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教学目的]
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认识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积累
的作用及后果。
[教学重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本质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资本积累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采取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绝大多数的人们说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时候几乎都爱引用马克思在《资本
论》中的一句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然而,少有人知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曾说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
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
多,还要大。”马克思在两部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的不同描述抑或是一种认识上的
自相矛盾?还是其实都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种正确分析?让我们来认识
一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在马克思描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图景中“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在封建社会
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特别是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变越来
越成为生产力的发展障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
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
两个:一个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二十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反映这
个时期地中海地区商业活动以及商人与高利贷者本性的文学著作莎士比亚的
《威尼斯商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商品生产者手握有
大量的资本,即大量的货币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愿意并有可能购买一定
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经营资本主义企业,第二,有大量的劳动者失去了生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他们除了身上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无产者)他们为了生
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被雇佣的工人
。这两个条件,最初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形成的。其主要途径如下:一是从小
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主要是城市小商品生产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两极分化
一部分赚钱发财,开始雇工生产,变成资本家,一部分赔钱破产,沦为无产者。
与此同时传统的的手工业者行会制度逐渐瓦解,多数作坊主在破产后最终同其帮
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工,以前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二是
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虽然商人和高利贷者早在奴隶社会就已有之,但到
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财富大量积聚并渐渐地控制了小
商品生产者,当小生产者逐渐沦为商人或高利贷者的债务人,乃至无力还债成为
其雇工,而此时,商人则逐摆脱单纯的商人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工业资本家。
2、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是,不难发现,这样的资本主义发展方式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幅度上都
是比较缓慢的,“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
场的贸易需要。15世纪末美洲和通往印度航道的新发现,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这一任务只能靠资本主义社会
化大生产来实现。于是,新兴资产阶级们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采用暴
力的手段来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所谓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创造资本关系
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
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
人。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的前史。”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出发点。
在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始于15s世纪的后30年,经过16世纪达到高潮,
并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结束。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用
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它导致了席卷欧洲的
圈地运动与“羊吃人”景象。其中,在英国表现的最为典型。英国的圈地运动从
15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18世纪末。欧洲大陆的圈地运动主要发生在18、19世
纪。资本家和封建贵族通过各种手段把大片农民的私有土地围圈起来据为己有,
改作养羊的牧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使地主贵族牟取到巨额利润,变
成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农民被赶出家园,沦为两手空空的流
浪者。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其主
要形式是奴隶贸易。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
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非洲掳走大批黑人作远程贩卖,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
隶贸易。“大西洋奴隶贸易”延续4个世纪之久,给非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是黑非洲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奴隶贸易为西欧
资本家带来了巨额利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上述一切,大大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程,中各个过程充满了征服、奴役、劫掠、杀戮,它表明资
本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
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随着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有
了强烈的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
地主阶级的政权。在当时,地主阶级同农民的矛盾极端尖锐,封建统治已被农民
战争严重动摇的情况下,新兴资产阶级李永广大农民和其他程向劳动者的力量,
通过暴力手段,展开夺权斗争,首先1640年英国资产及开始反对封建革命,并
于1688年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从17世纪到18世纪末西欧各国资产阶级
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
权之后,利用国家机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行其便,如:取消封建行会制度和封
建特权,借宿封建割据,形成统一民族国家和国内市场,开展大规模的产业革命
逐渐完成了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转变,形成了国际分工,开拓了国际市
场。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所发生的产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
以后所经历的第一次科学技术上的变革,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和产业革命的胜利,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最终战胜了封建制生产
方式而确立起来,结果创造出一个资本家阶级和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资本家阶级的
产业无产阶级。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我们发现这
一切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
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商品似乎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但是,回望人
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商品经济并不是只在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甚至我们可
以发现原始社会末期就存在着偶然的以物易物的交换。显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
换虽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经济形式,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在资本主义社会得
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那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那么是什么是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
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所以,认识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入手。
资本最初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货币本身并不
是资本,当做货币的货币和当做资本的货币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只有当货币能够
为其所有者带来增殖的时候,或者说这个钱是用来赚更多的钱而不是用作其他的
时候货币才具有了资本的意义。
货币怎样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升格为资本?我们要考量的是货币怎样增
殖?是贱买贵卖吗?当然不是,这样不符合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即便如此的话,
人人都贱买贵卖最终必会扯平。但当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用手中的货币买到一
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情况就不一样
了,事实就是如此,当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变成了现实。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基本要素,没有劳动就不
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
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
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
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
由”、“平等”的买卖关系,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马克思指出:
“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二)劳动力商品的的价值和实用价值
和所有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商
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有着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点。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
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⑴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
价值;⑵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⑶劳动者接受教育
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由于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在不
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
是有区别的,而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生活资料的价值决
定的。一旦降到这个界限以下,劳动力只能进入萎缩状态。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
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
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
大的价值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2、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资本家在购买了劳动力之后,就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
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物资资料的生产过程,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
程。
所谓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所有其他社会的劳动过程一样,
人们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用途的产品,如纺织工人织布,制鞋工人做
鞋。但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工人在不资本家的监督下劳
动,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就属于资本家,工
人是为资本家劳动。第二、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属于资本家所有。由于工人把
劳动力卖给资本家,由于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的成果即工人的劳
动产品必然属于资本家。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还是一个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
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之所在。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的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
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
值规律。“像自然据说惧怕真空一样,资本惧怕没有利润或利润过于微小的情况。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会到处
被人使用;有百分之二十,就会活泼起来;有百分之五十,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
有百分之百,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
不怕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走私和奴隶贸
易就是证据”。
价值增值过程或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
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
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形成剩余价值,这是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
的关键。(比如说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工资为十元,让工人一天工作八小时,
八小时工作工人能创造二十元价值。那么,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进入生产过
程就获得了价值增值。工人八小时劳动其中只有四小时补偿了资本家垫付的工
资,还有四小时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工人的劳动时间其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必要劳动
时间,一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即剩余价值生产时间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
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的源泉就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剩余
价值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则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诀。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
作用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
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⑴不变资本(c)——购买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为存在形式的资
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了。
⑵可变资本(v)——以劳动力为存在形式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
程中不是转移到新的产品上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劳动力发挥作用
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
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其重要意义:第
一、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它表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
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这种区分为
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这种剥削程度的是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m′=m/v或者是剩余劳动和
必要劳动的比率,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三)剩余价值的两种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
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
剩余价值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也
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之所以能采用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来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是因为工作日是一个可变量,但工作日的延长不可能是无止境的。工作日的最高
界限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生理因素;第二、社会道德因素。采用绝对剩余价
值的生产方式主要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劳动生产力不高的同时无产阶级自身的
力量不够壮大的条件下。当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而且在政治上自觉之后,这种方法
就受到制约。(举例,五一劳动节的来历)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
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
例如,工作日为12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6
小时,m/=6/6=100%。如果工作日长度不变,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要劳动
时间缩短至3小时,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到9小时,m/=9/3=300%,剥削程度
提高了两倍。
在资本主义社会,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由于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所形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
与社会价值的差额——来实现的。
由于个别企业采用新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而缩减了生产商品的
个别劳动时间,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在销售商品时仍按社会价值
出卖,于是,这种个别企业的资本家就会比其他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随
着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几部和无产阶级反抗资本家的力量增强相对剩余价值的
生产在当今资本主义生产中作用更加突出。
当代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第一,提供剩余价值的部门扩大了。早
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生产主要是物质生产部门,当代,,第一和
第二产业这些传统的剩余价值生产部门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率在下降,第三
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不断不发展,那些从直接物质生产过程
独立出来的产品开发、生产决策、市场分析、信息处理、设备维修、售后服务等
部门,都成为提供剩余价值的部门。第二,提供剩余价值的主体也在发生变化。
当代的劳动者已由体力劳动者为主体逐渐向脑力劳动者转化(劳动者由蓝领向白
领甚至金领、粉领、灰领转化)。第三,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更加“文明”资本
主义企业的管理由早期强化劳动强度的“泰勒制、福特制”(观看卓别林喜剧《摩
登时代》逐渐被所谓的“行为管理”取代他强调对人的行为的激发与引导,重视
对企业职工情感等高级需要的满足,以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如日本企业采
用所谓儒家思想管理企业与员工)
(三)资本积累
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资本主义生产必定是不断地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
实际上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从来不会将他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全
部用来个人挥霍,他总是会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追加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
力试生产在更大的规模进行。
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剩余
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
资本家不断地使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以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来继续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积累不是由资本家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它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具有客观必
然性。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须扩大自
己的资本,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雇佣更多的工人,进行扩大再生产。
其次,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不断地实行资
本积累。只有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资本家才能不断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
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资本,用来购买
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通过对资本主义扩
大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首先,资本家
这次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只不过是上次从工人身上榨取到的剩余价值的一部
分。其次,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资本,不但要由工人在生产中补偿,而且在补
偿时还要加上新的剩余价值,从而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
小。
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
会财富的创造者则只占有少部分财富,进而不断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
资本积累不仅是社会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
生的根源。
相对过剩人口
为什么资本积累会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现象?这是因为由于资本追逐剩
余价值引起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
怎样理解资本的有机构成?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反映技术水平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
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就叫
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资
本的价值构成以资本的技术构成为基础,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
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
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
的本性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达到
这一目的,资本家便尽可能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资本积累,通过资
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
在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总额的扩大,
在自然形式上,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在价值形式上,
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从而资本
有机构成得以不断提高。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存在着不断提高,使总资本中不变资本
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日益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
也因此相对减少。。但劳动力的供给却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原因在
于:第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操作也大大简化了,资本家可以大量地使用童
工、女工来代替成年男工,使用普通工人取代一些技术熟练工人。第二、随着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发生两极分化,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入了
雇佣劳动者队伍。第三、随着资本主义竞争的加剧,一部分中小资本家破产,
加入到雇佣劳动者队伍中来。其结果当然是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他的需
要,造成大批工人失业。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他的需要,这种过剩人口
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而是由于他们不
为资本价值增值所需要,使它们成为“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流动的过剩人口,第二,潜在的过
剩人口,第三,停滞的过剩人口。
试问失业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经济现象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
可能出现失业?
失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不可避免。首先,随着生产社会化水
平的不断不提高,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将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导
致资源重新配置。在这个过称重,一方面,劳动力的转移不可能都是直接进行的,
而是通过市场来配置,因此,总有部分人出于择业状态;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
升级变化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很多人再就业前需要学习培训,这需要一个过程。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和流通过程,机械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客观
上也会导致对劳动者需求相对的甚至绝对的下降(如银行越来越多的用POS机器
取代柜台服务就是为了减少人工,从而减低营运成本)。再次,随着城镇化趋势
加大,农村人口城市化可供劳动力增加也可能会导致相对人口过剩。最后,市场
经济的运行轨迹总想表现为周期性的波动,从来就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这种经
济的的波动必然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波动,(如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我省大量
的农民工返乡)必须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失业主要是市场机制的作
用。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主要源于私人资本增值的需要。相对过剩人口
不仅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
件。第一、由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所形成的产业后备军,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发
展随时都能获得可榨取的劳动力。产业后备军就象一个储存劳动力的“蓄水
池”。第二、由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资本还可以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大
量过剩人口使资本家不仅从市场上购买到更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可以压低在业工
人的工资,迫使他们提高劳动强度。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其自身规律的支配之下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这种增
长的趋势为: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其表现为:生产资料的
使用社会化了,生产过程成为许多人协同进行的社会化的大生产、各个部门之间
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老的程度日益加强;社会分工不断扩大,生产的范围从一个
企业扩展到一个国家,甚至扩展到全球,这个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密切地联系成一
个整体(如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一感冒,全球都打喷嚏)但另一方面,资本愈来
愈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2012年8月20日美国苹果公司的的总市值突破6000
亿美元,占全球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服
从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按照资本家的个人意愿来进行;生产的产品完
全由资本家所占有,并按照他们的私利来进行交换和分配。这样,在生产的社会
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这种
矛盾将会日益加剧,最终使得资本主义被一种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
求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四)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
工资的本质。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的形式支付
的,工人为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
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
主义的剥削关系。“这种假象,就是雇佣劳动和历史上其他形态的劳动的不同之
处。”(马克思语)事实上,劳动不能成为商品,也没有价值和价格。第一、
如果劳动是商品,可以出卖,那么在出卖以前必须独立存在。但实际上雇佣工人
在劳务市场上和资本家发生关系时,他的活劳动还没有发生。第二、商品的价
值是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劳动的凝结,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生产商品所花
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如果说,劳动的价值有劳动时间决定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表
达。第三,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而工资是劳动的价值,那么工资和劳动
的交换是等价还是不等价呢。,如果是等价交换资本家将没有剩余价值了,如果
不等价哪一位真价值规律不起作用了,而建立在商品生产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
又怎么没有价值规律的呢?
第四,工人为资本家劳动实在工人完成了他和资本家之间的买卖之后进如生
产过程后开始的,这是,工人的劳动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之下进行的,它已经不属
于工人自己的这种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怎么会拿来交换呢?
因此,实际上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格,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点,才能真正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的工资主要有两种形式
即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他们一个是按照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数量支付的工资,一
个是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除此之外资本家还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血
汗工资制度。
在当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金、,劳动过程的复杂化和脑力
劳动作用的加强,工人的实际工资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工资与其劳动者创造
的剩余价值的增长幅度来比,与通货膨胀的幅度来比,工资增长的幅度还是较小
的。当前资本主义工资的增长丝毫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
(2)剩余价值的分配。
虽说客观上剩余价值的确又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三资本家们并不这样认为,
他们总是把剩余价值看着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当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全部于
富资本的产物或者增加额,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剩余价值有可变资本
带来的事实就被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为了尽可能高的
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一定会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的资本从利润率
较低的部门转投到利率较高的部门,在这种资本的流动最终的结果会导致利润率
的平均化,即在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生产部门仍然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这
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在利润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
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虽然产业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但不
是唯一的占有者,商业资本家要获的商业利润、银行资本家要获得银行利润、土
地所有者要获得地租,这些都是从社会总利润中按照平均利润率共同瓜分的。这
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每个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不仅取决于他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
程度。而且取决于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程度。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
性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
特殊规律的同事,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如果撇开制度因
素,这些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2008年一场由美国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
场危机一时间不仅使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倒闭,城市破产,政府关门经济跌入
低谷,,全球经济也陷入恐慌。某些债务危机与工人失业严重的国家出现社会动
荡,工人游行罢工等等。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上个世纪30年代以
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那么,引发这场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虽然,引发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它最
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
矛盾。主要表现为,在消费领域,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
付能力需要的相对缩小的矛盾,特别是房地产无限扩张和普通老百姓的收入相对
缩小的矛盾,当这个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爆发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总根源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
义的生产不断的社会化。在高度社会化条件下的大生产,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市
场的供应与需求等一系列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乃至需要在社会范围内根据
社会的宏观需要进行统筹管理、调节。但是,这个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却是由各自
追求自身最大限度利益的私人资本管理的,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剩余价值
规律的驱使使得资本家无限度的追逐自身利润而很难关注自身之外的利益。因此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在矛盾达到一定程度
就会引发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已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当
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产、许多金融机构倒闭、工
人失业,整个社会一片混乱。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
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
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
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周期性的特
点,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爆发,就是再生产的一个周期。
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的表现,优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
主义范围内的解决形式。,这种解决矛盾是通过破坏社会生产力这种强制性的方
式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暂时平衡。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分析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过程,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解放了生产力,并创造了曾经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但是,也正是资本主义自身的
生产力发展将要求冲破资本主义制度的束缚,呼唤新的社会制度来临。这是社会
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2:2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82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