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
(公共管理1)
一、考试题型
(一)辨析题(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二)论述题(1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三)案例分析题(1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二、复习重点
1.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转变的基本思路。
政府职能是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
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的进程,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我国政府职能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越位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
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政府过度承担了主体职能.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
很好的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而服务职能却注意得不够;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
化。错位是指政府的职能不仅涉及宏观调控,而且还包括企业内部事务,导致政企不分、影
响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政府对微观领域干涉过多。
(2)对市场秩序的监管不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是市场秩序的提供者和
维护者,但从中国目前情况看,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转变始终未到位,规范、监管市场秩序
的力度仍然不够。一方面,我国的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另一方面,一些政府
部门的执法意识和观念缺失,执法不严,管理松懈,执法能力值得怀疑。法律体系不够透明、
公正.使得“官本位"思想意识严重。
(3)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强。我国政府行政行为存在思想意识上的偏差。过去数十年,
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GDP为衡量标准一直是我国政府的主导思想。而忽略了
社会的全面进步、公共医疗卫生和人类的健康的公共社会问题,从而暴露了政府公共服务意
识不强的弱点.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官员的考评,政府工作的重心都
倾向于经济建设,从而致使各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不惜竭泽而渔,劳民伤财的事例比比
皆是,而这种“唯GDP论”的做法不仅没有实际起到建设地方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损
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和作用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
新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担负其管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新的历史行为.只有加速政府职能的转
变,使其从繁琐的微观事务和项目审批中挣脱,才能有精力着眼于宏观调控和完善市场监督,
从而使政府职能向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转变。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
效的政府治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
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政府的开支来自财政,臃肿庞大的政府机构
不仅会增加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会导致效率低下,这样就不能适应现代化行政管
理的要求。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是社会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前提。而要建设
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搞好自身廉洁建设,真正树立廉
洁行政形象。要制约行政权力,建立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广泛而又行
之有效的监督体系,确保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
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先要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要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也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2)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
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
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
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
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
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
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
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大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职
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
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3)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各级政府
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
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
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
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有效运行。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要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责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4)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由于政府“越位”现象的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
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投资
环境和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大问题。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才能搞好宏观调控.加快
审批制度改革,一是搞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及处理工作,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审批范围;二
是缩短审批环节和审批周期;三是做到公开审批、规范审批程序;四是明确审批责任,健全
监督体制,对审批行为进行必要监督;五是改革审批部门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督、重权力、
轻责任的现象.
(5)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大力推行政务
公开,使其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
重塑政府业务流程,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要建立高效政务服务
体系,继续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基层建立“政务
超市”.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加重视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在政府管理中的作
用,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
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6)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
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
域。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
长效机制。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
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小一、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
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
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
救济、社会福利机制。
2.传统人事管理模式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何区别?
观念的区别: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
管理内容与范围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的实践是以个体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
是以团队为中心;
组织结构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以“树型”的组织结构为主,后来发展为“矩阵型”,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网络型组”织结构;
工作重点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只注重实用,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
首位;
管理作用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的作用是效率的提高与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人力
资源具有决定组织命运的战略性作用.
管理目标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的目标是吸引、留住和激励员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
目标更关注组织在竞争力、利润、生存能力、竞争优势和劳动力的灵活性等方面的提高;
管理地位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部门被视为是非生产、非效益部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部门被视为生产与效益部门;
3.公共部门的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管理有哪些差异?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
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
一般而言,全面质量管理都是以战略、远景、作业三者为主,它与传统的管理的确有许多不
同之处
两者的不同:
组织文化上:传统管理是个人主义、专业分工、独断领导、利润至上、追求生产力;全
面质量管理是集体努力、跨部门合作、教导授能、顾客满意、追求品质。
沟通方式上:传统管理是下行沟通;全面质量管理是下行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
多向沟通.
意见表达和参与方式上:传统管理是主管裁定、建议制度;全面质量管理是正当程序、
品质管理小组、态度调整。
工作设计上:传统管理是效率、生产力、标准化作业程序、狭窄的控制幅度、详尽的工
作说明书;全面质量管理是品质、顾客导向、革新、宽广的控制幅度、自主化的工作范围、
充分授能.
训练项目上:传统管理是工作相关技能、单一部门业务技术性质知识、生产力;全面质
量管理是广泛技能知识、跨部门业务、诊断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生产力与品质。
绩效评估上:传统管理是个人目标、由主管考核;全面质量管理是团体目标、由顾客、
同事以及主观三者共同考核、强调品质与服务。
薪资制度上:传统管理是以个人为单位争取功绩、加薪以及福利;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团
队为基础发放薪赏、财务酬劳、非财务性质的表扬。
卫生医疗与工作安全上:传统管理是处理问题;全面质量管理是预防问题、安全计划、
保健计划、员工互利。
考选升任与职业生涯发展上:传统管理是由主管考选、狭窄的工作技能、以个人绩效决
定升迁、单一部门的直线式生涯途径;全面质量管理是由同事考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团队
表现决定升迁、不同部门的水平式生。
4.简述传统科层组织结构与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利弊.
科层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
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
其优点是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利于统一指挥。缺点是上级任务繁杂,往
往顾此失彼,缺乏专业分工,行政首长权利集中,容易造成独断专行。
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
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优点是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缺点是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协
调,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
5.如何正确评价公共服务民营化?
含义: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也就是讲,政府部门通过
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唯政府
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主要目的:一是利用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与“效率原则”,改善
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二是针对某些政府职能和政府业务,给予删减或终止,
以此缩小政府活动和政府职能的范围。
民营化的类型:
1、撤资;2、委托;3、替代。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限制及其问题:
民营化的优点:1、成本降低;2提高服务质量;3选择机会增加;4整合民间资源用于
国家发展;5示范效果.
民营化的限制、缺点:首先,从其限度来看,由于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在本质上的差异,
政府的许多业务和服务很难民营化;其次,民营化可提供的“信息的详细性”对于可以采用
何种类型的民营化,亦均有不同限制。
民营化在现实上可能导致的问题:1公共责任问题;2特权与贪污;3公共服务的不公正;4
规避巧用;5管理问题。
6.如何正确理解系统管理原理、管理封闭原理和权变管理原理?
系统管理原理要求社会公共部门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时,要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进
行管理,尽量谋求公共管理系统和公共管理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提高公共管理的绩效。公共
部门强调系统管理,主要是因为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政府和其
他非政府公共组织要处理的社会公共事务是错综复杂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此,
要协调好公共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处理好各种社会公共问题,必须借助于系统论的
理论和方法。
管理封闭原理要求公共部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政策措施的各个方面要闭合,使政策、指
示的下达、执行、监督、反馈不间断地进行,以不断改善管理状况,提高管理水平.科学管
理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任何管理活动过程都要形成连续闭合的回路,才能产生有效的管理
运动和收到良好的效果.
权变管理原理要求公共部门的管理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环境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管理方
式与方法,随机应为变,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公共部门所处的环
境条件也是复杂多变的。管理对象任务、环境条件变了,管理的方式方法、政策措施也应相
应的变一变,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否则会导致管理的失败。成功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位优秀的
诊断家,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7.政府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应扮演什么角色和发挥什么作用?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有:宏观经济的稳定与长远发展、消除自由竞争导致的垄断、
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外部性问题的解决、社会收入的再分配等。
在管理主体上,政府无法提供所有的公共服务,必须鼓励和引导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
务的供给。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是“小政府、大社会”。一是政府职能要明确界定,要有
所谓、有所不为,让市场机制中各组织发挥作用。同时,政府的规模必须缩减,人员必须精
干,效能要高,明确政府机构人员的职责范围,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二是扩大社会
的自治功能,政府给予社会更大的自主权,培育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让其和政府一起,成
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三是调整政府与社会关系,把社会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转移给社会
自身来承担.这在客观上要求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体系。
8.有效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108-111
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因素分析
(1)政策问题的性质:标的人口行为的分殊性;标的人口的数目多寡;标的人口行为
需要调适的程度。
(2)政策执行的资源:人员、信息、设备、权威
(3)政策沟通
造成执行命令传达错误或沟通不良的原因有两个:1执行命令欠缺清晰性;2执行命令
欠缺一致性.
(4)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态度)
(5)政府组织结构:1标准作业程序;2执行权责分散化;
(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
(7)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
9.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在政策执行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的主要表现及其治理对策。
主要表现: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
“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
“软拖硬抗,拒不顺从”--象征性执行。
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
“能拖就拖,拖不了勉强应付"-—观潮式政策执行.
成因:
(1)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间的矛盾.(2)政策本身的缺陷:有些政策缺乏科学性、不完
整、不配套;政策多变,朝令夕改;政出多门,莫衷一是.(3)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
方利益的驱使。干部阶层利益诱发;地方部门利益驱使;政绩观念的偏颇。(4)政策执行的监
控不力.
治理:
(1)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2)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科学合理
的政策体系。(3)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政策执行制度。(4)大力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5)
加强监督,从严治政。(A。必须进一步加强监察监督工作。B.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对独立的监
督体系。)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0:3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76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