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皮肤如何保养

更新时间:2022-11-27 00:53:52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7日发(作者:会计初级成绩)

男士脸部保养步骤

男士保养脸部的步骤

基本保养程序:

日:清洁→化妆水→乳液→防晒隔离

夜:清洁→化妆水→乳液

一周做一次去角质

男性常常忘记要防晒,但是阳光可是肌肤最大的敌人,皱纹、黑斑都是因为阳光而逐

渐产生出来,因此防晒工作绝对不能少。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推出防晒型的乳液,在保湿得同时也可直接做好防晒动作,对于怕

麻烦的男性而言,是很不错的保养选择。

保养步骤Tips:

1.洗脸时要将洗面奶倒在掌心内,并将洗面奶充分起泡,并以画圆方式轻轻搓揉T字

部位,鼻尖与下巴最后再用清水洗净。

2.大部分的男性皮脂较旺盛,因此毛孔堵塞的情形会比女生还要严重,因此每周使用

磨砂膏进行脸部去角质及毛孔深层污垢,帮助预防痘痘与粉刺的产生,同时还能去除脸部

的黯沉。

3.很多男性常误以为出油的肌肤就是油性肌肤,因此拒绝涂抹乳液,殊不知,反而会

造成更严重的缺水性出油现象。因此洗脸后使用具有保湿成分的乳液或是精华液,帮助肌

肤保湿,才能改善出油状况,避免继续恶化

男士脸部皮肤保养方法

1、油性与混合性皮肤

面部经常油亮亮的,毛孔粗大,肤质粗糙,皮质厚且易生暗疮粉刺,不易产生皱纹。

混合性皮肤面孔中部、额头、鼻梁、下颌有油光,易长粉刺,其余部分则干燥。油性和混

合性皮肤关键在于均衡油脂分泌,清洁及收紧毛孔。

油性皮肤特征:油脂分泌多,经常油光满面。毛孔粗大显眼,容易被枯萎的皮肤细胞

堵塞。易产生暗疮、黑头或粉刺。

混合性皮肤特征:面部油脂分泌不平衡,额头与「T」字位的皮脂腺特别旺盛,但其

他位置则正常。随气候而变化,经常游离於中性与混合性两种皮肤性质。某部分突然生出

许多暗疮,防不胜防。

①饮食起居习惯

几乎所有脸上爱起包的男士都或多或少的有熬夜、抽烟、饮酒、每顿饭无肉不欢等恶

习,而每次放纵之后,粉刺之类小麻烦就会光顾,所以一定要控制甚至戒除这些恶习,对

你的身体大有好处。

②日常皮肤清洁

日常要选用一些用后感觉清新爽洁、有净化平衡的洗面奶。最好定期到美容院做一下

清洁,让美容师做面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排泄皮肤内的毒素。

男性大多认为用洗面奶洗不干净,还是用香皂,可是用香皂时间久了,皮肤越来越干,

也越来越敏感,其实男性更应该用一些温和的洗面奶,然后用平衡肌肤的营养水,柔肤水。

用一些有控油功能的面霜以改善面部的出油情况,及时给皮肤补充水分。

2、干性皮肤

皮肤看上去显得比较细腻,毛孔不明显,无油腻感,但皮脂分泌少,缺少光泽。比较

容易受到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紫外线与粉尘等影响,发生过敏反应。干性皮肤保养最重

要的一点是保证皮肤得到充足的水分。

男士应适当做面部按摩、薰面,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弹性,减少皮脂和污垢,

平时应选用一些男士专门护肤品。通常这类护肤品的香味较淡,无明显油腻感。露天作业

时,最好也应外搽防晒霜,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入睡前应该彻底清洁皮肤。通常可选用洗面奶等刺激性较小的清洁用品,洗净后,外

涂少许润肤露,以保持皮肤的滋润。

许多男人皮肤粗厚干皱,是因为他们往往只知道用洗面奶洗去污垢,却不注重润肤保

湿。其实,仅仅将水洒在皮肤表面是不具任何保湿功能的,因为皮肤表面有疏水性,不含

添加物的水无法渗透进皮肤。

男士的皮肤很容易生皱纹,保养过的皮肤看起来干净,做面膜可以促进皮肤的血液循

环,帮助清洁深层的皮肤,给皮肤一些营养。每周做一次面膜,可以选择在家里只有你一

个人的时候进行,时间不长,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3、中性皮肤

中性皮肤是所有皮肤里最完美的肤质,男性里有这种肤质的人可算是凤毛麟角,但是

在恶劣的环境下,不注意保养很快就会变。

如果你居住在北方气候干燥的地区,你就应该选择一些适合油性皮肤的洗面奶或洁肤

面膜,因为气候干燥的地区风沙较大,皮肤比较脏,所以必须注意清洁,否则很容易造成

毛孔粗大的油性皮肤。

居住在气候湿润地区的男士可以减少一些护肤品,这些地方的天气总是湿漉漉的,皮

肤不容易透气,灰尘同样爱附着在脸上,所以清爽的洗面奶和洁肤面膜照样必不可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0:5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77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