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口才的训练方法
提高口才的训练方法
我们都知道,口才是一项能力,而能力一定是通过口才训练才来
修炼成的。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提高口才的训练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看进去的东西,不是口才;讲出来的,才是口才;吸收进去的,不是
口才,表达出来的才是口才。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开口,所谓:拳不离
手,曲不离口,学习口才也要不断地开口开口再口!
不要怕自己没有词汇,不要怕自己没有阅历,其实每个人的故事,
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成为您讲话的素材。关键是要敢讲,多讲,多运
用新名词去表达。不要怕失败,不要总是追求完美,一切总有个过程。
科学家试验证明:一个新的词语,只要你在公众面前讲出五次以
上,这个词语就会永远变成你脑海中的一个词条,以后就是属于你的
词汇了!
请注意:一定是讲五次以上,而不是看五次以上听五次以上!所以,
大胆地去表达吧,讲多了,口才自然就来了。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经常运用各种渠道去讲,抓住一切
机会去挑战。多和陌生人去沟通,多发名片,即使在公交汽车上也要
尝试去交流。不管人多人少,一个人也可以自己训练,两个人、三个
人以上就是一个小团队,就可以主动挑起话题,主动进行一些训练。
(1)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
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
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
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
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
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
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
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
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
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
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
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
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
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
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
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
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
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
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法
同学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
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
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
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
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
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
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
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
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
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
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
达。
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
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
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
确无误。
其方法是:
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
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
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
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
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
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
中,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
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
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
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
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
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
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
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
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
憎爱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
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
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
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
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
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我们说这也是把
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
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同学帮助,请同学听自己背诵,然后指
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3)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
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
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
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
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
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
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
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
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
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
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
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
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
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
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
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
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
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
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
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
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
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
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
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
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
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
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
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
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
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
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
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
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
“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
过长。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
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下载全文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0:5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76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