标志着我国体育方针的重新调
整,从偏重竞技体育转向普
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1996年国家
体委又制定全民健身计划科技工程和奥运争光计划科技工
程,强调科技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支持保证作用
6建国以来体育法规
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
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
一直不断地完善各种法制法规来保障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行
政法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件;中央文件: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
家体委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县级体育事业的意见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
见其中还包括部门规章37件,规范性文件51件,劳动人事15件,科技文化外事信访5件,
其他文件27件等其中最为
重要的是1995年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这
是我国首次把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法律责任等八个
方面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它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的管理进
入了法制化管理阶段,体育法的颁布成为我国体育法制的一
个里程碑1998年,当时的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在全国训练工作会
议上的报告全国加强训练工作,为实现本世纪的奥运争光计划
而努力奋斗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以训练为中心,围绕着
奥运会的任务,把主要精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训练工作中去
可见,我们在抓全民健身的同时,仍然是坚持竞技体育优先的
原则,再一次表明对竞技体育的偏重在这期间,我国群众体育
也得到较大发展,据统计,我国体育人口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但距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尚有显著差距群众体育的发展
相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还显得不够200年12月15日,国家
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印发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群众
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努力探索群众体育的发展规律和竞
技体育发展规律,全面提高我国体育的整体水平在1995年
到2004年之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不断注
重竞技体育的投入,另一方面也不断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入,两
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效果
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体育方针经历了从偏重于群
众体育到后来偏重于竞技体育再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
调
发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过程
中国奥运会前后体育事业发展的得与失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竞技体育发
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举国体制的建立与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相关,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对竞技体育的宏观调控作用得到
极大的发展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通过行政力
量调动全社会资源,以政治任务的形式强力推动,新中国的体育
事业从无到有,并在北京奥运会一些项目上取得了称霸世界的
成就,这对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的信任,激发民众的爱国
热情是非常必要的奥运金牌不断跃升的势头,也正是中国体育
事业不断发展的缩影
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以行政手段管理
体育事务,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在管理训练竞赛等各个
方面形成了一个由各级体育局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以专业运动
队为中心的训练体制,以全运会为中心的国内竞赛体制三足鼎
立的刚性结构然而由于这一模式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下形成的,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基本要求,这一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也日益暴露出
来了
奥运会后中国体育如何发展,实质上是从政策和措施上解
决竞技体育与全民体育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随着中国从计划经
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其政府管理体制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
在我国竞技体育这个高度计划经济的领域,如何转变政府管理
方式,使政府职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必
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政府竞技体育的管理方式如何为适应客观
条件的变化而转变则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
题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形成的历史必须性和发挥的巨大
历史功效已毋庸赘述但金牌只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体育运动的
热爱和追求,是我们综合国力的体现在北京奥运会上所获得的
近50枚金牌,相当一部分属奥运边缘项目,含金量不够高在奥
运核心项目田径游泳球类等比赛中,我们的实力差距有目共
睹;在那些职业化程度高在全球开展广泛具有巨大商业价值
的项目中,我们还无法与美国等体育列强抗衡这些都是我们忧
虑的另外虽然我们已连续届奥运取得大捷,跻身金牌大国行
列,但群众体育全民健康水平还很低,中国人体质状况令人担
忧,我们的体育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健身场地严重短缺
诚如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后开始转型,奥运会后的中国体
育也应在登上金牌榜后开始转型:从举国体制转为全民体制,从
精英体育转为全民体育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胜利的
欢呼,更是理性的交流和冷静的思考,当国民身体素质提高了,
中国的体育强国梦也就不远了国家体育运动的发展要以国民
健康为本,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结语
虽然后奥运时代的问题早就被不断提起,但也只有经历了
一届真实的奥运之后,才真的有点感觉,知道了奥运会到底给我
们留下了什么遗产,也才真正开始思考,面对那么多的遗产,我
国要多长时间,才能全部消化继承完毕金牌总数第一,这不过
是竞技场上的胜利,我们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体育强国中国体育
即便有了举国体制,有了职业体育,对中国体育来说,也还远远
不够全面我们必须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全民体育上而在全民体
育里,学校体育,又是重中之重素质教育身体健康期待民族
能够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些都离不开体育只有把根扎在学
校扎在社区扎在农村,中国体育事业才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出
路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4:08: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86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