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中高年级语文课
这样的想法:1、你说年年开教研会,次次教研会有说法,到底
谁说的对呀,语文课怎讲为好呀?2、真想听听高人到底怎讲语文课,
咱好学学。为了寻找一个好的教学模式,通过网上查询、看各类杂志,
发现对于上好语文课,理论上说得多,实践展示特别少。而我们老师
恰恰希望看到实际的教学,这样能摸得着、看得见,有所遵循。最后,
我得到一个结论:语文课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时期,标准不尽相
同。从教师的角度看,不论一堂课有多么精彩,多么成功,疏漏与缺
憾在所难免。没有最好的语文课堂,只有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大家
共同的研讨,使自己的语文课变的更好。
现在就如何上好语文课我谈谈自己的看法: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
的课堂;务实的课堂;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
真实的课堂:
式读一读”;“你学懂了什么”;“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
段”;“你真棒”;“合作学习”……不是这些话不对,随着“尊重
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
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
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但是这些话用的时机要选准。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使
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
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
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
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很多于300字。所以老师应根据课文内容
需要选择速读、默读、感情朗读等形式。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场面热烈感人。学生对于这个问
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范围太广。老师只能被动招
架,简单点拨。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
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造成
时间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
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
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
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能够吗?你永远给
孩子是整体的,这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4.“你真棒”。
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当学生争论,明辨是非的题时,你一定要给予明确答案。
5.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当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
有效方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
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
使学生正在实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
学习也必须戛不过止……千万别让合作学习成为落实新课标、新理念
的一种装饰。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
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水平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
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水平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
有争论时。
务实的课堂:
1、课改无论怎么改,“双基”是没有变的,字词句篇(知识);
听说读写(水平)。变的是方法。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
2、要根据你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3、每一环节设计之后没一定问问自己这个环节培养什么、训练
什么。
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例子。都是
为培养孩子的。所以说:学生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无论备
课还是上课都不要忘了学生。
1、要求老师对教材熟记于心,对课程走势了解,学生的现状清
楚。根据学生的问题,去处理。如:有的部分比较浅显,中心较明确,
教师可充分利用电脑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引导学
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即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在学生理解课
文之后,用省下的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水平。
2、把课文由复杂化变简单化。课堂提问适中,如果太容易,学
生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就会觉得没意思,如果太难,学生会感到摸不着
边际,失去信心。提问要紧扣课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学生抓住要
害,想一想就能说出一二。学生有好胜心理,是愿意思考问题的,关
键在于都是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学生。
3、如何体现“亮点”。是老师亮,还是学生亮。亮点不是老师设
计出来的,而是在课堂上,师生交流中撞击出的亮点。“亮点”是当
出现问题时,老师如何做出调整,自然生成的。所以老师不要为一堂
课的不完整而烦恼,而要为一堂课学生无动于衷而烦恼。
4、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规律。
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
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
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
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1:4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80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