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
耳朵代替眼睛:有声书能否带来阅读方式新变革?
眼睛和耳朵的故事
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
书”(即有声阅读),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
耳朵代替眼睛,逐渐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
在20XX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有多位读者和出版业业内人士向记
者表示,喜欢“听书”的人群在逐渐扩大,未来也许会成为数字出
版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碎片化时间里的“听书”
打开一款听书APP,戴上耳机,再随着涌动的人潮挤进地铁,
如今成了90后刘菲(化名)每天早晨上班的必备环节。
这个习惯始于大约三年前。那会儿她刚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不
久,熟悉环境、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工作适应期内,刘菲的时间
被分割地相当零散。
花在通勤路上的时间也变长了,这把休闲时间又分走了一小部分。
“我平常很喜欢看书,但那会经常需要加班,很难再拿出时间去读一
本小说。”
逐渐地,她注意到“听书”这种阅读方式。
“我平时喜欢看的书,有不少都已经有了音频,'听书'比起读
书来,环境不受限制。也能保护视力。”
第2页共4页
刘菲对“听书”的一个重要感受是创新,“有些书不止朗诵得好,
配乐也很好听”。
她计划着,以后再多下载一两个听书APP,“毕竟每家的内容不
可能完全一样,多一些渠道,也能多收获一些比较优质的内容吧”。
逐渐扩大的“听书”人群和市场
这些年来,像刘菲一样选择“听书”的人们并不少见。
“听书”并不是只听图书的音频版。对“有声阅读”,中国新闻
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解释,是指通过有声方式,包括通
过录音带、广播、网络语音播报如移动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
相关内容,“包括图书朗读、故事、外语学习等”。
据20XX年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两成以上国民
有听书(有声阅读)习惯,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XX年
的平均水平(17.0给,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
听书频率相当高,14一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高达28.4%
o
近年来国内有声书市场也的确表现惊人。另有数据显示,中国听
书市场起步于20XX年,到20XX年年底,市场规模已达40.5亿元,
听书人口超2亿人。
“有声书已成为喜马拉雅FM平台上最热门的收听品类之
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亦曾透露,“在我们平台上目前的有声
书活跃用户每天听书时长达3个小时,高频用户一年听书15本以上,
'听书’这一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有声书”带来阅读方式的新变革?
第3页共4页
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丰富化与灵活化,“听书”内容也给人们提
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和不同于传统阅读方式的体验。
比如,人们逐渐借助“听”来学习知识,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自
己感兴趣的内容。曾有文章指出,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在线音频行
业会继续成长,盈利模式也会朝内容付费方向发展。
“有声书增长比例很快。”
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张蓉透露,“现在我们自己的网络小说,也
在有意识地去主动组织、加工,将其‘有声化'"。
在张蓉看来,未来“听书”会是一个特别好的市场,也是智能手
机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地铁也好,公交车也好,还是'听书'方便。
'听书'是阅读的一个好方法,也是传统阅读方式的有益补充”。
“从'听书’产生的经济效益上来看,未来有声出版的经济产业
链为传统出版提供了更多可能。”
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音频媒介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
唯一的伴随性媒体,“有声书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它和音频
课程的普及也许会带来新的阅读革命”。
“内容”仍是听书领域制胜关键
虽然“听书”看上去有种种好处,但仍有一些读者并不买账。赵
辰(化名)说,自己一直更喜欢看纸质书,注意力更集中,也方便做
笔记。
“纸质书看着舒服,阅读体验也好。”
赵辰也曾偶尔尝试去"听''一些文章或小说,但觉得效果并不很
第4页共4页
好,“另外,一些精品内容有声化的不那么全面,很难通过'听'获得
想要的知识”。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亦显示,在“不听书”的原因里,
“没有听书习惯”是首要原因,超过半数的国民选择这一选项,“不
喜欢听书的形式”“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也是制约国民听书的因素。
在徐升国看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阅读成本,便利用户参
与内容制作,“有声阅读”可以算是阅读新的增长点。但作为一种新
兴阅读方式,内容还需要不断丰富。
“此外,'有声书'还涉及音频制作、版权等一系列问题。”
一位出版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往后怎么发展现在还不能断言,
但最终还是要有优质的内容,“那才是制胜的关键”。(应受访者要
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记者上官云)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21:2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66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