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能力和翻译能力
童莹
渊浙江省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浙江窑宁波315175冤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7-0102-02
摘要本文意在指出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是密切相关
的,译者要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同时,指出翻译不是一项
纯粹的语言活动,还牵涉各种非语言因素,特别是种种文化
因素。
关键词外语能力翻译能力其他应用型翻译人才
ABriefDiscussiononForeignLanguageCompetenceand
TranslationCompetence//TongYing
AbstractThispaperintendstopointoutthatforeignlanguage
competenceandtranslationcompetenceareclolyrelatedto
eachother,andthetranslatorshouldlayasolidfoundationof
ametime,itpointsoutthattranslationisnotonly
apurelanguageactivity,butalsoinvolvesavarietyofnon-lin-
guisticfactors,especiallyvariousculturalfactors.
Keywordsforeignlanguagecompetence;translationcompe-
tence;other;application-orientedtranslationtalents
1引言
根据雅各布森的观点,把翻译分成三类,即: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语内翻译
(intralingualtranslation),指同
一种语言的各个语言变体之间的翻译,如把方言译成民族
共同语,把古代语译成现代语
,把诗歌译成散文,等等。语际
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指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活动,
如把汉语文本译成英语文本,或把英语文本译成汉语文本。
符际翻译(transmutation)是把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
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
,比如把语言符号用
图画、手势、数字或者音乐表达
。(郭建中
,2000:86)因此
,可
见翻译是自人类出现就有的活动
,只是人类研究历史是逆
向性的。本文谈论的主要是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所以把翻
译暂时界定在语际翻译,也就是说,把一种语言的文字用另
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本文从更狭义的角度来讨论中文
与英文之间的翻译转换
。
2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
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传统
的翻译理论历来强调“忠实、通顺
”原则,将其作为翻译的基
本标准。英国翻译家泰特勒提出了翻译三原则
:第一,译作
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第二,
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
作属于通一性质。第三,译作应具备原创作品的通性。(周志
培,2003:472)。同样,看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从释道安的
“案本”(意为按照原文的本意)
,到严复的“信、达、雅”和鲁
迅的“保持原作的丰姿,力求其易解。”所以,我们把“忠实、
通顺”看作翻译的基本标准。如果在
“忠实、通顺”的基础上,
还能转达原作的神韵,则可视为翻译的最高标准了。
但翻译既要忠实又要通顺,绝非易事,译者不具备一定
的业务素质是很难胜任的。所以外语能力和翻译能力有着
直接的关联。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
译者要打下扎实的
英语基础,特别要具有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了切实提高
英语阅读能力,译者必须掌握足够的英语词汇量
,缺乏足够
的词汇量,离开词典寸步难移,那是很难做好翻译工作的,
还要系统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确保在语法层面上不出错
误。比如,一见到Allthatglittersisnotgold,就误解为“所有发
光的都是金子”,其实正解应为
“所有发光的并非都是金
子”。因此,实践证明,仅仅凭借少量的语言知识和少许支离
破碎的语法概念是断然做不好的。比如说,网上那些翻译软
件,翻译出来的产品往往是言不达意、佶屈聱牙,让人不堪
卒读。因此,扎实的外语基础是培养翻译能力必不可少的前
提。
3语言承载的文化因素与翻译能力
翻译不是一项纯粹的语言活动,还牵涉各种非语言因
素,特别是种种文化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在
不同的语言中。因此,外语能力也包括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能
力。“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
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
,促进社会文明特
别是推动译语文化的兴旺”。(孙致礼,2003:6)在翻译理解
阶段,译者不仅要关注源语的内涵意义(通常是由句法、语
篇和词汇语义表达)还要挖掘其外延意义(通常由语境和文
化因素造成)
(
,2001:26),源语文本不仅仅是简
单的词语或句子的累积,字里行间
,字面背后所负载的文化
信息具有超语言的性质。
从中外文化的角度看,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语言所包
含的文化因素大致包括思维文化、习俗文化、历史文化、心
态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体态文化等(许明武,2003:
71)。因此,翻译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移植
,翻译的表达
必须以对原作的理解为前提,
误读和误译会造成译者主体
发挥偏差的负面效应。译者和原作者之间的时空差异
、历史
背景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模式,从而导致译者的误解与
误译。如:May-Decembermarriage(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有
人就把它译为短暂的婚姻。殊不知中国人言婚配述及年龄,
而英美人却以五月与十二月悬差之大这种形象化意念来表
达之。因此,翻译教学中应该注重译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切
忌望文生义。
4其他与翻译能力
除了外语能力,译者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中文能力,一个
译者汉语水平达到高低,也是决定译文质量的关键要素
,凡
是想在英译汉中有所作为的人,
必须通过大量地阅读汉语
原著,通过经常的汉语写作训练学会驾驭和自如运用汉语
,
当然,对翻译人员的汉语表达的要求,不同于对一般汉语写
作者的要求,因为翻译要表达的是用另一种语言以表达原
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译者本人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
译者的译语水平主要体现为表达原作的特定内容和特定形
式时灵活变通能力。另外,译者还应熟悉英汉两种语言在语
音、词汇、句法、修辞和使用习惯上的种种差异,
以便能将规
范通顺的英语译成规范通顺的汉语,而不要写出硬生生、牵
强的“英语式汉语”,带有严重的翻译腔,读起来就有违上述
“通顺”标准。翻译犹如戴着手铐脚镣跳舞一样,
译者面对两
外语翻译
102
.htsRerved.
总第245期2013年6月(中)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Total.245
June2013(B)
评”。这种模式在第1阶段的技能传授中效果良好
,但容易
变成学生译一句、老师评一句的翻译练习讲评,使口译课程
变成“口头翻译课程
”。如仲伟合(
2007)所述,口译课堂应气
氛紧张,有实际口译现场的压力感。因此,在实践训练中,
应
根据口译类型设计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
,培养学生的场景
感及对口译活动的整体感。比如商贸洽谈口译就可以安排
一场模拟商务谈判,由学生扮演谈判双方的各类角色。实践
证明,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更为紧张,也更为积极,对所犯失
误的记忆更为深刻,特别有益于习得技能的深化
。
根据鲍运川(2007)及柴明熲(2007)对职业化口译的论
述,口译教学内容的设置除包括基本技能之外,还需兼顾职
业素质的培养。比如译前准备、仪表仪态、职业道德等,学生
完全可以理解老师的讲解,但理解与实际操作之间往往还
有不小的鸿沟。通过场景模拟口译训练
,可以让学生真实体
会完成整个口译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将学
生的实际演练进行录音录像,让学生观看回播,评价自己在
场景中的表现。录音录像资料也是教师评价教学、提高教学
的珍贵资料。教师在设计场景应注意真实性、渐进性、规范
性的原则(周政权,2007)。
实践是获得口译技能的最基本原则,无论口译、笔译,
只有靠实践才能培养出翻译家(仲伟合,2007)。课堂练习,
角色扮演,场景模拟都是实践训练的方式。当然,课堂与实
际工作场合仍会存在差距,少数院校能够为学生创造现场
口译工作的条件,对学生的锻炼大有裨益。
4结语
随着职业口译的升温,口译将不再被视作高等院校中
的一门普通课程,而是具有强烈的
“职业性”和“应用性”的
课程。应该看到,在全国市场化和职业化改革形势的推动
下,口译行业职业规范全面建立和实施的条件已经逐步成
熟。高等院校中的口译教学研究必将与口译职业规范发展
衔接,否则将不可能为口译队伍提供合格的人才
,也无法为
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准备。
参考文献
[1]Gile,D..BasicConceptandmodelsforInterpreterand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and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Publishing
Company,1995.
[2]鲍川运.口译的职业化[J].中国翻译,2007(1):50-51.
[3]柴明熲.口译职业化带来的口译专业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
报,2007(5):12-14.
[4]陈康.论全球化背景下口译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宁波教育学
院学报,2011(12):72-75.
[5]刘和平.口译培训的定位与专业建设[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5):8-12.
[6]潘珺,孙志祥,王红华.口译的职业化与职业化发展———上海及江
苏地区口译现状调查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1):
81-85.
[7]王东志.我国口译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发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报,2007(5):109-111.
[8]仲伟合.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3):5-7.
[9]周政权.论口译课教学中的模拟现场口译训练的运用[J].内蒙古
电大学刊,2007(3):86-88.
编辑王恒平
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种种“天然限制”,既要有足够的克
己功夫,又要在语言运用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把地道的原文
转换成规范的译文,因此中文能力和外语能力都要并重
。
另外,尤其是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译者还要具备审
美能力,集中各种印象、感受于一体
,析出全文的主要特征,
开发审美创造的潜能,从而有助于译者在文学意义的再现
上放开眼界,统观全局,赋予作品
“现实的生命”,使得译文
既出于原文,甚至是高于原文,
以期产生更优秀的译作和翻
译人才,学校可以尝试设立审美教程。
翻译伦理问题在学术界也备受关注,有些译者为了尽
早完成翻译产品,乱翻一气,草草了事,这不仅是对原作的
不尊重,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
译者责任不容忽视,是沟通
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很多学者早就提出了
“译者的责任说”,
比如,林语堂曾提出译者要遵守的三原则
,一对原作负责,
二对读者负责,三对艺术负责
,他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文学翻
译。由此看,翻译实属不易,仅有外语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5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
如今,学外语、做翻译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能翻译得好
的译者却是寥寥无几。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课存在
的问题也是多多,比如说翻译教学观念陈旧
,上课还是以老
师为主,学生参与的少,老师给学生翻译的材料往往应用性
比较弱,造成翻译教学与社会严重脱节
。一方面,随着世界
政治经济的全球化,中国与外面的世界联系日益频繁,社会
迫切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学生却不
能胜任社会的需要。两者之间的鸿沟矛盾该如何解决确实
是一大难题。因此,翻译公司可以和学校加强联系,让学校
有针对性地培养翻译方面的人才,学校也要尽力给学生创
造翻译实践的机会,因为在学校老师也并不一定是样样精
通的,社会是个大染缸,只要学生肯花工夫
,没有什么是学
不到的。
6总结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纯语言之间的转换
,它涉及方方面
面,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翻译学是一门开放性
、综合性很强
的学科,哲学思维、社会文化、语言符号组成了翻译的多维
科学网络,因此发展与多维共同体中,这就要求译者要具备
多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心理经验感知现存客观事物,从
而得到精确的直接经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沟通原作者
和读者的媒介,译者就是交际者。
外语能力并不等于翻译能力,译者要养成认真负责、谦
虚谨慎的学风,外语基础固然重要,不容忽视,译者的知识
结构应该是越博越好。当然,样样精通是做不到的,但是,要
求译者“译一行通一行”,却并非不切实际。所以,要从事翻
译的人,首先要掌握一定的专门知识
,比如翻译哲学的需要
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甚至要懂一点自然科学,翻译医学的
至少要懂一点生物和化学,甚至是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知识。
因此,不是每个学外语的人都能进行翻译,凡是有志于翻译
工作的人,必须对这项工作倾注极大的热情,殚精竭虑、一
丝不苟,不断实践,虚心向翻译高手学习,吸收他们的经验
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
参考文献
[1]ationandtranslating:TheoryandPractice[M].北
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6.
[2]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3:472.
[3]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社,2003:6.
[4]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86.
[5]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71.
编辑王恒平
渊上接第101页冤
103
.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3:2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84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